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个人认为,就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而言,《红楼梦》相比其它三部,作为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故事情节编排的变化性与层次感上,少了几份凝重与大气,也少了几份复杂性与纵横度。《红楼梦》一书整个故事情节的脉络在运作上显得单一与平和许多,这当然不是技巧性与水平上的问题,而是小说情节的发展服务于小说内涵的范畴而定。
《三国演义》是一部迎合着东汉末年所发生的大开大阖的历史事件而加工创作的长篇小说,上下几百年,纵横数千里,自然在故事情节上的变化层层叠叠、曲折庞杂。《水浒传》一书则从历史上宋江造反的故事扩展开来,涉及的人物众多,且面面俱到,单单每位梁山好汉都衍生一段故事的话,可以想象取材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在铺陈故事的情节上也就自然纷繁复杂、大话小叙兼而有之;《西游记》又是另类,小说的版本取材于神话故事,就这一点本身,就给作者在情节的联想上与创作上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阴阳、人鬼等等的限制,挥笔之间,有吞吐山河云雾之气概,放手之处,展辉映天地日月之雄浑;
而《红楼梦》一书,充其量的时间范畴也就十年以内的光景,地点主要是在封建家族的一个院子里,人物就是来来去去、每天生活见面的主子下人,事件自然就是家族生活中人际、权利、情感等等方面上的亲疏、紧密、冷热的统一与变化。这份局限性就决定了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雕刻,只能是在微小与细腻上下功夫,它不同于其它名著小说,可以联系着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可以随意地自由放纵自己的笔端,用粗线条着墨主干,用细纹路勾勒枝脉。尽管如此,但《红楼梦》的欣赏性毫不逊色,可读性同样耐人寻味,这得归功于曹大师的匠心独运,“慢功出细活”,把一件件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家庭琐事,用诱引、伏笔、推进、抑压、烘托等等的手法来铺展,一直到最后高潮时,矛盾聚焦点能尽最大的能量爆发出来,以一种“大象无形”的震撼形式展示给读者来欣赏与思考。
这节中“宝玉挨打”情节上的发展,就是作者写作手法上一个成功典型的例子。
任何事出有因,一开始就接上“金钏儿投井自尽”的事来,因为这事本身和宝玉有着一定的关联,这一方面为后面宝环面对贾政的责问,添油加醋地挑唆造成宝玉的挨打埋下伏笔的照应,宝玉难逃一劫。另一方面宝玉听说这事件后,“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于是就一头撞上他最忌惮的人---贾政,也就难逃贾政的盘问。这个细节就是引子,诱引出宝玉将有一场“浩劫”。
仅仅如此,宝玉是不会被他老子毒打的,这还不够分量,必须“加料”。于是“忠顺府长史官”出现,来贾府询问一个“做小旦的琪官”行踪。这“琪官”是王爷身边一个“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的戏子,听说最近与贾政“令郎相与甚厚”。贾政是封建家教的卫道士,最嫉恨寄予众望的儿子与这些不入流的下等人“肮脏一气”,当听说有此等事,焉能不是“气的目瞪口歪”,心里已经存下拷打宝玉的念头。
如果就此拷打宝玉,贾政最多也是气头上来,三、五下解决,旁边的众门客一规劝,也就完事了。作者不急,再“加料”来推进矛盾的激化,于是安排了一直嫉妒宝玉的兄弟贾环出场,让他来添油加醋把“金钏儿投井自尽”一事说成是“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气投井死了”。在贾政的心目中,“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如今竟然出了这等“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的事,贾睁当然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宝玉的一场毒打无论如何避免不了。
打是免不了,宝玉现在企求的是如何让这场挨打持续的时间短一些,挨打的分量轻一些呢?这得求助于贾政的克星---贾老太君。写到这,作者仍然不直奔“高潮”,而是采取抑压的手法缓一缓。“山雨欲来风满楼”,宝玉知道“浩劫”即将来临,他急着想找个人去给贾母报信,可“盼望来时是一个老姆姆出来”,而且是个聋子,根本无法传话。天也不助宝玉逃避挨打的命运。这个非常巧妙的细节穿插,加上“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的场景描写,都从侧面上烘托着事件朝着“高潮”的方向滚滚而来。
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宝玉想不被打也不行了,矛盾集中一起爆发的能量自然异常严重。贾政开始嫌掌板打得轻,“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如此尚不解恨,以至于“要绳索来勒死”。直到最后贾老太君赶到,一场毒打宣告结束。真正情节发展到“高潮”,我倒觉得平静了许多,甚至还没有前面铺陈情节上阅读的兴趣高。也许人天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偷窥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倒是贾政与他母亲的对话十分精彩,一个欲隐,一个欲彰;一个欲进,一个欲退;一个欲抑,一个欲扬。这种对比强烈的谈话,把一个在“强权母亲”与“弱势儿子”面前有着两种决然不同表现的贾政,和睿智霸气、“溺爱孙子无理由”的长者形象的贾母刻画得惟妙惟肖,直扑眼帘而来。
善于细致细心地阅读着《红楼梦》一书中,作者是如何编排着人物的出场与情节的发展,对我们认真阅读理解《红楼梦》一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所有的性格,所终的命运的之间环环相扣的纽带,有着深刻的揭示作用。
|
|
被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阿珂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4 23:22 |
|
红楼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院子里的事情,也许是受了刘心武的影响(我觉得他的解析很有些道理,只是偶尔有些牵强),写的是乾隆雍正末年乾隆初年的事情,特别是前几回的描写不仅不小气,还很是大气,很有哲理性,把中华几千年的好恶忠奸,有影响的人事都保罗进去。以小事映射大事件。
在这样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宝玉是他们家的命根子,贾政就这么一个儿子,本来还有个贾珠,但是已经死了,他宝贝还来不及呢,在大观园里作对子的时候对他的喜爱鸦子也是已经讲了的,他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小丫头就把宝玉往死里打的。
但是贾政的毒打也不是一下就来的,前面的木木呆呆,贾环的添油加醋都只是引子,后面忠顺王府(跟贾家应该是对立政治集团)的长史官来找贾政要人才是把贾政激怒的重点,他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个小小长史官如此嚣张的来要一个戏子,面子如何能过得去,宝玉最终成出气筒是必然的了。
贾母对孙子的疼爱真的是没有极限,很可爱的一个老太太
|
|
回复人: |
慕容诗黛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5 00:08 |
|
一次挨打,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物都性格迥异,非常丰满,
加之复杂的社会地位和环境,及微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样交揉在一起产生的文字,是独有非常魅力的。
|
|
回复人: |
悠然心会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5 10:48 |
|
人间真情难觅,所以情爱方面的故事尤其引人注目.而红楼梦正是把这情爱故事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它的繁华,也有它的落败.而所有的情爱脱离不了一个家族的兴旺和衰败.主线是情爱,辅线是家运.再延伸下来就是国运.所有的中国伦理道德全都展现在这本书里了.
|
|
回复人: |
轻舟一叶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5 13:06 |
|
寒鸦解读《红楼梦》,俺只有赞叹寒鸦的份了。
|
|
回复人: |
指尖的温柔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5 19:13 |
|
寒鸦重读红楼,竟有如此多的感悟,赞叹!看来温故而知新这话一点不假。
|
|
回复人: |
杨红叶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6 09:37 |
|
回去再多读几遍红楼,回来再发言,我个人认为你的笔下太偏了点.
|
|
回复人: |
子扬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6 14:22 |
|
最近也在读红楼,却生不出这些感触来,看来还是不够用心,俺得继续努力了.
|
|
回复人: |
胤澈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7 05:30 |
|
用年轻人的话来说,
我们已不想抱着一本旧时书嚼了,
纵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关于它的品论已经泛滥到不行了。
看了我的留言,不要感到郁闷哈~~~~~~~
毕竟这也是观点之一啊。
|
|
回复人: |
风舞九天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28 09:39 |
|
呵呵
老寒还没读完呀
|
|
回复人: |
zzh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31 09:21 |
|
文章有因果
事情有原由
自古文骚客
空攒前人忧
|
|
回复人: |
caoyuyouli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0.31 16:00 |
|
中国倡导“和谐社会”,必须照顾到各部分群体,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都没有解决,突然又发起打狗运动,不但在国际社会造成很不良的影响,同时打狗也影响国内民众的和谐与团结。
2008奥运即将来临,韩国有例在先,因为吃狗肉引起全世界人们的愤慨。奥运本是对外展现中国的好客、人文、绿色、和谐。而现在中国官方假借奥运名义大规模打狗,这是令国际社会及动物保护组织和民众所不齿的。
中国应该出台比发达国家更能和谐社会、更完善的、更先进的犬只管理办法,方能体现出前进中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
毕竟,爱护动物,尊重生命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非常重视的。
狂犬病是一种100%可预防的动物类疾病!但是,主要媒体(央视),单方面夸大狗的危害,毫不客气的讲,这是中国政府人为制造出第二次“非典”故意制造民众恐慌。强行压制人们的爱心,引出人性恶的一面!
在这样错误引导下成长起来的的中国儿童,所谓的未来.......也将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未来!
|
|
回复人: |
向前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1.09 19:40 |
|
以前看过红楼梦.
没看完,
因此没有资格发表评论,当然,我想更没资格评价别人的评论.
但今天刚好碰上了,手头一痒,心里一想,还是想说几句.
当然,写得好坏是另一回事.
我自己觉得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不管在情节的安排上,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朝雪芹都倾入了大量的心血,再加上作者突出的写作才华,最终导致了这部不朽巨著的问世.当然,红楼梦的价值远不止这些,一百多年来,她始终是文学家和史学家门的研究对象,可以说,到现在为止,红楼梦还是一个谜,她所包含的东西我想自然也不是读一两遍就能说清楚的.当然,最终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红楼梦会以一个更加清楚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
我就说这么多.
|
|
回复人: |
黄昏人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1.10 13:18 |
|
寒鸦重读红楼不仅感悟很深刻,而且论理的有条不紊,读书的收获的确很大呀,我赞同你的论点,文化的高低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读红时还岁数小,还是比较着电视剧清晰起影响,最近又在招聘演员阵容,又再次将红楼搬上银幕,也体现出此名著有着不可逾越的价值。
我对红楼中最主要的人物黛玉有自己一点点看法,人和他人怄气尚不足取,何况和自己怄气?尤其是女人.黛玉之"小性儿"发展过度就成了乖张,而乖张则令人生厌,此乃其悲剧下场的缘由.怨不得别人。
而且对刘姥姥的刻薄,全然没了淑女的形象,其尖酸既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女人要引以为鉴.
|
|
回复人: |
黄昏人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1.10 13:19 |
|
寒鸦重读红楼不仅感悟很深刻,而且论理的有条不紊,读书的收获的确很大呀,我赞同你的论点,文化的高低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读红时还岁数小,还是比较着电视剧清晰起影响,最近又在招聘演员阵容,又再次将红楼搬上银幕,也体现出此名著有着不可逾越的价值。
我对红楼中最主要的人物黛玉有自己一点点看法,人和他人怄气尚不足取,何况和自己怄气?尤其是女人.黛玉之"小性儿"发展过度就成了乖张,而乖张则令人生厌,此乃其悲剧下场的缘由.怨不得别人。
而且对刘姥姥的刻薄,全然没了淑女的形象,其尖酸既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女人要引以为鉴.
|
|
回复人: |
黄昏人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1.10 13:20 |
|
寒鸦重读红楼不仅感悟很深刻,而且论理的有条不紊,读书的收获的确很大呀,我赞同你的论点,文化的高低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读红时还岁数小,还是比较着电视剧清晰起影响,最近又在招聘演员阵容,又再次将红楼搬上银幕,也体现出此名著有着不可逾越的价值。
我对红楼中最主要的人物黛玉有自己一点点看法,人和他人怄气尚不足取,何况和自己怄气?尤其是女人.黛玉之"小性儿"发展过度就成了乖张,而乖张则令人生厌,此乃其悲剧下场的缘由.怨不得别人。
而且对刘姥姥的刻薄,全然没了淑女的形象,其尖酸既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女人要引以为鉴.
|
|
回复人: |
容冰季节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6.11.27 00:25 |
|
这篇迟来欣赏了,学习!
|
|
回复人: |
zimalian |
Re: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
回复时间: |
2007.08.03 11:20 |
|
说的没错,《红楼梦》一书,因时间和环境的局限,也给作者了一个尽情尽智发挥的空间,决定了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精雕雕刻、在微小细腻上下功夫。---- 只有象老师这样广泛用心的阅读之后,才能对比品味的出```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