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且听风吟版主:空灵飘逸    绿暗红嫣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那木 收藏:1 回复:5 点击:838 发表时间: 2006.07.03 21:30:45

呼兰河传(电影文学剧本)


   ----根据萧红同名小说改编
  
  
  晨曦。呼兰河畔,呼兰河水绕城而过……
  呼兰城(镜头推移)。
  十字街: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店、药店……牙医诊所。诊所门前,挂着布招牌,招牌上,一排牙齿特别显眼。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赶集的车马。
  东二道街:几家粮栈,几家碾磨房,几家染缸房,几家扎彩铺……两家学堂,都是小学,一个在南头的龙王庙,一个在北头的祖师庙。
  西二道街:几家粮栈,几家烧饼铺,几家豆腐房……学堂只有一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行人稀少,显得冷清。
  小胡同:一个提篮子卖烧饼的,从东头喊到西头,一个卖麻花的提着筐子,身边围着一群人。太阳偏西,卖凉粉的往回走,卖豆腐的出来了……
  呼兰城里的人,除实际生活之外,还有精神上的:跳大神(别人家里)、扭秧歌(大街上)、放河灯(呼兰河)、野台子戏(沙滩上)、娘娘庙会(娘娘庙)。
  莹莹:(画外音)这就是我的故乡,我魂牵梦绕的呼兰河……呼兰河这小城里,曾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六十多岁,我长在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家的后园,是我唯一的乐园。祖父、后园、我,童年的记忆便从这里开始……(音乐流入)
  
  一
  
  夏日,后园,阳光普照。
  花草丛中,白的,黄的小粉蝶,翩翩地飞着,蜂子嗡嗡地闹着,西北角的大榆树,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光亮。
  祖父一边铲着地,一边弯着身子拔草。
  莹莹爬在地上,两个手握住没有杆的锄头,东一锄,西一锄,乱勾一气。
  韭菜当野草挖掉了,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祖父看了看身边的莹莹,不觉笑了。
  祖父:(指着那些狗尾草)这是什么?
  莹莹:(站起身来,肯定地)谷子!
  祖父:(大笑,笑够了,把草摘下来)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莹莹:(固执地)是的!(看着祖父还在笑)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莹莹跑到屋里,从鸟笼上抓下一把谷粒,远远地抛给祖父看。
  祖父:(把莹莹拉到跟前)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没有,毛嘟嘟的像狗尾巴。
  莹莹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跑开了……
  祖父回到原地,继续铲土……
  
  二
  
  瓜架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黄瓜。
  莹莹踮起脚尖摘下一条大的黄瓜。
  正吃着黄瓜。莹莹的眼睛定住了:对面的小树丫上,静静地落着一只红蜻蜓。
  莹莹立马丢下黄瓜,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做着逮蜻蜓的动作,大拇指和食指刚一合拢,尾巴没夹住,蜻蜓飞了。莹莹失望地追了几步,停住了。
  墙边,倭瓜花开得正艳,莹莹随手采了一朵,拿在鼻子上嗅着。这时,一只蚂蚱正好蹦到了莹莹的脚边。莹莹欣喜若狂,忙弯下身,一下子就按住了蚂蚱。莹莹一手拿起蚂蚱,一手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红丝线来……
  祖父铲土的背影。(镜头切入)
  莹莹绑好了蚂蚱,牵着红丝线的头,任凭蚂蚱一蹦一跳。
  莹莹:(玩得高兴,朝祖父的背影大喊)爷爷,爷爷,我有一只大蚂蚱。
  祖父:(扶着锄杆,回过头来说)好不好玩?
  莹莹看向蚂蚱,来不及回答,蚂蚱突然不见了,一条腿还拴在红丝线上……(特写)
  莹莹:(一边找着,一边自言自语)噫,蚂蚱呢?
  
  三
  
  天空蓝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莹莹躺在房子底下蔽阴的地方睡着了,脸上盖着草帽。(特写)
  
  四
  
  莹莹家的正屋。是五间一排的房子,一齐是玻璃窗子,青砖墙,瓦房间,正屋前是大院,院子里,长满齐腰深的杂草,直到大门口。
  莹莹:(画外音)我家住着五间房子。祖母和祖父住两间,母亲和父亲共住两间,中间是厨房。祖母住的是西屋,母亲住的是东屋,东屋旁边,后来还搭了三间东厢房。给家里的老厨子和有二伯他们住。正屋的后面还有两间小后房,是放杂物用的。院子里其他的屋子,大部分租给外来的房户。我家看上去热闹,其实是很荒凉的。
  
  五
  
  大门外的街上。
  祖父拄着手杖,嘴上抽着旱烟管,笑盈盈地走着,街坊的几个小孩,一见到祖父就喊:老爷爷,老爷爷……
  祖父:(迎上前去,当真似的开着玩笑)你们看,天空飞了个家雀。
  几个孩子仰着头,不约而同地朝向天空。
  祖父趁此机会,快速地取下其中两个孩子的帽子,变戏法地塞在长衫下,袖管里。
  几个孩子知道上当了,围着祖父要帽子,有的摸着他的袖管,有的扯着他的衣襟……
  旁边站着一个人,也跟着起哄,笑声汇成一片……
  
  六
  
  祖父的西屋。
  一个外间,一个内间,外间里摆着大躺箱,地长桌、太师椅。椅子铺着红椅垫,躺箱上摆着朱砂瓶,长桌上列着坐钟,钟的两边站着帽筒,帽筒上并不挂帽子,而是插着几个孔雀翎。
  莹莹的手正靠近孔雀翎。
  祖母的声音:可不许用手摸,你的手脏。
  莹莹一溜烟又跑进了内间,内间的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的挂钟,挂钟的下边用铁练子垂着两穗铁苞米,挂钟里边有一个小人,长着黄头发,蓝眼珠,钟摆一秒钟就响一下,钟摆一响,那眼珠就同时一转。
  莹莹不敢用手摸,坐在小凳上,两手托着下巴,瞅着里面的“小毛子”人发呆。
  祖父从厨房里出来,拿着一套刚擦好的锡器。
  祖母的声音:死脑瓜骨,小死脑瓜骨,尽知道玩,做一点事都不耐烦。
  祖父进内间,不高兴的样子。
  莹莹:(忙站起来,拉着祖父的手)我们后园去吧!
  
  七
  
  后园,一片鲜绿。天空,几朵云彩在飘移……
  莹莹快乐地奔跑着,蹦跳着……
  祖父:(站在瓜架下,忙招呼着)来,跳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
  于是,莹莹顺手摘下一条黄瓜来,胡乱地啃几口又跑……跑到樱桃树旁,停下来。
  莹莹:(指着樱桃树)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莹莹: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莹莹一听这话,飞奔着跑到祖父身边,生气地看着祖父,祖父睁大眼睛若无其事地看着莹莹,莹莹忍不住又笑了。
  祖父:你去玩你的吧,韭菜地里的草,要把它拔掉。
  后园中央,一棵玫瑰树,枝繁叶茂,花朵怒放。
  莹莹径直走到玫瑰树旁。一手托着帽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摘着玫瑰。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
  莹莹摘了满满的一兜玫瑰。
  祖父依旧专注地拔草。
  莹莹走到祖父的背后。
  祖父丝毫没有觉察。
  莹莹一边偷偷地笑,一边轻轻地在祖父的帽沿上插花。
  祖父:(自言自语)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
  莹莹笑得打哆嗦,跑到后门口,不敢看祖父的帽子,莹莹站了一下,转身进屋。
  
  八
  
  后门口。
  莹莹正朝后园走,祖父回来了,莹莹随祖父进屋。
  祖母一看到祖父,大笑。
  父亲,母亲听到笑声,跑过来一看,也笑了起来。
  莹莹笑得在炕上打滚……
  祖父被笑得莫明其妙,摘下帽子一看,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莹莹:(忍不住又提起)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接着,又是一阵笑……
  
  九
  
  父亲的东屋。
  母亲的声音,这孩子,翻箱倒柜,翻了一阵子,不晓得又跑到哪儿去了。
  小后房里。
  坛子罐子,箱子柜子,筐子篓子,堆满一屋。屋里潮湿阴暗,有耗子跑来跑去。蜘蛛网触手可及。
  后窗射进来一束光线,莹莹站在有光线的空隙中间。手里捏着一串钥匙,四处张望,这时,莹莹的目光落在了一只大木箱上。木箱上有厚厚的尘灰,莹莹蹲下身,用钥匙一个一个试着开,试了好几下,箱子才被打开,莹莹随手揭开箱盖……
  哇,花丝线,绸条,香荷包,还有蓝翠耳环……
  莹莹一边惊叫,一边把好看的东西往口袋里塞。
  莹莹像寻宝似的,继续开着箱子,柜子……
  
  十
  
  祖父屋里。
  祖父:(自言自语)这孩子,老半天,没有见到她的人影。
  莹莹拿着一块木头从后门走了进来。
  祖父:(见到木头,忙问)这是哪来的?
  莹莹:黑屋子里拿出来的。
  祖父:这是印帖子的帖板。
  莹莹:(迷惑地望着祖父)帖板是什么?
  祖父:咱们家开烧锅的时候,发帖子就是用这个印的,这是一百吊的……还有五十吊的,十吊的……
  祖父说着刷上一片墨在帖板上,帖子就出来了。
  莹莹:(在一旁观看,便说)我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呢!
  莹莹转身往小后房跑……
  
  十一
  
  祖父的屋门口。
  莹莹头戴清朝的缨子帽,手摇着鹅瓴扇子,学着大人的样站在那里。
  祖母:(惊讶地)这里多少年前的了!这是你大姑在家里边玩的。
  祖父:这是你二姑在家时用的。
  莹莹:我大姑在哪儿?二姑呢?
  祖父笑着,没有回答。
  祖母:你这孩子,没有东西不拿着玩的,这小不成器的。
  祖母一边骂,一边念叨着两个姑母,随后,急急忙忙走进厨房,从灶坑里端起煎好的中药罐。
  
  十二
  
  祖父屋外的窗前。
  二姑母的车子哗哗啷啷地驶来,停下。
  坐在前面的二姑夫先下车,解下骡子身上的绳套,随手把拉车的骡子牵到一边,系在一棵树桩上,骡子颈上的铃当随着走动,发出哗哗啷啷的响声。
  莹莹牵着祖父的手迎了出来,大姑母随后。
  这时,车上跳下来一个男孩,是二姑母的儿子。
  祖父:(忙招呼莹莹)快叫兰哥。
  莹莹:(怯生生地)兰哥。
  兰哥咧着嘴笑,没有回答。
  二姑母也跟着下了车。
  大姑母迎接着二姑夫,二姑母。
  
  十三
  
  祖母躺在炕上,眼睛闭合着。
  二姑母:(握着祖母的手)娘,我回来了……
  祖母的双眼微微睁开,头动了动,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
  大姑母此时端着脸盆走了进来……
  
  十四
  
  后园。
  莹莹带着兰哥,在园中穿行……
  莹莹:这个是玫瑰树,这个是狗尾草,这个是樱桃树,樱桃树是不结樱桃的。东南角的那棵李子树……
  兰哥:这树前年就死了。
  莹莹:(诧异地)你来过我家吗?你怎么知道?
  兰哥:前年来过,还带来一只毛猴子,你忘了吗?你抱着毛猴子就跑,跌倒了你还哭了哩!
  莹莹想不起来,愣愣地看着兰哥。
  
  十五
  
  祖父屋里,煤油灯下。
  兰哥拿出一本有图案的书教莹莹念字。书上有小人,剪刀,房子。
  莹莹:(指着图案)这念剪刀,这念房子。
  兰哥:不对,这念剪,这念房。
  莹莹拿着书细看,果然都是一个字,接着又拿出自己的一盒方块,正面是图,背面是字,给兰哥看。
  屋外,漆黑一片……
  
  十六
  
  祖父屋里,后园门口。
  祖母穿上满身的新衣裳,睡在一张长板上。
  出出进进的人很多,有人拿着白布,撕得一条一块。有人把一个小罐里边装了米,罐口蒙上了红布,有人在后园门口拢起火来,用铁勺炸着面饼。
  莹莹:(不明白,问问这个)这是做什么用的?(问问那个)这个做什么用的?
  男声:小孩子,不要多问。
  女声:说你也不知道。
  祖父走过来,悲伤的样子。
  莹莹看到祖父,上前扯着祖父的衣角,想问什么。
  祖父:(连看也不看)上后园去玩吧。
  
  十七
  
  后园。下起了雨,雨点打到酱缸帽上,发出啪啪的响声。
  莹莹正转身回屋,看到酱缸帽子,突发其想。
  莹莹的心声:缸帽子也是帽子,带着试试看。
  莹莹走到酱缸旁边,两手用力地推着缸帽子。缸帽子落在地上,乱滚了一阵。
  这时,雨下大了,莹莹蹲在地上,掀起缸帽子,低着头,半爬着钻进去,然后,两手按腿,硬撑着站了起来。
  头上啪啪地打着雨点,脚下是些狗尾草和韭菜。
  莹莹走了几步,感觉头晕目炫,顶不住了。于是,找了一块韭菜很厚的地方坐了下来,缸帽子扣在了地上……
  坐了一会,莹莹觉得憋闷,只好又硬撑着站了起来,再走,一路摸索着,朝后门口走去……
  
  十八
  
  后门口。
  莹莹:(大喊)爷爷,爷爷……
  父亲见状,气冲冲地一脚踢过来,莹莹摔倒子,缸帽子滚到了一边……
  莹莹很快被人抱了起来,满屋子的人,都穿了白衣裳。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
  
  十九
  
  天晴了。往南河沿的路上。
  亲戚家的几个小朋友走在前面,莹莹连走带跑跟在后面。
  走过一个黄土坑,又过一个南大营,南大营门口,有兵把守,再前面,有户人家,墙头上摆着花盆,再往前面,有座小洋房,很漂亮。
  莹莹一边走,一边看,觉得稀奇。比自家的后园大,好玩。
  莹莹:(迫不及待)南河沿到了没有?
  小朋友:(异口同声)就到的,就到的。
  
  二十
  
  南河沿。
  莹莹第一个跑到河边,抓上一把沙子就往河里抛,沙子沉落,河水依旧清澈。
  河上有船,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划向对岸,对岸是一片柳条林,没有人家。
  莹莹沿着河边的沙滩,欢快地飞奔着……(音乐流入)
  其余的小朋友,有的低着头,在寻觅着什么,有的坐在沙滩上,堆着黄沙。
  
  二十一
  
  夜。祖父的炕上,祖父教莹莹念诗。
  祖父:少人离家老大回……
  莹莹:少小离家老大回……
  莹莹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大。
  祖父:(警告着)房盖被你抬走了。
  莹莹听了这话,笑了一阵。
  祖父于是又换了一首诗。
  祖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莹莹:这首诗好听,我喜欢。
  莹莹又是满口的大喊大叫,得意极了。
  祖父见莹莹不好好念诗,就讲给她叫。
  祖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就是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老的时候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莹莹: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谁还认识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子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莹莹:(恐惧地)我也要离家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
  祖父:(一听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看莹莹还是不高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春眠不觉晓……
  
  二十二
  
  院子井边。
  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祖父和莹莹也在其中。
  几个人正用抬土的筐子把掉在井里的小猪吊了上来。
  祖父:(忙上前去)我要了这小猪。
  祖父抱起了小猪就往家里走……
  莹莹跟在后面跑……
  
  二十三
  
  厨房。祖父用黄泥把小猪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
  莹莹站在灶坑旁边,看着小猪烧熟。
  祖父怕烫。用缠着湿白布的双手,提起了小猪的腿一块一块地撕开,小猪的肉立即就冒出了油。
  莹莹:(拿过一块,咬了一口)呀,真香,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东西,真好吃!
  祖父:(看着莹莹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慢慢吃,别噎着!
  
  二十四
  
  井边。
  莹莹拿着桔杆跟着鸭子赶。一群鸭子围着井口打转,呱呱地叫个不停。
  莹莹:(招呼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快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时,祖父来了。
  祖父:你在干什么?
  莹莹: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不用赶了,爷爷抓只鸭子给你烧着。
  莹莹不听,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
  祖父上前把莹莹拦住了,抱在怀里。
  祖父: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莹莹:(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二十五
  
  莹莹家其他的房子。
  一进大门,靠着大门洞子的东壁是三间破房子。靠着大门洞子的西壁仍是三间破房子。再加上一个大门洞,看起来是七间连着串,除了这七间房子之外,还有六间破房子,三间破草房,三间碾磨房。
  莹莹:(画外音)这些破房子,除了西边的三间自家装粮食用,其他的都住着外来的房户。门洞子西壁的三间房,紧挨着三间碾磨房,一起租给了那家养猪的,养猪的又转租了一间碾磨房给一个拉磨的,西南角上,三间破草房被一家漏粉的人租去了。破草房旁边的小偏房住着赶车的一家子。还有好几家,就不一一道出了。
  
  二十六
  
  草房里。热气腾腾,几个漏粉的人围在开水锅边漏着粉条。
  草房顶。房户提着筐子轻手轻脚地采着磨菇,下面站着几个人。
  声音甲:蘑菇炒豆腐,嗳,真鲜!
  声音乙:蘑菇炒鸡,吃蘑菇而不吃鸡!
  声音丙:你不要小看了这蘑菇,这是意外之财!
  站在下面的几个人羡慕不已。
  房户:(故意选了几个大的从房顶抛下来)你们看吧,你们见过这样干净的蘑菇吗?除了这个房顶,哪个房顶能够长出这样的蘑菇来!
  房户得意忘形,一脚踏空,脚卡住了,拔脚的同时,鞋子掉下去了……
  鞋子落到了锅里,在开水里滚着,翻着……旁边漏粉的人越看越有意思,跺起脚,连吼带叫……
  
  二十七
  
  粉房门前,搭了几丈高的架子。亮晶晶的白粉,瀑布似的挂在上边。
  他们一边挂着粉,一边唱着叹五更。
  “正月十五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的丈夫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
  
  二十八
  
  祖父屋外的窗前。
  祖父和同院的几个人坐在一起。正谈论着破草房的事。歌声从西南角传来,显得辽远,苍凉……
  老赵头:他们要的就是这个要倒的么!
  周家少年:这房子对于他们那等粗人,就再合适也没有了。
  有二伯:是他们贪便宜,好房子呼兰城里有的是,为啥他们不搬家呢?好房子要房钱呀,哪像咱们家这房子,一年送来十斤二十斤粉就完事,等于白住,你二伯是没有家眷,若不我也找这样的房子去住。
  
  二十九
  
  夜。门洞子西壁,磨房。
  磨房上屋,王四掌柜家。唱着秦腔,拉二胡的声音。
  磨房,冯歪嘴子。通宵打梆子的声音。
  
  三十
  
  夜。老胡家,粉房旁边的小偏房。
  东院西院,前街后街的人三三两两地朝这边赶来。
  女声甲:……这家人经常跳大神,怪舍得的……这年头,赚钱也不容易……
  女声乙:还不都是为了生病的老太太。她家有两个儿子,都是赶车的,两个孙子也赶车。大孙子是二娘生的,已经娶了媳妇,二孙子是大娘生的,听说定了一个团圆媳妇……
  两个人边走边谈论,进了院子。
  看热闹的人挤满了一屋,站着的,坐着的。
  奶奶婆婆半躺在炕上。
  大神使劲地打着鼓。
  老厨子:老胡家人旺,将来财也必旺。
  有二伯:看着吧,过不了几年,人家就骡马成群了,别看人家就一辆马车。
  老厨子和有二伯说着朝老胡家走去……
  
  三十一
  
  老胡家门口。大孙子媳妇忙着给马喂草。
  奶奶婆婆半躺在炕上。托着大孙子媳妇刚绣好的一双绣花鞋,看了又看,笑盈盈地点着头。不住地赞叹:大孙子媳妇是灵巧,嗯,不错……不错,大孙子有福气,娶对了媳妇……
  
  三十二
  
  鸡叫了,磨房的梆子声还在响着……
  莹莹睡在祖父旁边,醒来。莹莹闹着要祖父念诗。
  祖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祖父:(讲解着)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莹莹听得津津有味,像是入了境。
  老厨子起来了,咳嗽着,打门的声音。门外,老厨子担着水桶朝井边走去……
  
  三十三
  
  早晨。阳光照到鸡架上。
  祖父在放着鸡架。
  莹莹站在一旁,大黄狗围着莹莹转,不停地摇尾巴……
  鸡从架里出来,一个个抖擞着毛,连跑带叫。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梁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
  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个不停……
  
  三十四
  
  墙外的大街上。
  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落……
  
  三十五
  
  太阳偏西。莹莹睡醒了。从蒿草丛中爬起来,往屋里走……
  到了门口。老厨子:(正端着一盘黄瓜菜,看到莹莹,便指手划脚地说)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来啦,你还不知道,快吃了饭去看吧。
  祖父一个人坐在饭桌旁,饭菜都摆好了。母亲和父亲不在,有二伯也不在。
  祖父:(看到莹莹)那团圆媳妇好不好?
  莹莹:我不知道,我在草棵里吃天星星来的,后来,就睡着了。
  祖父:你妈去看团圆媳妇去了,就是那个跳大神的老胡家。
  老厨子站在旁边,用围裙擦着满脸的汗珠,他说一句话就眨巴一下眼睛。
  老厨子:那看团圆媳妇的人才多呢!粮米铺的二老婆,后院的王麻子,西院的老杨家……
  老厨子这么一说着,莹莹就等不及了。
  莹莹:爷爷,我不吃饭了,我要去看团圆媳妇去。
  
  三十六
  
  夜。老胡家。
  母亲,周三奶奶,还有其他的人:(围坐在一旁,七嘴八舌)这团圆媳妇怪见长的,也不吃生……
  莹莹:(牵着祖父的手问)哪一个是团圆媳妇?
  旁边的人指点着,莹莹顺着指的方向看。
  团圆媳妇坐在炕边,黑忽忽,笑呵呵的样子。
  莹莹:(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走)爷爷,回家吧,不看了,不是什么媳妇,是一个小姑娘嘛。
  
  三十七
  
  院子的墙头上,杨老太太站在墙外,扒在墙头和周三奶奶对讲着。
  周三奶奶:……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杨老太太: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周三奶奶:哟哟!我可没见过,别说还是个团圆媳妇,就说一进门就姓了人家的姓,也得头两天看看人家的脸色,哟哟,那么大的姑娘,她今年十几岁啦?
  杨老太太:听说十四岁么!
  周三奶奶:十四岁会长那么高,一定是满岁数。
  杨老太太:可别说呀,也有早长的。
  周三奶奶:可是他们家怎么睡呢?
  杨老太太:可不是,老少三辈,就三铺炕……
  
  三十八
  
  井边。团圆媳妇牵着马在水槽饮水。
  莹莹:(笑笑地走上前)你有十几岁?
  团圆媳妇:(也笑着)十二岁。
  莹莹:不对,人家都说你十四岁。
  团圆媳妇:他们看我长得高,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岁。
  莹莹:你到我们草棵去玩吧。
  团圆媳妇:我不去,他们不让。
  
  三十九
  
  老胡家。
  团圆媳妇被打的叫声,哭声……
  大娘婆婆的打骂声……
  
  四十
  
  井边。大娘婆婆牵着马在水槽饮水。
  大娘婆婆:(对着摇水的周三奶奶)……给她一个下马威,你听着吧,我回去还得打她呢。这小团圆媳妇才厉害呢!没见过,你拧她的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说她回家。
  周三奶奶见祖父走过来,嗯、啊地应和着。
  祖父:(插了一句)不要再打她了,小孩子,知道什么,有差错教导教导就行了。
  大娘婆婆:(为自己辩解)老太爷,你不知道啊,我也不想打她,可是……
  
  四十一
  
  夜。西南角又传来哭声。
  莹莹:是不是团圆媳妇哭?
  祖父:(故意说)不是,是院外的人家。
  莹莹:半夜哭什么?
  祖父:(打着岔)别管那个,念诗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四十二
  
  清晨。院子。西南角的哭声。
  
  四十三
  
  夜。老胡家。
  大神的声音,叮叮、叮叮、小灵花呀,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二神的声音:叮叮、叮叮,小灵花呀,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大神,二神一唱一合。
  声音穿越夜空,让人倍觉凄凉,不知今夕是何年……
  院子。院子外的街上。静寂无声,没有行人。
  
  四十四
  
  深夜。莹莹从梦中惊醒,喊着祖父。
  祖父:(应着)八月让他们搬了。
  莹莹没有接活,朦胧着双眼,模拟着大神喝喝咧咧地唱着:……小灵花呀,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祖父:(重复)八月让他们搬了。
  
  四十五
  
  老胡家门口。围坐着一群人。为团圆媳妇的事出点子。
  女声甲:给她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
  女声乙:到扎彩铺去扎一个纸人,把它烧了可以替了她。
  周三奶奶:给她吃一个全毛的鸡,连毛带脚吃下去,她的魂灵里边因此永远有一个鸡存在着,神鬼和胡仙黄仙就都不敢上她的身。
  杨老太太:我这个方子很简单,黄连二两,猪肉半斤,把黄连、猪肉都切碎了,用瓦片来焙,焙好了,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专治惊风、掉魂。
  大娘婆婆:反正死马当成活马医,试试再看。
  
  四十六
  
  早晨。一个自称郎中的人走进老胡家。
  郎中:(自己坐下来,对着大娘婆婆说)听说你把黄连,猪肉给你的团圆媳妇吃了,那可吃不得呀!吃了过不去两天就要一命归阴的。
  大娘婆婆:那可怎么办呀?
  郎中:吃了没有呢?
  大娘婆婆刚要开口,就被大孙子媳妇遮过去了。
  大孙子媳妇:没吃,没吃,还没吃。
  郎中:既然没吃,就不要紧,真是你老胡家有天福,吉星高照,你家差点摊了人命,还是用我的这个方子吧,百试百灵。不管男女老幼,一吃一个好,也不管什么病,头痛,肚子痛,五脏六腑痛……跌打,刀伤,生疮……都药到病除。年老的人吃了,又恢复了青春。年青的人吃了,可以搬动泰山。妇女吃了,不用涂脂抹粉,面如桃花。小孩子吃了,八岁可以拉弓,九岁可以射箭,十二岁可以考状元。
  大孙子媳妇急急忙忙地跑到梳头匣子里拿出一根画眉的柳条炭来。
  大孙子媳妇:快请把药方开给我们吧,好到药铺赶早去抓药。
  郎中:(不会写字,支支吾吾地)不写……,我说你们听好。(于是信口开河)车钱子二钱,当归二钱……(说着就想不起来了,急得头顶冒汗,张口就说)红糖一斤。
  郎中:(有些心虚,起身告辞,走至门口,回头对大娘婆婆说)有酒没有,给两蛊喝喝。
  
  四十七
  
  假郎中刚走,又来了一个“抽贴儿”的。
  “抽贴儿”的进到屋里,坐在奶奶婆婆的炕沿上。
  抽贴儿:我是不远千里,从乡下赶到的,城里人说老胡家有一个团圆媳妇新接来不久就病了。经过多少名医,经过多少仙家也治不好,我特地赶来看看,万一用得着,救人一命也是好的。
  大孙子媳妇:(边倒水,边装烟袋)我家的弟妹,年方十二岁,因为她长得太高,就说她十四岁,又说又笑,百病皆无,自接到我们家里,就一天一天地黄瘦,到近来就水不想喝,饭不想吃,睡觉的时候睁着眼睛,一惊一乍的,什么偏方都吃过了,什么香火都烧过了,就是百般地不好。
  大娘婆婆:(接过话)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月……有一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用皮鞭狠狠地抽……是打狠了点,她说她要回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于是,就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也许把她的魂吓跑了。大仙家看过,说是要她出马,一个团圆媳妇的花费也不少呢你看她八岁我订下她,一订就是八两银子,年年又是头绳钱,鞋面钱的,到如今又用火车把她从辽阳接来。这一路的盘费,到了这儿就是今天请神,明天看香火,后天吃偏方,可是百般地不好……
  这位抽贴儿的,端庄严肃,风尘仆仆,头上戴着道帽,缠着发卷,俨然一副大师形象。
  奶奶婆婆:(躺在炕上说)快给我二孙子媳妇抽一个贴吧,看看她命理如何。
  门口走过来几个围观的人,疑惑地看着抽帖儿的,想说什么,却被抽帖儿的抢先说了。
  抽帖儿:我是某山上的道人,下山来为的是到山东泰山去。谁知路出波折,缺少盘缠。就流落在呼兰河的左右,已经不下半年之久了。
  围观的人:即是道人,为什么不穿道人的衣裳。
  抽帖儿:你们哪里晓得,世间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苦,这地方的警察特别厉害,他一看穿了道人衣裳的人,就问三问四,他们那些叛道的人,没有天理可讲,说抓就抓,说拿就拿。
  抽帖儿的说着从上衣口袋里一个一个往外摸,摸出了四个用红纸包着的帖。
  抽帖儿:我还有一个别号,叫云游真人,一提起云游真人,远近皆知。不管什么病痛,或是吉凶,若一抽了我的帖儿,则生死存亡就算定了,我的帖法,是张天师所传。我的帖下没有字,也没有影,里边只包着一包药面,一包红,一包绿,一包蓝,一包黄,抽着黄的就是黄金富贵,抽着红的就是红颜不老,抽到绿的就不大好了,绿色是鬼火,抽到蓝的也不大好,张天师说过,铁脸蓝青,不死也得见阎王。
  抽帖儿的拿着四个帖儿,大娘婆婆正伸出手。
  抽帖儿:每帖十吊钱,抽着蓝的,若嫌不好,还可以再抽,每帖十吊……
  大娘婆婆一听,触电似的把手缩了回来。她赶快跑到脸盆那里,把手洗净,然后,又在灶台旁边跪下,祈求灶王爷保佑。
  大娘婆婆的心声:十吊钱一张可不是玩的,十吊钱买豆腐可以买二十块,二十块豆腐,每月一块,可以吃二十个月,一张就是一年零八个月的豆腐钱哪!
  大娘婆婆祷告了一番,走到抽帖儿的跟前,慎重地伸出手。……一看,绿的。接着,咬紧牙关,又抽了一个,蓝的。
  大娘婆婆:(无可奈何地)两帖都不好,是否可以想一个方法破一破?
  抽帖儿:(思忖了一下)拿笔拿墨来。
  
  四十八
  
  大孙子媳妇一路小跑,来到大门洞旁的粮米铺。
  大孙子媳妇:(对女老板说明来意)把你家的砚台借来用一用。
  山东女老板:你家做啥?
  大孙子媳妇:给弟妹画病。
  大孙子媳妇顾不上多说话,从桌子上抱着砚台就往外奔……
  
  四十九
  
  大孙子媳妇抱着砚台走进屋。
  抽帖儿的拿起笔,在准备好的四块红纸上分别写上一个大字,那红纸条不过半寸宽,一寸长。
  抽帖儿:拿浆糊来。
  大孙子媳妇连忙跑到锅里铲了一块黄粘米饭。
  抽帖儿的就用饭粒贴在红纸上。
  团圆媳妇坐在炕上,头上蒙着破棉布。
  抽帖儿的走到炕边,一手拿着四张红纸,一手掀开蒙在团圆媳妇头上的破棉布。
  抽帖儿的:把手伸出来,袜子脱下。
  团圆媳妇伸出双手,抽帖儿的在她手心各贴上一张红纸。
  团圆媳妇慌忙脱下袜子。
  两片白色的疤痕在两个脚心的正中显露着(特写)。
  抽帖儿:(边贴边佯装不知)呀,这脚心可是生过什么病吗?
  大娘婆婆:(连忙说)我方才不是说过吗?是我用烙铁给她烙的,打她,她记不住,我就给她烙一烙,好在没什么,小孩子肉皮活,也就是十天半月下不来地,过后就好了。
  抽帖儿:(想了一想,好像吓唬)这脚心的疤虽然贴了红帖,也怕贴不住,阎王爷是什么都看得见的,这疤怕是给了阎王爷以特殊的记号,有点不大好办。(抽帖儿的看一看她们,好像不怎么怕,于是就说得更严重一些)这疤不掉,阎王爷在三天之内就能够找到她。一找到她,就要把她活捉了去,这红帖也绝对没有用处。(抽帖儿的继续吓唬)阎王爷不但要捉团圆媳妇去,还要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去。现世现报,拿烙铁烙脚心,这不是虐待,是什么?婆婆虐待媳妇死了下油锅,老胡家的婆婆虐待媳妇……
  抽帖儿的声音越说越大,似乎要喊了起来。
  大娘婆婆:(赶快跪下了,面向着抽帖儿的,眼泪一滴一滴往下落)这都是我一辈子没有积德,有孽遭到儿女的身上,我哀告真人,请真人诚心地给我化散化散,借了真人的灵法让我的媳妇死里逃生吧。
  抽帖儿:(沉思片刻)我有一个好办法。
  抽帖儿的拿起毛笔,蘸了墨汁,示意团圆媳妇抬起双脚,然后,用毛笔在疤痕上画着,嘴里还嘟嘟地念着咒语,头上冒着汗珠,咬牙切齿,皱面瞪眼,像在上刀山似的。
  
  五十
  
  老胡家屋外。围观的人纷纷离去……
  屋内,抽帖儿的和大娘婆婆算帐的声音。
  抽帖儿:抽了两贴二十吊,写了四个红纸贴在脚心手心上,每帖五吊是半价出售,一共是四五等于二十吊。外加这一画,一画本来是十吊钱,现在就给打对折吧,就算五吊钱一只脚心,一共画了两只脚心,又是十吊。
  大娘婆婆:二十吊加二十吊,再加十吊,一共五十吊。
  云游真人拿了五十吊钱乐呵呵地走出老胡家。
  大娘婆婆站在门口,一双失神的眼睛。(特写)
  
  五十一
  
  深夜。团圆媳妇在梦中叫嚷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梦中,大娘婆婆拿着烙铁狰狞着向她走来……
  睡在另一个炕上的大娘婆婆被惊醒,连忙起来推醒她,她一翻身,从炕上跳下来,瞪着眼睛,张着嘴,连哭带叫,像见了鬼似的。
  
  五十二
  
  黄昏。老胡家,鼓声响起。
  大缸摆在屋子中间,锅里的开水冒着热气。
  看热闹的人,纷纷前来,祖父和莹莹也来了。
  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面容黄瘦。就像一个病人。
  莹莹站在炕边,给她一个玻璃球,一片碗碟。
  团圆媳妇:(坐起来,把碗碟拿在眼前一照)好看,玻璃球也很好玩。
  大娘婆婆:(走过来)小不知好歹的,你又起来疯什么?还不快躺下。
  说着,用一块破棉布把她蒙起来。
  团圆媳妇躺下。
  莹莹:(问祖父)她为什么不让她玩?
  祖父:她有病。
  莹莹:她没有病,她好好的。
  于是,莹莹把破棉布给掀开了。她婆婆走过来,又把她蒙上。
  屋里屋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团圆媳妇:(对莹莹说)等一会你看吧,就要洗澡了。
  
  五十三
  
  夜。大神打着鼓。
  团圆媳妇双手抱肩。颤巍巍地站在炕边。
  大娘婆婆一把抱住团圆媳妇。接着,几个人一齐上来,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很快,团圆媳妇被抬进大缸里……大缸里热气腾腾……
  团圆媳妇在大缸里叫着,跳着,像逃命似的狂喊。
  大缸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不住地搅起热水往她头上浇。
  团圆媳妇满脸通红。她安稳地站在大缸里,不哭不喊,像个木头人,不一会,就倒在大缸里了……
  看热闹的人围上来,喊的喊,叫的叫,心慈的人,流下了眼泪。
  几个人把团圆媳妇从大缸里抬起来,先往身上浇一些冷水,再把她摆在炕上。
  东家婶子:(用手摸一摸),哎呀,热得和火炭似的。
  西家大娘:(用手摸一摸)水太热了点,不应该往头上浇,太热的水,一浇哪有不昏的。
  大娘婆婆走过来,慌忙拉了一块破棉布把她盖上。
  大娘婆婆:赤身裸体羞不羞!
  深夜,大神打了几阵鼓,二神向大神对了几阵话。看热闹的人,小声嘀咕着,不知结果如何,大神怕看热闹的人走了。于是,又痛打了一阵鼓,喷了几口酒在团圆媳妇的脸上,然后,从衣袋里拿出银针来,剌着团圆媳妇的手指尖,团圆媳妇动了动,醒过来了。
  大神:(大声宣布)洗澡必得连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的。
  鼓声,叫嚷声,不断地闹着……
  祖父和莹莹走出老胡家。
  院子里,风刮着窗棂,有远远的狗叫声。
  
  五十四
  
  老胡家。
  团圆媳妇躺在炕上,昏昏沉沉地睡,眼睛似睁非睁,留着一条小缝,小缝里边露出白眼珠。
  夜晚,团圆媳妇依旧昏昏沉沉地睡。
  早晨,大娘婆婆像是预感到了什么。跑到炕边一看,团圆媳妇的辫子落在了炕头上。
  大娘婆婆:(大叫)不得了……不得了……
  大孙子媳妇,二娘婆婆闻声围过来。
  奶奶婆婆躺在炕上连声叹气。
  
  五十五
  
  院子里。
  大娘婆婆:(逢人就说)我的团圆媳妇一定是个妖怪,辫子睡了一夜就掉了。
  房户甲:有这回事,那怎么得了。
  房户乙:晚上睡觉还得把窗户关紧一点。
  莹莹:(站在屋门口,和老厨子争辩)我不信。
  老厨子:(用手指着莹莹)你知道什么,那团圆媳妇是个妖怪呀。
  祖父:把别人捉弄成这样,八月让他们搬家。
  
  五十六
  
  清晨。老胡家的小儿子来到祖父屋里。
  他一见到祖父,双手举在胸前作了一个揖。
  祖父:什么事?
  胡家小儿子:请老太爷施舍一块地方,好把团圆媳妇埋上……
  祖父:什么时候死的?
  胡家小儿子:我赶着车,天亮才到家,听说半夜就死了。
  祖父:(招呼旁边的有二伯)你领着他们去吧,就南大坑的那块地。
  
  五十七
  
  有二伯刚走出门,老厨子也跟去了。
  莹莹:我也要去。
  祖父:(执意不肯)小孩子不能看,咱们在家烤玉米吃。
  
  五十八
  
  下午。老厨子走在前面,眼珠通红,嘴唇发光,有二伯走在后面,面红耳赤,一直红到脖子根。
  两个人欢天喜地说着话,进到祖父屋里。
  老厨子:酒菜真不错……
  有二伯:……鸡蛋打得也热乎。
  祖父闻声从厨房里出来。
  老厨子这才想起该做的事没做,忙朝厨房奔去。
  莹莹:(问有二伯)团圆媳妇葬得怎么样?
  有二伯:你问这个干什么?人死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莹莹:有二伯,你几时死呢?
  有二伯:你二伯死不了的……像你有二伯这条穷命,越老越结实,好比个石头疙瘩似的,哪儿死得了……
  
  五十九
  
  井边。两个房户正在摇井水。
  房户甲:老胡家呀,真是惨!团圆媳妇死了,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几个赶车的男人又成天不在家。
  房户乙:大娘婆婆心疼花在团圆媳妇身上的钱,哭瞎了一只眼睛,大孙子媳妇跑了。二娘婆婆觉得丢人,一天到晚,不梳头,不洗脸地坐在锅台上抽着烟袋。好端端的一家子眼看着就完了。
  
  六十
  
  东大桥。阴雨蒙蒙。两个赶路的人。
  行人甲:听人说,这里经常闹鬼……
  行人乙:闹得可凶哪,前段时间,街坊的一个女孩被团圆媳妇的灵魂附住了,就在家里数数拉拉的哭……
  两个人渐行渐远……剩下一片空蒙的旷野。
  团圆媳妇:(画外音)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六十一
  
  有二伯:(画外音)他妈的……王八蛋,兔羔子……有猫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他妈的就是没有人吃的……兔羔子……兔羔子……
  莹莹拿着梨子,花生正向有二伯东厢房走去……
  莹莹:有二伯,给你吃。
  有二伯:你二伯不吃介个,你拿去吃吧。
  
  六十二
  
  夜。院子。围坐着一群乘凉的人,各自拉着家常。
  近处,有蚊子嗡嗡地飞着,远处,有蛤蟆呱呱的叫声。
  有二伯坐在一边,拿着蝇甩子,东甩一下,西甩一下。
  莹莹:(指着夜空中的大昴星)爷爷,那个灯笼为什么被掉在天空,为什么不落在地上来?
  祖父:天空里有一个灯笼杆子,那才高呢,大昴星就挑在那灯笼杆子上。
  莹莹;没有灯笼杆子,若是有,为什么我看不见?
  祖父:天上有一根线,大昴星就被那线系着。
  莹莹:我不信,天上没有线的,有为什么我看不见?
  祖父:线是细的么,你哪能看见,就是谁也看不见的。
  莹莹:(笑起来)谁也看不见,你怎么看见啦?
  乘凉的人一阵哄笑,祖父被逼得说不上话来。
  乘凉的人:(忙解围)问你有二伯去。
  莹莹跑到有二伯坐的地方,刚一碰到他的蝇甩子。
  有二伯:(把蝇甩子一抖)你这孩子,远点去吧。
  莹莹:(走远几步再问)有二伯,你说那天上的大昴星到底是什么?
  有二伯:(想了想)穷人不观天象,狗咬耗子,猫看家,多管闲事。
  
  六十三
  
  夜,祖父的炕上,祖父跟莹莹讲着有二伯。
  祖父:……有二伯在三十年前就来到了我们家里,那时他才三十多岁,如今,六十多岁了,都老啦……有二伯是我们老家里,一个远房侄子,家境贫寒。那一年回老家,就把他带来了……
  莹莹静静地听。
  窗外。一地的月光。
  
  六十四
  
  街上。有二伯昂首阔步地走着……
  一群孩子尾随其后。朝有二伯抛石子,灰土。
  嘴里喊着:有二子,大有子,小有子……
  有二伯回过头,拿起烟锅子就追着打。那些顽皮的孩子一看打过来了,连忙举手作揖,改口喊: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掌柜的,有二伯……
  有二伯以为把他们给吓唬了,就笑着走开了,走了不多远,后面又喊了起来:有二爷,兔儿爷,有二伯,打桨杆,有二东家,捉大王八……
  有二伯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六十五
  
  东厢房。
  老厨子的声音:我看你这个“二爷”一丢了,就只剩下个“有”字了。
  门口,有二伯转身进房,揪着老厨子就扭打起来,打了一会,自己散开了。
  老厨子:(笑着对有二伯)有二爷,我看你的头上去了个“有”字,不就剩下了“二爷”吗?
  有二伯转怒为笑,两人又和好如初。
  
  六十六
  
  祖父屋里,祖父不在,只有莹莹和有二伯。
  莹莹:有二伯,你怕狼不怕?
  有二伯:狼有什么怕的,你二伯小的时候,上山放猪去,那山上就有狼。
  莹莹:你敢走黑路不敢?
  有二伯:走黑路怕啥的,没做愧心事,不怕鬼叫门。
  莹莹:你夜里一个人,敢过东大桥吗?
  有二伯:有啥不敢的,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别的都敢,跑毛子的时候,毛子骑在马背上,手上举着明晃晃的大马刀,在大街上冲来冲去……
  莹莹:有二伯你不怕?
  有二伯:你二伯烧着一锅开水,正下着面条,那毛子在外面敲门,你二伯还在屋里吃面呢……
  莹莹:你不怕?
  有二伯:怕什么?
  莹莹:那毛子进来不拿马刀杀你?
  有二伯:杀又怎么样,不就是一条命吗?
  
  六十七
  
  后房的屋顶。
  莹莹抱着一个小琉璃罐,站在上面往下看。
  有二伯正在用铁丝开着墙沿一只搭脚的箱子。
  有二伯歪着头,用牙齿咬着他手里的那块小东西,咬得格格拉拉发响,咬了之后,又放在手里扭着它,然后,又把它触到箱子上去试一试。
  箱子打开了。他把没有边沿的帽子脱下来,把那块小东西压在帽顶里。
  他翻着箱子,箱子里,红色的椅垫,女人的绣花鞋子……箱子底下还有一只湛黄的铜洒壶。
  有二伯用他满是脉络的粗手把绣花鞋子乱丝线,抓到一边,只把铜酒壶从中拿了起来。
  红色的椅垫,用腰带捆着,放在地上,铜酒壶放在箱子盖上,然后,把箱子锁上,没带东西就走了。
  莹莹见有二伯走了,赶快登着箱子就下来了。刚下来,有二伯又回来了,走到箱子旁停下。
  莹莹慌忙闪到墙角,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有二伯。
  他先提起地上的椅垫,再拿箱子盖上的铜酒壶,等他掀衣襟把铜酒壶压在肚子上边时,他才发现墙角站着莹莹,一时愣住了。
  有二伯肚子前压着铜酒壶,莹莹肚子前抱着一罐黑枣。
  有二伯:(额头冒着汗珠)你不说么?
  莹莹:说什么?
  有二伯:不说,好孩子……(他拍着莹莹的头顶)
  莹莹:那你让我把这琉璃罐拿出去。
  有二伯:拿吧。
  莹莹见有二伯没有阻挡,顺手在门旁的筐子里抓起四五个大馒头,跑了……
  
  六十八
  
  公园里,人来人往,有二伯带着莹莹穿行在人群中。
  油炸糕,香油掀饼,豆腐脑……各种小吃的摊位摆在路旁,做生意的人不时地吆喝几声。
  莹莹走走停停,看着好吃的东西就忍不住多看几眼。
  有二伯:(忙催促)快走吧,快往前走。
  前面敲锣打鼓,是玩把戏的,围满了人。
  莹莹走到耍熊瞎子的旁边,又停下了。
  有二伯:快走吧,快往前走。
  走到跑马戏的屋前,那里边连喊带唱的,很是吸引人,莹莹站着不走。
  有二伯:没有什么好看的……你二伯不看介个……家里边吃饭了……你再闹,我打你……你二伯也愿意看,好看的有谁不愿意看……你二伯没有钱?没有钱买票,人家不让进去……
  莹莹不信,当场搜了有二伯的口袋,就几个铜板,莹莹一看,又塞了回去。
  有二伯:你二伯没有钱。
  莹莹:没有钱你不会偷?
  有二伯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他的小眼睛故意地笑着,嘴唇颤抖了几下。
  有二伯:(叹了一口气)回家吧。
  
  六十九
  
  正午。前院,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黄狗睡在墙角阴凉的地方。
  莹莹独自在后园的瓜架下玩着。
  这时,有咣啷咣啷的响声传来,莹莹朝着响声的方向望去,有一个人正顶着白洋铁的大澡盆,摸索着前行……大澡盆在阳光的反衬下,发出耀眼的光。
  莹莹仔细一看,知道是有二伯顶着它。那大澡盆很深,从有二伯的头上扣下来,一直扣到他的腰间。
  有二伯就这样东倒一倒,西歪一歪地朝院子外面走去……
  
  七十
  
  祖父屋里。有二伯提着酒壶,正准备倒酒,老厨子走了过来。
  老厨子:有二爷,喝酒是铜酒壶好呀,还是锡酒壶好?
  有二伯:什么的还不是一样,反正喝的是酒。
  老厨子:不见得吧,大概还是铜的好吧。
  有二伯:铜的有啥好?
  老厨子:对了,有二爷,咱们就是不要铜酒壶,铜酒壶卖了也不值钱。
  旁边的人笑了,有二伯还在装糊涂。
  老厨子:一个铜酒壶多少钱?
  有二伯:没卖过,不知道。
  老厨子:五十吊,七十吊?
  有二伯:哪有那么贵的价钱,好大一个铜酒壶还卖不上六十吊呢。
  旁边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七十一
  
  夜。院子。老厨子和有二伯又斗起了嘴。
  老厨子:有二爷,你一年洗几次澡,一辈子洗几次,人死了到阴间也洗澡吗?
  有二伯:阴间,阳间是一样,活着是个穷人,死了是条穷鬼。穷鬼阎王爷也不爱惜,不下地狱就是好的,还洗澡呢,别玷污了那洗澡水。
  老厨子:有二爷,照你说穷人是用不着澡盆的喽!
  有二伯:(明白了)阴间没去过,用不用不知道。
  老厨子:不知道?
  有二伯:不知道。
  老厨子:我看你是明明知道,我看你是昧着良心说瞎话……
  有二伯听不过,揪着老厨子的领口,推推拉拉的几个回合。老厨子扒着有二伯的手。
  有二伯:(逼着问老厨子)我哪儿昧过良心,一辈子没昧过良心,走的正,行的端,一步两脚窝……
  老厨子:两脚窝,看不透……
  有二伯:(正颜厉色)你有什么看不透的!
  老厨子:说出来怕你羞死!
  有二伯:死,死不了,你别看我穷,穷人还有个穷活头!
  老厨子:我看你也是死不了!
  有二伯:死不了!
  老厨子:死不了!老不死!我看你是个老不死的,老“绝后”的!
  有二伯松开双手,一屁股坐在地上。老厨子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有二伯:(被触到痛处,哭了起来)可不是么,死了连个添坟上土的人也没有,人活一辈子是个白活,到了归终是一场空……无家无业,死了连个打灵头幡的人也没有……
  老厨子:(见有二伯哭得伤心,连忙赔不是)有二爷……对不起……是我该死,我该打……
  
  七十二
  
  黄昏,有二伯躺在院子中央,嘴角流着血……
  看热闹的人站得远远的,老厨子担着水假装没看见。
  东屋里传来父亲的声音:这样的人,早就该教训,越来越不像话!
  有二伯孤伶伶地躺在地上,他的没有边沿的草帽,掉在了一边。
  这时,有两只鸭子一前一后地走过来,啄食撒在有二伯身边的那些血。
  
  七十三
  
  夜。东厢房。
  有二伯的骂声:……王八蛋……兔羔子,欺负老的还算人,我年轻的时候,像这样的来几个我都不在乎……
  接着便是呜呜的哭声,后来,不哭也不骂了。
  老厨子的声音:有二爷上吊啦,有二爷上吊啦……
  祖父和莹莹闻声急匆匆地赶到东厢房。
  老厨子手里提着灯笼,在房子外边招呼着。
  南房梢上有一根两丈来高的横杆,横杆上悠悠荡荡地垂着一根绳子。
  老厨子提着灯笼四处照看,照到南房墙边,有二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脸上写满了委屈和悲伤。
  莹莹从老厨子手上接过灯笼,走近有二伯,再向他脸上一照,他用哭红的小眼睛瞪了莹莹一眼。
  
  七十四
  
  深夜。有二伯坐在井边的柴堆上。若有所思地抽着小烟袋。
  
  七十五
  
  街上,一群小孩子在唱:有二爷跳井,没那么回事,有二爷上吊,白吓唬人。
  
  
  七十六
  
  夜。院子。
  有二伯时而坐着,时而站着走动。
  有二伯:(大声地自说自话)说我怕死,我也不是吹,叫过三个两个来看,问问他们见过“死”没有!那俄国毛子的大马刀闪光湛亮,说杀就杀,说砍就砍,那些胆大的,不怕死的,一听俄国毛子来了,只顾逃命,连家业也不要了。那时候,若不是这胆小的给他守着,怕是跑毛子回来连条裤子都没有穿的。到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良心长在肋条上,黑心痢,铁面人……
  ……说我怕死,我也不是吹,兵马刀枪我见过,霹雳,黄风我见过。就说那俄国毛子的大马刀吧,见人就砍,可我也没有怕过,说我怕死,介个年头是啥年头……
  ……狼心狗肺,介个年头的人狼心狗肺,吃香的喝辣的,好人在介个年头,是个王八蛋……兔羔子……兔羔子……
  
  七十七
  
  深夜。祖父的卧房。
  月光照在白色的窗纸上,房间一片通亮。
  莹莹在梦境中。
  ……跑啊,跑啊……沿着呼兰河边,不停地往前跑……迎面有丝丝的凉风拂过。水面泊着几条船,没有渡船的人,莹莹随便上了一条船,坐在船沿,船自动地划行着……莹莹惬意极了,不一会,船到对岸,停住。对岸是柳条林,莹莹跳下船,直奔柳条林,忽然间,一只大白兔从草丛中蹿了出来。莹莹惊呼,大白兔不跑,乖乖地看着莹莹,莹莹蹲下身,双手抚摸着大白兔的耳朵,咯咯地笑着……
  莹莹从梦中醒来,有二伯仍旧坐在院子里“兔羔子,兔羔子”的骂着,后边磨房的梆子打得也更响。
  莹莹:(见祖父也醒着,忙说)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大白兔,有二伯所说的“兔羔子”是不是大白兔?
  祖父:(笑着)快睡觉吧,半夜三更不好讲话。
  远处的狗咬声,近处的狗咬声,大墙之外,稀疏疏地有车马经过……
  
  七十八
  
  早晨,莹莹走进有二伯的东厢房。
  莹莹:(进门就问)有二伯,“兔羔子”是不是大白兔?
  有二伯:(生气地)你们家里没好东西,尽是些耗子,从上到下,都是良心长在肋条上,大人是大耗子,小孩是小耗子……
  莹莹听不明白,愣愣地看着有二伯。
  
  七十九
  
  秋末,后园。
  大榆树的叶子黄了。
  墙头的狗尾草干倒了。
  倭瓜,黄瓜的藤蔓都衰败了。
  磨房的窗子也露出来了。
  
  八十
  
  磨房,小驴在拉磨。
  小驴戴着眼罩。走几步就响一次鼻子,每抬一次脚,后腿就有点瘸。
  冯歪嘴子坐在一旁,时而打着梆子,时而往磨盘上添着黄粘米。
  莹莹扒在窗台朝里看。
  磨拉完了,小驴停下,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把小驴的眼罩取下,牵到门外,系在一棵小树上,旁边放着一个水盆,小驴低着头在水盆里喝水。
  冯歪嘴子进屋,收拾磨盘上的黄米粉。
  灶台上,一口烧着开水的大锅。
  冯歪嘴子随后揭开锅盖,顿时热气腾腾。锅口盖着帘子,冯歪嘴子把黄米粉就撒在这个竹帘子上,撒一层粉,撒一层豆……
  灶坑里柴火烧得噼啪啪地响。
  整个磨房被热气弥漫着……
  
  八十一
  
  大街上。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
  冯歪嘴子:(吆喝着)粘糕……粘糕……
  后面跟着一群孩子们。
  莹莹听到到吆喝声,忙爬到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的豁口往外看着。
  冯歪嘴子的单轮车由远而近地推了过来……
  冯歪嘴子:(看到莹莹)要吃一片吗?
  莹莹不做声,坐在墙头一动不动。
  冯歪嘴子停下车子,切好一片粘糕,塞在莹莹手中。
  
  八十二
  
  东屋。
  母亲的声音:莹莹,到磨房买几块粘糕回来。
  莹莹从西屋跑到东屋,接下母亲给的钱,拔腿就往磨房跑去……
  
  八十三
  
  磨房,莹莹推门进去。
  冯歪嘴子不在。推粘糕的车子还在磨盘旁边扔着。风车、罗柜,摆在墙边,小驴安静地站在磨房里。墙根下的耗子不时探出头来,发出唧唧的叫声。
  莹莹见没人,随手掀开炕铺的布帘,往里看——
  冯歪嘴子的炕上睡着一个女人,女人的被窝里边有个小孩,那小孩露出通红的小头顶。
  莹莹看了一会,转身往外走,发现一个瓦盆,在炕沿旁边已经像冰山似的冻得鼓鼓的,那扇通着后园的窗子也通着大洞,瓦房的房盖也透着青天。
  莹莹由下到上细看了一会,不觉打了一个寒颤,拉开门就往家里跑……
  
  八十四
  
  祖父屋里,火炉烧得正旺。
  莹莹进屋,热气扑面。
  莹莹:(双手伸在火炉上,正对祖父讲着)……冯歪嘴子的炕上躺着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孩子……
  话未说完,冯歪嘴子推门进来了。
  他戴着四耳帽子,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祖父招呼他坐下。于是,他就坐在祖父旁边的太师椅上。那太师椅垫着红毛哔叽的厚垫子。
  冯歪嘴子坐着,似乎有话说不出来,右手不住地摸着椅垫子,左手不住地拉着他的左耳朵,笑了好几阵子也没说出话来。
  冯歪嘴子:(用手摸了摸烤得通红的脸,终于开了口)老太爷,我摊了点事……
  祖父:你摊了什么事呢?
  冯歪嘴子坐在太师椅上扭扭歪歪的,手没地方放,就把狗皮帽子摘下来,拿在手上翻弄着,又笑了一阵子。
  冯歪嘴子:我成家啦……(说着,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请老太爷帮帮忙,现在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
  莹莹:(听到这里,忙抢住话题)爷爷,那磨房冷呵,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
  祖父往一边推着莹莹,似乎在想着什么。
  莹莹: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
  祖父:你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里去暂住吧。
  冯歪嘴子:(连忙站起来)多谢!多谢!
  冯歪嘴子一边说着。一边眼泪汪汪,然后,戴起狗皮帽子就朝屋外走……
  
  八十五
  
  冯歪嘴子刚走。
  母亲的声音:莹莹,粘糕买回来了吗?
  莹莹:还没呢。(一边回答,一边朝母亲的东屋跑去)
  
  八十六
  
  中午,冯歪嘴子站在磨盘旁边。
  掌柜太太:(拍着风车)破了风水了,我这碾磨房,岂是你那不干净的野老婆住的地方!青龙白虎也是女人可冲的吗?冯歪嘴子,从此我不发财,我就跟你没完,你还算个人吗?你没有脸。你若有脸,不会把个野老婆弄到人的眼皮底下来……你赶快给我滚蛋……
  冯歪嘴子:我就搬,就搬……
  掌柜太太:(往炕上看)唉呀!面口袋也是你那野老婆盖得的,赶快给我拿下来,我说冯歪嘴子,你可把我糟蹋苦了……
  冯歪嘴子拿下面口袋,女人盖着薄薄的一层旧棉被。
  刚生下来的婴儿也盖着面口袋,一共盖了四张,厚厚地压着小脸。
  掌柜太太:(大喊)快给我拿下来!快给我拿下来!
  冯歪嘴子拿下面口袋。
  婴儿的小手露了出来,小手伸伸缩缩地摇动着,摇动了几下就哭了起来,哭着嘴里冒着白气。
  掌柜太太:(拿过面口袋)可冻死我了,你赶快搬吧,我没工夫跟你吵了……
  掌柜太太抱着肩膀朝磨房上屋走去……
  
  八十七
  
  磨房上屋。王四掌柜家。
  祖父和莹莹坐在上屋的炕上,烤着炭火盆。
  王四掌柜:(抽着烟袋,闷闷不乐)遇上这样一档子事,真是……
  祖父:没办法。
  冯歪嘴子的磨房里,婴儿一声紧似一声地哭……
  祖父:(问莹莹)烤暖了没有,烤暖了,回家吧。
  祖父起身牵着莹莹。王四掌柜随后送至门口。
  掌柜太太:(正好回屋,见祖父和莹莹,忙说)老太爷,太不凑巧,回晚了一步,你老慢走……慢走……
  祖父微笑着点头。
  
  八十八
  
  回家的路上。
  莹莹:爷爷,你说磨房的温度在多少度?
  祖父:零度以下。
  莹莹:零度以下是多少?
  祖父:没有寒暑表,哪儿知道啊!
  莹莹:零度以下到底是多少?
  祖父:(看看天色)零下七八度。
  莹莹:(高兴起来)哎呀,好冷呀,那不和室外温度一样吗?
  莹莹抬脚就往家里跑……井台,井台旁边的水槽子,房户老周家的大玻璃窗子……都往后退着。
  
  八十九
  
  草房,婴儿在哭,女人坐着,身上披着薄薄的被子,很粗的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她听到门响,回过头,莹莹吓了一跳,本想转身往家里跑。女人看到莹莹,微微一笑,笑时,鼻梁处堆满皱褶。
  好熟悉的笑脸,莹莹怔住了。
  (镜头闪回)王姑娘提着菜篮子在院子里走着,红辫根,绿辫梢,垂在腰间,一摆三晃,鬓角上戴着一朵马蛇菜花,更显得好看,见人总是面带微笑。
  老厨子:(画外音)这个王姑娘,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看的。
  有二伯:(画外音)膀大腰圆带点福相。
  母亲:(画外音)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周三奶奶:(画外音)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看谁家有这么大福气。
  莹莹回过神来,再看一看她。她怀里抱着小孩,正在给小孩喂奶。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小孩睡着了。她把小孩放到炕上,用草把小孩盖起来。地上,炕上,满屋子是草。
  莹莹静静地看了一会,转身就往家里跑……
  
  九十
  
  夜,祖父的炕上。
  莹莹:……那小孩子还盖着草呢!
  祖父:嗯!
  莹莹:那就是王大姐呀!
  祖父:嗯!
  莹莹:(推着祖父)爷爷,你说话……
  
  九十一
  
  煤油灯下。
  祖父教莹莹识字。
  有二伯和老厨子在一旁讲着闲话。
  有二伯:好端端的一个姑娘,看上了个磨房的磨官,介个年头是啥年头!
  老厨子:男子要长个粗壮,女子要长个秀气,没见过一个姑娘长得像一个扛大个似的。
  有二伯:对呀,老爷像老爷,娘娘像娘娘,四月十八逛庙会,那老爷庙上的老爷,威风八面,娘娘庙上的娘娘,温柔典雅。
  老厨子:姑娘家的,打起水来,比男子大丈夫还有力气,没见过,姑娘家家的,那么大力气。
  有二伯:那算完,长的一身穷骨头穷肉,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偏偏看上一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五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
  
  九十二
  
  母亲的东屋。
  母亲在屋里忙着针线活。
  杨老太太走进门来。
  母亲:冯歪嘴子得儿子了。
  杨老太太:我可不是来探听他们那猫三狗四的,我是来问问广和银号的利息到底是大加一呢,还是八成?因为昨天西荒上的二小子打信来说,他老丈人要给一个亲戚拾几万吊钱。
  杨老太太说着,端端庄庄地坐在火炭炉旁,母亲见她的脸烤得通红,忙打开通气窗。
  窗外,传来婴儿的哭声。
  母亲:听见了吗?这就是冯歪嘴子的儿子。
  杨老太太:我就说,那姑娘将来好不了,前些日子,那姑娘突然不见了,我就问她妈,你们大姑娘哪儿去啦?她妈说“上她姥姥家去了”。一去去了这么久没回来,我就有点觉景。
  母亲:王姑娘夏天的时候常常哭,把眼圈哭红了,她姑说她脾气大,跟她妈吵架气的。
  杨老太太:(把肩膀一抱)气的,好大的气性,到今天都丢人啦,怎么没有气死呢,你看她那双眼睛多么大,我早就说过,这姑娘好不了。
  说完,在母亲的耳朵上嘁嘁喳喳了一阵,又说又笑地走了……
  
  九十三
  
  夜。祖父屋里,饭桌上。
  老厨子:(当着众人)冯歪嘴子少吃两个馒头吧,留着馒头带给大少爷吃吧……
  冯歪嘴子:他在家里有吃的,他在家里有吃的。
  祖父:平常没少给我家里帮忙,今天也多亏了你,还是带上几个吧。
  晚饭吃完了,众人散开。
  祖父塞给冯歪嘴子几个馒头。
  冯歪嘴子捧着馒头。
  老厨子:你放在帽兜子里啊。
  冯歪嘴子于是把馒头放在帽兜子里。
  冯歪嘴子:(用手端着帽子,对着祖父)多谢老太爷……多谢……
  祖父:(微笑着示意)去吧!
  
  九十四
  
  两年后,磨房门前的水坑旁。
  一只蛤蟆蹦跳着,冯歪嘴子的儿子带着花兜肚,屁颠屁颠地跟在蛤蟆的后面,蛤蟆停住,他也停住,想捉又怕的样子,嘴里不停地嘟噜着什么。
  他的母亲坐在门口,绣着花兜肚,不时地张望着,喊上几声。
  
  九十五
  
  莹莹:(画外音)又过了两年,冯歪嘴子的老婆生下第二个儿子就死了。
  
  九十六
  
  大门洞口的街上。
  祖父和莹莹站在大门口,街坊的人关着门窗站在自家的门口。
  冯歪嘴子的儿子扛着灵头幡的杆子,吃力地走在前面,灵头幡白色的须带随风乱舞着,抬棺材的人尾随其后,冯歪嘴子走在最前面领着路向东大桥那边走去……
  乌鸦呱呱地叫着,过了一群,又一群……
  
  九十七
  
  祖父屋里。
  老厨子:看吧,冯歪嘴子又该喝酒了,又该坐在磨盘上哭了。
  祖父:那不见得。
  莹莹安静地坐在门口写字。
  
  九十八
  
  冯歪嘴子在担水。
  冯歪嘴子在打梆子。
  冯歪嘴子在卖粘糕。
  冯歪嘴子的心声:再难,也要跨过这道坎!
  
  九十九
  
  井边。冯歪嘴子的大儿子牵着小驴在水槽饮水。
  冯歪嘴子在一旁侍弄着小儿子。
  小儿子笑了,露出几颗洁白的小乳牙。
  冯歪嘴子:(欣慰地)这孩子眼看着就长大了。
  
  一○○
  
  夕阳。柳条林。呼兰河水波光粼粼。
  莹莹:(画外音)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从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都不知道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的磨官,则完全不晓得了。
  (片尾曲响起“亲亲我的呼兰河”)
  
  那一天,我挥别了呼兰河。
  那一天,我走出了黑土地。
  那一天,我选择了漂泊。
  
  问自己,路在何方。
  
  百味人生尝遍,
  万家灯火走遍。
  
  


文坛.剧 场收录 原创[文.剧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百丈冰花 Re:呼兰河传(电影文学剧本) 回复时间: 2006.07.03 21:52

    剧场专栏的欧阳兄要请我吃饭的,我介绍了这么有能力的人来剧场做客一定功不可没的.愿剧场红火!愿那木先生在林子里开心!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胡杨林大嘴 Re:呼兰河传(电影文学剧本) 回复时间: 2006.07.03 22:36

    好呀,林子剧本算是稀有,这下欧阳会开心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佩玉鸣暖 Re:呼兰河传(电影文学剧本) 回复时间: 2006.07.04 15:11

    经典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静 Re:呼兰河传(电影文学剧本) 回复时间: 2006.07.04 16:14

    好剧本:)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江南鬼火 Re:呼兰河传(电影文学剧本) 回复时间: 2006.07.04 21:15

    很细腻很生活的剧本!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