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甘肃转载 回复帖

被回复帖: 燕过留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燕过留香 收藏:0 回复:0 点击:132 回复时间: 2007.03.28 16:02:19

Re: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7年前3月26日,一个叫海子的北大诗人卧轨自杀了转载]


  第 4 章 西边的太阳在燃烧
  
  一切都源于爱情。
   一见这美好的诗句
   我的潮湿的火焰涌出了我的眼眶
   诗歌的金弦踩瞎了我的双眼
   我走进比爱情更黑的地方
   我必须向你们讲述 在那最黑的地方
  ———节选《太阳•诗剧》
  
  一 灵魂飞跃圣土
   西藏是赤诚的,海子也是赤诚的。
  海子带着一颗赤诚的心流浪,曙光、梦幻、咏唱是他布衣的口袋,青春、太阳、朝霞是他坚挺的领袖。
   像一只无依无靠的候鸟在草原上漂泊之后,海子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他梦中的天堂———西藏。这是号称西天的最后一片净土,万里无云的大地化解郁结的心情,难以释怀的爱情是他幸福的琴瑟。土地、天空、河流、马车、山岗、村庄,麦子、泉水、沙滩、草叉、茴香、蚕豆花从记忆中的天国大门闪临智性的宇宙空间。
   从包头到成都,路途的奔波疲劳消磨了海子的面容,憔悴不堪的海子没有和在信中认识的四川“袍哥”诗友们对酒当歌,只在成都的一家小旅馆里喝了两杯苦苦的泸州老白干儿,打马去了甘肃。
  沙漠。荒原。柏油小径。尘烟滚滚。鸟儿啼叫。天空是一匹嘶吼的狮子。
  敦煌。海子抱琴而来。
  这是“宗教和精神的高峰而超于审美的艺术之上。”他观看了为之惊叹的传世壁画,虽然以前在各种画册中看过,但现场画工们留下的大手笔还是让他感动。这是对艺术的一种感动,更是人类在宗教崇拜中的“赞美诗”,创作是集体的欲望,敦煌壁画的线条如同诗歌中的语言和色彩鲜明的结合,到达了自然造化的动感之美。“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大师保罗.克莱的名言。由此可见无论在东方和西方,艺术家们都在追求无比简练的线条,线条是最为生动的艺术语言,独特的线条具有永久的生命力,“飞天”人物的线条干净利索、刚遒、有力、洒脱、神韵,给人以憾摄心魂的冲击力。
   他赞叹古代艺人鬼斧神工的绝笔之作!这给了他脱离平常的创造姿态共同分享奇特和独异的面貌的某种悟性,“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敦煌壁画省去细节的琐碎的描绘恰给海子提供了一万种放眼视野的可能性。
  与集体对话,与宗教对话。“王”、“巨石”、“老人拦劫少女”、“神秘的合唱队”、“土地固有的欲望和死亡”、 “原始力”在乾坤的摩擦中被纷纷点燃。
  海子拿起了他的稿本,诗句像泉水汩汩而来:
   “在这个春天你为何回忆起人类
  你为何突然想起了人类 神圣而孤单的一生
  想起了人类你宝座发热
  想起了人类你眼含孤独的泪水” (《太阳 土地》)
  
  接着,海子来到青海,在格尔木,海子稍事休息,随后搭车进入西藏,这是几乎所有进藏旅游的游客们习惯选择的路线,在捉摸不定的气候变化中,选择这条路线进藏要安全得多。
   这是海子第一次进藏,对于途中的艰难险阻,他早就听人说过,不过,以防不测,他还是做了一些准备,装了足够的干粮带在身上。
   汽车到达唐古拉山口时,同车的旅客中有人嘴唇发乌、上下颤抖,不得不借助氧气呼吸,这把海子和其他人都吓坏了,但对于高原反应认识浅陋的他们对此也束手无策。
   海子身单力薄,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在汽车颠簸轰鸣声中昏昏欲睡,除了吃喝拉撒,海子没有记住任何一座雪山的印象,也没有给任何一座高山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意识半醒中,车子开到了拉萨。八瑞相山覆盖着飘逸的灵魂,热流穿透无垠的蓝天与上帝交融。
   海子泪流满面地写到:
  
  我本该成为
   迷雾退去的河岸上
   年轻的乡村教师
   ……
   但为什么
   我来到了酒馆
   和城市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浪子旅程》)
  
  西藏,是海子心灵的故乡,西藏,与海子有个前生的契约。
   刀耕火种,牧歌、寺庙、佛教、喇嘛、雪山、草原……仿佛西藏的一切都置身于神话王国中。
   他把烦恼暂时抛到了一边,身体步入一座座宗教的神殿中,也许只有在这块纯净的土地上,人的心灵才能真正得以静谧澄清。
   享受日光城的恩赐,海子的思绪万千,他酝酿着自己的造神运动,把黑暗看作是退却于疯狂的预言、末日大审判、人类拯救的前兆物,而赐予光明的太阳是屏蔽于身体内部的参照系,这个靠近太阳的地方给了他黑暗的最纯正颜色,然而太阳的光亮成就了他完成个人精神信念的复叠,人为的惊骇与痛楚在时间的穿射中咄咄逼人,内心回荡的声音是他与无名之神的绝密对话,叔本华说过,“无所谓于死亡,正如太阳无所谓畏于黑夜一样。”海子钟情于太阳,《土地》——“土地抱着女人”,黑夜爬行于你的色彩之上,并在曙色的期盼中消解冰冻的严寒。
   西藏,与海子有个许诺。
   西藏,光怪陆离;西藏,灵魂飞翔;西藏,大地破裂;西藏,幻景离析。海子一一走过。
   一天,海子来到一座寺庙,一个喇嘛向当众展示自己的绝活,一阵诵经后,他用快刀利刃切开自己的上腹,露出一道口子,用手把里面的肠子整理了一下,又把切开的部分合上,整个的过程竟没有流一滴血。而那个喇嘛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海子不相信刚才目睹的过程,亲自跑到喇嘛身边,摸一摸他的腹部,一切都完好如初!
   最能吸引海子的是西藏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他曾经读过有关这方面的书,对它充满了好奇,想探个究竟。他曾经想跳出本身、克服一味抒情意愿的圈子,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元素,于是他试图从各种经文中汲取对应的方式。
   海子曾经在书中了解到,藏密气功中有一种功法,修成后,身体能大大抵御严寒,在冬天,披一块白布,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打坐时热气腾腾。海子走了很多的寺庙,终究没有问寻到相关的情况。
   海子转回拉萨西北的贡巴萨寺。活佛为他摸了顶,海子提出学习修炼的计划,活佛告诉他,这不是简单的问题,修炼者不但要有高超的藏语水平,而且须以超强人的意志和勇气去修炼感悟。仅经书的学习就要花费很多的心血:《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各要学习两年,《戒论本论》则要学习五年……显宗和密宗文化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藏传佛教关于生死轮回、日月天地等的一切,具体的说,它包纳了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众多门类的学科。这种文化深不可测,即使在西藏,也少有人能把它说得很清楚。作为一个短暂的旅行者,要想知道其中更多的内容,是不能企及的事实。海子当初萌发修炼的意愿,遂很快被打消,但他的诗歌的结构却有了全新的形式。
   藏传佛教转世理论诱发了海子进入长期的思考,它是依据佛教的三身学说———报身、法身、化身而成立的,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指佛在世间的肉体圆寂后,以另一个肉体作为化身转化方式,它始于十三世纪的噶举派噶玛噶举的噶玛拔希,一直延续至今。这样的理论学说促使他日后的诗歌创作的主体意象和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发生了一些悄然的变化。
   海子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热情好客的牧民们总是热情地用酥油茶和糌粑招待他。海子知道淳朴的牧民们把他这个京城来的文化人当作了尊贵客人。他和牧民们同住帐篷,虽然语言不通,但借着手势同样能和他们沟通。
   以前他曾听人说西藏野蛮、原始、落后,但这一次亲历之行,使他对西藏和藏民有了强烈的好感,他们善良、大方、热情,人情味十足。
   藏人对神的顶礼膜拜,信奉到了极点,无论是在拉萨河畔还是在狮泉河岸边,虔诚的教徒们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沿着河边祈祷,祈求神灵的保佑,他们至纯的心灵同样打动了海子,这是一种原始的、发自心底的最真心实意的表达。
   藏人是最可爱的神的儿女。在这个车马喧嚣的时代,只有他们仍能操守着东方那一片最纯净的家园,用心灵感应着上苍和土地。他们珍爱自己的灵魂和肉身。
   《格萨尔王传》在西藏几乎家喻户晓。这部长诗长达一百五十万行,字数几千万,比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世界著名史诗的总和还要宏大,被推崇为史诗之冠,全书结构宏伟,情节跌宕,主人公是一个充满了惊险色彩的传奇式英雄人物,他的降生与信仰佛教的藏族人民的心灵相一致。 在西藏,史诗大都由来自草原深处的牧民艺人的游吟传诵。
   格萨尔属于典型的太阳族射手英雄。 在世界英雄神话体系中,有太阳神话学派与太阴神话学派之分。中国上古时代的伏羲、羲和、帝俊、太昊、少昊、黄帝、炎帝、祝融、颛顼等帝王形象均被视为日神形象,太阳神话位居核心,其它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而来。太阳王统治世界,公道、正义、诚实,消灭寒冷和黑暗,光照人间,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海子对它的艺术成就和结构十分欣赏,海子从她的精华里吸收了一些养分用于自己对《太阳》诗篇的构思与创作。
  西藏给海子带来的是另一个世界的理解,她博大精深,具有神奇的永久魅力,在这里,精气和灵气附加于心,有了这样的一种大自然的恩赐,他日后创作的空间就更加广阔无垠了。
   回到北京后,海子不忘用短诗记录他的内心的兴奋和喜悦,抒发他对西藏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
  
  《云 朵》
  
   西藏村庄
   神秘的村庄
   忧伤的村庄
   你躺倒在路上
   你不姓李也不姓王
   你嫁给的男人
   脾气怎么样
   神秘的村庄
   忧伤的村庄
   你生了几个儿子
   有哪些闺女已嫁到远方
   神秘的村庄
   忧伤的村庄
  
   当经幡吹响
   你多像无人居住的村庄
   当经幡五颜六色如我受伤的头发迎风飘扬
   你多像无人居住的村庄
  
   当藏族老乡亲在屋顶下酣睡
   你多像无人居住的村庄
   像周围的土墙画满慈祥的佛像
   你多像无人居住的村庄
  

------------------------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眼光中拥有你我;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俩心的交流。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