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读你所写的《谁最喜欢官员腐败?》,嗓子眼里就像塞了团毛絮,痒痒的一直痒到了肺里面,却又抓不着挠不到,甚是难受。我想这是又想犯老毛病的前兆了,就是又想对现今的政治生态大发厥词了。
官场腐败,一向是国家政治改革难以根治的问题。它会使政府干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整体性风气,如宗派意识、形式主义、墨守成规、办事拖拉、贪赃枉法、压制民主等。在这个整体性风气作用下,国家政治机构内部必然会出现集权与内乱并存、结党与营私层出的恶性循环。因为集权产生腐败,腐败又导致内乱,内乱必催化结党,结党必为了营私。而且当这个恶性循环发展到极限后,政府危机必然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引出阶级危机,阶级危机必然引出社会危机。当社会都产生难以控制的危机后,法律体系形容虚设,道德风气极度败坏,贫困差距日益扩大,无政府主义大肆泛滥,社会环境自然动荡,国家民心必然涣散。一个失去人民支持的政府,必定会遭遇国际舆论的压力和国外敌对势力的发难。
纵观历史,每一朝每一代的王事更迁都是源自官场腐败化和阶级矛盾的激烈化。宋朝毁于此、明朝灭于此、李自成输于此、清政府亡于此、国民党败于此。而他们垮台之前,最明显的腐败预兆就是官场中人对内争权夺利,对外营私舞弊。造成国家财政开支增加,赋税徭役征收加重,农民忍无可忍揭竿造反。横看国外,西班牙因海外殖民地的部队军官借虚报采购军备费用来侵吞空缺士兵的薪饷、法官通过加速处理案件或判决交纳罚金来获取额外收入等手段导致了西班牙政府在1557年、1575年、1597年间宣布过国家破产;阿根廷因政府部门开支庞大、狂印钞票填补财政空缺结果造成通货膨胀,国民失业率由此长期高居不下而在2001年沦为欠外债无力偿还的国际乞丐。
可见,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官场腐败都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可是这块石头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呢?为什么就这么难以扳倒呢?
我想原因可以用英国“帕金森定律”来解释:官场领导宁愿找两个比自己水平低的助手也不肯找一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下属。导致政府机构内部充满了矛盾、扯皮、办事效率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也因为这种效率低下、互相推委的工作作风,导致了机构部门官员越多、腐败现象更多的恶性循环。
因为官场中人最讲究官僚保护,最具备主奴根性:他们一方面逆来顺受,献媚上级,生怕功高震主,选择与世沉浮、无为而治;另一方面一旦得势就不可一世。好大喜功,冷血无情,明明自己既是被欺损者,又去欺损比自己权弱的下级。心思都用到“明哲保身”和“入党结网”上了,压根不会为政治改革和百姓生活操半分心。
为什么?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韩信怎么死的?田丰怎么死的?杨修怎么死的?比领导强死的。”
“上头儿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上头儿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想在官场高升,就得打个麻将三宿四宿不睡,喝个茅台三瓶四瓶不醉,跳个舞三步四步都会,搞个女人三个四个不累,贪污受贿是永远不退,干个工作得啥也不会。”
……
所以,睡着的人是叫不醒别人的。腐朽的官僚体制是无法根治官员腐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