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的浪漫和爱(连载3)
——浪漫的生日晚宴
儿子儿媳27日夜里从深圳飞到西安。本来,他们打算给妈妈一个惊喜,还叫我保密。我倒是保密了。可是前两天儿子给妈妈的电话里自己却说出了行程。老伴儿接完电话问我知不知道,我说早就知道了。老伴儿得意地给我写了句:“我也猜到了。”
平时,我上午都在睡觉,每天晚饭后才陪老伴儿去散步一个小时。可是28日这天我6点就和老伴儿一块儿起床,陪她去环城公园散步,又一起去菜市场买些水果,之后在那儿吃早点。
上午,女儿一家三口陪儿子儿媳去逛商场,然后他们还要到预定的餐厅去安排细节。
四弟媳早早就来了,中午,帮着煮生日鸡蛋和长寿面。这是我们家一直沿袭下来的习惯。
刚吃完,一位凯迪网友在其好友陪同来到我家,专程前来给我老伴儿贺寿,手里捧着一束美丽的康乃馨。本来说邀请我和老伴儿出去吃午饭,最后还是被我留住每人吃了一碗长寿面和一个生日鸡蛋。我对老伴儿介绍说,这位网友曾是大海深处的精灵,修炼了2000年,幻化成人形,来到人间,这次前来是代表了凯迪网友的心意。说得大家都呵呵笑了起来。
生日晚宴定在晚上六点。当我们走进这家酒店时,首先看到的是醒目的贺牌,写着祝贺某某某(我老伴儿的姓名)六十华诞的字样。乘电梯上三楼。很大的包间,很大的圆桌。四弟两口、大妹一家六口、六弟两口都提早到了。
刚想在沙发上坐下来休息一下,女儿拉着我和老伴儿走到走廊里。原来是我小妹和外甥女来了。外甥女献上一束60朵红玫瑰。我和老伴儿肩并肩一起捧着红玫瑰,他们一个个拍起照片来。我笑着挥手致意说“女士们先生们……”
弟弟妹妹们纷纷把准备好的礼物及红包递给他们的三嫂,说着一句又一句祝福的话语。
还有三位特别嘉宾,阳阳和他的爸妈。他们都是我家老乡,一直在西安打拼事业。六年前,把阳阳托养在我家,今年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小学毕业。他们专程前来贺寿,诚心感激我老伴儿六年来的悉心培养。
包间里洋溢着欢乐、温馨、幸福的气氛。
突然,门推开了,一个脸上涂抹得像小丑的小伙子,送来六十朵红玫瑰,在女儿引导下恭送到我老伴儿手中,好像还说了些祝福的话语。随后,这个小丑表演了魔术等节目。我看见他的挎包上写着“小丑快递”四个字,明白了,这是女儿和儿子专门安排的浪漫节目。心里不由得欣喜万分。
二哥来了,是女婿专程去接来的。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二哥是我们家的骄傲。
大哥一家在重庆。家在西安的亲人们都到齐了,老少三代19人。加上三位嘉宾,围坐在大圆桌旁。喜气洋洋,温馨无比。
蜡烛点燃。电灯关了。大家拍着手掌,发自内心地唱起《生日歌》。闭上眼睛,许愿。吹蜡烛。电灯亮了。切蛋糕。举起酒杯。“祝你生日快乐!”碰杯、干杯。
接下来,我朗读《胡杨林之恋》,包括《我爱你》那首诗。之后,我替儿子和女婿朗诵了他们写给妈妈的诗。因为他们不好意思朗诵,说读不好。外孙女欢快地转着圈把一张张海报分发给每一家。随后,外孙女把自己画的画送给外婆,祝贺外婆生日快乐。
服务员把分好的一份份蛋糕送到每个人面前。女儿和儿子专门定做的巧克力蛋糕,很好吃。他们一块儿把给妈妈的那份送到面前,一个精致的小牌上写着“妈妈生日快乐”。
席间,大家欢声笑语,老伴儿不时给我写几个字,我就明白了意思,跟着笑起来。亲人们分别抽个空档,起身,离席,走到老伴儿跟前碰杯祝酒(老伴儿从不饮酒,以酸奶代替)。
一个个手机、数码相机,从各个角度拍下照片。仿佛是来了多少家媒体记者,给晚宴增添了喜庆气息。
生日晚宴持续了三个小时。还是女婿负责把二伯送回家。四弟六弟两家分头回家去了。大妹小妹两家继续陪同。原来,女儿儿子在夏绿地歌厅定好了包间,唱歌。
哦,里面有一张麻将桌。两个妹妹陪我们打麻将,孩子们在屏风外唱歌。我坐的位置正好看得见他们唱歌的情景。虽然听不见声音,却看得到他们唱歌时兴奋的神态。外孙女和大妹四岁的孙子唱得非常起劲。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外甥夫妇及外甥女,他们唱歌时神情委婉昂扬,一种幸福的热浪激荡在我的心里。我问他们唱得好听不好听?老伴儿和两个妹妹都点点头。我知道是多此一问,却忍不住要问一句。最后,老伴儿和小妹赢了,我输了。不过我心里却高兴极了。看看时间,我提醒说,老伴儿,你的生日还差几分钟就该过完了。大家这才余兴不减地离开歌厅,分手道别。
回到家里,我赶紧打开电脑,把一天之中最后的事情做完,很快,也就二十分钟左右。老伴儿拍拍我,递给我看。原来是小妹在红包上写的一句话:“集知识、美丽、贤淑于一身的女人,世间罕见,而您就是其中一位。生日快乐!亲爱的三嫂。小妹敬上2008年6月28日”。
看得出,老伴儿很感动。我对她说,这可是小妹的心里话,也是其他弟弟妹妹的心里话。你为这个家所有的付出大家都记在心里。然后我又问她:怎么样?今天开心吗?老伴儿把手放在心口点点头,意思是很开心。我说,今天的生日晚宴是多少年来,比起我们所有人的生日都是最浪漫最郑重的了。老伴儿会心地笑笑点点头。
(未完待续)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