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丽的神话
谢谢美丽的神话!你的信写得很动情,读罢叫我感动得不知道该怎样说才好。
这次义卖的发起,完全是被你感动而为。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数不胜数。我们是否能够力所能及地给予必要的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你,看到朋友处于那样危急而又无奈的境地,你没有坐视不管,更不是仅以几句无关痛痒的安慰表示同情,你是真诚的朋友。谁说现在人情淡漠?君不见多少素昧平生的朋友伸出救援之手。是的,我们能够给予的,仅仅是绵薄之力,但都饱含着殷殷关切之情。我们看到了爱心的汇聚,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力量。
至于说到我,那是不足挂齿的。我只是一个退休之后赋闲在家的老人,对于社会,对于他人没有能力再做什么贡献,就是对自己的家庭儿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很羡慕年轻人,还有很多时间,很多机会去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曾有人讥笑我“不管家中事”,只会在“网上混”,话虽难听,却也是事实。不过,我有我的道理,作为老人,对于儿女的支持也只能是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当我能够在网络上自得其乐,快快活活的时候,儿女们不是可以安心一些吗?他们的生活本来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啊!当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人生经验的点拨,提供给他们些许参考,那也是老年人的本分。
说到写文章,我仅仅是业余水准,绝然称不上“一流”。年轻时我很喜欢文学,但仅仅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倘若叫我以写作来谋生的话,恐怕早就饿死在方格纸上了。近几年来,我在网络上阅读了许多年轻人、中年人的文章,他们的文采常常令我拍手叫好。
其实,在网络上以文会友,无需分出水平高低,每个人的文章都会找到自己的读者,重要的是通过文字达到真诚交流的目的。我想,这就足够了。
退休以后,因为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就把时间主要花在静心写作上了。不写则已,越写越感觉要写的东西很多,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我是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一种乐趣。通过写作,与这个世界进行心灵的交流。
有些朋友喜欢我的文章,也有不少朋友不喜欢。我自己也知道,作为一个老年人,枯燥乏味之处在所难免,几十年的积习,还能有多大改观?所以,我更喜欢读年轻人的文章,那会给我全新的感受,给我增添生命的活力。
话说远了吧?人老了就是这样,一说就说得没边没沿,难怪年轻人不大愿意听老年人说话。你的信叫我想到许多,就这么啰里啰唆地说个没完了。
你的祝福我收下了,那正是我需要的。同样,我也真诚地祝福你,并且请你捎上一份祝福给爱华以及她的孩子,告诉她那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祝福,其中还包含着我的家人以及我所有的朋友们的祝福。至于祝福的内容,相信你是知道的。
最后说一句,从此刻起,我将盼望着你邮寄来的这封信,并将珍藏它。
愿快乐天使把快乐带给天下所有需要它的人们!
(2007年5月20日0:03:06)
附:美丽的神话《写给梧桐书屋老师的信》
写给梧桐书屋老师的信
李老师:您好!
很冒昧给您写信,请见谅!
首先祝您和家人幸福安康!非常感谢您和阿姨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你们对爱华伸出援助之手!你的义卖就像爱的火把,照亮的不仅是爱华的夜路,更是我们的心!
其实,认识老师始于蜂鸣文学推荐的《静静的胡杨林》,那时的首页有一块介绍您和您的书。都说读书要读一流的书,读一流作者的书,而您写的书正是我喜欢的一流的书。我没有恭维之意,因为我从小说的开头就能把握住别傛的心,并且,一直被深深地吸引到连载的67!谢谢老师赠书于我,我会珍藏至永远!
有很多话想和老师说,就象面对我慈祥的父亲。你《与女儿谈谈心》的慈父之作,让我在羡慕您的女儿的同时,也真实地感受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最真挚的爱。谢谢你,老师!
更多的时候,您更象一位朋友。您的亲切,您的教诲,您的真诚,您《与一位青年教师的谈话》让我“即使在纷扰复杂的社会里,同样能寻求到一份宁静。”
您的《江南之旅》是一次心的旅程,这个春天,在论坛,我也搭上了老师的“真情之旅”,愉快地去了东阳——《叶落归根》;来到杭州——《西子湖畔星夜漫步》;到了上海——《浦东和莘庄,看望老师》;认识了江南女子的“行象代表”——《快乐小鸟儿——一蝶儿》;微微春雨的上海走来了——《诗意微雨》;现代文明和未来的希望就在——《七宝老街和外甥阿巍》那里;一棵棵“形态各异”的“胡杨树”挽起了那一片搏击风沙的胡杨林,难忘——《曾在胡杨林生活过的人们》;他们依旧是乡下人,我喜欢他们!——《这里不再是乡下》;昔日老友上海大团聚——《难以忘怀的胡杨林》。立夏才过,再怀立春。在老师的《立春之悟》里,我找到了全部的答案,其实不用找,您的言行早已不需要文字来归纳!
想说和想写的话实在太多,一个忍不住,还是给老师您写了信,并一定在明天寄给您,但愿在这初夏的日子里,托鸿雁捎给您最真诚的祝福!衷心祝福老师全家平安幸福!
欢迎您再来杭州!
美丽的神话
2007.5.19晚八时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