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妈妈回来了》
[读书随笔]
云飞
偶然看见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文,是一个浙江三年级的学生写的,全文如下:
妈妈回来了
(浙江三年级学生)骊思哲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很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篇仅一百二十来字的作文,出自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之手,也就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吧,为什么能获得一等奖?专家的评语是: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满童趣.
说得多好啊!这篇作文至所以能打动评委专家们的心,是因为他真实自然,毫无做作,天真童趣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汪洋恣肆的感情抒发,也没有多么动人的描写议论.本来嘛,十来岁的孩子,如果写出华丽辞藻,抒发出荡气回肠的感情,那还叫孩子吗?
孩子的写作思路就是真情的流露: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妈妈离家一个月了,我想她-------妈妈回来我为什么高兴------想妈妈的感觉是怎样的。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这么真实。
妈妈外出一个月了,十来岁的孩子当然想念,这就是真.十来岁的孩子多数还要在母亲的怀里撒娇,所以说: “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这种思念之情毫无作假,而且 “因为妈妈回来,爸爸的生日能过得很好”。岂止生日过得好,就是每天的生活也肯定过得好.毕竟,料理家务,安排日常生活,是多数妇女的长处.孩子说的就是真话,实话.如果爸爸外出,妈妈在家,孩子也会想爸爸,但家里的生活一般来说不会受多大影响,妈妈一人也会把生活料理得很好.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思念丈夫,会说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许多古人说起想念亲人或朋友,会说: “一日不见,如同三秋”等等,这种形象生动,甚至夸张的比喻当然很好,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十来岁的孩子不可能说出像大人的那种语言,在他的儿童头脑里,想妈妈是自然的,妈妈外出不少时间了, 很想!要是再问:如何想?想的感觉怎样?孩子能说什么呢?就是难过,怎么难过?想哭!
这就是孩子的真实的感受.他们的语言能力不如大人,许多事,无法用他们幼小的头脑来思考,来组织复杂语言表达之,尤其是痛苦,难过,思念,委屈等心理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哭.一个 “哭”字,胜过成人的万语千言!
但愿咱们的孩子,咱们的学生,多写点这样的习作。
2007.01.12写于常州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