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岂止那瞬间 |
真爱,岂止那瞬间
——读那瞬中篇小说《那瞬芳华》
究竟是先注册了“那瞬”这个ID,还是先把“那瞬”命名为小说的主人公,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很喜欢“那瞬”这个名字,而且,当你点击阅读中篇小说《那瞬芳华》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名字。不信?你看,当小说才贴出第五节,就有了关于“那瞬”这个名字的不少跟贴,其中一位ID名为一蝶儿的朋友写下了一句被认为可作经典的话:“那瞬……只在那一瞬间,所有的……”。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它叙述的不是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女主人公“那瞬今年32岁”,是“研究所里迷人的单身少妇”。不用多说,只这一句,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就一定会把一蝶儿那句话里的两个省略号变成自己丰富的想象了吧?
读小说,能够一边读一边激发出自己的想象,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你在想象的时候,一定会急于了解后面的故事作者究竟是怎样写的,一定会急于往下读。有这样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小说。中篇小说《那瞬芳华》就具有这种吸引力。
它是这样开篇的:
“那瞬转头的瞬间,耳边的碎发在她修长的脖子上随意的点缀着,一抹不经意间流露出浓浓的性感让门外的天涯看呆了。那瞬的脸微微发烫,一抹娇羞的淡淡红晕,不知不觉地爬上了细嫩若脂的脸蛋上,连晶莹圆润的小巧耳垂都彻底的红透了,她没想到天涯会在这个时候回来。后来那瞬在他怀里常常问他是什么时候起爱上她的,天涯就想也许就是那瞬转头那一瞬间他爱上了她。
那瞬今年32岁,是研究所里迷人的单身少妇。那瞬的老公出国淘金,淘到一个金发碧眼的白种阿姨,留在了那个美丽的国度里。扔下了年轻的那瞬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那林,那瞬在离婚的第二个月就把儿子的姓氏改了过来。”
读到后面你会讶然,原来开篇第一段所描写的竟是男女主人公心灵交汇即将瓜熟蒂落的精彩一瞬。那一瞬并非作者刻意编排的巧合,而是水到渠成的“无巧不成书”。作者把这一瞬提到前面作开头,也不仅仅因为它精彩,更是因为,这似乎是唯一一种开篇的方式。细细咀嚼,说它是“点题”,说它是“悬念”,或者说它是“伏笔”,似乎都无不可。
开篇第二段是人物背景的简单交代,笔法凝练,意味含蓄,既写出了人物的气质,又表现了主人公独特的个性。她是一位遭遇不幸之后依旧风趣乐观,处事果敢干练的女性。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我们知道了这不是初恋故事。初恋时不懂爱情。这部小说演绎的是主人公对真爱的渴望和追求。
女主人公那瞬究竟有多“迷人”?小说第二节有一段关于她穿衣的描写:
“……那瞬的这种穿衣风格确实是成功的,很多时候她在不经意间引领着单位女同胞们的穿衣潮流,很多人都纷纷效仿她。可是一样的衣服穿在不同人的身上效果是不一样的,那瞬从来不担心和大家撞衫,没有人能把衣服穿得像她一样的有味道,相反却更加突出了她的特别。对,是特别,那瞬是特别的,那浓浓的书卷气下包裹着苗条秀丽的身躯,古典文静的气质使她飘渺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这样一位女性,而且是“单身少妇”,自然是引人注目的。不过,她所在的单位是研究所,毕竟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人群所在,虽然道貌岸然、想入非非者亦不乏其人,男人们对她的欣赏大多还不至于庸俗下第。至于她和身边的同事尤其是男人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故事,小说自有精到的叙述。插曲终究不会淹没主线。于是,男主人公天涯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天涯在研究所分管藏书室,他第一次见到那瞬是在上班去的班车上。那天早晨,那瞬急匆匆跑步上车,“车开那一刹那”,“没有站稳,一个趔趄刚要摔倒,旁边伸过一只手轻轻扶了她一下。天涯没有见过那瞬,是新来的大学生吧?真年轻,还蛮清秀的。”
天涯是研究所“真不多见”的文武全才,“是较早接触网络的人,他惊奇于这方寸之间隐藏的神奇,异常痴迷起来。”
这天,那瞬“手头的工作忙完,中午闲暇时间”来到藏书室“想来借几本杂志看看”。“看到电脑前的天涯她一愣,似乎是上次撞到的那个男人,她心里想着,脸有些微烫”。这一次,他们才算是真正相识了。“那以后,那瞬闲暇时间就常常来藏书室借书看”,“直到天涯到外省公干”。但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火花,天涯很少正眼看她,那瞬则对这个外表稳重沉默男人打心眼儿里敬畏”。
这个天涯,平时“言语不多,在所里热衷拉帮结伙,吆五喝六的人堆里,算的上是一位思想者,他看不上那些醉生梦死混日子的人。他本人从来不对领导阿谀奉承,不参与到所里那些小党小派当中,总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工作这么多年,一次礼也没有送过。但奇怪的是所有的领导对他都青睐有加,所里的同事对他也评价颇高。这种人格上的独立使他浑身上下充满了男性的魅力,后来也正是这些吸引了那瞬。所里的女同志多,很多女人偷偷的喜欢天涯,可是嬉笑打闹之余,没有一个女人能真正走进天涯的心里。”
天涯从外省公干回到所里之后,与那瞬才多了一些接触,彼此间渐渐熟悉起来。
一天,下班时他们都没有赶上班车,便打车一起回家。“坐在车里,那瞬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怎么一挨上这个男人就慌乱呢”,“终于到家了,那瞬没等车停稳,推开门就下车”。
这就是那瞬。“那瞬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在自己的熟悉的圈子里游刃自如,可对圈外的人她连说句话都会害羞。对于她的这种极端性格老公不知道贬了她多少次。开始他以为那瞬是矫揉造作,后来发现她确实就是那个样子,因此别扭了几次之外也无可奈何”。
慌乱中下车的那瞬不慎崴了脚,疼痛不已,“雪白的小脸上渗出汗来”。虽然“自从搬到这个小区后,还从来没有男人去过那瞬的家”,这时也只好答应让天涯送她上楼,而且,只能“乖乖地任凭天涯把她的脚放在手里”,“用手沾了已经烧热的白酒,在那瞬的脚踝处轻轻按摩着”。
这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是偶然中包含着必然,不发生这件事,也会发生另一件事。作者安排的情节让人信服,因为它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哦,不要误会,不要以为他们开始相爱了。还没有,不然就太简单,太没意思了。
没有爱的心灵是孤独的。有谁不渴望真爱的依傍?那瞬和天涯都是离异单身,繁忙的工作之余,空闲下来的时候,尤其是寂静的夜晚,那份寂寞好生难熬。网络给了他们愉悦和欢乐。他们分别在网络论坛的交流中寻找到了各自的知音。那瞬和天涯虽然天天见面,却并没有更多的机会交谈,彼此间的沟通远不如网络里与各自的知音那样敞开心扉,心灵默契。
有一位朋友阅读这部小说时提出疑问:“对于那瞬来说,对同事的爱慕,难道居然抵挡不住对网友的爱慕?这是一个三十岁离婚妇女可能的行为吗?小说中的天涯已经离婚,那瞬为什么不可以理直气壮地爱她呢?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他是知心网友之后才会爱他呢?同样的问题也适合天涯,我相信任何一个离婚的男人都会主动追求已经离婚的那瞬。所以,个人觉得必须依靠网络的力量才能有勇气表达出对对方的爱情,说明这两个人对爱情的渴望还很不够。”
对此,作者答复道:“……天涯在现实生活里和网络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现实生活里的他是稳重内敛责任心极强的一个男人,如果不是妻子先提出离婚,即便是他有更多的不满意,他依旧不会有所行动。这性格注定他不会主动去追求女人。而在网络里他是自由而放纵的,所以在现实里不能轻易尝试的事情在这里他可以任意去做,甚至在网络里寻找情人……”
“……那瞬刚刚来到研究所,她在这里没有亲人和朋友,更不敢招惹是非。刚开始由于把大志当亲人已经导致一些意外的发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她不敢再贸然行动。虽然对天涯有好感,可是顾及所里人的闲言碎语……更多的是她经历过爱情的打击,……新的爱情能否持久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不能长久……到头来她还是落得给人取笑的下场。这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是很可怕的,所以在心底她宁愿……等待着……水到渠成那一天的到来,也算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吧,这是女人微妙的心思……”
这让我想起一句颇为经典的话:“现实生活中我们用真实的姓名说着假话,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用虚假的名字说着真话”。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制约、限制和顾虑,而在网络世界就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完全不需要伪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这不正是一个释放自己的好机会吗?
那瞬和天涯当然都不会知道对方内心的秘密。可是,他们似乎都在潜意识里把网络中的知己想象为对方。比如,那瞬在感受着网络中格外吸引她的那位知音,情不自禁地“幻想着他的样子”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感觉似乎很熟悉,那瞬猛然想起,这不正是天涯的模样么?她懊恼地甩甩头发。”这种现象十分正常。在网络里相遇某位知己,往往会是自己日常生活中潜意识里心仪对象的翻版,并以此来与对方交流,获得内心的满足。这正是潜意识里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
后来,由于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天涯意外地发现他的那位网络知音竟然就是那瞬,“天涯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这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故事情节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封闭了多年的感情空地注定会在这样一个时刻被这个女子亲手打开!”于是,“爱,就在那一瞬间来临了!”
那瞬知道天涯就是自己那位知心网友之后,“毫不犹豫地一头陷了进去,人生会有多少个这样浪漫的巧合和意外呢?对于追求高质量精神生活的她来说,才华横溢妙语连珠的天涯正好满足了她天生浪漫的特性。”
正是因为网络交往,他们彼此间的了解才能瞬间突破。看起来好像是巧合,其实蕴含着必然。因为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具有真爱的基础,只不过需要一个契机来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这种契机可能是这个,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在此网络时代,小说安排这样的情节完全符合人物的生活逻辑和性格逻辑,也是令人信服和相当精彩的。
我记得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剧名好像是《一网情深》),还有另外一些小说,也都运用过类似的情节结构。不过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中篇小说《那瞬芳华》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特之处,并不给人以雷同的感觉,这正是它成功的地方。
这时候,他们真正相爱了。作者对于两人相爱过程的描述非常逼真、细腻,使得小说可读性极强。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精彩的段落——
那瞬压抑着轻喘,背软弱地抵着身后的墙面,感觉两只腿都快要站立不稳地瘫软着。她勇敢地抬起头直对着天涯,脸蛋由于酒精的作用泛着一抹微红,那双含情的眼睛已经迷离,她甚至能感觉到一丝陌生已久的潮湿正慢慢从心底最深处渗透出来,她贪婪地抚摩着天涯那清秀瘦削的脸庞,忽然那潮湿转变成了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唉——”天涯低吟一声,用指尖抬起那瞬那张泪如雨下的小脸,没有迟疑地,他的唇覆住她颤抖不已的唇瓣,火热湿润的唇在瞬间席卷她紧咬着贝齿的小嘴,深深地吻住她,探入她……
……天涯震惊自己的反应,……他几乎快乐地要叫出来了,心灵和肉体高度一致的感觉使他异常满足和兴奋。
那瞬一阵眩晕,再也支撑不住,倒在床上……身体里隐藏着的欲望一点点被释放出来。她睁开眼睛看着天涯,他温柔的眼睛里此刻竟没有迫不及待的欲望,他似乎在等待着那瞬真正复苏那一刻的到来,以一种异常坚定的疼惜和爱怜等待着那瞬最需要他的那一刻的到来。
……
天涯缓缓地覆盖了她那一刻,那瞬眼前出现一道极光,她在碰撞到达之前深深看了天涯一眼:挺直的鼻梁、性感的薄唇、深沉且足以迷惑人心的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然后是一片黑暗……那瞬间一切灰飞湮灭……
天涯以一种透彻而柔和、饱满而膨胀的男性力量给予那瞬,过程持久温柔。那瞬清晰地感觉到天涯以一个男人不可思议的忍耐等待着她身体里任何一点微妙的变化,时而热烈时而狂乱时而又温柔地撤退,让她在暴风骤雨中得到喘息的机会,一次又一次,他始终没有释放自己。
这样一个写满放纵动荡倾泻渴望的夜晚,天涯让那瞬知道了男欢女爱的全部内涵……
……
美好的夜,属于相爱着的人。
——说得多好,“美好的夜,属于相爱着的人。”我们能够感受到,小说是在以展示人性美的笔触来诠释这种真爱,因此它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读者或许会不由自主地希望那瞬和天涯“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看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但是作者没有满足读者这种善良的期望,那瞬和天涯非但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是一个让那瞬“生不如死”的悲剧结局。
首先是天涯13岁的女儿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抗议他们的相爱,接着是他的前妻红玉执意要和他复婚。缠绕中,天涯生病住进医院,红玉一面“无微不至”地护理他 ,一面千方百计地分开天涯和那瞬。天涯的执著使红玉大受刺激,老毛病复发。“天涯家里这些日子已经乱成了一团,三个人竟然同时病倒了!他的父母和红玉的父母同时来到他们家,一起照顾着这三个人”,与此同时还一致排斥那瞬,阻挠她和天涯在一起。
当天涯大病初愈“留在那瞬家那一晚”,“红玉在卫生间割腕自杀了。她在用一个女人所能做到的最豪壮的行为阻止自己爱人走远的脚步”……
“天涯和红玉复婚了,办理了简单的手续之后,红玉搬了回来。天涯没有颜面再见那瞬,他避免一切和那瞬见面的机会,他的脸更加阴沉,办公室的人见了他都吓得不敢说话,惟恐哪句不对被他斥责”……
……
那瞬还能怎样?她只有选择离开这座城市,“她抛开心中淡淡的失落,试图找合理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如果天涯觉得快乐,那么她也该替他开心的,是真的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离起飞还有一段时间……”,那瞬的“眼睛悄悄搜寻着机场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她熟悉的身影。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把咖啡色风衣的领子竖了起来,注定看不到最后一眼,那么就这样离开吧!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在入口处的那瞬身上,转过身去那一刹那,那瞬轻轻回过头看了一眼这带给她欢笑和痛苦的城市,一颗泪滴悄然滑落下来……天涯醉人的歌声缓缓升起回荡在她耳边……”
“谁也没有留意到,机场角落里那个巨大的棕树后面,一个瘦削的男人身影正痴痴望着那瞬的背影,面前那一片棕树叶子上‘滴答、滴答’流淌着的,正是他的泪……”
这样的结局难免给人以伤感和遗憾。但是生活中令人遗憾和伤感的事情不是很多吗?难怪作者自己说道:“虽然我写的是爱情小说,自己蛮想感动大家同时也感动自己,但其实,现实生活里的我,并不相信生活里会有这样痴情的男人,也不相信有专一的爱情,那终究不过是个美丽的传说罢了。爱,转过身去,不过是另一场游戏的开始。”
不必指出作者在畅抒心迹时说话有偏颇之处,她的作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现实:真爱难得。合乎人性自由,以人性自由为根基的真爱十分难得。人们常常不得不生活在道德和责任的重负之下,甚至习惯了这种压抑,甚至以此为荣以此为高尚。相比之下,人性自由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多么不值一提。那种合乎人性自由,以人性自由为根基的真爱哪里还会有立锥之地呢?那瞬和天涯的悲剧不正是这样造成的吗?掩卷沉思,中篇小说《那瞬芳华》的价值油然凸现在我们面前。
真爱岂止那瞬间?它不是永存于那瞬和天涯的心底吗?它不是同样永存于每一位读者心底吗?谁不渴望,谁不愿意追求这种合乎人性自由,以人性自由为根基的真爱呢?
悲剧的力量是奇妙的。它把最美好的东西打碎来凸现其价值的珍贵。当人们都赞美这种真爱,都把合乎人性自由,以人性自由为根基的真爱看得很重,都能够鄙视进而排斥那些伤害这种真爱的观念和行为,那时,这样的真爱不会被排斥在道德和责任之外,只有在那时,这个社会才是完美和谐的。
不必再说什么了。我只想再说一句:真爱,岂止那瞬间!
(写于2006年8月28日17:40:13—2006年9月8日11:10:42)
中篇小说《那瞬芳华》
链接: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5&ID=955178&page=2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
|
被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悠然心会 |
Re:真爱,岂止那瞬间 |
回复时间: |
2006.09.08 20:50 |
|
很细腻的评诉,有故事内容,也有自己的见解.辛苦了.
|
|
回复人: |
容冰季节 |
Re:真爱,岂止那瞬间 |
回复时间: |
2006.09.08 23:18 |
|
很经典的评论,让我们了解了那瞬芳华的精彩,学习了!
|
|
回复人: |
容冰季节 |
Re:真爱,岂止那瞬间 |
回复时间: |
2006.09.08 23:18 |
|
很经典的评论,让我们了解了那瞬芳华的精彩,学习了!
|
|
回复人: |
慕容诗黛 |
Re:真爱,岂止那瞬间 |
回复时间: |
2006.09.09 02:14 |
|
一部吸引读者眼球的小说,
一篇很周全的书评,梧桐老师辛苦了!
看书能这样横纵欣赏和剖析,及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种精神真是可贵!
|
|
回复人: |
西河绿 |
Re:真爱,岂止那瞬间 |
回复时间: |
2006.09.17 00:01 |
|
楼主的评论写得好。吸引我要去读读这篇小说。
|
|
回复人: |
我心依旧吗 |
Re:真爱,岂止那瞬间 |
回复时间: |
2007.01.04 21:46 |
|
这么精彩的文章没看,岂不可惜,这就看去!!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