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余堂 收藏:1 回复:2 点击:4993 发表时间: 2007.07.28 15:49:33

从“上帝死了”说开去


  
  
  
  “上帝死了!”这是尼采的名言。
  上帝死了,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有的人而言,上帝死了,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再没有了心灵的约束和监督,从此他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了。对有的人而言,上帝死了,他肯定大惊失色,因为缺乏行为的指南和法则,他感到无所措手足了。当然,对有的人而言,上帝死了,既不是好事,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他从此必须更加谨慎和小心了,没有上帝的注视和责罚,他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他晓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看来,上帝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观念,他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只不过有的人承认他的存在,有的人不承认罢了。
  新一轮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挑战,是破旧立新,是观念、思想、方法的创新。不破不立,没有改革就罔谈发展和进步。问题是如何破,又如何立,破立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平衡和维护,是否有一定的法则和依规。
  一位教改先锋放言:“现在是打破一切樊篱,打倒一切权威的时候了。人人都可以创新,人人都是自己的权威。”“先锋”极具鼓动性的话语眩人眼目,一时间教研教改热闹极了,“快乐”、“成功”、“愉快”、“情景”、“游戏”、“互动”……各种名词纷至沓来,各种观念凌空而入,各种教改此起彼伏,这一方锣鼓还未停歇,那边的喇叭又响起来了,“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苦了我们老师,在眼花缭乱的试验中,我们真的有些无所适从。有一点,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先锋”在破除别人权威的同时,却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要学生解释“豁然开朗”的“豁”,学生说:“‘豁’不就是‘豁出去了’么。”学生的回答明显错误,老师却表扬他:“你的解释很有创意。”如此鼓励,据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如果有错不纠,势必以讹传讹,学生怎能学到真知。为了迁就学生,而放弃正确的东西,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简直就是对教育和教师的亵渎!有的老师为了给学生减负,不给学生压力,不要学生背,不要学生记,教学中遇到难点绕过去,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轻轻松松。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些都不去管了。记诵是学习的基本功,学习也必然有压力,枯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在所难免。我感到非常疑惑的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尝过任何苦头,他怎能知道求知和探索的艰辛,他又如何能吃得了生活中的苦。
  破亦有度,立亦有法。这是我非常想说的一句话。一位哲人说:“上帝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懒惰,把思想和头脑一股脑儿交给了上帝。”人类也许不需要上帝。但即使天上的上帝死了,人的心里还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这样,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才不致于像泛滥的洪水,更重要的是,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
  教研、教改和课改,难道不也是这样么!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从“上帝死了”说开去 回复时间: 2007.07.28 23:54

    这句话应会成为经典!
  但即使天上的上帝死了,人的心里还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这样,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才不致于像泛滥的洪水,更重要的是,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
  

回    复    

回复人: 三余堂 Re:从“上帝死了”说开去 回复时间: 2007.07.30 18:23

    过奖了.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