文坛 > 散文 > 浮生杂记 收藏:0 回复:5 点击:795 | 本文来自:特区豆花村
 
渐行渐远的行当——木匠     文 / 寻梦之旅
发表时间:2007.02.09 16:27:46  
 
 

  远祖是木匠出身,虽然后世早已不做这个行当,但遗传因子作用吧,木工这个性趣却传了下来,到爷爷辈,家中的木工家什还存有不少,宽的窄的锯子,长的短的刨子,斧头、凿子、木工钻,林林总总,居然有一批。
  
  其实在以前,一般居家忽多忽少都有件把件斧啊,锯的木工工具。七十二行里,名头最大,最为普及的应算木工了。七十二行中每一行的祖师爷是谁,大家知之甚少,但木匠的祖师爷谁不知道是鲁班大师。
  
  木匠粗分为大木、小木,大木管上梁、架檩、铺椽、斗拱等盖房及造船、做棺材。小木则是做家俱、门窗、农具等。一般的上梁盖房不体现手艺,真正体现木匠功夫的是过去盖的大殿,别说建造,只一个放大样就不是一般二般木匠能够做好的。现在许多经典的古建筑,不只是文化历史的瑰宝,更是木匠手艺的精粹所在。
  
  再细分一下,则小木后面又有挖木、圆木。挖木是用木头挖出木碗、水瓢等生活用品,圆木则是做木盆、木桶。挖木虽然独成一个系列,但实际运用很少,现在除了少数民族地区,很少听说还有木碗什么的了,记得小时候家中也有一两个,只是作为一种漆器被赏玩,而不是使用。谈到民生,圆木实在多了。做圆木的木匠,我们称之为箍桶匠,小时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背着家伙走街穿巷吆喝。那时的常河轻那时那时家家都有几个木盆木桶,用久了发生损坏,换个底,换几块边板,实在修不好的,就来个大改小。
  
  再往后还有雕木与车木。老式的房子、家俱上都有许多人物故事,龙凤呈祥等图样的雕刻,这都是属雕木,看着那些精美的雕刻,那些雕木师傅可称之为工艺师了。有次去某个寺庙随喜,正遇上整修,当时看到大雄宝殿上刚做好的木胎,那精美的木雕菩萨须眉毕现,栩栩如生。
  
  车木是后来衍生出的工种,专门车一些圆柱、圆球、锥体,当年家门口就有一个专门的车木店为一些木匠配套加工。车木的设备,有如工厂的车床,不过简陋的多,传动装置如缝纫机,有一个特制的爪盘,用脚踩动踏板,爪盘做旋转运动,上面的木料同时旋转,用不同的刀具就能车出不同的花纹与型状。小时候对这家车木店最大的兴趣就是它可以提供各式大小的地陀罗。
  
  谈起能工巧匠,木匠这一行则当之无愧。且不说木匠活涉及领域广泛,分工精细,便是木工工具,哪个行当也没有它多。使用与调整那些工具就有很大的学问,不是行家,真的无法得心应手。
  
  论锯子就有宽锯、窄锯、钢丝锯几类,每类中还有大小之分。宽锯多用于开大料,窄锯是锯些成型部件,在没有钢丝锯的时候,窄锯还管锯些曲线。
  
  木匠活里用锯子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手艺活,特别是开大料的,以前没有电锯,把圆木开成一片片木板,都是靠锯子一下下锯开来的。把一根原木剖成一块块木板,数米长的锯缝要做到上下不斜,前后不歪,每一片脯料前后厚薄相差无几,可不是只花一把力气能做到的。当然,要保证前后锯的直线不斜不歪,不能只凭眼睛感觉,还得先划好线。
  
  在一根原木或数米长的木板上划一根直线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鲁班祖师爷发明了墨斗。墨斗,顾名思意,外形上像一个放大N倍的烟斗,墨斗的斗部称为墨池,里面填着一些棉絮,浸满了墨汁。墨斗的一端是一个线轴。棉线从墨斗中抽出,上面同是也浸上了墨水,将棉线固定在要划线的木料两端,拎住棉线的中间轻轻一弹,木材上便留下了一条笔直又清晰的墨线,省事又标准。有传说,鲁班大师曾传下一个神奇的墨斗,不用锯,只要用那墨斗上的墨线一弹木材就沿着线剖开了。
  
  一个木器家什,不仅仅四四方方,一些柱啊腿的都会设计出一些曲线,用窄锯稍稍锯出个雏形,下面就靠斧子要完成了,斧削、斧削,此词就是由此而来,用斧用到最高境界就如同武侠小说中高手,每一斧下去,都是洽到好处,多一分力嫌多,少一分力不够。
  
  过去的木匠用的钉子是铁匠铺锻打的,粗大且产量有限。现在用的铁钉是从外国传入中国,故有洋钉之称。因此绝大多数木器都是用榫头等方式连接的,榫头位置的设计,榫头形状、大小、数目都能体现出木匠师傅的手艺。板与板的平面拼接用的是竹钉,板与板的直角拼接用的是燕尾式榫头,方木间的拼接用的是榫头榫眼,方木与木板间的拼接则是刻槽镶嵌。
  
  制作榫头是最体现木匠手艺的,要保证每一个榫头榫眼定位准确,公差最小,不但对每一个榫头的部位要精准定位,而且在制作时,一锯一凿都须拿捏到位。
  
  好手艺木匠盖的房,造的家俱,历数十、数百年或更长,依然能够坚实牢靠,其根本就在于接榫部分做的严谨密实。
  
  木工活做到最后,在拼装的时候会使用木工胶,这种木工胶不知是什么动物的皮或者其它什么东西制成的,每次使用的时在炉子上熬化,熬好的胶粘稠稠的发出一种浓郁的味道,闻起来有点臭臭的。后来木器上使用了乳胶,白色的带着一股香蕉水的味道。比较起来,还是喜欢那点带着点臭臭的木工胶。拎着那个小小的,沿口挂着一层层胶皮的胶桶,用裹着布头的木棒沾着焦黄色的胶水,一点点的在拼接的榫头上、木板的切面上涂抹,炽热的胶水散发着怪异的味道,却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喜欢这种感觉。
  
  有一段时期,结婚自己打家俱成为一种时尚,木匠一下成了个热门行当,背着些木工工具走街串巷的木匠,比目皆是。会木工手艺也成了一种令人羡慕资本。只可惜,真正的木匠大师并不是会使唤几件木工家伙就能算数的。比较起来,那些优质的家俱,还是当年留下来的老古董。
  
  据说,以前的木匠出师的标准,是打一个小方凳或者小椅子。这个小东西,基本上就囊括了所有木工的手艺,别看它只是一个四只脚呈一定斜度小东西,看上去一点不起眼,可是要让四根腿都能平稳着地并不是件容易事。都说三点是最稳定的支撑,可多加一点就又当别论了。曾看过陈佩斯的小品,可怜那个凳子的几条腿,也不知锯了多少次,最后搭上了他一条脚,才算搞定。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木工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成,首先是工具的机械化,开料用上了电锯,刨平面用上了电刨,做榫眼不必再用凿子一下一下的凿。再后来,材料发生了变化,合成材料代替了原木,对原木进行加工的工序也渐渐被舍弃。现在家俱的拼装形式再次进行了革命,各种紧固件与钉子完全替代了榫头的作用。
  
  木匠赖以自傲的几项手艺,在工业化的浪潮下,早已没有了用武之地,若干年后,还有木匠行当一说吗?
  
  除了现在维修殿堂庙宇的大木还在努力的维系自己的一点命脉,其它的小木等木匠手艺只能成为一种手艺,一种爱好留传于世了。尽管一些小地方,偏远地区可能还有些木匠存在,只是他们还能存在多久呢。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雁字云笺 Re:渐行渐远的行当——木匠 回复时间: 2007.02.17 01:22

    这次在长沙博物馆看到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生前用过的篦子,长不过一寸多,宽两寸吧,上面有72个篦齿,讲解员说至今都没研究出来是什么工具能将齿分切得这么细密,而且是非常的光滑均衡.
  
  可见几千年前的木匠手艺是多么的高超.哈哈这归小木匠干的活吗?

回    复    
回复人: 慕容诗黛 Re:渐行渐远的行当——木匠 回复时间: 2007.02.17 01:00

    这行当,调查深入、描写细致,写的很全面。
  这一系列写的真好,怀旧、忆古,
  莫让匆匆的岁月冲刷了那些曾经真实存在的一些印记,
  唤醒心中曾经存在的那些质朴的、纯美的、温暖的回忆。

回    复    
回复人: 且看浮云 Re:渐行渐远的行当——木匠 回复时间: 2007.02.13 16:00

    其实木匠时代,很值得回味,那些精美的手工,是很多现代工艺所不能比拟的。

回    复    
回复人: 飘落的紫丁香 Re:渐行渐远的行当---木匠 回复时间: 2007.02.09 22:18

    其实偶还是很怀念那个木匠年代,做出来的家具就是坚固好使.

回    复    
回复人: 海蓝宝石 Re:渐行渐远的行当——木匠 回复时间: 2007.02.09 22:16

    俺家还有妈妈结婚那会自己打的家具呢~~渐行渐远的行当~~很喜欢沙G这系列文章~~透着沙G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