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怎样的网络文化艺术论坛?
红网文化艺术坛坛主湘江冷月发起一个讨论:“你心中的文化艺术坛是啥样?”为了广泛征询,这个讨论贴也发到了凯迪网络•原创基地。
作为一个坛主,这样来倾听网友的心声,不仅是一种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更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睿智的才情,生发出极强的亲和力。没有理由不让人由衷地相信,有这样的坛主,红网文化艺术坛必定会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成为文学爱好者们倾心喜爱之地。
在红网已经看到一些颇有见地的发言,在凯迪网络•原创基地虽然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却尚未见到哪位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去。为此,我先发表一点拙见,权且作为抛砖引玉吧。其实,这样的讨论,何尝不是有益于凯迪网络•原创基地,有益于每一位爱好文学的网友自己呢?
网络文学发展很快,日渐增多的网络文学论坛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自由发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的平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已经具有五年以上经验的网络文学论坛,都还存在着许多欠缺,从而令文学爱好者们感觉遗憾。
传统的纸媒文学期刊,包括颇有名气的老牌文学期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作者群。这对于保证期刊所需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无疑是很必要的,这是它们在文化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或许,这也可以说成是它们精心打造的品牌根基。
大多数网络文学论坛几乎无一例外自然而然地沿用了这种模式。他们首先渴望并费尽心机的,就是千方百计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写手群。哪个论坛吸引的写手多,哪个论坛就具有了兴旺之气;反之,其论坛必定冷冷清清。
相对而言,传统的纸媒文学期刊,其作者群较为量少面窄,新手很难挤进去。网络文学论坛则不同,不论是谁,只要注册即可加入,其写手群做到量多面广是较为容易的。可是许多论坛却并没有形成理想的状态,那里的写手群甚至比传统的纸媒文学期刊还要量少面窄。
我相信,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喜欢的网络文学论坛应该是写手群人数多范围广,应该是能够不断吸引新的写手加入并融入,具有兴旺之气的论坛。在这样的论坛里,既有盛开的百花令人欣赏陶醉,又有绿茵茵的青草和潺潺的流水让人自在惬意地休憩。个性和风格迥然不同的诸多写手及其作品,不正是论坛活力的象征吗?如同谁也不愿意整天整月只盯着哪怕是最美丽的牡丹这一种花看一样,谁会满足于只阅读少数几个人,少数几种风格的文章呢?
文学爱好者除了喜欢阅读之外,大多具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同样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人欣赏,被更多的人欣赏。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由此不断增进自己的创作欲望和能力。因此,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喜欢的网络文学论坛应该是互动性强,具有浓厚的文学批评氛围的论坛。假如自己的文章总是没有人看,没有人说点什么,那是多么叫人沮丧的事情,他的创作热情怎能得以维持呢?
在某一个论坛时间久一点的,渐渐会懂得所谓“互动”,首先自己要动起来,多读、多回复别人的贴子,才能慢慢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是这一点真正做到也不容易。不少人因为时间有限,或者性格内向,或者不大习惯等原因,难以做到更多的回复。也有不少人虽然多读、多回复别人的贴子了,却还是得不到自己期望的关注。
许多论坛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依靠斑竹,有的甚至给斑竹规定了每天的阅读回贴量,完不成的就会撤消斑竹职务。这大概是一种最初级、最不得已的措施。我注意到这样的论坛始终缺乏生气和活力,有的甚至日渐冷清下去。
斑竹当然应该承担阅读回贴的责任,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有能力有水准的斑竹,应该善于调动论坛网友间的积极互动,应该善于营造活跃的气氛,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批评氛围。
今年,红网文化艺术坛推出了一个“精品导读”,已经办了四期。这是一个具有极高水准的文学评论,深受爱好文学的网友们喜爱。这也算得上该坛打造品牌的成功举措之一。对此,我除了赞赏和敬佩之外,也产生一种忧虑和一个建议。忧虑的是,如果只依赖一两个斑竹,尽管其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堪当此任,毕竟工作量太大,能不能持之以恒就是一个问题。同时,这种导读如果仅仅靠一两个人来作,始终保持一种风格,时间久了难免会失去新鲜感。
一个建议是,除了“精品导读”之外,不妨推出“新贴导读”之类的活动。这样是不是更能激发网友间的互动呢?
“新贴导读”,可以把一段时间内新发表的文章,尤其是新手的文章以及不大引人注意的文章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地评议,三言两语亦无不可。这样,既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有所了解,以达到促进互动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激励新手的作用。我想,这样做起来,其作用绝不亚于给好文章评定为“精华文章”。
无论是“精品导读”,还是“新贴导读”,最好不要固定的依赖一两个斑竹来做,不妨邀请尽量多的文学爱好者参与。在自愿的前提下,斑竹可以协调参与者的评议范围和数量。参与者可以组成类似评议团的松散机构,可以长期参与,也可以只参与一次两次。“导读”做得好的,论坛可以采用适当方式予以表彰。
“导读”也好,评议也罢,不能只是一味地说好话,恰当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者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都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文艺批评氛围,才是对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真正的关心和帮助。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栏目设置。有许多文学艺术论坛,由于创办时间短,经验不足,尚未形成气候,写手数量还很有限。可是,他们依然细致地划分出许多栏目来,比如小说、散文随笔、诗词(还细化为古体诗和现代诗)、书影评论……有的还按照年龄或情感分类设置出一些栏目来。这样细致划分设置栏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弊病却不大引人注意。最明显的弊病是,原本就数量不多的写手群,被分散开来,导致论坛每个栏目较为固定的写手数量过少而显冷清。
许多登录网络论坛的文学爱好者习惯在某一个栏目,因为时间久了在这个栏目里已经有许多朋友和自己熟悉起来,到新的栏目去,又需要时间去建立新的朋友链。可是,他的创作不一定只有一种体裁,比如小说,他哪有那么多小说呢?一旦小说发表完了,还要不要到这个栏目来呢?来的话,只能是阅读别人的作品,而自己写的其他作品却要发表到另外的栏目,这样就影响了互动。
有些文章,其体裁或内容并不一定只有论坛划分的那一种认定。发表之后,被论坛移动了,有的甚至因此引起争论导致不快。比如,我写了几篇长篇小说读后感,开始发表在散文栏目,后来被被移动到书影评论栏目去了,而那个书影评论栏目阅读的人很少,总感觉失去了发贴的意义。我当然不会介意更不会去争论。但是,难道它不能被称为散文随笔吗?它与小说相关,又何尝不能发表到小说栏目里呢?斑竹固然有移动的权力,网友发贴的自由却受到了限制,情绪必然受到影响。
这样看来,栏目的设置也是需要依据论坛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考虑才好。比如凯迪网络•原创基地,就容纳各种体裁的文章,喜爱文学的网友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发表各种类型的文章,彼此间的灌水或拍砖等互动也极为自然、亲切、有趣。在这个栏目驻足的网友有三年以上的、有一两年的,而且不断有新的朋友加入进来。粗略统计一下,常驻凯迪网络•原创基地栏目的写手群,至少在两百人以上。他们或小说、或散文随笔、或诗词歌赋,或者即兴点评,十分活跃。因为每天发贴量很大,贴子沉浮瞬息变化。为此,值班编辑按照文章不同类型在栏目内设置了古书探幽、倾情ID、记忆行板、画意盎然、连载长廊、谈古道今、随感杂谈、诗歌园地、美文欣赏、近期推荐等十个专题。主页面里的大多数贴子都会划归到各个专题里。当你点击其中任何一个专题时,就能方便地浏览相同类型的文章。如果有兴趣,一两年前的贴子也能方便地顶起让它浮现到主页面来。
一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凯迪•原创的魅力》,简单描述了为什么喜欢这个文学论坛的原因,或许可以作为本文所议话题的一个参考吧。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红网文化艺术坛坛主湘江冷月就是希望尽量广泛地听取文学爱好者们心中的期盼,从而尽最大努力满足网友们各自不同的需求。为此,我发表以上一些浅陋之见,聊表由衷的支持和诚挚的祝愿。
同时,借此文祝愿我过去和现在登录的每一个文化艺术论坛都能红红火火地为文学的繁荣展现自己的风姿,成为文学爱好者们流连忘返的“英雄用武之地”。
(写于2006年5月18日至5月23日17:51:57)
参考文章《凯迪•原创的魅力》链接: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5&ID=529538&page=9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