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境
倥惚间这世上走了三十五年了。在这之前,我很少认真的想三十五是个什么概念。潜意识里其实一直也在回避这些。但是,纵然尽力保持外表的年轻,苍老还是毫不迟疑的走进了我的内心。 进入秋季以来,有一种想倾诉的情绪时时缠绕这我,欲去不能,使我十分烦躁。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朋友写的关于雨的文章,我才突然明白,我也需要有一场雨来浸润自己的浮躁,宣泄我的情绪。我想在这个少雨的秋天里写下一段文字,能把我无名的焦虑放逐出去,然而很多天过去了,我什么也没写出来。心里仿佛有无数思绪在涌动,却无法落墨于纸上。正在我为此苦恼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这个朋友又一篇关于雨的文字。我恍然明白,是什么使自己失语。 多年来过的都是这样缺少激情的生活。自跨过三十岁的门槛以来,我发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在逐渐减弱。很多曾经使自己十分感动的事物,已经不能再激起我心中的波澜。譬如秋季纯净蓝天下的胡杨和枫叶,晶莹沉雄的雪山和草原、羊群,还有大漠、江河,云雾、雨雪……面对这些曾使年少时的我痴狂高歌甚至流泪的美丽,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静静地欣赏,然后转身离去。 青藏铁路通车前夜,有一个曾经风头很劲的作家朋友兴奋地告诉我,她将要乘坐“青一”号列车进藏采风。我很为她高兴,以为她此行可以圆梦了。然而,很多天以后,在她的博客里我只看到了寥寥几张图片,进藏的行程和心理感受只字未提。我问她,她说:“……除了文字的贫乏甚至枯竭,和在生活中久已丧失的激情,我找不出理由…我只能以普通视角、平常话语来叙述一次原本潜藏着奇迹与神秘的旅行。我不停地拍下的照片,不过是拉萨的某一处于我的简单、片段的印象。真正的拉萨是我们无法直接进入的生活……在拉萨的街头,我总是感觉不出我在拉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午后,在一面斑驳的墙根下,我坐在一小块阴凉里,看着红衣僧人走来走去,依然摆脱不掉那个幻觉:这是哪里?我,又来此地寻求什么?……我不能用充满张力的文字表述我所看到的,或者,其实是我已经没有能力来感知事物的本质,只好借其表象做些虚泛地说辞。……对生活一再妥协之后的恐惧,格式化了工作程序,格式化了的生活方式,已使得我再也无力走出那些毫无意义、空洞的话语……” 看了这段话,我哑然无语。朋友和我一样一直在寻求一种完美,多年来坚持用独自行走的方式感受生活。命运的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或许可以带给人更多的感悟和思索,但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心态变老的,恰是这些秋风落叶似的琐屑和波折,所以现在的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心境暗和了一句偈语:“心如已灰之木,身是不系之舟”。 心如槁木,身似浮萍,无思无求,随风飘游……..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 复
------------------------绿叶幽音:(作者网站:www.woduhom.com/ay1181) 不要忧虑去做其他人,发挥本色才能从平凡中托出不平凡;注重自己人格的颜色,生命自然增色。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