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定还有很多林友包括我,没看过这部片子,所以去百度搜了点资料,仅供了解:
片名:《亲密》
原 著:汉尼夫·库瑞什(Hanif Kureishi)
导 演: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ereau)
主 演:马克·里兰斯(Mark Rylance)
凯瑞·福克斯(Kerry Fox)
片 长:119分钟
类 型:艺术(注意!人家的定位是艺术片)
级 别:待定
获奖情况: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奖
上映日期:2001年10月19日(部分地区)
出 品:帝国影业(Empire Pictures)
剧情简介: 见上。
创作人员:
1994年的历史巨片《玛戈王后》奠定了导演帕特里斯·夏侯在当代法国影坛重要位置。影片耗资巨大,汇集了法国的一大批一线明星,包括伊莎贝拉·阿佳妮、丹尼尔·奥图耶、樊尚·佩雷等,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电影。摘取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及多项恺撒奖。夏侯在1998年的《爱我就上车》中风格大变,从《玛戈王后》沉重的历史叙事中走出来,呈现出一种小制作电影的外观,这部影片最终使他得了恺撒奖最佳导演奖。
夏侯的这部新作以大胆直率的性描写引起了极大争议,他本人则认为尽管影片中有35分钟的性场景,但观众不应就此停留在对性的讨论上,更重要的是影片仍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性在影片中只是一种“语言”——对于主人公来说这是他们主要的交流手段。
影片根据英籍巴基斯坦作家汉尼夫·库瑞什的两个短篇小说《亲密》和《夜灯》改编。夏侯对原著进行的最重要的改编就是强调和突出了女性的视角,他在拍摄过程中意识到是克莱尔决定了一切,“女人带来了希望与和平。”这使得女主演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库瑞什则戏称夏侯将“一部男性的书改成了一部女性的电影”。
颇为有趣的是虽然幕后主创人员来自法国,但影片却是在伦敦并完全用英国演员完成拍摄的。对此,夏侯认为库瑞什原著本身就是以英国为背景,也只有英国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才能充分传达出影片的意韵。同时他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来表现英国,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
本片的摄影埃里克·戈蒂耶(Eric Gautier)是目前法国年轻摄影师中的佼佼者,他灵活多变的风格以及独特的创造性在与卡拉克斯、阿萨亚斯等新一代导演的合作中得到充分表现。
本片主演尽管不是大明星,但他们出众的表现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赞扬。男主演马克·里兰斯是英国莎士比亚剧团的头牌演员之一,戏剧功底十分扎实,曾出演过彼得·格林纳威的《魔法师的宝典》。不过他一直致力于舞台上的发展,很少接拍电影,此片之前已有6年未上银幕。女主演凯瑞·福克斯来自新西兰,她的代表作有女导演简·坎皮恩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的影片《我桌边的天使》。
评 论:
本片无疑是今年最具争议性的作品,评论呈现出褒贬不一的局面。当然其中争议最大的仍然是对性的表现,这也将对电影分级提出考验。
褒:自从贝尔托鲁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之后,还没有哪部电影能如此微妙而富有逻辑地揭示出肉体的亲密是如何逐渐转变对爱的渴求。导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尤其是现代爱情复杂性有着细腻而深刻的描写。
影片触及了人们灵魂中最黑暗的角落,展现出人的孤独、厌世和绝望乃至挣脱乏味的世俗生活的强烈愿望,以及这种愿望与社会责任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摄影师以精致考究的诗意风格和具有想象力的表现方式,有力地传达了男女主人公关系的暧昧,特别是那些街景给人以电击式的强烈震撼,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
两位主演的精彩演出是影片的亮点,他们通过精细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传递出心灵深处的感情,以最细微简洁的动作表现出伤痛和失落。
贬:谢罗在改编中似乎偏离了原著痛苦的核心,有欠说服力。而且对性的过分表现多少显得稚嫩和过时,而且极度缺乏美感。台词显然十分缺乏地道的英国风味,演员在表演时总带着歇斯底里的语调,再加上无休止的摄影机运动和粗糙的剪辑,令人感到困惑和迷失。
我个人没看过这部电影。想来它之所以备受争议,无非是因为其中的性表现。既然我们已经接受了杜拉斯、昆德拉和劳伦斯,接受了《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广岛之恋》,那当然可以接受《亲密》。
性是人类原始的需求。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到今天对性的宽容与解放,都意味着性的存在不容回避。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电影有不同的理解。不顾某些人死死抓着性场面聒噪不已,变态三人组成员看出了思维与行为的矛盾、伦理与道德的冲突,真的不错。
------------------------
红颜掸指老,刹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