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培养“通才教师”,让教师朝着“通才”的方向成长、发展,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才教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曾经有过很多争论,近一段时间以来,“通才”这个话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培养?或者说,教师到底应该怎样成长?从“通才”的角度来观照,这个老话题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新东西。
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通才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
通才教师必须具备宽厚、扎实的综合素质,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现在老师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呢?
有一个真实的事例。
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教育学生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突然,有学生举手发问:“老师,你知道什么是纳米吗?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这么轻轻一问,老师愣住了,汗涔涔下。
也许这个学生并不是有意刁难老师,这个老师的尴尬只是因为他的科学知识太欠缺了,他对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知之太少。
有人说,他是教语文的,是文科教师,这方面的知识肯定不如理科教师。
文科教师就可以不要科学知识吗?这个问题很尖锐,很突兀,甚至很片面。文理分科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很久远的传统了,文科理科的分野很分明,每一科都有一个鲜明的阵线,哪些学科属于文科,哪些学科属于理科,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了确定的甚至是顽固的印象。文理之间,有如楚汉之界,有一条深深的鸿沟,互相不得侵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想过文理之间怎样融合、渗透(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彼此不能截然分开;有些新学科、边缘学科,甚至无法在文科或理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观念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反而要让所有学科在或文或理的阵营中找到归宿,似乎只有这样泾渭分明才能建立学科和学术的秩序,即使在师范教育中也要这样严格。学文或学理的老师走进学校以后,也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很清楚,教学、教研、业余学习,只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打滚,从来不去想和对方沟通一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结果:语文教师只知道之乎者也,数学教师只知道xyz。
数学教师把课上得干巴巴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他们不会从自己的语言修养、文学修养上找原因,更想不到是自己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有缺陷,相反,他们还会以自己是学理科的来安慰自己——我们学理科的,笨嘴拙舌,哪里比得上语文教师伶牙俐齿。不少理工科教师,教学论文写不好,甚至连工作总结也写得像一个数学公式,枯燥、干瘪,你可不能笑话他,因为他是学理科的。
再来看语文教师,虽然锦心绣口,经纶满腹(其实也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有这般厉害),但在很多时候,却表现得像一个“科盲”——电脑出点小毛病,他就束手无策,他希望所有的科技产品都是“傻瓜”型——操作稍复杂一点,或是有几个没见过的科技术语,他就会头痛。
这样说来,似乎对老师们有些不敬。但我们的观点很明确:理科教师要有一点人文素养,文科教师要有一点科学素养。
如此这般,就能达到“通才教师”的标准吗?不够,还远远不够。
学术上的通才是能打通各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有杰出的学术成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群星灿烂,那些大师们大都是学术通才,像我们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康德、莱布尼茨等,他们头上的“家”都不止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也称得上学术通才,他们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数学诸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
当然,对“通才教师”不必要求这么高,不仅是因为大师们的高度一般人难以企及,直白一点说,没有这个必要。
不是说,语文教师一定会教数学、会教音乐,或者数学教师一定会教历史、生物,才算得通才。能够拿得起几门功课当然不错,也许通才教师应该有几门拿得起、吃得消的活计。
教师是杂家,所以知识要渊博。所谓杂,就是天文地理、文史哲经、数理化外,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涉猎。教师的知识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即学科性知识。所教学科必须精通,这是基础。——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教好本学科的条件,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经验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扩展性知识,教师不是师范教育一次性培养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范教育还不能培养合格教师,只能培养准合格教师,师范只是职前教育,教师教育是终身的。没有在职教育、继续教育,没有终身学习,教师终究是走不远的。
除了这些知识,教师还要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有人说,通才教师首先是课堂上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能应对学生多方面的挑战。这话很有道理。有知识不一定教得好,这正好印证了一句话:“学者未必是良师,良师必定是学者。”不是学者成不了大师级的教师。还有人说,教师能不能教好书,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职业观,不热爱、不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肯定当不好教师。这是对的,但这一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989年,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发表了一个报告——《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这个报告提出了评价优秀教师的“五项核心主张”。一是对学生及其学习承担责任。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会,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来调整教学。二是熟悉所教科目的内容并知道如何把它们教给学生。教师对所教科目有深刻的理解,知道其知识体系是如何组织、发展以及如何与其他科目联系的。三是有责任管理和组织学生学习。优秀教师能创设和改变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秀教师具备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并知道如何应用。四是能系统地对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并从经验中学习。优秀教师是受教育者的榜样,他们本身具有应在学生中培养的各种品质,如好奇心、忍耐、诚实、公正等。五是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这“五项核心主张”对我们培养通才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五项核心主张”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学生,他们是将学生而不是将教师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但要认识和理解学生,还要发展学生的学习。
“修炼”靠自己,也要好环境
——怎样培养通才教师
看过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作者张国宏在文章中说:“二十二年前我有一位老师是个‘右派分子’,教语文和英语,喜欢篮球和京剧。他语文教得好,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写作文。而他的英语则是一口纯正标准的美国口音,县里培训英语教师时他还经常去讲课。当时我有一本破旧的《千题详解》,并且爱用算术的方法琢磨书上的每道题目,在练习本上列出所有的解题方法。夜自习上老师每次巡回到我桌前时,总要拿我的练习本看,然后提示我:‘能不能再用……方法试试?’‘这道题还有……种方法,你再找找。’‘你先用这个条件,再用前边的条件,会怎么样?’‘用现在学的数学知识,这道题你能列出几种方程?’……
后来老师平反回了北京。我长大了,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又到师范院校当了教师。这中间时时记起恩师,也时时在想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的弟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工作了十多年,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和弟子都应该像儿时的老师那样做个通才!”
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也非常令人钦佩的通才教师形像。
如今,这样的人才已不多见。
时常听到一些农村小学校长抱怨,说现在的师范毕业生,虽然学历、文凭高了——大多是本科生(专科生已经很少了),但却越来越不适应小学教育了,似乎与学生、与学校、与教学的距离在越拉越大。他们非常喜欢、非常留恋20世纪80年代的那一批中师毕业生,说他们虽然年龄小,学历低,但与学生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而且他们在教学上上手快,又是多面手,活动能力强,吹拉弹唱、写写画画,样样来得。
当年的师范教育不是通才教育,中师生的学识水平肯定也比不上今天的本科生,但当时中师的培养方式,以及中师生的知识结构,有很多东西仍然值得今天的师范教育学习。
曾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当过校长的杨福家院士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们的北大、清华,学生一进来,就给他分了好多条胡同,每人钻一条。一条胡同钻到底,他的视野、眼界能有多宽呢?反观英美的大学,他们从来不这样做,学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今天,中师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师范教育由三级变成了一级。高层次(本科)师范教育如果也让学生去钻胡同,师范生那怕读到了博士,仍然会与中小学教育脱节,仍然难以出现通才教师。
有一位中学教师去德国考察学习,德国同行问他:“你教几门课?讲哪一种外语?”德国的中学教师都要教几门课,至少会一门外语,与德国教师宽广的知识能力相比,我们的中学老师能不尴尬汗颜吗?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一个老师往往不只教一门课,很多老师要包班,也就是说,语文、数学、社会、自然、音乐、体育、图画、写字,都是一个人教。这个老师能胜任这么多课程的教学吗?他的教学效果如何?这些问题不难找出答案。即使他勉强教下来了,能说这位老师就是通才型教师吗?这大概只能算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通才”了。
有人听过两堂同样的课——“整理书包”,一堂是数学老师上的,一堂是思品老师上的。满心希望数学老师能上出一点数学味来,毕竟,用数学的思维来分类,其材料、方式是很不同的。没想到,两堂课如出一辙,令人失望。尤其是数学老师上的,找不到一点数学的特色和味道。
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说明,这个老师的知识基础还不够深厚、不够宽广,所以数学课也看不出数学的面目来。
以前,如果一个数学老师爱看诗歌、小说,甚至“手发痒”,还想写点什么,肯定被领导批为“不务正业”。今天,我们要鼓励老师们去“不务正业”。教数理化的,要读一点唐诗、宋词,要看一些小说、散文。有文学作品的滋润,不仅人的思想会更丰富,更有情趣,而且课堂也会更活跃,更生动。北大教授陈平原说:“从文学入手,容易做到体贴入微,有较好的想像力与表达能力。所有这些并非可有可无,不是装饰品,而是直接影响你的学问境界和生活趣味。”
同样的道理,文科教师也不妨看一点科普作品,学一点群众语言。“数学使人周密”(培根语),科学知识能培养一个人思维的严密性,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数学家波利亚说:“为了增强课的趣味性,老师有必要讲得宽一点,走得远一点。”怎样讲得宽一点,走得远一点?也就是从非本专业领域中吸取养料。
国学大师胡适曾谈到自己上大学时如何选专业,他说:“当初所填的志愿,不要当作最后的决定,只当作暂时的方向。要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东摸摸西摸摸地瞎摸。不要有短见,十八九岁的青年仍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职业。进大学后第一年到处去摸、去看、去冒险,不知道的我偏要去学。”胡适的话很有意思,虽然是对大学生说的,但对我们老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来说,很有参考借鉴价值——青年教师都可以尝试着去多教几门课,即使开始教不好,又有什么要紧呢,边教边学嘛。
门门都会教也许一门都教不好
——通才教师离不开专业发展
胡适博士所谓“东摸摸西摸摸”的说法,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有可能走向一个误区。一个教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今天这门功课翻一下,明天那门功课摸一下,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哪一门功课也没能深入其堂奥,最终,他的教学不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如水上的浮萍,无根无蒂。
说到底,“通才”不是“万金油”。“万金油”式的人物,没有什么价值。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通才教师”?
现在,师范教育有一个口号——培养“全科型”教师,特别是对小学教师,要求能“胜任小学全部学科”。“全科型”教师和“通才教师”有什么区别?“全科型”是什么科目都拿得起,什么都可以教,就像足球运动员,前锋、中卫、后卫,他都来得,甚至还可以充当一下守门员。这大概只能说有多方面的技能,实际上层次还是很低的。“通才”按照一般的理解,是“通用之才”,多知和多能之士。其特点是能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学养,一种素质,显然,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美国人评价优秀教师的“五项核心主张”,强调“教师对所教科目有深刻的理解,知道其知识体系是如何组织、发展以及如何与其他科目联系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对教师的成长,以前有一个说法流行了很多年,叫做“一专多能”。我倒是觉得,这与“通才教师”很相近。
“通才”首先应该是“专才”。没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专业知识不扎实、不深厚,谈不上“通才”。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权威,在这个基础上,你还能打通其他学科,这才谈得上“通”。我们曾说苏步青是通才,杨叔子是通才,但苏步青是数学家,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只是,他们除了在本专业有卓越的建树,他们的人文素养也相当了得。就说杨叔子,一位成就卓著的机械工程学家,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曾经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虽然他一生在机械工程领域贡献卓著,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教育家。表达时诗歌辞赋、哲学词库,信手拈来,让人暗暗称奇。杨叔子说:“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他认为科学和人文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和而创新。
教练员对一个各种角色都可以来一下,却没有自己的特长和特色的运动员,肯定不会重用,事实上,这样的运动员在足球场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一个教师也是这样。
只有“专才”才能撑得起“通才”,没有专业成就的支撑,没有专业特长的底蕴,就不会有“通才”的自信。可以这样说,通才教师必须“冒尖”,是冒一个尖尖,还是冒两个尖尖,或者冒三个尖尖,就看你的能耐了。
现在,有不少老师被人称为“三本先生”——教本、备课本、作业本,“三本”打天下。这不只是教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这样的教师也许能“教书匠”也成不了,你能奢望他成为“教育家”吗?
曾经有人说,教小学只要高中水平就行了。这只能说是无知的谬论。一个老师应掌握的知识与一个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不可能是等于号,也不是简单的大于号。比如说,整数,这是很简单、很浅显的知识点,但如果老师不熟悉整数的历史、性质,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去教,肯定教不好。
一般人也许认为,教初中比教小学难,教高中比教初中难,教大学比教高中难,因为越往上,对老师的知识深度、专业研究要求越高。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看,也许教小学是最难的。小学生学的东西很简单,但要让小学生接受下来、掌握下来,却非易事。从事过小学教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会。这不只是知识水平的问题,老师的语言、教态、衣着、情绪,都很重要,维持课堂秩序,保持学生注意力,也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综合素质。
为什么现在不少师范生不愿去教小学?有人曾作过调查,大多数人是不敢去。不是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够,而是能力不够,他们缺乏教好小学的自信。“要把自己的知识很好地教给学生,太难了。”这是一个师范生实习回来的感言。
如今,小学教师的学历已大大提高,不少地方都已实现了本科化,甚至有研究生、博士生教小学的了。有人说,硕士、博士教小学是大材小用:有人担心硕士、博士教不好小学,因为他们与小学生的知识距离太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若认为硕士、博士连中师生也比不上,那就大错特错了。硕士、博士教小学,一年教不好,两年教不好,三年肯定教得好,上手之后,会比师范生教得更好。这是毫无疑义的。
还是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不必门门都会教,一定得教好一门;对教师培养来说,要坚持综合培养,分向发展。
|
|
被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木水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7 22:12 |
|
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半桶水,提高师资水平势在必行!
|
|
回复人: |
晴雨西子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8 14:08 |
|
观点是正确的,但谁又能为教师解压?
要求大家都会提,谁都希望自己孩子的教师是个通才,甚至是个全才。呵呵,可教师也毕竟只是个普通的人,平时工作那么忙,一门主课外,另外还兼其他几门,要说学习提高,谁不想呢,但应付不过来。所以事物都得分两方面来看待,您说呢?
培训机制也还是跟不上的,更多的是培训部门收取培训费考完试就OK了,没多大意义。
|
|
回复人: |
江洲死马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8 14:55 |
|
呵呵。忍不住要发表下自己的意见。对于我来说非常不同意学生全面发展,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是各科都非常全面的,但也就如此,很难在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钱钟书先生对数学一无所知,两次考试都是零分,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国学大师。
现在社会也一样,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是某一领域的专才。你可以很骄傲的说,你的文化水平比那些踢足球的高,你的乒乓球水平比姚明好,甚至你比乔丹棒球打的好,你的数学成绩比那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好,谁又在乎你是谁呢?
至于老师,这个职业有些特殊。但是我觉得与其提高老师的通才还不如提高老师的品德重要。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认可首先是对这个老师人的认可。说实话老师很多东西都比不上学生,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快的你怎么也跟不上。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是教外语的,但是对电子和数学却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学生,经常向学生讨教怎么样才能防病毒,怎么样制作PPT文旦,甚至迷路的时候向学生认真请教怎么样才能走回学校。
我觉得一个语文老师真的不需要知道什么是纳米,请问你知道什么是纳米吗?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虚心向学生请教,更应该诚实的说出,你不知道,然后让他去问另一个老师。老师应该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如何自己去学习,如果你把什么都教了,那干嘛还要分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外语这么多老师?
|
|
回复人: |
huyang0315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8 18:09 |
|
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这样的.他是通才教师!
|
|
回复人: |
静谧港湾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8 18:32 |
|
先要给“通才”下个定义。
什么叫“通才”?通了多少学科才叫“通才"?要学习到什么深度才叫"通"?
在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讨论如何培养通才的问题,为时过早。
诚然,教数学的,知道一些其他的课程的知识,一定不是坏事。至少,他有了左右逢源的可能,还有机会让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
|
|
回复人: |
爱晚亭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9 16:41 |
|
我以为应该先专本门,再谈通才,不可舍本求末。
|
|
回复人: |
戈壁红柳912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29 18:27 |
|
老师不一定非要通才,但必须博采.
|
|
回复人: |
苇海放歌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08.30 17:28 |
|
通才就是普通人才,普通人才培养普通人~~~~~~~~~~
|
|
回复人: |
三余堂 |
Re:用“通才”的眼光看教师 |
回复时间: |
2007.10.15 21:19 |
|
谢谢各位对本文及本人的关注.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