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话题之九: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我要感谢那个年代的中学语文,因为它编入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拿来主义》,使我第一次认识了“尼采”这两个字的特殊组合,虽然教材和鲁迅先生的那文章一样,都是为了嘲笑这个狂妄的人,但那一个“自诩为太阳”“鼓吹超人哲学”且“疯了”的人却拥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教人耳目一新从而产生朦胧的趣味,而且所用的这几个词却那么地令人触目惊心,这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在中学阶段,我敢肯定没有发生过第二次。
如今尼采已作为一些具体的形象进入了我的心中:一个古典语言学教授,一个哲学家,一个诗人,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疯狂的异教徒,甚至是一个乱伦的人;尼采,这个宛若奥林匹斯山上神祗的人,在十九世纪末更象是一场巨大的风暴敲响在欧洲的大地上。雅斯贝尔斯曾说,和克尔凯郭尔一样,尼采“给整个现代西方哲学带来了颤栗”。其实,尼采的思想比克氏要远为狂野,他的名字在一个时期曾经象炸弹一样地在人们心中轰响。在基督教史上,恶魔撒旦与上帝的几千年的黑白争斗,还不如尼采的重拳一击有力。
他的影响今天已遍及全球,从遥远的北欧雪域大地到南美的高原、从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到太平洋中的岛国日本,可以说,在欧洲哲学史上,还很少有人象尼采这样,以哲学家的身份,普及到如此广大的土地且被各个领域的人们所知晓,如果从十九世纪哲人对二十世纪这一百年的思想影响排个序列的话,我相信素有哲学帝王之称的黑格尔也要败在尼采手下。
他的生平自述《看哪,这人》是一本无比傲慢的书,仅由其标题就能让庸常之人心惊肉跳:《为什么我这样智慧》《为什么我这样聪明》《为什么我会写出如此优越的书》《为什么我是灾祸》---
但就是这么个思想如此狂暴的人,其性情却是极为温柔,他的内心有着谁也无法了解的孤独和痛苦------
尼采生平主要大事有:
1、1844年,10月15日生于莱比锡附近的洛肯村;
2、1869年,2月,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教授;
3、1879年,4月,因眼疾恶化辞去大学教职,开始在欧洲各地展开漫游;
4、1889年,1月,在意大利的都灵精神陷入错乱;
5、1900年,8月25日,在德国的魏玛去世。
我想,为了对得起“思想钩沉”这一名字,很有必要在林子里与林友们一起谈谈这个十九世纪的幽灵,因为他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伟大,况且早在尼采在世时,他就曾不无自负地说:“到了2003年世人才能理解我的学说的魅力和震撼力。”而今年恰好是2003年!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风起云落时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2 22:22 |
|
我也曾迷恋所谓的哲学,曾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但我不想发疯,在经历过种种残酷现实之后,我开始拒绝思考
尼采我很佩服,他很伟大.
但我宁愿做个所谓的庸人
希望你们不要介意我的肤浅
|
|
回复人: |
罗先德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4 23:20 |
|
哲学家创造思想武器,政治家利用思想武器。
|
|
回复人: |
姜辛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5 09:57 |
|
TO 罗先德:
“哲学家创造思想武器,政治家利用思想武器。”
此言精辟!
|
|
回复人: |
姜辛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5 10:06 |
|
尼采这个名字早就如雷灌耳,却说不清为什么很排斥,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学说太流行。
我还是抱着半瓶子水的态度来学习一下,谢谢闻中提供的话题和贝贝提供的线索。贴一个简单的资料,供不那么了解尼采的林友粗略了解一下:
尼采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他用权力意志代替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并试图把叔本华的消极绝望的悲观主义改造为积极乐观的行动主义。其哲学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等惊世之论就出自他口。
在尼采之后,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以“理性”动物、“道德”动物自居了,人的虚荣、鄙俗、伪善、平庸的一面被尼采毫不留情地剥落在人前,让人无地自容。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权力意志—这个被掩盖已久、被压抑已久的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无论你是去极力地否定它还是去勇敢地肯定它,你都会感到内心的震颤,这就是尼采哲学的威力所在。
尼采生平:
尼采(弗烈德里希·尼采,1844-1900)出生于勒肯的一个牧师之家,他自幼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纤弱的身体使他总是有一种自卑感。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等。
|
|
回复人: |
闻中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5 22:18 |
|
答姜辛:
尼采可以催生流行,但绝不可能是流行的产物,流行可以望见它,却无法深入它,对于流行而言,尼采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岳,深邃无比的大洋,用尼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哲学甘愿生活在冰雪和高山之颠。”其包罗万象的巨大文化面积和幽深的哲学意蕴,必须是一些真正的探险家和精神战士才能孤军深入,继而获得深刻启示。不要因流行而忽视甚至抗拒了它,那就是一种错过。况且流行的如果都是这类先知般的人物和文化,那么,流行便可完全取代精英了!
另外,我发觉尼采也正是你所追慕的那种不为世俗功利写作的典型代表,他的每一部重要著作对于他自己的生活几乎都是一场灾难,他的成名作《悲剧的诞生》一出版,他个人的命运悲剧也真正展开了:学生们离开了他的教室、保守的传统哲学诅骂他、同僚排挤他、朋友纷纷与他先后绝交----这还仅仅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而他后来长年漂泊的生活费用几乎全部来自于那份可怜的退休金,又因他的所有创作都是一种生命和精神理念的必须表达,是来自于灵命的饥渴,他必须将他狂烈的思想喷发出来,以强大的冲击力来召唤蒙昧的世人,而与此同时,误解和辱骂已在前方等待着他,这几乎是每一个先知的宿命。但表达和召唤是他们的天职,所以,他继续将他的著作纷纷出版,而且大多是自费,这些伟大的著作却不能丝毫有助于他自己生活的改善。象他最主要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是自费出版,并且只买出了四十来本!可自己却贫病交加。另外,他的重要作品是在他几乎全瞎的情况下写就的,他说,“我只能看清三步之内的事物。”必须注意的是:当时他已几乎完全失去了阅读能力,伟大的创造力这时神奇地降临了!
他不是个职业哲学家,却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成了欧洲形而上学大厦的最有力的摧毁者!
|
|
回复人: |
闻中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5 22:21 |
|
答贝贝:
你可以将叔本华看成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他一向是将人生视为一场彻头彻尾的虚空,生命是毫无意义的,最好的出路是禁欲或自杀;而你不能轻易地将尼采也论定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虽然悲观的确是尼采的一个哲学前提,但那仅仅是起点,尼采的酒神精神(艺术审美)是拯救生命虚空和悲观的蓬勃意志,他的强力意志更是一种战胜人生悲剧的自我超越的伟力。他们的区别用你喜爱的周国平的话说就是:尼采和叔本华,犹如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他们都悲观,但是,叔本华的悲观是完全出世的,否定人生;而尼采却是出世复入世,否定人生然后又力图肯定人生。用尼采自己的话讲就是:处在痛苦中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
也就是说,尼采是不断地赋予人生以意义的,所以你不能不负责任地一手将尼采推入悲观主义的泥沼,更何况,尼采对生命力的肯定和对生命本身的热爱是一以贯之的,甚至他对世界的真诚热爱和探索都是在被举世全然弃绝的孤独背景之下展开的,在这个既无妻儿、有无友朋,并携带一身病痛的彻底的孤独者笔下居然连一丁点的厌世和恨世情绪都找不到,难道着这还不叫人奇怪,不叫人敬佩吗?
|
|
回复人: |
闻中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7 12:00 |
|
答风起云落时:
1、思考与发疯并无直接或必然的关系,与其说尼采发疯是由于思考,那还不如说是因为孤独、因为精神上的苦难;况且,尼采的发疯还有着先天性的病因,其父亲和他一样,患有持续的头痛症,只不过他父亲36岁就去世了,还没来得及发疯;
2、在现实苦难面前,回避也不是办法。要坚信人是有自我超越的能力的,包括对苦难的超越,而思考却是最好的超越之途,所以,思考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
|
回复人: |
闻中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7 12:01 |
|
答罗先德:
你所指的可能是尼采思想被纳粹所用吧!希特勒将《尼采全集》作为贺礼送给墨索里尼也是举世皆知的事情。而事实上,尼采决不是个反犹主义者,他的超人哲学和强力意志的确有着贵族主义和英雄主义倾向,也相当复杂,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既他的一生都在反对政治权力的扩张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想;而且,对德国和德国人的批判他历来是不遗余力的。之所以被利用,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在他无知无觉的病情之中,他那疯狂的妹妹和妹夫(两个都是反犹主义者)对他著作的肆意篡改。
|
|
回复人: |
闻中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7 12:15 |
|
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
作者:(北京大学)王岳川
对尼采的正面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尼采生命的另一个被压抑的部分却很少有人研究。彼得斯著《尼采兄妹:一个德国悲剧》(张念东,凌素心译),最近出版,使这一领域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集中的展示。作为一位美国学者,彼得斯的笔端展示出鲜为人知的尼采的另一个侧面:尼采开启了释放破坏之力的潘多拉盒子,但是放纵的生活使尼采身患性病并使他晚年性病暴发而陷入脑瘫和疯狂。作者以相当犀利的笔锋揭示出尼采崇拜活动中最高教士--尼采之妹的各种表演:使得尼采狂热崇拜分子涌向魏玛朝圣,进一步使尼采成为希特勒及纳粹党徒利用的工具,尼采在这场崇拜的闹剧中也由超人沦为非人。
1
在弄清尼采和他妹妹之间的若干思想纠缠问题之前,我们仍必须尽可能全面阐释尼采的主要思想脉络。因为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尼采对20世纪的重大影响使他可以同黑格尔、克尔凯戈尔和叔本华相匹敌。他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没有他和他的著作,20世纪的思想舞台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同样,尼采批判和自我批判,怀疑和自我怀疑所造成的精神分裂和疯狂,预示了20世纪现代思想者的悲剧性结局。他率先为自己的思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现代文化的病症颓废症和衰弱症地批判,使尼采不再把时代得到拯救的希望寄托在悲剧文化的复兴上,而是寄托在超人的“改进人类”上。尼采的这一思想轨迹清晰地反映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可以说这是他全部著作的一个基调。在尼采看来,希腊艺术中,狄奥尼索斯的狂喜被阿波罗的形式所束缚并以这种方式被从衰弱无力中拯救出来。因此,悲剧是从酒神的合唱中产生的。但是,希腊启蒙哲学的批判精神张扬理性主义,以及苏格拉底的对话式的纯问题分析精神,成为了悲剧乃至一切文化的敌人。苏格拉底精神即一种科学地限定的世界观使西方文化变得肤浅。应该说,《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在内容上几乎容纳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尽管这篇令人吃惊的论著出自于一个精神即将崩溃的、徘徊在疯狂边缘的思想者之手。对尼采而言,生命实质上是权力意志,即感受到支配自己和支配未来的意志。权力和重新估定价值本身就是善,因此,没有终极和至善,只有人和物以及问题的永远循环。孤独的个体自己掌握命运是第一部的论旨。个体将不再希冀获得他人的帮助,更不可能指望超越。尼采想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查拉斯图拉的教诲,人在成为先知的信徒的同时学会理解自己,并力求在神死以后,自己成为超人而生活。对“永恒轮回”的吁求,使得尼采坚持:一个孤独者无论走到何处所经验到的都只是自己,这样,个体便超越善恶之夕,因为善恶皆需要某种绝对的判断标准。于是人生活的世界只是偶然的、机遇性的。恶原本也是善,肉欲为人诅咒但其本身却无邪而自由,权欲摧毁文明,对于超人却是恰当的行为。世界上伟大事物轮回,渺小事物也轮回,所有的一切最好的和最坏的都一起回复。于是,永恒轮回学说是一种“酒神信仰”。超人把自己的生活变为美妙的整体,他在证实自己存在的过程中也要证实一切:现在的、过去的、将来的,达到自我完善的人,出于自身的圆满和欢娱的时刻而要求永恒轮回。
在精神错乱的最后四年中,尼采以疯狂的创造力全力写作,写出了《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这个人》和《尼采反对瓦格纳》,以及未完成的遗作《权力意志》,构成了尼采哲学思想的晚霞。晚期著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重估一切价值”,以“批判之锤”评估旧有的一切偶像(真理)。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现代政治的批判,是尼采“未来哲学的序曲”,也是通过“道德谱系”使人窥见到一种新真理。而这也就是陈旧真理行将灭亡的末日一一偶像的黄昏。晚年尼采终于从消解的怀疑否定走上了重估和建构的新路。对虚无主义--颓废的逻辑的分析,使尼采坚持,虚无主义的最高形式是这样的认识:任何信仰,任何信以为真必然是错误的,因为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有的只是未来的假象。存在本身没有意义和目的,只不可避免地轮回,没有终结,永恒轮回,这是虚无主义的最高形式:永远虚无。正因为虚无主义是颓废的一种后果,因此人们不能阻止一种衰败过程,重估价值是在将来取代那完全的虚无主义的一种运动,它以虚无主义为前提,它只能趋向虚无主义和由虚无主义产生。
尼采在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中设定新的价值,但新的价值在“现代性”危机中似乎越来越难捉摸,时代预言家也被不少人看作是哲学破坏者,虚无主义的诊断家被看作最大的虚无主义者,这恐怕是尼采始料未及的。或许正是这样,尼采自称是时代“继父之子”而非“时代之子”,因为在他20年写作生涯中他从未获得过所处时代的恩惠,相反却遭到各种攻击和打击,因此,他也以更为决绝的态度加倍报复自己的“继父”,使之在尖锐的现代批判中,在虚无的揭示中,在基督教的揭露中无藏身之处。
2
应该说,彼得斯的著作使我们在正面评价尼采思想成果和审定尼采思想有价值成分的同时,注意到问题的另一面,即尼采以其“炸药般的思想”不断膨胀为数量巨大的书和论战文章时,尼采的思想却被纳粹用于政治和战争的目的而广泛挪用和有意误读。他的思想在二战中曾使得德国士兵在战场上捧读尼采著作,并引发了当代学界探讨尼采应对两次世界大战负什么责的争论,而且这一论争至今没有定论。
要探讨尼采最担忧的事情是什么并非难事,因为,当尼采病魔缠身而终于肉身终结之时,却被宣布为已经超凡入圣。他曾说过的话于是成为自身的谶言:“我最怕的是,有一天把我圣化……我不想当圣徒,宁愿当丑角……也许我就是丑角。”--在尼采妹妹伊丽莎白的鼓吹下,尼采被人们捧成了自由精神朝霞的宣告人,吹捧为法西斯主义之父。因此,彼得斯的意图凸现出来:尼采和他妹妹的生活道路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尼采是一位疾病缠身、形容憔悴的天才,精神崩溃和疯狂成为晚年尼采的生命写照。而他的妹妹却在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的德国文化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她可以用尼采的名义讲话,可以全权阐释尼采的哲学思想,甚至瑞典学院的德国学者三次提名由她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她在接近90高龄去世时,德国报界称誉她是“德意志事业”的先驱,“欧罗巴的第一女性”。而希特勒亲自参加了她的安葬仪式并献上了一顶桂冠。
将一些大胆的观念、权力的意识形态、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有相当的中介过程,但是在这种造神活动中,却使得尼采的思想逐渐变形。在这种变形的传播中,尼采思想也受到了无情的阉割和丑化。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洞察到伊丽莎白在有关尼采传奇的问题上所起的无可挽回的恶劣影响,没有看到她对尼采思想有意误读中的极端政治化的策略,以至于她将尼采的思想庸俗化、反常化,并最终使尼采的思想走向反面--由超人沦为非人。这当然不仅是尼采命运的悲剧,也是任何学术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悲剧。
也许,这就是这部《尼采兄妹》叙事背后所要告诉我们的尼采思想阐释的悲剧意义吧。
|
|
回复人: |
常大风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7 15:26 |
|
尼采对我而言就是李小龙。李小龙的哲学也是尼采的超人哲学。
生命的本质是生命意志,美是愚昧的。
生命能量应该挥泻,没有凝滞,意志,穿越一切,在无路之中寻求最短之路。
尼采的生命意志和德国的国家意志岂不是出于一辙?一个如此令人震撼的生命意志,和战斗意志。
如果中国民族也有这样的意志,——?
|
|
回复人: |
姜辛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08 13:40 |
|
我想可能我是一个太自私的人,太想保全自己世界的完整和纯粹。所以,有时候,对于许多东西,几乎是有意识地排斥的。宁愿无知,也不愿因为接受了过多的知识而被影响被破坏。
我知道这种思想也是危险的,并且狭隘。但人的确无法两全,只能是左或者右,而不可能既左又右。也或者,我现在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不够圆融的原因。偶尔我也认为,其实无论左或右,都有可能殊途同归。只要在行走的过程中,尽量坚持初衷,不因诱惑而背叛,也不因怀疑而废止。
关于哲学,我觉得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和心灵有关的。所以,当我接触一些哲学理论的时候,当我感觉不到心灵的存在,而只是枯燥的知识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这颗心灵,应该通向宇宙,通向未知,通向上帝。
在我看来,所有的天才都是上帝的宠儿,只是有些迕逆,有些顺从,他们的命运也就显示为两样。
尼采,我只知其十之一分,但显然,他是上帝的迕逆之子。他的命运,或许也是某种神秘意志的体现吧。
|
|
回复人: |
姜辛 |
Re:本周话题——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3.11.11 11:32 |
|
转贴一文:来自“红袖添香”
认识尼采 文 / 一梦枕春秋
追溯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西方思潮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巨大的影子笼罩着整整一个时代,这就是尼采——一个诗人,一个漂泊者,一个为思想而疯狂的真诚的哲人,一个杀死了上帝并同时砸碎了一切偶像的英雄。
一、
尼采不是一个学院式的哲学家,他甚至不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而是首先以一个真诚的人的身份从事哲学活动的。惟其如此,尼采的哲学才洋溢着一种罕见的哲学气质,少有圆滑世故的学究气和自欺欺人的故弄玄虚,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真诚意味着全部生命的投入,真诚的思想是“一部热情的灵魂史”,其中充满着“在思想的热情中燃烧着的生命所具有的升沉和震动”。事实就是如此,“生命对于我们意味着,将我们的全部,连同遇到我们的一切,都不断地化为光明和烈火”哲学不是职业,更不是爱好,而是尼采的全部生命。
尼采总是极其明快地触及人生和时代的种种根本问题,没有隐瞒,没有虚饰、更没有编造,其思想或者精辟之至,或者荒谬绝伦,但毫无例外的是——真诚!
一个真诚的人生探索者可能犯错误,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正确的;一个圆滑的学究也许不犯错误,但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所以,尼采轻蔑地说:“即使我走着错路,我也依然走在他们的头顶上面。”
二、
尼采是现代西方思潮当之无愧的先驱,他的普遍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上帝死了”尼采以其特有的敏锐和勇气,第一个宣布基督教信仰破产的事实,并发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呐喊,这种对欧洲人面临的价值真空的先验揭示,到了20世纪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从而引发了现代西方文学和哲学的两大主题:人的存在的荒谬性以及人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无限可能性。
第二,尼采由一切传统价值的崩溃进一步得出价值的相对性的结论,强调个人至上,自我实现。现代西方思想界关于现代人“异化”问题的探讨,最早要追溯到尼采。
第三,尼采最先揭示了科学理性的局限性,他也是第一个明确揭示无意识领域并加以细致剖析的人。遍及现代西方文化领域的强大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如现代派文学艺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哲学等,尼采都是开山鼻祖。
第四,尼采是现代西方哲学人学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明确主张,哲学以探求人生意义为主旨,他对人性的看法,以人的超越性为基调,极富有现代特点。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现代西方思潮。
三、
尼采身后并没有留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派,可是他的影响却渗透于现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中。
尼采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年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他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三个方向:一、解除理性和道德对于生命本能的压抑,使生命本能健康发展;二、发扬人的超越性,做精神文化价值的创造者;三、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科学和伦理的人生态度。
分别沿着这三个方向探寻,第一条路上我们发现了生命哲学家和弗洛伊德主义者,第二条路上我们看到了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活跃身影,第三条路上有高举艺术革命旗帜的浪漫主义骑士马尔库兹。
走在尼采的方向上寻求人生意义的西方思想家们,他们的一切寻求最后都以内心为归宿。
四、
关于尼采思想的演绎,历史上还有一次著名的歪曲和利用,在这里不得不提。
那就是作为“法西斯主义思想家”,作为第三帝国的直接思想先驱的尼采。
尽管希特勒本人和纳粹分子对尼采推崇备至并且别有用心地诠释了尼采的部分思想,但由此就把尼采判为法西斯主义的预言家是荒谬的。纳粹不是同样也利用了费希特、黑格尔、歌德、荷尔德林等人的思想吗?
德国种族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之一,把尼采这位第二帝国时期德国民族沙文主义的坚决反对者歪曲成第三帝国德国种族主义的奠基人,其荒唐不言而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西方思想界已经开始澄清因纳粹的恶意歪曲而造成的尼采的误解。应该说,这个被重新“发现”的尼采,更加符合尼采的真实面貌,抓住了他更本质的特征。
|
|
回复人: |
虚舟 |
Re:一周话题之九:一个试图击杀上帝的人——尼采 |
回复时间: |
2004.01.27 15:06 |
|
有时我在想:如果尼采好好的看些佛教典籍,特别是般若部的经书,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基督教的上帝也许很难抚慰太理性的尼采,而佛陀可能更适合他的。
------------------------ 空故纳万境,静故了群动。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