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一家三代七人在深圳儿子家过年,沐浴南国春风,尽享天伦之乐。其间最大的乐事之一就是有幸拜访了探陶者老师。
本来并没有拜访网友的计划,到了深圳以后的第五天,看到atong回贴说“希望老师在深圳多待些日子,等我春节过完年后我来深圳拜访老师。到时候也想顺便拜访一下在深圳的探陶者老先生”,便对家人说起探陶者老师。我说这位69岁的老先生去年回家乡时专程去探望了卧龙半条,只此一项就令人敬重,既然来到深圳,不能不去拜访。
去年四月下旬,我写了一篇《我为什么购买三本电子书〈我和我的黑土地〉》,同时发贴在文化散论,半个多小时后探陶者老师第一个回贴道:“衷心地谢谢您!”记忆中这似乎是第一次认识探陶者。没想到这篇文章引出一段佳话。8月1日,卧龙半条发贴《探讨探陶》说7月27日探陶者和妹妹一同去看望了他。当时我就十分感动,正如atong回贴所说:“深圳的探陶者老先生一下去了东北看望卧龙兄弟,真是令人敬佩!”卧龙半条《探讨探陶》一文使我对探陶者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我回贴道:“问好卧龙半条,向探陶者致敬!”卧龙半条回复我说:“多亏您了,在“文化散论”里的那篇介绍我的文章。探陶者才与我相识的。”如此说来,我也正是因为卧龙半条而认识了探陶者。后来又看到探陶者的长贴《古玉天书--中华古文字研究》,更加敬佩他渊博的学识和潜心钻研的精神。
听了我的简单介绍,家人对探陶者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
于是给探陶者老师发去短信,询问地址。探陶者老师很快回复说人在珠海,16日晚回深圳。遂定于年初四下午去拜访。
年初三下午,我们游览小梅沙深圳海洋世界之后来到大梅沙海边沙滩,探陶者老师打来电话询问我的计划。电话是儿子的手机,通话时我不在旁边。考虑到大过年的,不便打扰太多时间,晚上回电话我对探陶者老师说计划拜访半小时,不必专门安排活动。
年初四中午我们全家乘车由宝安到深圳市区参加儿子一位同学的生日宴,之后便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去拜访。
到了楼下,探陶者老师接到电话后下楼来接我们。探陶者身材高大魁梧,精神焕发,虽比我年长八九岁,看起来却很显年轻。我向探陶者老师一一介绍了我的家人。之后,我和老伴、女儿女婿及外孙女来到探陶者老师的斗室。儿子头一天从电话里知道探陶者老师的斗室面积不大,便和儿媳两人去逛楼下的超市。
进屋之后,老伴把带来的一小包陕西特产送给探陶者,我能送的也就是自己的一本拙著《静静的胡杨林》。我对外孙女说:“米粒儿,叫爷爷呀!”平时挺活跃的外孙女此时却有点认生,躲向一边不肯开口。探陶者随即给她一个红包,是过年的“压岁钱”。这时,米粒儿才说了句“谢谢爷爷!”回家后我笑米粒儿说:“你这个小家伙,居然不见红包不开口哇!”
出门之前我曾给女儿说或许能亲眼目睹探陶者老师收藏的宝贝,果然如此。探陶者老师一边一件件展示那些宝贝,一边细心地给我们讲解。我女儿兴致勃勃地一一拍下照片。
探陶者老师很健谈。说到卧龙半条的时候,他也说起从我发在文化散论的那篇文章才认识卧龙半条,因为那时他很少到“原创基地”来。交谈中得知他是1984年到深圳,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现在交由儿子经营。我由衷钦佩地说:“1984年啊,那您可属于深圳创业的一代了!”我第一次到深圳是1986年4月,当时是参加国家教委举办的第一期“厂长经理培训班”,学习了一个多月。记得那时的深圳虽然已经令世界瞩目,但毕竟刚刚兴起,还没有现在这般繁荣兴旺之景象。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为创业者探陶者老师曾经走过足以令人惊叹和引以为自豪的历程。
交谈期间,恰逢春回大地给探陶者老师打来拜年电话。探陶者老师告诉她我正在他身旁,于是我也借此机会与春回大地互道拜年祝福。春回大地的声音很好听,简短的通话让我感受到她的热情和活力。这也算是这次拜访中意外的收获。
平易近人,谈笑风生,长者风范,智者风采,这就是短暂的拜访中探陶者老师留给我的印象。虽然没有时间长谈,我却并不感觉遗憾。友情之珍贵,贵在心有灵犀。我已经从探陶者老师身上感受到了真诚的力量,感受到了生命的激情和创造的乐趣。我在想,探陶者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不热爱这个世界呢?
作者签名: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