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陕西青春圆桌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玉壶冰心 收藏:0 回复:4 点击:5102 发表时间: 2007.04.08 20:41:11

清明节有感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看着亲朋好友,同事,全家相邀去扫墓,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对母亲的愧疚感也越来越强,对母亲的思念也越来越浓,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母亲一生勤劳,既要操持家务,又要抚养七个孩子长大成人,的确不容易。母亲心中想到的都是孩子,惟独没有她自己。最后积劳成,中老年时期,是在疾病中度过余生的。
  
   记得那一年那一月,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是我接到的每一封家书都是“母亲安好,你好好工作,不要记挂。”我都信以为真,不放在心里。有一天早上,传达室的阿姨突然送来一份电报,电报上的内容是“母亡,请速归”,望着电报,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禁号啕大哭。此时此刻的我,沉痛,内疚,后悔, 交织在一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恨不得马上就能来到母亲身边。先生仔细看了一下电报,只见发报的时间是前一天五点多钟,可是电报没有及时送到我家,延误了我买车票的时间。于是先生急急忙忙地赶到车站去买车票,一天一班的车票早已买完了,而且车也早就出发了,先生只好买了第二天的车票,悻悻回家了。
  
   一家人坐了一天的的长途汽车,已经疲惫不堪。一下车就哭哭啼啼地直冲灵堂。灵堂里居然静悄悄的,连个人影也没有。原来母亲已经出葬了。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兄弟姐妹,我欲哭无泪。虽然他们都没有责备我,只是一个劲地安慰我,但是我无法原谅自己。多年来没有在母亲的膝下孝敬她,在生病的时候没有照顾她,没有为她送终送葬,真是不孝之女,我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但是母亲已经走了,从此是天各一方,永远的诀别了,留给我的是无法弥补的终生后悔,内疚。
  
   清明节扫墓是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我想更重要的是对活着的长辈关心倍至。老人们在家里感到孤独,需要交流。因此作为小辈应该多回家看看,多和老人说说话,让他们享受到晚年的天伦之乐,不要像我一样,造成终生的遗憾。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幻光 Re:清明节有感 回复时间: 2007.04.09 13:02

    是!

回    复    

回复人: 天涯孤旅 Re:清明节有感 回复时间: 2007.04.11 10:26

    你也不必一味地去责备你自己,错不在于你,我想,你母亲泉下有知,定当不会责怪于你的.
   " 清明节扫墓是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我想更重要的是对活着的长辈关心倍至。老人们在家里感到孤独,需要交流。因此作为小辈应该多回家看看,多和老人说说话,让他们享受到晚年的天伦之乐,"你的最后这段话还是比较理性的,中国人大多对身后事比较张扬,而对老人生前的奉养却是不够的,一些老人倍感生活的孤独,曾在报上看到广东有一位老人因孤独而自杀.有一首歌词写得好,唱得也好,是陈红唱的吧,常回家看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骆驼刺 Re:清明节有感 回复时间: 2009.11.20 18:38

    感受颇深,足以产生共鸣!

回    复    

回复人: 笋斜生 Re:清明节有感 回复时间: 2009.11.23 09:40

    父母只盼子孙好,不问收获只耕耘,人生欲望知多少,拭向荒冢问一问。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