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条独立的河流。能够听到拍岸的水响,却未必能够探手入水,一试寒温。当两条河流彼此相遇,互知冷热,那是怎样的惊喜与欢欣。
对于文字,怎样驾驭是看自己的能力。
而那些真正的文字,永远在你的掌握之外。
我始终对它们心存敬畏。
许多文章不乏才情清词,却很少有入骨的思想。可供玩味,不耐咀嚼。 我们大多是写字,而不是写作。
我曾经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
我们写作的意义何在?
我们的写作是迎合主流还是直叩人心?
我们的写作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还是受制于滚滚物欲?
究竟是让这个时代改变着我们的文字,还是让我们的文字去改变这个时代?
我们的文字到底在多大意义上有存在的价值?
文以载道,是每个深受国学熏陶之人潜存于内心的至高道德,也是我们内心浩瀚的星空与广阔的大地。可惜现在的文学,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了,但至少我们不能让它流于浅薄和浮华,庸俗与病态,就算我们的时代注定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文字,但我们至少要做到给当代的文字以刚健,以清新,以质朴,以自然。我们做不了跨步直前者,可我们却能做好继往开来的承续者,始终以守望者的姿势关注着文学大河的欢畅流行,随时捕捞这条河流中的污泥杂质,残枝败叶,给文学以滋养,给文学以活力。也许在百年之后,千年之后,这条大河终将汇集百川,汹涌澎湃,成为汪洋,成为大海。而我们虽然藉藉无名,史书无载,但我们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对得起我们自幼所习的圣贤之道、先哲之言,我们仰望星空的双眸会平静安详,我们行走大地的双脚会坚定有力。
文学者,非一时一地之文也,乃天下之文,千秋万代之文。文字可以是朴素的,内容可以是平实的,题材可以是通俗的,但思想应该是高尚的。
良曲易得,而知音难求,指我失者,乃真知我也。
评论文章,当持这样的标准。
再次感谢炎炎之火兄弟,有何不到之处,尽管直言。
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 ,一千年倒而不朽。这是胡杨林的境界,更是文学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