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南衣衣布舍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余堂 收藏:0 回复:1 点击:5140 发表时间: 2007.10.09 15:10:25

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生活是美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用美的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的心灵鸡汤。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特别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用宁静的心态感受美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曾几何时,由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语文教师的心态变得不再宁静,对身边的美的感悟能力已然迟钝。微薄的收入,家庭的重担,学生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使教师们头顶上神圣的光芒在失去平衡的内心褪去了光彩。不是吗?大款们用来装饰门面、附庸风雅的书房布置典雅、满屋书香,蜗居斗室、渴望学习的教师却置办不起这样的书房;图书馆,知识的殿堂,教师们教学任务重,工作忙,无暇光顾;风光名胜之地,美不胜收,也由于囊中羞涩而鲜有机会去欣赏。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们思美兴叹。
  当整个社会逐渐变得浮躁起来的时候,人们心灵的港湾再也难以平静。浮躁的心态,让人们的眼睛变得迷茫、空虚,任何美的东西都难以吸引他的注意,更不会引起他心灵的特别感受和强烈震撼。
  美学家说:美由心生,美是心灵的感受和领悟。美常常是超功利性的,若带有了强烈的功利目的,很多美便不能感受,更不应说去创造美了。所以人们把美看作是一种具有超越时空、超越外在目的的力量。教育是塑造心灵的事业,教师尤其需要用心去感受美。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与美产生强烈的共鸣,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么我们就能自觉荡涤各种物质欲望的诱惑,摆脱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进而激发创造热情,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成败,潇洒地面对社会风云和人生际会。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师要有宁静的心态去发现和感受蕴藏在自然、生活中的美。灯光下,捧读一本借来的旧书;山野间,和家人一起散步;寒暑假,到田地中劳动,都能获得美的收获。美存在于自然。道旁的柳,河里的游鱼,天空的飞鸟,田野上的花草,山林间风吹树林的声响,春秋时节淅淅沥沥的雨声,无不都是自然界最杰出的美。甚至于那让人觉得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雷鸣电闪、无边绿野、茫茫荒漠、参天大树、纤细小草,等等,都是美的化身。美存在于生活。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人的活动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有人搀扶盲人过马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拾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环卫工人冒雨清扫大街,边防战士冰天雪地守卫国门,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耕耘,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些都是平凡的美丽。
  
  从文学作品中发掘美
  素质教育的推广实施已多年,但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限制,语文教学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瓶颈”。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更多着眼于语文知识的进述。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写法,作者主旨,历次考试的重点语段,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等等。老师在讲台上喉干舌燥地讲着、板演着,然后学生们一个个地练,然后教师纠正,表扬或批评……艺术呢?美呢?这些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艺术美,被我们忽略了。
  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那是历代文人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些作品中发现、挖掘其优美的意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略,去欣赏,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自然美,亲情美,人格美,哲理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是一篇表现自然美的典范之作。作者在表现春天的美时,集画家、表演家、文学家、诗人与一体。文中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图画美,人们游戏、锻炼、劳动的动作美,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感情无一不是美的体现。尽管春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像朱自清那样把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美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给人一种仿佛触手可及的感觉。作者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宁静和平的春天的画卷,让人读后恍然顿悟:原来自然是这样的美丽。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叙述的一家三代人散步是很平凡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在田野上嫩绿的小草和金黄的菜花的衬托下,妻子背着年幼的儿子,“我”背着年迈的母亲,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亲情和责任尽在其中。流沙河的现代哲理诗《理想》,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再加上优美的韵律,深奥的哲理也因其精彩的语言变得晓畅明白了。
  语文是一条美的长廊,语文中处处有美,令人目不暇接。语文教师只要具备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在美的长廊中流连忘返,并能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去感受美,体验美。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美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又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的因素,给学生以启迪和陶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这样几个途径发现美。
  诵读中感受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再现形象。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进行形象的再造,使其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如教学鲁彦的《听潮》,就可以先让学生默读、低声朗读,熟悉课文,然后进行配乐朗读,再现文章用文字塑造的声音形象,在朗读中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月色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教师准确流畅而富有感情的诵读,就能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声音形象,此时学生听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普通的文字,而是如小提琴琴弦在耳畔轻轻奏出的小夜曲,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想象再现美。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它不像美术、雕塑、舞蹈,直接由视觉感知其形象,它需要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造文学作品的形象。比如在教《敕勒歌》时,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情体味诗歌的优美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辽阔草原上碧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欢快的牧童构成的和谐动人的画面。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街市上陈列的奇珍异品、牛郎织女自由美好的生活。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学作品中许多优美的画面会一一呈现于我们眼前,并给我们留下永难磨灭的印象。
  用心体验美。美说到底是一种体验,一种情怀。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是这样开头的:“我家的院子里长着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很多学生初读时,总是说它重复、啰嗦。我让学生细细领会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怀。枣树的形象其实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童年的独特感受:一种孤独、寂寞但又不肯放弃希望的情怀。作家的情怀,是以感受为基础,但又是对感受的提升。只有用心去体验,才能领略其中的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爽朗豁达却又带着淡淡怀愁的情怀。作家的情怀往往连接着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对复杂人生的感悟,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
  从学生作文中寻找美。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学生的作文中也不乏美的亮点。语文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美,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瞬间或永恒的美。记得去年下学期开学时,我们学校刚刚搬迁到新校舍,校内环境和设施都来不及整理完善,整个校园可以说有些混乱。但一个学生在日记中把校园内一棵不起眼的枫树描写得很美。在他的笔下,高大的树干、茂盛的枝叶下的凉阴、想象中深秋满树的红叶都显得美不胜收。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并鼓励同学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在一次写《在我的人生“储蓄罐”里》的作文中,一个学生写了她经常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双休日陪老人散步、说话、吃饭、看电视,看似普通的事情却表现了亲情的美好。如果没有爱心,是不能做得这么细心,更不会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储蓄”记录下来的。语文教师只要用心去发现,学生的作文和口语中的美是到处都有的。
   “美是到处都有的。”语文教师要多一双眼睛、多一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大自然、从文学作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美,用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感情,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水晶百合 Re: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回复时间: 2007.12.30 04:20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事业,教师尤其需要用心去感受美。”说得太对了!而在我的学生生涯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让我们从“诵读中感受美”。
  
  我永远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一次午读时间,带来一个录音机,放了一篇配乐诗朗诵《书与时光----写给楝楝》给全班同学听的情景。只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让少年的我突然感觉到朗诵之美、文字之美!让我因而去阅读席慕容的文字、去阅读别的美文……从那时至今,我不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作为从小讲粤语的人,我甚至专门去学习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去练习朗诵,而阅读与朗诵,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种莫大的快乐,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我的工作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帮助!
  
  我常常在想,当年那个初中语文老师,肯定也是很喜欢美文与朗诵的;他将这份美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的时候,就已经将美的种子播散下去了,而这种子,会在学生们的心灵里发芽、生长……
  
  

------------------------
有一种心情叫期待,有一种感觉叫无奈。
花开花落随风而歌……
那淡淡的花香……你还记得吗?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