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钟声与记忆》 |
█ 出版信息 █
书名:钟声与记忆
体裁:诗歌
作者:田世荣
出版:北京燕山出版社
开本:787x1092 1/32
版次:200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003年7月第2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7-5402-0756-6/I•332
在版编目: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10271号
定价:10.08元
█ 诗集序言/作者: 山东•卜一 █
平庸的诗人和高明的诗人,基本分解于能否用真情歌颂灵魂深处的本真,能否进入生命内核作诗的呼唤。
在维护心灵最彻底的方式中,除了严肃音乐和严肃绘画外,最接近的莫过于诗歌。读诗人田世荣的第二部诗集《钟声与记忆》,我有一个最直接的感触,即诗人用生命用真谛构架着自己的诗歌王国:“立于一条河流的开始和结尾/在鹰和雪山之间/豪迈的兄弟 到了放下酒杯的时候/青稞和藏北 沙地与敦煌/戈壁及绿洲/都搁在一条半透明的马鞭里/供我们英雄一样抉择”。这首《在鹰和雪山之间》的诗作,诗人俯视河流与峡谷,以沉静之笔,使诗的本体在崇高、旷达中上升,所呈现出的真诚、朴实、自然直抵诗人的内心世界,那条“半透明的马鞭”的意象,透出诗人天性的高远,对尘世的超脱,对万物的清醒,这种独立的诗歌文本正是诗人抵达博大所要展示的人类的心灵之光。“乌鸦/只是夜晚迷失在白天的羽毛/雪落了它就是寒冷”。“乌鸦、羽毛、雪”这一串意象连用通感的手法“夜晚—白天—寒冷”进行描述,且不著痕迹,让人联想到岁月、人生等人类终极的问题。
从一个人到一首诗,这之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难,诗人田世荣深谙其中的苦涩与酸楚,但不悔追索,依然独立前行,行进中的歌唱是跋涉者的风铃,是灵魂探险者的绿洲,是大生命与大旷远的契合:“那马继续驮着时间的布袋/经过我狭长的村庄/乡亲们从睡梦中被青草刺醒/他们继而听见那匹低头的马/鬃毛竖起的风声”。诗人执著于缪斯并将整个自我沉醉其中,以“凤凰”之火翅大化诗歌的内蕴,进而突显诗人的个性。生命的价值在于独特,能够战胜时间并在时间里凝聚的诗歌,我们总能触摸到它巨大的光芒。田世荣与“那匹低头的马”、“驮着时间的布袋”在雪山与荒原之间独行,无疑会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一种参照。
( 2000年1月于山东鱼台西风斋)
█ 诗集后记/田世荣 █
新世纪的钟声在我们的血管中敲响了……
甘肃诗人阳飏在他的《青海湖》(原刊《诗刊》1998年第5期)一诗中提出了一个令我叹服,永远感怀难忘的问题:“灵魂后边的路好走吗?”
我敢承认,在我生活的玉门戈壁,不管她如何古老还是多么年轻,至今仍被石油的灵魂哺育着。但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灵魂后面的路铺着柏油,画着醒目的六车道,还是扬着尘土,仅能供一双裸足行走,抑或用双手才能爬行……
这本小集子就像我在仲夏的正午投向生命之河的一片青叶,能不能激起一圈浅淡的涟漪,就不得而知了,也不敢去妄想。她们都是我内心的钟声与记忆,带着季节的体温回到了因痛苦深沉而分外美丽的大地。但我清楚,对于灵魂后边的路的理解和认识远远比不上灵睿的诗家和聪慧的读者!我是摸着浅水滩的鹅卵石,在岁月忽高忽低时断时续的钟声中,想一心到达彼岸的人。这一点,我永远得承认。
不管今后的路多么难走,在灵魂深处,我永远深深感谢生活,感谢善良的诗歌及其锋利而幸福的刻刀给予我的一切疼痛!再一次托大家的鸿福,你们又看到了我内心滚动的另一种忧伤。愿我们在钟声与记忆中为美好的未来真心相握——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美灵 |
Re:作品集《钟声与记忆》 |
回复时间: |
2007.02.25 22:14 |
|
田世荣的心灵之音 在这个新年之际如钟声鸣响 是深远而厚重的记忆之响
后记之言 美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