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偶然看了一期关于纯文学与网络文学之争的节目,偶有所感,遂记于此。不为与谁争辩,只为以书虫与网虫双重视角,审视E时代的阅读。
不管其他人怎样看待网络文学,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都必须公正地看待它的正面和负面。网络文学中当然有上乘的作品,有的还是可以上升到纯文学层面的好作品(就这一点而言,纯文学与网络文学并不存在抵牾)。这些作品为很多需要文学却很少有时间接触纯文学的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平台,让文学与当代人基本保持着联系。但同时,网络也裹挟着太多上不了台面的垃圾文学,甚至还有暴力小说和色情作品。它们的存在,让真正的精品文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尽管是金子总会发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威胁到了出版业的发展(很多人为了追求阅读量,直接将长篇作品以连载的方式发表在网上,这样既将自己的作品推了出去,又无须花出版那笔冤枉钱)。但这依然不能替代书籍对于人类的作用,因为出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过滤文学作品的过程,很多低水平的作品自然就被拦截在外了。而网络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
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网络文学之所以受到某些人的青睐,就是因为它完全取消了文学的展现门槛。很多阴暗、龌龊、不健康的文字,都在“自由文学”这杆大旗下堂而皇之地存在着。它们对于本来就很复杂的网络文学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污染,以至于让思想沦为龌龊的附庸物。所以,当下很多人才大声疾呼纯文学,并将网络文学贬低得一无是处。这当然过于偏激,对网络文学也实在不公平。不过,在为没有做错什么却成为众矢之的的网络文学“平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与前卫的阅读方式的矛盾应该怎样调和?
我认为,读网文和读真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著名的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不同的。处于这个特殊阶段的我们可以喜欢郭敬明、安妮宝贝、雪小禅(尽管他【她】们同时也是纸质刊物的专栏作家),但这不应该影响到我们读鲁迅、徐志摩、冰心,更不该取代他(她)们的位置。谁都清楚这些纯文学作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及引导,更明白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就是他(她)们所创作的那种作品,那么,我们要做的,只有继承。假如这种继承中断了,文学的存在0价值便荡然无存,而一个迷失在文学价值系统中的民族,是不能被称之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的。
继承传统文学,也就是继承一种优良的文化发展方式。传统文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起到了整合固有文化的作用,而且是以文字为中心的整合。“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传统文学,令一个民族有了另一种文学表达方式,这意味着中华文化中的文学部分经历了一次更新和重生。这次更新和重生的成果当然不必赘言,但问题是:当这种成果在新世纪受到另一种文学形式的挑战时,我们要不要固守传统?
问题的答案当然是“要”,那么,网络文学自然变成了无足轻重的所在。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但已经被这种复杂的文化氛围搞得左右为难的我们,也只能这么选择。网络文学的划时代意义无人能否认,但其杂乱性、自由性决定了它无法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浮躁的当代人也不可能从那些不好评定水平的文字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灵魂的栖居。
……如果将纯文学比作一场宴会中的主菜,那么网络文学就是做佐餐之用的小菜,口感很好,却不能当饭吃。
------------------------ 翩翩起舞的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