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一位青年教师谈话片断》一文对网友质疑的回复
首先感谢你的坦诚直率。正如我在文中所说:“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你有自己的一番认识非常正常。
我退休前就专门负责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考核,每周都要听他们的课,每次听完课我都会花些时间与他们交谈,他们也很愿意和我交谈。此外,为了帮助他们参加区、市级比赛,我还帮他们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按照他们自己编写的教案和设想来制作)。这是因为他们刚刚出校门,还缺乏必要条件。有一次为了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还熬了一个通宵。那年区教育局通过竞赛选出100件多媒体教学课件作品,我制作的教学课件中获得一个一等奖,总排名第六,还有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我们学校其他青年教师自己制作的也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先进。我说这些是说明我能成为学校青年教师好朋友的原因。
也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说:“我们都没有必要刻意地想去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从每一次真诚的交谈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和青年教师朋友们交往一贯奉行彼此尊重的原则。
正是因为这样,退休之后我和他们始终保持着联系。他们有时候来我家,有时候给我电话。我也经常回学校看看他们。因为他们工作都很忙,所以比较多的方式还是用伊妹儿与我联系。
其实你用不着“看不起他”。这位小伙子还是很有思想,很有主见的。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苦闷的时候,也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此时和自己信得过的人交谈,说说心里话,并不是你说的那种“精神上的求助”。我也不是心理医生,只是在他与我交谈时谈一些自己的人生体验供他参考。不要说对这些青年教师,就是对我的儿子,我也从来不会刻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我经常对自己的儿女们说,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要靠自己去走,所有该经历的只能自己去经历。做父母的只能给一些参考,决不能代替你们去作主。
我把这些谈话片断写出来,也丝毫没有让哪位青年教师被“教导着成长”的意思,丝毫没有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谁的意思,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话说回来,现如今,还有谁会甘愿被人“教导着成长”的呢?至少,我还没有遇到一个这样的青年人。一些青年教师善于聆听老者提供的人生体验,也不是为了被人“教导着成长”。他们依旧会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说了不少,作为一种交流或讨论发言吧。总之,我还是十分感谢你的真诚。
(2007年1月19日16:30:17)
关于《与一位青年教师谈话片断》一文对网友质疑的回复(之二)
你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可能你从年轻人身上感受到的比年轻人从你身上体会到的要更多得多。比如他会不会让你回忆起很多事,比如他的谈话可能给你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等等。”
2004年底我曾发过一个帖子《思绪点滴》,那里面除了最后的“续七”之外,都是我和青年朋友通过伊妹儿交谈时说过的话。因为觉得或许还有点价值,便集结成文。
我从青年朋友身上感受到的东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考,反馈给青年朋友,这也是一种真诚的交流方式。
虽然“一个人最后会如何行事,会如何思考问题,是由其本身决定的”,但是假如善于从与人交谈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我身边很多与我同时代的朋友,不大愿意对青年人多说些什么,他们认为“说了也没用”,“没人会听你的”。这种现象很普遍。不要说已经成年的青年人,就是在校学生,他们也很不愿意被人“教导着成长”。
我却以为,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还是不要这样的好,只要有“真诚”这条纽带,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完全可以成为互补互助彼此受益的朋友。
每一位老年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人生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老年人还有多少奢求吗?他们最大的愿望无非是后辈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这个世界需要青年人不断地创造崭新的生活。老年人已经程度不同地丧失了不断创造的能力。但是,充分挖掘老年人人生体验这一资源,不是更有利于青年人去创造崭新的生活吗?
我说这些是否还有点道理呢?
(2007年1月19日17:37:12)
附:网友对《与一位青年教师谈话片断》一文质疑原文
梧桐老师好,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觉得你的心地很善良,本意是很好的。可是我还是要说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声明,我非常尊重你对青年人的爱心。但据我以为,可能你从年轻人身上感受到的比年轻人从你身上体会到的要更多得多。比如他会不会让你回忆起很多事,比如他的谈话可能给你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等等。而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你有了体察的能力,而那个年轻教师,他可能会有很大收获,这必须基于他的身体里有着你为人的风度与气质,如果有,他是在与你交往的过程中确证了自己,如果没有,那么他得到的教益正在引导他背离他自己。
每个人都只能理解他所能够理解的,每个人都必须去经历他必须经历的,在生活中教导别人怎么做,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我觉得你这个贴子如果纯属出于表达你的一种人生观,我认为很好,如果加上“按语”,希望年轻人这样去生活,我觉得不大好。
这个年轻教师向你求助吗?如果是,说实话我有点看不起他,虽然我尊重他的痛苦,和他采用的求助的方式。一个人应该向自己求助,而不是向他人求助,物质上的或者还不至于太罪过,精神上的求助则近于乞讨与自戕。以我自己的经验,精神上的求助其实只是寻求解脱寂寞的一种方式,一个人最后会如何行事,会如何思考问题,是由其本身决定的。他要获得解决自己心灵问题的钥匙只能通过自己的痛苦。被求助者只是充当了倾听者的角色,这就是心理医生本质上的角色。
所以,我要表达的是一种很不被人认可的观点:人不可能被教导着成长。人只能被逼迫着成长。
我觉得你发表的东西有意义,但如果是用“我这样想”来表达,可能我愿意从头看到尾,因为我在读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将看见一颗安静的心,和一个清癯的老者。
言辞上可能较直接,但尊重你。(2007-1-19 14:00:15)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