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心路心语 收藏:4 回复:10 点击:795 | 本文来自:事事关心 主题区
 
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文 / 梦漪繁
发表时间:2007.07.09 19:50:30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我想这里所说的建筑和音乐,都是指经典而言吧。而我所想的经典,绝非仅限传垂千古的名胜古迹,更多时候是指民间传承下来的、建于民庇于民的建筑。
   就像北方草原上矗立的蒙古包,辽远、广阔,仿佛马头琴的悠然廖怅;像平原上汉家的起脊房,透露出北方人的坦荡、大气,如锣的厚重凝练锁呐的高亢豪爽;至于北京的四合院,则是一出表象平淡的正统音乐剧,看似波澜不惊,却不知哪一脚就踩爆了一串京味十足的远古绝响。
   也像南方秀山上玉树临风的雨榭歌台,回响着玉屏萧的幽渺低旋;像随处可见的飞檐翘壁,流淌着琵琶的激越妖娆;还有江渚渔樵们的茅屋竹舍,总也脱不了长笛的清远悠扬。
   如果谁把北方的一个四合院或起脊房移栽到南方的纤纤小楼间,就像琴弦拨断前发出“嘭——”的爆破声,刺耳突兀;将南方的秀亭月阁梳妆到北方的民居中,纵然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远望全局,总让人生出猝不及防的惊讶,错愕中张着嘴巴的形状正像处理一首豪迈激昂的进行曲中挤进的一小节缠绵音节,需要插入的休止符。
   这些是我理解的民居建筑与民间音乐及其间的关系,二者相融于艺术之中,统一于和谐之上。
   之所以不说雄伟的长城轩昂的故宫神秘的兵马俑,是因为见到这些体现王者风范皇家气度的建筑时,我更多地想到了铮铮呐喊和堆堆白骨,想到了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的凄怆,想到了建筑物落成之时建设者们就被活埋的惨境。这些建筑可以拿来用,我却不能违心地和着一起起灭绝人性的血案制造者们的音律传唱戕害生命的乐曲,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忘却其华丽外衣下的罪恶。狭小如我者,浅薄如我者,品不出这王者的乐音听不懂皇家的乐谱,只好远离它们,品味可以听到乐声的民居,求取心灵的平静和愉悦。
   令人欣慰的是,不是所有盛大建筑都是苦难和悲惨的集中营,在历史长河中,还是有古韵悠悠怡人心神的建筑,比如西湖的白堤、苏堤,比如岷江上的都江堰。
   立于西湖的人间仙境中,仿佛听到了杭州刺史白居易的声音——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现在的这段白沙堤,虽非白刺史在钱塘门外所修的白公堤,可白公官至刺史,却不忘百姓之苦,能急百姓之所急,这功劳也不算记错,这堤就叫白堤,这里飘出的江南小调就是官民和谐的悦人之曲了。
   长堤卧波烟柳婉转的苏堤,是苏东坡1090年做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淤泥构筑而成形,后经历代传承演变,成为今天的苏堤。春景如画堤岸如诗的苏堤春晓,从南宋起就是西湖十景之首,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在这里融合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事中,与江南的吴侬软语共同演奏一场浅唱低吟莺歌燕舞的越曲名段。
   绵延于岷江上的都江堰,回旋的是一首史诗般的田园交响乐。以宝瓶口、鱼嘴岛、飞沙堰三大主体结构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的水利建筑都江堰,只在建设之初人声鼎沸、熙攘喧嚣,以后的时间里一直以平稳淡然安静明快的节奏滋润着成都平原的万千民众,把恢宏蕴藏于平凡的职责中,历经2200多年的风雨洗礼,宁静地站在历史之巅,如明珠般璀璨雍容。
   这些始终给人温暧和美感的建筑,建设之初并不这样完美、轻快,那时的艰难困苦得到了世人的理解和珍爱,才得以用相传至今的修缮来延续它们不老的容颜,并焕发出新的光彩。以都江堰的修筑过程为例,我们就可以听到经典乐章怎样以春蚕吐丝的涓涓细流汇成动人的交响。
   公元前256年,时任秦国蜀郡太守之职的李冰,没有去结交权贵以期再铸仕途辉煌,而是潜心研究前人治水成果,携子邀集当地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实地考察地形水情,进行分析后选定玉垒山为突破口,并攻克了当时没有火药的施工技术难关,以火烧石,在岩石爆裂后经人工凿磨成被称为宝瓶口的引水口,实现了引水分流和灌溉的目标。此时的李冰,没有以此政绩工程和民心工程向仕途更高一层迈进,而是根据地形条件和江水难入宝瓶口的实际情况,率领民众继续在岷江上游和江心构筑分水堰,通过用竹石笼堆成鱼嘴形狭长小岛,实现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的二期目标。接着,又在鱼嘴形溢洪道前修理出弯形江道,使江水形成环流,水位超过堰顶时夹带泥石流入外江,保证内江和宝瓶口不受淤塞的困扰。至此,都江堰从源头上消除了水患,拉开了成都平原进化为天府之国的序幕。
   无论白堤、苏堤,还是都江堰,距今均已千年之遥,皆因其庇于民利于民而被尊重和传承,一直存立于民众心中。而想传承千古的帝王们所建的王朝,却总在历史大潮中夭折。——不是吗?秦始皇耗尽一生心血统一六国后建立的秦朝,仅存10年,就在农民起义的号角中烟消云散了。10年,比之于2263年,正如漫漫人生路上初生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瞬间而已。就算出过康雍乾三代盛世君主的大清王朝,也只在历史长卷中留存了268年。比起都江堰的绵长寿命,真的就是一个江叉下的泡塘,日子稍久了点儿,终因无源而干涸了。——帝王们毕生追求而未果的夙愿,却让李冰心无城府地给实现了。历史固然可以成就帝王的霸业和王侯将相的权势,可也对他们的残暴、卑劣和非人性进行了莫大的嘲讽,历数各朝官员,位居李冰之上者无以计数,其功绩若以年为计,却无一人在李冰之上。
   建筑只是载体,史实能够明鉴,可有多少人来借鉴这种事实呢?现实中,什么样的镜子能够照出为提升城市价值而兴建的栉次林毗的大厦与百姓购买力之间的反差呢?什么样的镜子能够照出政绩工程、样板工程的虚弱与功利呢?什么样的镜子能够照出市场经济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真模样呢?
   建筑本是沉默的,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听到都江堰低回绵长的交响,虽然简洁,只有劳动号子的序曲、名为“担负”的第一乐章和名为“行使”的第二乐章三个部分组成,但其舒缓悠扬柔和回旋的背景音乐却集合了边钟、古筝、扬琴、萨克斯、钢琴等多种乐器的合奏,因为中国古代这一伟大建筑的华彩已穿越时空和国界,熠熠生辉的交响曲已响彻世界文明史册,因为它流淌出的主题旋律叫做“使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静谧港湾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10.17 15:36

    严格地说,兵马俑之类,不能算是建筑。都江堰、苏堤、白堤等,称作“工程”更贴切些。但作为作者表达思想的借用物,也就无可厚非了。
  按照我的理解,作者的本意就是要造出文中描述的那样一面镜子来。
  一点浅见,漪繁见笑了。问好!
  

回    复    
回复人: 阿敏妹子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22 16:15

    已经许久没上网了,今天偶尔进来,见你的名字,很是高兴!
  祝快乐每天!:)

3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忧郁死神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4 19:14

    想和做是两码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傲慢的骑士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4 18:12

    问好梦漪繁姐,很久不见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阿楠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4 15:29

    把建筑比喻成音乐,精彩,每个朝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格,而 你却把建筑比喻成音乐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红颜容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4 10:23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决策者的镜子,他会用自己的方试进行歌唱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2 08:58

    漪繁,真的是你吗?又读到你的文字,心里岂止是一点点的惊喜!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木头吉普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1 21:15

    好文.读完一遍之后再细细拜读...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层层弥漫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1 13:06

    这片文字本身就是一座华美的 建筑
  
  欣赏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闲云孤鹤 Re: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回复时间: 2007.07.10 10:26

    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音乐就是一串流淌的音符,那么建筑作品,就是音乐凝固在大地上的乐谱。其实音乐与建筑自古就分不开。在西方音乐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巴罗克时期以及那时的音乐艺术。不就是借助了建筑艺术的巴罗克风格,这一名词吗?
  让我们再刨解一下八音盒,就会发现,那转鼓上的凹凹凸凸,不就好似那转动着的地球上的,天然的或人为的建筑吗?我想当一根琴弦划过的时候,同样都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