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江苏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徒步走地球 收藏:0 回复:9 点击:5505 发表时间: 2006.05.04 13:15:34

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1)对话的魅力
  
  每一个写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心声最难以表达。心里有一朵花,到了嘴边,落到笔端,却和心里的样子大相径庭,这是最为痛苦的事情。马原在同济大学讲课的时候,赞美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里的对话——“你看海明威的对话真是精彩至极,海明威几乎不做任何描述,几乎用纯粹的对话,而将两个人的情绪、心思等种种细微的部分呈现无遗。”
  
  对话当然也是小小说里人物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切实感受、情感抒发的外部反映,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如何才能让对话精彩起来?我想无外手以下三点:一要说真话,不要单纯地为了升华主题,让主人公说假话、空话、大话;二要说“实”话,这个“实”是指不要为了完成小说,而让主人公在对话时脱离实际身份、实际环境、实际时间;三要说“情”话,这个“情”是指对话时要有动感,要有真情,不要干巴巴,像僵尸一样冷冰冰,没有弹性。
  
  《鸟》是一篇关于死的小小说。“妈妈”是一个贩卖毒品的罪犯,她死前已经认识到这是“害众人的事”。在她之前,丈夫已经死去,显而易见,丈夫的死与此不无关联。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的残酷不仅仅是她因为内疚与悔恨,以死来寻找解脱。更残酷的是她要带走一个鲜活的、在本质上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幼小生命。这个男孩无形中成为母亲悔过的代价。
  
  这篇小小说的语言是洗练的,不拖泥带水,通篇的对话,为阅读铺就了直达寓意的道路。这篇小小说的成功之处,就是对话,简洁而深刻,在不经意中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孩子的语言,那么天真,那么本能,把母亲的灰暗涂抹得更加阴郁。“没得吃我们去饮茶。”“做梦吗?”“谁喂猫呢?”“妈咪什么时候让我看卡通?”……所有这些,让我们读后无法不心酸。
  
  这篇小小说通篇以鸟为寓意,展示主人公渴望解脱、渴望心灵自由的内心焦虑与痛苦。而他们选择的死亡方式是坠楼,在大厦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又最漫长的一次飞翔。但是这种飞翔带给我们的不是轻松与喜悦,而是深深的痛楚与惋惜。
  
  你读完这篇小小说,感到痛楚与惋惜吗?如是,请感谢对话!
  
  
  《鸟》
  
  她对孩子说:“再吃一点儿吧!吃了这一餐就没得吃了。”
  
  “没得吃我们去饮茶。”
  
  “什么都没得吃了。”
  
  “为什么呢,妈咪?”
  
  “我们就要去死了。”
  
  他们在楼顶上。天色正在亮起来,不高的天上有一只鸟盘旋着,像小小的鹰。她递了一张纸巾给孩子。
  
  “妈咪,死是什么?”孩子问。
  
  她颇费了一点思量。“死是……像睡觉一样,只是,睡觉会醒来,死不会。”
  
  “做梦吗?”
  
  “不做。”
  
  楼顶上有微风,很清凉的空气。她把吃剩的东西包起来,寻思着往哪里放。
  
  “妈咪不死可以吗?”
  
  “不可以。爸爸已经死了。我们找爸爸去。”
  
  “谁喂猫呢?”
  
  没有人喂猫了,她想。人都顾不得了,还管畜牲呢?都是自己造的孽,卖白粉,害众人的事,到底不得好死。
  
  “妈咪我们怎么死呢?”
  
  “从这里跳下去。”
  
  “从哪里?”
  
  “从楼顶上跳到底下去。”她把孩子拉起来,抱他到矮墙边,指着底下说,“从这里跳下去。”
  
  “我不跳。”她没说什么,抱着孩子在楼顶上走起来。看来会是个好天气。电车铃声从深深的地面传上来,在她心头撞了一下——是的,就要听不见那些当当的铃声了,吵人的车声也听不见了。
  
  “妈咪什么时候让我看卡通?”
  
  她叹了口气:“见了你爸爸再说吧!”
  
  她从手袋里摸出一条布绳来,绑在孩子和她自己的腰间。孩子似乎不很喜欢那条绳子,用手扯着,不满地说:“妈咪绑条绳子干什么?”
  
  “不是要去死吗?”
  
  “死……”孩子似乎也无言了,然而还是不明白。
  
  她把孩子背朝外面放在矮墙上,然后吃力地爬上去。孩子呆呆地望着
  
  她。等她把他抱高了,这才望见墙外的深渊。
  
  “我不跳。”他认真地说。 ‘
  
  她端详着孩子,频频亲着他。孩子的小脑袋往一旁闪着,抱怨说:“你的口水……”
  
  她抱紧了孩子,闭起了眼睛,就在她身子慢慢向外歪倒的刹那,孩子叫起来:“妈咪那边有一只……”
  
  他们像鸟一般地飞下去。
  
  


转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16

    (2)阶梯的搭建
  
  阅读如登楼。登高才能望远,望远才能直吐胸臆。阅读者需要阶梯,那么,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要为读者搭建这个阶梯。登楼是一步一步的,这个阶梯不可以太高,也不可以太矮。太高,攀登难道,会给阅读者造成阅读的疲惫;太矮,要倒小步,会破坏阅读者对目的地——即结尾的期望值。
  
  很多人登过泰山,都知道,泰山的台阶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你登起来觉得有趣。简单地说,这台阶是开凿者依山势而制;可往复杂了说,谁知道是不是开凿者故意为之的呢?如果是的话,那这个开凿者是大手笔!因为,“紧”、“慢”、“不紧不慢”充分调动了攀登者的心理和生理潜力。如果把泰山比做一篇小小说,那么,泰山的台阶给了我们两个启示:小小说阶梯的搭建要建立一种递进的关系,要有一个变数。
  
  《格子》是一篇漂亮的小小说,它在阶梯的搭建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她与他热恋了八个月后,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甜蜜。清明节,他带她去为去世的双亲扫墓。”从这儿开始,作者为我们搭建第一个阶梯。“他”父亲是高级干部,按规定,骨灰盒放在“一幢考究的小楼”里;而“他”的母亲是老百姓,骨灰盒被放在平房里。“他”和“她”把两个骨灰盒分别取出来,放在一起,祭扫一番,之后,又分别送回原处。至此,第一个阶梯搭完了。因为有了这个阶梯,我们看见“她”沉默不语。然后,“他们有了儿子”,“他”的事业也蒸蒸日上(第二个阶梯开始搭建了),先当了科长,后又当了处长。当上处长那天,“她”办了一桌酒席,款待“他”和“他的老同学”。在酒桌上,同学祝他再有“发展”。同学祝“他”的时候,“她”没有举杯,并离开了饭桌。“他”虽然疑惑,但没有说什么。至此,第二个阶梯搭完了。接下来是第三个阶梯。“夜里,他被一阵抽泣声惊醒。”“他”问“她”怎么了,“她”回答说“做噩梦啦”,“他”让“她”讲出来,“她”一把抱住“他”,让“他”答应,“死后我俩要放在一块儿,不要分开……”
  
  《格子》的递进关系是:以祭扫为铺垫,以升迁为桥梁,以夜梦为转折;《格子》的阶梯变数是“慢”、“不紧不慢”、“紧”。
  
  
  《格子》
  
  她与他热恋了八个月后,结了婚。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甜蜜。
  
  清明节,他带她去为去世的双亲扫墓。
  
  公墓在市郊。中间是一幢考究的小楼,四周是低矮的平房。她第一次来这儿,心里有点儿紧张,不住口地问:“这小楼是什么?”
  
  “是老干部的公墓。”他说,“父亲是13级干部,去世后按规定待遇骨灰盒被安放在小楼的格子里。“
  
  “那平房呢?”
  
  “是老百姓的公墓。”他告诉她。然后办了手续,从小楼格子中取出父亲的骨灰盒,又从平房格子里取出母亲的骨灰盒,把它们并排放在长椅上,细心拭去上面的灰尘。
  
  她默默地看着从未谋面的二老的遗像,把一束鲜花敬放在骨灰盒前。
  
  回家的路上,她沉默不语,眼圈红红的,仿佛流了泪。他为妻子的善良而感动,悄悄地搂紧了她。他没有看错,她是个好妻子。有她在身边,他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也不再闲散和消磨。
  
  他们有了儿子。
  
  儿子一天天长大,日子一天天过去。
  
  生活像一汪平静的流水,没有波澜,也没有停滞。
  
  白天他全心全意地工作,晚上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
  
  他当了科长,工资增加了。一个一般干部和一个小学教师的微薄收入使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拮据,家里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好在他们所求不多,因而也无多少想入非非而又求之不得的烦恼。
  
  晚上,为了庆祝,她特意地加了菜,还买了一瓶酒犒劳他。“我们应为爸爸庆祝一下!”她喜滋滋地对儿子说。不久,他晋升为处长。她整整办了一桌子菜,款待他和他的老同学。
  
  “你还会有发展的。” 老同学举起了酒杯,“让我们为你的未来干杯。”
  
  她没有举杯,离开了饭桌。他有点疑惑,她却什么也没说。夜里,他被一阵抽泣声惊醒。
  
  “怎么啦,你?”他推推她。她睁开眼睛,一脸惊慌与恐惧。
  
  “做噩梦啦?”他用手轻轻地拍拍妻子。
  
  “嗯。”她擦擦泪。
  
  “什么梦?说出来就不怕了。”
  
  “答应我,”她一把抱住丈夫,“死后我俩要放在一块儿,不要分开……”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18

    (3)真情的表达
  
  真情,是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写小小说,要懂得运用真情。
  
  情,谁都有,可如何在小小说中把它叙述出来,而且,让它确实感人、动人?这就因人而异,因个体的经历、学识、表达能力、语言功力而异了。但我在这里绝不是说,一个人经历多了,学识大了,就可以把握一个“情”字了。关键在于“真”。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阅读状况,读一篇文章,很感动,很动情,千方百计一打听,作者是一个孩子。为什么?原因在于孩子单纯,本身就易感,一件感动了他的事,让他动情的事,他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把它描述出来,使这种简单和透明变成了让你“动”的根本。有很多成熟的写作者,对“情”的把握多元化了,层次多了,视角多了,表达的方法深奥了。这个“情”很厚重,让阅读者的心思也复杂了,琢磨的东西也多了,对生活的思辨也立体化了。这当然是好事。但需要提醒的是,叙述的功利性的表现,往往会使“情”失去本真。
  
  我喜欢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他的“怀念”是献给母亲的。知晓这一点,解读这篇小小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坏了,情绪变化无常,为了安慰“我”,喜欢花的母亲常常提出要带“我”去看花。“我”常常拒绝她。秋天了,母亲又提出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答应了,母亲高兴得什么似的。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直患有肝病的母亲在获得带“我”看花的“权力”时,倒下了,离开了“我”。“我”醒悟过来,母亲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让“我”“好好儿活”!
  
  这篇小小说读起来很感人,感人的原因是它有“真情”。它的“真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是细节!你看—“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你看——“我”觉得生活没劲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你看—当“我”看见落叶时,“母亲来了,挡在窗前。”你看——“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你看——“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你看—细节,是辅助小小说的“真情的表达”的最佳帮手。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痛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天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19

    (4)诗化语言的运用
  
  很多年前,诗人李刚写过一组诗,叫《蓝水兵》,其中有一句诗是——“告别你蔷薇花一样的中学时代吧”。这句诗让我的感触非常深,它平实、贴切而美丽,在淡淡的伤怀中,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蓝水兵》有一定的“叙事性”,但它毕竟是诗歌,抒情是它的基础,片断的闪回不过是它运用的一个工具罢了。小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如果我们能在叙事的过程中,在恰当时间、地点、人物身上,点缀以诗化的语言,那么,这种点缀会为你的叙事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作用!
  
  《永远的蝴蝶》是台湾作家陈启佑的一篇小小说。
  
  一个叫樱子的女孩,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正处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她和自己最爱的人在骑楼下躲雨,而她最爱的人要给在南部的母亲寄一封信。樱子并不知道信上的内容,她放下了女孩子在恋爱中最容易产生和释放的娇嗔,快乐地撑开二人唯有的一把小伞,要到马路的对面去,帮最爱的人把信投入绿色的邮筒。就这样一个让人甜蜜而温馨的举动
  
  却让她最爱的人陷入了永恒的痛苦之中。“随着一阵尖锐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樱予死了。然而,最让她心爱的人无法接受的是,她手里的信上写的是:“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小说的结构极其精巧。在这篇篇幅不长的小小说里,作家从开篇就讲“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然后,“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然后,“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然后,“她是要帮我寄信的”;然后,“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然后,点明,那是一封向母亲报告婚讯的信。环环相扣,让人读罢无法掩卷。还有诗化语言的运用—“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直至“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直至“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作家告诉我们—“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诗化语言背后的一点即透又深邃无比的喻意令人荡气回肠。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
  
  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呢。”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尖锐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0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2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4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6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7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人: 徒步走地球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8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