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夜语潇湘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余堂 收藏:0 回复:3 点击:4310 发表时间: 2007.07.28 15:51:39

寻找编辑的言说方式


  
  
  严格说来,我只能算是一个外行编辑,或者说是一个编辑外行。能够走进编辑这个行列,连我自己都不禁大吃一惊。
  以前,我也写过一些东西,甚至不乏长篇大论,但回想起来,大都属于言不由衷之作,里面很少有自己的话,更谈不上吐露心曲了。这些东西,连我自己都不想看,别人的感受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这样的东西很难见诸报端。因此,我常常想,报刊上的文章千人阅,万人诵,作者的水平定然了得。却从未想过,如果没有编辑的加工润色、妙手点睛,作者的思想仍然难以进入大众视野。
  在《湖南教育》编辑部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不仅目睹了编辑同仁们为人作嫁的艰苦和辛劳,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作者的一篇来稿要变成刊物的一篇文章有多不易。有编辑说,为了编好一篇稿子,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汗水,还有我们的思想和灵感。有时,来稿立意不错,但内容单薄,论据不足。往字纸篓里一扔当然简单,但又为作者惋惜。想一想,自己平时不是积累了一些资料和素材么,本来准备自己写一篇稿子的,这时不得不一股脑儿全部塞进了作者的稿子里——就权当是自己的作品吧。一番删削剪裁,精雕细磨,原稿已面目全非,作者自己的文字仅存十之三四,通读一过,神清气爽,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作者,也为自己。
  有时,也会想,编辑到底是为了什么?对,就是为了刊物!因为刊物是我们的生命线。
  把作者的稿子当成自己的作品(或者说产品)一样去打磨,编辑的价值、编辑的乐趣也就体现出来了。每一回编稿,编前我总带着些许期待,编中带着欣赏,编后则带着满足。虽说我们编了不少好稿,也培养了不少作者,但我仍然这样认为,是作者,当然还有读者,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充实了我们的人生。没有作者,没有读者,我们不会走向成熟,更不会走向成功。是他们对刊物的期许、挑剔,使我们一天天丰富,并不断攀上更高的高峰。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总是比我们想像的要远,同时,它又比我们想像的要近。编辑一个稿子,和作者作思想的交流,我会不时想起远和近这个有趣的问题。每个作者的经历、学识、观点和思想都不可能和编辑一致。不去了解作者,作者和我们相去十万八千里,深入了解作者,作者就在你眼前,可以和你促膝晤谈。和不同的作者交流,就好比旅行,每一次旅行,每一回在陌生的地方驻足,都会让人反思:陌生的地方也许有全然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这种观照,旅行者对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的认识会更真切更清楚。陌生的事物往往会迫使人们批判地、同时也怀着自我意识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标准。这大概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吧。每一个作者其实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有哲人说,我们不是生活在大地上,我们是生活在言说中。言说不只是人的本能,不只是表达,而且是生命的行走方式。那么,我们——编辑——的言说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我在探寻,但还没有答案。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寻找编辑的言说方式 回复时间: 2007.07.28 23:51

    向这样的编辑致敬!

回    复    

回复人: 三余堂 Re:寻找编辑的言说方式 回复时间: 2007.07.30 18:22

    谢谢!

回    复    

回复人: 蓝静 Re:寻找编辑的言说方式 回复时间: 2007.07.31 14:18

    做一个编辑不容易,做一个好的编辑更不容易呀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