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觉得人一下就到了中年,回望被岁月吹落的一枚枚树叶,藏为书签,有的发黄,有的发青,有的黄绿相间,有的深褐如咖啡,有的陈腐只剩下纵横的筋脉,不管哪一枚,岁月的冲刷,让久远的记忆变得梦幻般迷离。
那年那月,琼瑶的书铺天盖地,看三毛的书是一种时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一种流行,人们追逐着时代的步伐在日益变换的风尚下,生活开始多彩,我也不例外。然而,我的语文老师给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老师大约二十有几,刚任教两年,从另一学校调来我校,至始至终都留着一头飘逸的发,前面微微有些弯曲,朝向一边,有棱有形,一幅那个时代最普遍的知识分子的标准打扮,但让人觉得他与众不同的,就是那个常常高傲扬起的头。
他从第一节课开始讲,什么是“语”,什么是“文”,让在座的同学听得如痴如醉。第二天,就听见邻班的同学艳羡的说:“你们真有福气,有那么样才气的老师教你们!” 接下来的日子,可以这么说,他的博学多思,精僻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想,灌输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吸引着每一个同学,同学们个个都生出一种敬佩和喜爱。然而,他的那种清高与常常的独来独往,又让每一个同学感觉那么不可接近。他上课即来,课后即走,没有任何多余机会与同学们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孤傲。
同桌和我酷爱看书,对老师有种好奇,假借理由去借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见老师,第一眼看见的是他的书,就被他的藏书吓了一跳---- 除了睡觉的床,房内的桌上凳上,能放东西的地方全是书。原本乡下中学藏书不多,但看见老师自己的藏书就有这么多,实在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眼界。高中的三年里,有两年就是从这小小的房间,我们借读了不少的书,小屋的藏书也成了我们打开思想的另外一扇“天窗”。
老师对书非常爱惜,刚开始时,老师并不太想外借自己的书藉,在叮嘱我们不要弄脏弄坏书后,才恋恋不舍地借出,后来看我们每次都认真阅读,完璧归赵,就不再担心。接下来的两年,老师对我们爱书惜书也就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桌和我常常有书可读,这让我时常怀念不已。可惜的是,老师只教了两年就又调走了。受老师的影响,对书的这种洁僻,让我至今也延续着。
我们借读了老师大约一半藏书,现在才很惊讶地发现,自己怎么在那个年龄就读了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读了《情爱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巨人传》,还有《静静的顿河》、《傅雷家书》等等。
时过多年,感觉接受他的教育,吸收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好多思想,让我受益最多的就是学会了---读书和思考。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一直爱上了现在的《读者》。
还记得,那时的《新华文摘》里读到了一篇报告文学,一个叫刘冰雁的人大胆的揭露当时东北腐败内幕,而受到迫害,还能敢于直言;从三毛平实的语言里看到了三毛的行踪,喜爱她的浪漫和朴素的心。过早地看了《情爱论》,让一个豆蔻年华的我,树立了正确的情爱观;一本《红衣少女》让我爱不释手;《阿信》的影子直至二十年后的今天重看电视《阿信》还能深刻地感受;用《梦的解析》可以去解释我潜意识里做出清晰的梦。
从开始借书,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他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孤傲,原来,常以孤独现身的他,窝居斗室里潜心阅读、写作。时间一长,老师便和我们随和起来,就是在那时,看过他写的长篇和一些人生感悟、诗歌、杂文,有幸读过他的很多手稿。在没有电脑的时代里,读作是一作浩大的繁琐工程,也看到了老师严谨治学的一面。受老师的影响,我感觉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点字词句文的遣用,而是应该要学会用心去思考,体会语言和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唤醒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生活,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字记录人生旅途的见闻,用文字去表达内心世界,那是更加赏心悦目的事情,渐渐地,我除了喜欢语文,也越来越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有一次,同学们自发组织的野餐活动中,我受同学们之托,把老师也请来了。能够请老师大驾光临,心里别说有多高兴了。加入了我们这群有着鲜明色彩个性的少男少女的欢乐活动中---- 野餐。
那年六月,莺飞草长,我们一行人,连同老师十人来到距学校五公里外的山涧溪水地。山野的自由和清新,让我们欢快地追逐在崇山峻岭中一片芦苇地里,欢乐的笑声惊起一群群白鹭。高中的生活既艰苦又紧张,在这里我们完全敞开了心扉融入到自然的怀抱。一阵狂野的放逐后,每个同学都异常高兴,有的拾捡柴火,有的清洗菜,有的涮锅洗碗,老师跟随我们也像个中学生,一起生火,煮饭,切菜递菜,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后,捧上来我们亲手烧制的美味佳肴,清楚在记得,每个人的脸上泛着油光,绽放快乐的笑容,从心底里溢出一种学生时代幸福的浪花。
午餐之后,天空忽然变了脸,说下雨就下起来了,还没来得及收拾好所有的餐具,倾盆大雨就把我们赶进了一个天然的陡涯洞穴,我们十个同学和老师拥挤地躲藏在天然的一个洞口里,同学们打开录音机,飘荡出来邓丽君《在水一方》轻柔曼妙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这空朦烟雨中,回肠荡气;看着对面的青山被雨冲洗,雨不停地下着,织起的雨帘给对面的三座山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山”形的象形文字,巨大的雨幕变换着帷幕后的纹理,那是雨精灵优美的舞姿,歌声雨声荡涤我们的心,我们陶醉在山雨对心灵的洗涮,忘情于对未来的憧憬,沉醉在花季的朦胧里。老师问起我们每个人未来的打算,有的同学说要想成为一个医生,有的想成为一个商人,有的说不清楚,感觉这不是由自己定得了的事情,那时的我,坚定地想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老师。最后大家盟誓:十年再聚!老师拿出早已精心准备好的相聚入场券------一打崭新的明信片,对我们说:“十年后的相约,无论什么样的境况,每个人都应该要来”。花季的我们一想到遥遥无期的十年,一想到十年后我们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时,男同学狂放地大笑十年后相聚的阵容,女同学们则害羞地憧憬着那未来的又一次重逢。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们就快要毕业了,那年高三,老师突然就调走了,调到了另一个离我们较远的学校。
又一个周日,我们又追随到了老师的新学校,在老师的一顿招待后,建议去爬学校旁边的山。
那是我第一次见过最高的山,相对高度有五百多米.老师故作神秘的语气对我们说:“这山上有一种东西,是你们没有见过的!”我们追问是什么,他就是笑而不答,说是上去了就知道了。这给我们爬山过程增加了好神秘而又好大的悬念!此次上山的收获,不知给我们每个同学的学生时代留下了多么美好又难忘的记忆。
一天上午,当我们沿着山上的小径往山上行时,在山腰的地方,偶尔发现一两朵蘑菇,令我们一群少男少女惊呼不已,惊诧中还带一点夸张的神情,我们就像一群散乱在丛林里的兔子,蹦蹦跳跳地出没在小路时隐时现的林子里。在我的带头下,同学们和我一起唱起了《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四起,回旋在山林里,歌声唤醒了林中的鸟儿,和着悦耳的鸟鸣,心中泛起的甜美让我陶醉。我陶醉在山的盛情之中,寂寞的山因我们的到来,起风了,那是它张开宽大的双臂接纳远道的朋友,树枝发出“呼呼”的声响,好似在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山很高,当爬到山腰以上的地方,刚才零星所见的蘑菇则随时处都是,星星点点地散落在丛林里,点缀在浅浅的绿草和深深的灌木丛下。刚开始,我们没有带上任何的东西,看到地上冒出这么多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蘑菇,还真不知所措。记得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褶裙,索性用裙摆当成篮子,伙伴们采摘着五 六色的蘑菇,那是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的。林子的深处,我始终感觉有一个人追随的身影,一个暗恋我的羞涩男生,就这样在密林深处大胆地递过了他的一张秘密纸条,还轻轻地温柔一瞥,小小的举动羞红了我的脸,羞走了林中的鸟儿,轻风吹开少男少女的心扉,那一天的他格外精神,幸福得脸上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满脸绯红。
不一会儿,每个人将采下的蘑菇都堆放在一个地方,以便下山时带走。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大家正忙着整理我们的战利品时,老师一声大喊:“快躲藏起来 ,要下大雨了!”抬头一看,头顶上的乌云黑压压一片,大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气势,一阵狂风四起,吹散了压顶的黑云,但落下来的点点雨滴还是把我们淋了透,从林子里钻出来的每一个人真成了一个个落汤的鸡,大家你瞧瞧我,我瞅瞅你,不但没有被雨淋得败兴,反而心里乐开了花!
下山了,男同学们脱下淋湿的衣服盛装鲜嫩的蘑菇,女同学不好意思地梳理淋得湿透的头,我且梳理着自那份情窦初开的心情,畅想着下次再来,一定带着更浓浓的兴趣,盛满青春所有的梦想。
当我们下山的时候问起老师,为什么他知道要下雨,老师调调皮的说:“山有山的脾气,我是山的盟友!”
时隔多年,每当我给儿子教唱起那首《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原版,时常会想起故乡,故乡的山,风,云,故乡的人,还有故乡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得儿子感觉就是在童话里,向往之至。
时光匆匆,当年的我们,如今有的是成功商人,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老师。当我现在从事着曾经那么梦寐以求的职业时,心里生出的几多悲哀,只叹时光不能倒流,我也无法回到那个年代,再作一次重新的选择。而今,时过境迁,那逝去的纯真年代不觉得就已经二十年了。当年的我们,意气风发,就像山花烂漫;而今的我们,手拿入场券却找不到要回归的地点,我们的伙伴,我的同学,你们在哪里呢?就算还能找到,你们还有当年的那份纯真的情感吗?当年的老师,你又在哪里呢?
夜深忽梦年少时,梦里的人,依旧是青春荡漾;梦里的事,真真假假;梦里的话,让人温存。梦里还有数不清的事要做,可是梦醒之后的悲戚,我真的分不清现实和梦幻了。只觉得人生如梦,在梦里时就得珍惜梦中的欢悦,梦醒之后,才不留下无尽的遗憾。
弗罗依德说过“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愿望”,而我人在旅途,有着太多的愿望还没有去实现,无奈地,只得把它留在梦幻的档案,却又不得不,日夜风雨兼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