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们,大家晚上好!
在此断弦就不多说客套话了。偶现在开始对林友“悠然心会”的观点进行反驳。
首先,他的观点“来华谢罪的‘老鬼子’盐谷保芳来到西南民族大学,想通过谢罪的方式得到我们中国人的宽恕,以达到他的心理安慰这种行为进行声讨和抗议。” 中的“以达到心理的安慰”这个词,我想问一下,你怎么知道他是那种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岂不是太没诚意了!如果他没诚意那么他干吗多次来中国谢罪!而且每年一次!那么老的老人,一直都活在愧疚中!谁忍心看到他那样子!而且他在我们中国所做的事是真心还是假意我想大伙心里都很清楚!即使他是想通过这样的谢罪来求以心灵的安息,但这样有错么?难道我们不希望他来谢罪么?如果说知错能改我们还不能接受他那我们想怎么样?我们又能怎么教育孩子们?
下面我就从林友“悠然心会”的三个观点上做出回答。
一:林友“悠然心会”在第一个观点上写上了“那些日本士兵们”,我想“那些”这个词大伙都明白它的意思!既然是“那些”那为什么我们非得把种种罪行压在“盐谷保芳”这个敢于承认罪行并对中国尽自己所能做了不少好事的老人身上?!那样对他公平么?试想一下,战争是残忍的,而战争不是个人的,谁希望有战争?那么多参加这次战争的日本士兵中又有多少敢于承认自己曾经的罪行???既然“盐谷保芳”这位普通的日本士兵敢在战争后执著地承认自己曾经的罪行,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原谅他呢?我们不是常听说过这样的一句古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想这句古话不是空谈的吧!
二:盐谷保芳是参与了屠杀中国人的行为,这没错,但他只是日本宪兵中的一名小小的士兵,他也只是一颗棋子!他来中国的这种行为,对于那么多来中国干过坏事的人来说他的勇敢认错也是值得我们原谅的!试想一下,一个老人,那么多次地来中国谢罪,他的行为在令我们感动的同时也说明了他的诚意,假如我们不能以宽大的心胸去接纳他的歉意那我们就没有什么权利去说人家日本对曾经的战争没有什么悔意了!试想一下,假如是那样的话,那么我敢保证,以后来中国谢罪的日本士兵将更加少!他们觉得这样没意义了!那么日本教科书的改革也将成为不可能,而且中国人也会被日本人甚至是各国的人民认之为以“仇恨”为主,以“胸怀狭窄”为辅的人!我想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绝对不会那么低!
三:宽恕,这个词在于“宽”和“恕”,假如我们还是沉溺于仇恨之中,那么我真的不知道那有什么意义???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从一出生便活在仇恨中的人一样,一生除了仇恨还能有什么?那样真的太可悲了!
没错!历史不能被泯灭也不能遗忘,但历史是用来反思的不是用来痛恨的!纵使我们可以痛恨但我们的孩子呢?难道你也要他们活在对日本的痛恨中?假如哪天你的孩子问你:“爸/妈,为何那个老人总是在承认错误中被人们臭骂呢?真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会回答他说“那是中国曾经的罪人”还是其他的!我想以孩子们天真善良的心灵是无法接受我们的想法的!
最后,我再次声明下,战争是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我们没什么理由把所有的罪行都压在一个老人身上!那样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更多日本士兵的忏悔,更多的是失去了自我!
辩论正方团队(二辩)
断弦与谁听

------------------------
微笑的容颜下面掩埋了多少感伤.,是对是错,总该有个了断。黑色不是寂寞,是我等你等得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