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且听风吟版主:空灵飘逸    绿暗红嫣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冷雨潇湘 收藏:2 回复:6 点击:802 发表时间: 2007.10.24 15:48:15

管中窥豹普拉多


  000000 今年是中国西班牙年,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普拉多博物馆“从提香到戈雅”的艺术珍品展.看了两趟,回头又找资料学习了一番,于是就有了这篇类似于学习笔记的东西。
   此次展品为16世纪至19世纪的油画,题材广泛,涉及肖像、宗教、神话、民俗、风景、静物等,有很多自己喜欢的画家,比如威尼斯画派的提香、丁托莱托和委罗内塞,西班牙“画坛三圣”艾尔•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法国的拉图尔、普桑、洛兰、布歇,弗兰德斯画派的鲁本斯和凡.代克,另外还有作为西班牙黄金时期四位大师与委拉斯开兹齐名的里贝拉、苏巴朗和穆立罗……不啻为视觉艺术的盛宴.
   提香.韦切里奥(约1489-1576)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风景无所不精,声名极盛. 威尼斯画派崇尚色彩,而提香的色彩表现力已登峰造极, 对欧洲后来的绘画有很大的影响.我曾有幸在巴黎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和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博物馆欣赏过他的杰作.这次再看到他的《沉醉在爱与音乐中的维纳斯》,仍然深深为之打动.在展馆中,这幅巨作几乎占满整面墙壁,画中的维纳斯体态丰腴, 毫不掩饰的肉体显得异常娇媚,极具视觉冲击力.直接引用李维琨文章的片断也许更能让大家领略此画的妙处:"躺卧的维纳斯两只手都带着腕饰,丰腴雍容的躯体上除了珍珠项链和宝石耳环之外一丝不挂,已经含有几分挑逗之意.其金发之下的凝眸则充斥了炽热的欲火,以至于一旁带翅膀的小爱神丘比特依然难为此添加丝毫天国神圣的气息.华贵而又凌乱的丝绒床单衬托出贵妇人偏金黄的肤色,这一光艳的女人体与开阔的庭园背景上林木深沉的墨绿,蓝紫色,天空中清纯的彩虹霓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烘托了全图充满诱惑的强烈情色气氛.然而,那位身着窄袖威尼斯绅士服饰的管风琴手似乎不为所动.他仿佛仍然沉浸在自己的美妙乐思里,意外的声响使他略微停顿,尚未离开键盘的左手立刻就返回原来的乐章上,继续那复调的旋律.庭园中央,金色的喷泉雕像呼应并反射前景女神人体的光彩,画幅的中景顿时开阔起来,光线和色彩表现出欢乐的扩张,强烈的暖色调与透明的阴影如同音乐的节奏交替出现,庄重而又缓慢地像波浪一般铺展开来.”主办方截取该画右侧维纳斯与丘比特对视部分作为正门左边的大幅招贴以及《新闻晨报》对画展的报道以《价值5亿元的维纳斯来沪》作为标题不是没有道理的.印象中普拉多博物馆还藏有两幅提香的名画《酒神的狂欢》和《达娜厄》,不过这次没有参展. 在《酒神的狂欢》中,酒神与人们尽情狂欢,沉浸在一片爱的温馨之中。画面右下角仰面卧躺着山林女神,似乎酒醉未醒,尽情地展露着自己的裸体,为酒神节注入了人性的欢乐。《达娜厄》则取材于希腊神话,众神之主宙斯化作黄金雨与幽禁于铜塔之中的达娜厄幽会,是许多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画中的达娜厄半躺在床上,仰望着变幻莫测的天空。画面上充满了戏剧性高涨的情节。画家大刀阔斧地处理了色彩与色调的对比关系,表达了形体与色彩,明确的轮廓与柔和的体积塑造之间的一致,整个画面贯穿着内在的运动感与变化复杂的对比关系。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情冲击以及高潮起伏的感觉。在乌菲齐博物馆看过很多提香画作中,至今还能清晰忆起《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和《花神》的美.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充分发挥了他的健美风格特色,着意于刻画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维纳斯丰满,自然,柔和,充满了女性的青春美。尤其喜欢《花神》这件创作于1515-1520之间的杰作。弗罗拉(即“花神”)是意大利远古时期崇拜的司花女神,不属于希腊神话,但在罗马神话中却是青春美的象征。相信很多人都对佛罗伦萨的弗罗拉大教堂(即圣母之花大教堂)印象深刻,其“Dome”举世闻名.画家在这里创造性地把她描绘成一个庄重妩媚的民间少女形象,她身上的外套刚刚滑落,手上还捏紧衣服的一角,露出了洁白的古罗马式内衣,神情典雅,肉体丰满,带有牧歌式的情调。
   雅各布.罗伯尔斯蒂.丁托莱托(1518-1594)则是威尼斯画派另一重要画家,他融合威尼斯和托斯卡纳风格,并取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琪罗的造型, 凭借其想象力,人格魅力,以及惊人的作品数量, 创造了一种新的画风,主导着16世纪后期的威尼斯画坛.其创作多以宗教历史神话为题材,笔法豪放,构图宏大,色泽鲜亮,想象力丰富。为巴洛克风格开辟了道路。此次来展的《朱迪思赫罗佛斯》令人惊艳.作品描述的是《圣经》里朱迪思将她的城市贝图利亚从赫罗佛斯的围困之中解救出来的故事.画中的朱迪思美若桃花,五官精致,轮廓分明,修长丰满的体态在回头的一侧身中显露无遗.最令人称绝的是衣裙的飘逸和珠翠的闪光,与鲜活的面容如此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观者疑为真人.而红中泛金的床幔,蓝黄条纹的踏垫,墨金色的斗篷呈现出迥异的质地和色彩,与朱迪思紫白二色的轻柔衣裙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出威尼斯画派以色彩见长的特点.画家不得不提的另一名作是藏于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的《苏珊娜与长者》, 画中的苏珊娜以细腻,娇美的裸体形象展现。画家以熟练的油画技法,创作出意大利古典美的风格。晦暗的棕褐色背景,加强了裸女身上的柔和色调她在家到树木橄榄色的阴影里,左脚伸入平静的小溪流,对面树丛玫瑰花射出绛色与紫色的光芒,远处有纤细的小杨树。裸女跟前放置的镜子,珠翠,胸衣,香水瓶和化妆品等物,在水与镜子的反射中闪烁着若隐若现的光芒,喜欢古典油画的朋友想必听说过.
   保罗.委罗内塞(1528-1588)也是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一员.他兼收并蓄提香,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人的精华,并自成一家,绘画充满世俗生活情趣,偏重装饰趣味.在写实传真的基础上以豪华的场面,众多的人物和华丽的色彩取胜.相对而言这次参展的《邪恶与美德之间的少年》没有想象中的出彩,据说画家后来为鲁道夫国王画了一幅更大的直立版的《赫拉克利斯》,绘画手法更成熟些.倒是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维纳斯与马尔斯》很对自己胃口.画中的背景是古希腊神庙的残迹,右侧是马尔斯的战马.丘比特正拿着彩绳系在维纳斯的腿上.整幅画色彩华丽,充分表现出威尼斯绘画明朗,华彩的特点.
   艾尔.格列柯(1541-1614)是西班牙近代绘画的创始人.生于希腊,卒于托莱多.据啸声的文章介绍,画家从拜占廷画风开始,受过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影响,接受过矫饰主义,最后走上一条与西班牙没落贵族思想相呼应的神秘主义道路作品,主要反映了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西班牙社会生活的现状和没落贵族的精神状态.曾到威尼斯向提香学艺,但更多得益于丁托莱托的创新艺术,定居于西班牙旧都托莱多后,发展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千古一大奇才.艺术评论界有此一说:委拉斯开兹描绘了西班牙人的生活,而艾尔.格列柯则书写了西班牙人的灵性.这次展出的《耶稣怀抱十字架》,笔法自由奔放而法度全在,色彩冷艳而浓郁,云天充满神秘的光影变化,眼神和手势道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抱住十字架的双手似在颤抖,眼中泪光闪烁,仰视苍穹,仿佛在向上苍发出无言的询问.另一幅《施洗者约翰赫福音传道者约翰》也是典型的格列柯宗教画特色,躯体被人为拉长,色调阴冷,画面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哀伤. 画家藏于马萨诸塞伍斯特美术馆的另一幅名作《忏悔的抹大拉》也反映出这一点.画中的抹大拉正仰望天空,微微张开的嘴似乎在祈祷,一双迷人的大眼睛似乎隐含着深沉的忧郁和哀伤,身旁放置着一个象征死亡的骷髅,人物造型上, 身躯同样被故意夸张拉长,在色彩运用上,蓝.绿,黑和土黄给人一种凄楚萧瑟之感.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是画家唯一一幅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创作于晚期,此间死亡的预感和毁灭将要来临的悲惨主题常出现在他充满悲观色彩的绘画中.虽取材于希腊神话,但格列柯把它表现为教徒殉教的场面:被蛇缠绕的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灰紫色的身体仿佛失去了力量,眼睛里充满了悲伤,恐怖和绝望.手势是无力的,特洛伊木马出现在城市的远景上.众神的形象就像幻影,静观着人类的悲剧而无动于衷.画家的这幅晚期作品是他心情的真实写照,人物,风景都处于扭曲的状态充满忧郁与悲怆的气息,神秘主义的宗教色彩也变得越来越浓郁.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截然不同.
   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 (1599-1660)是西班牙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最伟大的代表之一, 是西班牙人的骄傲,也是普拉多的骄傲.画家出生于塞维里亚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终身在马德里任菲利普二世宫廷画家,敢于把平民的喜怒哀乐呈现给皇宫贵族,出色地反映了西班牙人民的生活,以非凡的现实主义绘制了大量的人物画,历史画,艺术上反对外表的虚饰,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色彩明亮.从参展作品《(据称)弗朗西斯科.巴切高肖像》和《匈牙利王后:奥地利的堂娜.玛利亚》中可见画家的人像绘制功底.至于《罗马美第奇宫花园一景》,则被称为其技法已经超越了画家所处的时代,看上去更像是两百年之后马奈或塞尚的作品:轮廓线完全湮没再色彩之中,捕捉的是一瞬间的光的变化。遗憾的是堪称稀世珍品的《宫娥》未能来华.让我们跟随啸声的介绍来进入这幅画所营造的境界:“……大师已经使我们全然忽视了他的神奇技艺,我们不觉得面对的是一幅画,而恍惚走近他的画室……艺术家调动了透视,明暗,冷暖,虚实等一切手段,全力创造出一个如幻似真的空间,使我们不由自主地阐述身临其境的错觉,甚至诱使我们侧身回眸,颇想看看镜中的国王和王后是否果然就在我们身边或身后.或者,我们似乎可以走上前去,绕过公主及其随从,从画室底部那扇充满阳光的小门出去……”画家另外两幅惊世之作是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胡安.德.帕罗杰》和藏于多里亚.潘菲利画廊的《英诺森特十世》 .关于这两幅画,陈曾路文章中提到,1971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当时创纪录的550万美元购买了《胡安.德.帕罗杰》,尽管当时馆长荷文坚信这将是整个大都会最好的画作,但反对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当时的人大概不会预料到,30年之后这张画如果能再现于拍卖市场,价格可以轻易地涨20倍,甚至更多.至于《英诺森特十世》,据说由于画家用红与白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了教皇的不安与阴郁,让梵蒂冈对它是否会被教皇接受充满了疑虑.但教皇本人对于画作相当地满意,将它悬挂在了自己的候客厅内,因为“它太像了!”。画家另外一幅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镜前的维纳斯》则是十七世纪西班牙绘画中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画,虽赋以神话的色彩其实是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西班牙民间少女的形象.当时的西班牙由于宗教的阴影,没人敢画“亵渎神明”的裸体画,这幅画估计是委拉斯开兹游历意大利时完成的.从来没有公开展出过.画中人物是以普通的西班牙少女为模特而作的色彩丰富,旋律和节奏感强.画面描绘的是美神的背影.身体的姿态和紧张的轮廓线表现出文艺复兴大师作品种所没有的做作.维纳斯躺着,若有所思的望着自己映在镜中的脸栗色的头发盘成一个粗大的发髻,镜中映出一位西班牙女郎可爱的面庞.这就是委拉斯开兹表现出来的平民的美,显得优雅,端庄而具有西班牙人的气质.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卢西恩特斯(1746-1828)是与格列柯和委拉斯开兹齐名的西班牙三圣,从邱慧蕾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这位画家的鲜明个性:生于萨拉戈萨西南部荒凉干旱的小镇上,是一个镀金匠的儿子,血管里流淌着西班牙平民生机勃勃的血液。他放荡不羁,爱斗牛狩猎,好美女金钱,凭着绘画的天赋,凭着冲动与激情,从萨拉戈萨的教堂天顶一直话到马德里皇宫的壁毯。1766年游历意大利,回国后在故乡为教堂创作壁画.1775年到首都马德里先后在皇家壁毯厂和费尔南多学院任职,后被聘为国王卡洛斯四世的宫廷画家,晚年移居法国的波尔多,直至逝世. 题材上多取材于西班牙人的生活,无论风景或人物都有民族的特色和生活的气息,再一次把带有泥土芳香的平民风格带入宫廷.其挂毯作品尽管被限制了题材,而且必须适合于织造工艺,依然能在画中注入生气,打上印记。因为是壁毯底稿,背景不能复杂,也无须拘泥细节,于是风景虚化,肌体丰美衣着鲜明的人物如雕塑般凸显。在《阳伞》中,暗色的太阳伞位少女的脸庞打上阴影,色彩和调子的变化似的这张脸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脸部轮廓线圆和,用透明色的薄涂精心营造出浮雕的效果,整体设色明媚跳动,胸前的花结与耳旁的吊坠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因为画面中出现的阳伞及折扇都暗含着中国文化的神韵《阳伞》被主办方作为正门右边的大幅招贴与《沉醉在爱与音乐中的维纳斯》一起迎宾.藏于该馆但未能参展的《卡洛斯四世一家》脍炙人口,堪称一席绘画上的盛宴.画家实录了王后的容颜衰败,盛气凌人,也描绘出她不可抗拒的气度和力量,正因为有超群的能力,这幅无所顾忌的画才赢得了王后首肯,稳坐首席画家的位置.画家还有一幅富有传奇色彩的画是《裸体玛哈》,绝对富于诱惑.
   乔治.德.拉图尔(1593-1652)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和现代感的的法国画家.从1620年起就受到17世纪著名矫饰主义画家贝朗热的影响,此外,他对意大利卡拉瓦乔的画风也深有所爱. 此次参展的是《手摇风琴德盲人演奏者》.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幅画时鼻子酸酸的,也许是因为画中人的悲伤情绪打动了我. 年迈的他双目失明,头顶微秃,前额布满皱纹,胡子蓬松零乱,正在投入地演奏,冰冷的光线照在他的脸上,显出清晰的脸部轮廓,极其质朴,真实.其实画家最擅长的还是表现夜间在蜡烛光线下的事物,人称“夜间画”.藏于卢浮宫的《油灯前的抹大拉》为拉图尔的代表作.抹大拉忏悔的这一题材,是画家们常常喜欢表现的.画家曾四次描绘过这个典型的忏悔的放荡女性.他的作品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暗色背景中突出地表现了抹大拉一手托腮一手抚着头骨,裸露着肩头,独自坐在油灯旁的情景.灯旁仅有两大本圣书和她用来抽打自己的皮鞭.这些都表明她虔诚地忏悔,自愿受罚.画面环境简朴,烘托出她所过的孤独清苦的生活.画家以概括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使人物形象集中而突出.藏于卢浮宫的《木匠圣约瑟夫》是另外一幅能反映画家描绘夜间光影高超技巧的杰作.画中的木匠圣约瑟夫是圣母玛利亚的丈夫.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上所表现的却是现实生活里一个终日艰苦劳动的农民形象.占据画面主要部分的是身材高大的老木匠,正在躬下身子给一块木板钻孔.在一个小孩秉烛照耀之下,木匠的头部刻画得非常细致.严谨的造型结构,靠烛光的奇特效果充分体现出来.
   尼古拉.普桑 (1594-1665)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罗马度过,在法国同样受到极大推崇.来看一段杨烨旻的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讲,从普桑开始,法国才算真正在世界绘画艺术舞台上闪亮登场.它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作品,还有古典主义的理性思想和对艺术不懈 的追求精神.大卫,安格尔,德加,塞尚等著名画家均受到了他很大的影响.塞尚曾这样说:“每次我从普桑那儿回来,我便更了解我是谁.”其作品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宗教和文学故事,讴歌大自然和完美的人性重理性,朴素而庄重.十七世纪唯理主义是他艺术思想的哲学基础,所以与同时代鲁本斯的激情热烈相比,普桑并不注重瞬间的动态,而是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畅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它追求一种稳定的构图,用匀称完美的结构,体现一种平静而永恒的美感.这点从参展的《圣塞西莉亚》中可以感觉到.而藏于卢浮宫的《阿卡迪亚牧人》(1639年完成于罗马)更是将画家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自己一看就被那种静穆和崇高深深打动.阿卡迪亚是希腊传说中的一块幸福乐土.画面上的三个头戴花冠的牧人在树林中发现了一块墓碑,其中一个蓝衣牧人单膝跪地, 正在辨认着墓碑上的文字:我曾住阿卡迪亚;红衣男子用手指着碑文,回头和将手搭在他肩上的女子说着什么,女子身着古希腊服装,如同大理石雕像一样沉静地站在牧羊人的身边.她是一个寓意形象,象征造化与自然.另一位牧人则若有所思的看着墓碑,仿佛哲学家一样正探讨这生与死的永恒主题.背景是一片开阔的山地,明净的蓝天和静谧的风景烘托出肃穆的气氛.整幅画充满肃穆,深沉与庄重的气氛,极富哲理性.画家所探讨的死亡没有悲伤和恐惧,反而充满诗意.在卢浮宫还看过画家的《劫掠萨宾妇女》,描写的是罗马士兵在萨宾劫掠妇女,屠戮婴孩.该画气势宏伟,色彩严谨,动势凝练,充满着激情.观者可以看到各个劫掠场面的全部情势,人性与兽性的大搏斗.其实这幅画不能算是完全的古典主义,既有巴洛克的风格,又有提香的色彩,甚至还带有点学院派的影子。而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塑像前的酒神节》则是受提香酒神节的启发而作,作品充满诗意,人物形象更加奔放,粗犷.这是普桑富有浪漫情调的作品之一.
   克劳德.洛兰(1600-1682)是法国画家.出身农家,长期旅居意大利,擅长历史风景画.由于久居罗马,没有被法国的学院画风所浸染,能和普桑一脉相承.他革新古典风景画,开创了以表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为主的新风格,对欧洲风景画德发展有较大影响. 画风类似普桑,常常借助由于一些历史的神话的宗教的题材,但进一步将其置于次要的地位.参展的《圣塞拉匹亚的葬礼场景》描绘圣萨比娜与其他人出席圣塞拉匹亚的葬礼的情景.占据画面主要位置的是一座古罗马建筑遗址,背景中大剧场的侧影若隐若现.本人认为藏于罗马多里亚-庞菲勒美术馆的的《有舞者的风景》(又名《以撒克与莱贝卡的婚礼》)更为出色,古希腊优美的自然风光是那样真切地呈现在观众眼里,令人沉醉于大自然的绚丽与壮美.
   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是洛可可艺术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法国巴黎,1723年获皇家美术学院罗马大奖,1765年被任命为学院院长。其艺术得到了路易十五的爱妾蓬巴杜夫人的赏识,成为国王首席画家。作品包括壁画,舞台背景,戏剧服饰,织毯画稿等。喜欢的题材大多是古代神话中的爱情故事.此次参展的作品是《潘神和西琳克丝》,喜欢排箫的人也许知道这个神话,画中的西琳克丝丰满柔媚,符合法国宫廷的审美趣味。在卢浮宫欣赏过画家的《狄安娜出浴》和《梳妆的维纳斯》. 在《狄安娜出浴》中画家塑造了两个玲珑娇媚的女性形象,右边一位便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及月光女神狄安娜.她正以自我欣赏的傲慢神情注视着自己美丽小巧的脚,他身旁的一位女神也以羡慕的目光凝视着她.人物表现出的细腻及整幅作品所弥漫着的娇媚而又有些造作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洛可可风格的特色. 《梳妆的维纳斯》描绘了一个华丽饰物映衬下的甜美,柔嫩丰艳的女人体。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完全笼罩在柔和的光线下,大面积蓝绿色调上,突出了极浅,极亮,极暖的女性裸体,妩媚妖艳,分外引人注目。画面中下布满了许多华美的宝物,使画面充满脂粉气,给人一种纯粹的浮华印象。藏于斯德哥尔摩国家美术馆的《维纳斯的凯旋》也是画家代表作之一.画中的维纳斯体态娴舒,柔媚纤细,风情万种。画面人物众多,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明快,洋溢着欢腾的气氛,充分反映了法国宫廷崇尚富丽堂皇的特点.我最喜欢的是藏于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日落》,画中的阿波罗刚完成一天的驾日任务,正在迫不及待地投入海神女儿克莉蒂的怀抱。画面充满的美丽的人体,欢乐的气氛,给人以官能的享受。画家细细描画了女神娇媚的体态及暗藏的激情,并以人体的穿插形成一种动感。人物一律有着理想化的美感,而弯曲繁复的线条呈现出极强的装饰感,是洛可可典型的华丽纤巧,充满了世俗欢乐的情趣。正是布歇这些富丽堂皇,矫揉造作的作品,使洛可可的画风奇迹般的举世闻名。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 是弗兰德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生于德国的锡根,卒于安特卫普. 少年时就精通德语.拉丁语,法语,弗兰德斯语,曾当过一位伯爵夫人的侍童,早期的油画创作受矫饰主义和古典画风的影响,后来逐渐运用色调的对比,流动的线条,强烈的明暗来突出画面的运动感,形成一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擅长绘制宗教,神话,历史,风俗,肖像及风景画,是 17世纪西方成就最大的画家之一,追求的是一种激情热烈的审美情趣,擅以热情饱满的用色来表现充满戏剧张力的审美情趣.他的大型作品构图巧妙,色彩绚丽,气势磅礴,充满英雄主义的气概。此次来展的是《农神吞噬其子》和《仙女和森林之神》.第一眼看到《农神吞噬其子》就知道肯定是鲁本斯的作品,因为那种强烈挥洒的鲜明动感来自于画家心底喷薄而出的激情,而对人物肢体运动自由而精确的表现来自画家对肌理和骨骼的充分了解. 《仙女和森林之神》描绘仙女和森林之神在林中嬉戏,休憩,采集水果和鲜花,一切显得和谐而欢愉.洁白娇嫩的仙女和灰暗粗糙的森林之神形成强烈对比,细腻的笔触显示了画家在其创作的黄金时期所拥有的高超技巧.藏于普拉多博物馆而未参加本次展出的《银河的起源》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了赫拉用她神圣的乳汁哺喂海格立斯,喷出的乳液形成银河的传说,为晚年杰作.画中的天后赫拉体态健美壮实,美丽动人,充满人体的妩媚优雅.周围风景描绘得细致而又壮丽,那透出光亮的滚滚浓云和左右明暗的色彩对比,都好像在宁静中孕育着骚动.画面一方面打破了单纯的横向结构,一方面又呈现出不稳定感.藏于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的《披上毛皮的叶瑞茹.芙尔曼》是画家为其第二个妻子所作的肖像画.画面以幽暗的背景衬托出鲜亮的人物造型,肉体红润,饱满而极富弹性,充满勃勃生机, 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的《苏珊娜.芙尔曼肖像》被认为是17世纪最神秘的肖像画之一,用了丰富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对比强烈, 华丽的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眼神中流露出的乐观幸福赋予人物鲜明的性格.藏于慕尼黑老绘画馆《掠夺琉西波斯的女儿们》是鲁本斯最为出色的杰作之一,取材希腊神话,即众神之主宙斯与丽达所生的一对孪生子劫夺麦锡尼国王的两个女儿的故事,途中四人两马正反缠结而上,高抬的马蹄与紧张的肢体饱含着遒劲的动力,给人以腾空欲起的上升感.瑰丽的女人体与黝黑强健的男人体形成鲜明的对照.人物的姿态和手势的夸张,明暗的变化,色块的对比,轮廓上的许多曲线,都被统一在一个总的运动节奏里,犹如音乐旋律的变化和发展.画家有意识地降低地平线,使这组人物展现在地平线上,加强了画面的气势,画家通过对人体运动和对爱情追逐的描绘,表现了他对生命力的热爱.相信你看过鲁本斯的画以后,一定会赞成吕维敏的这这段话:“那些粉红的肉体,壮硕丰腴,积聚着旺盛的精力,仿佛从生命的原点走来,带着亚当和夏娃式的健康,天真,纤尘不染的诱惑力,不是上帝的手笔,而是出自永远不会被错认的鲁本斯.”
   安东.凡.代克(1599-1641)是杰出的弗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主要助手。早期承袭鲁本斯画风,用现实主义的传统和奔放的笔法描绘肖像或人体。后期的绘画则以抒情和优雅为特点,追求表面的效果与动作,具戏剧色彩。本次参展的是《怜悯》和《红衣主教-王子奥地利的斐南多》。从《怜悯》中已经能够明显看出画家离开尼德兰赴意大利后所受的影响,明显有提香的影子.画家另外的杰作有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年轻女子像》和藏于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的《醉酒的希勒努斯》.《年轻女子像》笔法粗犷而奔放,色彩与光的结合十分自然,使画呈现出淡淡的忧伤之感。而《醉酒的希勒努斯》下坠的腹部和松弛的肌肉十分逼真。
   何塞.德.里贝拉(1591-1652)是典型的西班牙特色明暗派画家,崇尚写实,以强烈的明暗对比作为重要造型手段.风格朴实雄浑。画家出生于瓦伦西亚的一个鞋匠家庭,早年随父亲去意大利,后来长期定居那不勒斯. 本次有两幅作品参展: 《抹大拉的玛丽亚》和《盲人雕塑家》(或《触摸》).本人特别喜欢《抹大拉的玛丽亚》.在这幅与真人一般大小的作品中,作者用流畅的线条和柔美的色调绘出脸,胸,手和足,在暗红色斗篷的衬托下带有一种优雅而感伤的美.温柔典雅的女子形象,衣着华丽,眼神中流露出不可侵犯的尊严,是画家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另一幅《盲人雕塑家》(或《触摸》)则通过从头顶斜射进来的一束光线使得雕刻家的头部从灰黑色的背景中浮现出来,同样处于光束照射下双手合双手触摸中的头像于雕刻家头部的亮色呼应.整幅画基本通过不同深浅的黑白反差来造影, 仅在手部和头部裸露出一些肤色,也被和谐的统一在一起.雕刻家脸庞的轮廓和手中头像的立体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苏巴朗(1598-1664)是西班牙明暗派的另一位重要画家. 与委拉斯开兹在南方名城塞维利亚学画后赴马德里当国王的宫廷画师不同,苏巴朗一直留在塞维利亚, 以虔诚的信仰竭诚为修道院和教堂服务,甘于寂寞,终生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心境澄明, 他的艺术充满灵性,且有一种旁人难以企及的静穆之气。看一段王焕丽对他的介绍:苏巴朗的静物画通常几乎没有背景,实体之外的部分被阴影笼罩,明暗对比强烈,物体与物体之间通常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既没有任何联系也不夹杂画家主观的感情色彩. 如此干净利落的静物画往往能使观者体委出近乎宗教意味的静穆之气,这也正是“僧侣画家”苏巴朗的独特之处.此次来展的《静物》就是这样一幅典型作品.我一眼看到时居然呆了半晌.正如介绍中所言,我感觉到了“稳定,静谧和永恒”. 因为画家有意忽视了时间的存在,摈弃了一般静物画中常用来表达时间改变着一切的鲜花,食物或者钟表.整齐排列的器皿在柔和光线的照射下,呈现一种永恒的静谧和清新.所以尽管画家的题材与委拉斯开兹相比较为狭窄,但其精妙的技艺及所创造的境界并不逊色,令人肃然起敬。来展的另一幅《葡萄牙的圣伊莎贝尔》则显示了画家肖像画的不俗功底。
   穆立罗(1618-1682)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员,也是西班牙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最初师从古典主义画家卡斯特里奥,受其影响对卡拉瓦乔的明暗画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深入学习和研究了威尼斯画派和弗兰德斯的绘画,尤其喜爱凡.代克的作品.早期题材大都是少年情事,后期转向庄严的宗教题材,色彩处理得当,技法纯熟,态度也极其虔诚. 由于长女五岁夭折,画家最喜欢画的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特别是流浪儿和少女时期的圣母,而且大部分作品的中心人物周围往往围绕着众多可爱的小天使,寄托着画家对女儿的疼爱和哀思.此次来展的《埃斯克利亚的“清净受胎”》和《贝壳圣子》就是如此.《埃斯克利亚的“清净受胎”》中的圣母是我见过的最稚气甜美的圣母,纯洁无瑕,楚楚动人. 《贝壳圣子》中的耶稣和约翰是你能想象得到的最可爱的洋娃娃,飞翔在空中的小天使也都可爱得让你想去抱他们一下.
   打动我的绘画除了上述画家的作品外, 还有弗朗斯.辛德斯(1579-1657)的《卖水果的人》,胡安.德.阿莱亚诺(1614-1676)的《花篮》,胡安.巴蒂斯塔.埃斯皮诺萨(约1628-1659)的《静物:葡萄,苹果和洋李》,安德烈.贝维德(1652-1732)的《花瓶》,都流露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那些花朵生机勃勃,上面还挂着晶莹欲滴的露珠,引来了蜜蜂蝴蝶蜻蜓在它们周围翩翩飞舞.而那些玲珑剔透,鲜美多汁的水果, 被碰掉了一些薄薄的白色粉末,采摘者似乎刚刚离开,让每个靠近的人都有想去触摸一下的冲动.
   总体看来,像《宫娥》和《玛哈》这样的稀世珍品未能来华,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对于帮助普通民众了解西班牙绘画来说,已经绰绰有余.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也许已经在计划自己的西班牙之行了.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在路上]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紫洛城伤 Re:管中窥豹普拉多 回复时间: 2007.10.25 17:51

    谢谢,收了,受益匪浅...

------------------------

繁花落去 终归尘世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管中窥豹普拉多 回复时间: 2007.10.26 09:20

    潇湘对于油画的理解,令人惊叹。

回    复    

回复人: 静谧港湾 Re:管中窥豹普拉多 回复时间: 2007.10.26 12:20

    这潇湘什么时候学了这许多啊?早该拿来让大家欣赏的。若是再贴上几张图来,对照欣赏,就更好了。
  艺术不分国界。

回    复    

回复人: 蓝静 Re:管中窥豹普拉多 回复时间: 2007.10.26 21:13

    这都是你写的,还是你摘来自己编改的呀?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冷雨潇湘 Re:管中窥豹普拉多 回复时间: 2007.10.26 22:34

    应该说有不少是摘编的,正文中写得很清楚,就是为了避免误导别人。而且文章一开始就声明是读书笔记,确实是读了些东西。尽管有很多自己见解在里面,倒是宁愿阅读者把它当摘编作品看。没有想要欺世盗名。
  

回    复    

回复人: 杯子里的海 Re:管中窥豹普拉多 回复时间: 2007.10.28 13:23

    呵呵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