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爱晚亭 收藏:0 回复:7 点击:791 发表时间: 2008.11.05 18:17:59

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静谧港湾的文章鲜有短小者。知识的广博使他在写某处景观时,相关的知识常常喷薄而出;爱思考的习惯让他喜欢追根究底。其笔下之文章便由点及线、由线至面地铺展开来,自然呈现出一番洋洋洒洒之景象。《菖蒲河畔》倒像是个例外,带着这一点好奇,我开始走进此文。
  
  
   文章似乎是开门见山的,首段便交代了作者游菖蒲河公园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种休闲自在。
  
   “早闻菖蒲河那条和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一样的臭河沟变成公园了。市场经济的社会,大家都在忙,竟理不出头绪,抽出些闲暇,细细地享受生活了。”“早闻”二字一下便勾勒出向往已久之情,次句则隐隐折射了作者期许的远红尘而觅清静的陶潜式的生活态度。
  
   大幕已拉开,那就随着作者的笔游览好了。
  
   第二段笔峰却一转,“十里长街,车水马龙,好一座喧嚣的都市!”怎么回事,这里是不是太突兀了?刚开头就出现了硬伤,有点不对劲啊。带着这个疑虑再读下去。“周末没有加班,约了友人喝茶。茶尽余甘,忽地想起,旁边就是菖蒲河公园了,何不进园一游,以尽余兴。便携了友人漫步长街之畔了。”恍然大悟,原来是作者有意设局,制造一种峰回路转的妙处。“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景怡人,好文耐品,我像喝了一口最喜欢的绿茶一般感觉口齿存香。
  
   文章到此,序曲已尽,正章奏响。
  
  
   “国人造园,以曲、以藏为美。曲径通幽,藏而不露,里面蕴涵的是深厚的中庸之道和文化内涵。江南的苏州园林,小巧的亭台轩榭之中,总会挖空心思,在狭小的空间里,抠出一块面积来,作为水面,并以它为中心,周边摆放廊庑楼阁。湖心是空荡的,绝不另建他物。这便是一种无为的思想的体现。而且,水源藏得绝妙,湖岸曲曲弯弯,多用怪石巧妙堆砌,绝无斧凿之痕。曾经参观过沈阳的园艺博览会中的一园,总共不足二十平米的水面,中间居然刻意堆出个土包来,植了一株小树。我只好移步他顾了。”
  
   相对前三段,此处果然是不吝笔墨。大凡,作者刻意渲染的地方,一定是有意而为。我便更认真地阅来。首句,将园林文化的最妙处道出,用字严谨到位,真正无法修改一字。也最见文字与知识功底。接下来小叙一段,说了江南园林的文化底蕴。的确,我国园林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皇家与江南两派,皇家园林集举国之力而成,那大手笔的气派自然不是寻常人家能匹配。但皇家园林也必得讲究园林的微妙——曲、藏。所以本文避轻就重专以江南苏州园林为典范谈及园林之妙。但仿其形而不得其神之作,方家不赏,难怪作者在博览会上移步他顾。那么文中提到的菖蒲河公园是否也犯此错误呢?这又挑起我的好奇心,那便再读再品。
  
  
   “菖蒲河的水面,从东到西,直视无碍。靠着这直线条的水面,做出错落有致的景物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动些脑筋的。”果有提及,直中求曲,如何化解二者矛盾,非高手不能。那就随着文字赶紧一探。
  
   “从东门款步入园,第一个吸引了我的目光的,是一段红柱游廊。廊为卷棚悬山顶,绿檐黄顶琉璃瓦,垂兽为三个,规制级别不高。廊内梁枋上画满了精美苏式彩画,沥粉贴金,且画工值得称道。”
  
   菖蒲河公园揭开了面纱。此处字少味浓,尤其“廊为卷棚悬山顶,绿檐黄顶琉璃瓦,”几字可是精巧到了极致。“垂兽为三个,规制级别不高。”哦,从垂兽可知规制级别?一查果然又是作者在小小地“卖弄”他的专业相关知识,这便初知房顶的设计可分三种,悬山顶为其一。苏式彩画也是如此,以短短文字而涵盖知识许多,在字里行间学到平生未知,岂不是读文章的所获,实在应该感谢作者的良苦用心。真是“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有文章如此,则获益颇丰。
  
   “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放在这里,倒是十分贴切。宝玉黛玉读西厢、桃园三结义、野猪林花和尚救林冲,呵呵,内容还真是不少呢!” 内容是不少,但为什么独选这几幅点来呢?看来作者是非常推崇道家思想的,从文章开头的于闹市中求清静,到苏州园林布局中点到的无为思想,再及此处的老子图画,有意无意中,我们已经明朗了本文的一条主线。说白了也就是散文的神之所在。形散而神不散的大家所布,妙!
  
   那后面几幅呢?爱情,友情,才子佳人、帝王英雄,历来是国人所重视者,余下者不点也罢。读此微微一笑,雅俗共赏,仁者见仁,不是造物、写文的共通之处吗?
  
  “廊下,许多游人小憩,老者居多。”此句仿佛可有可无,却让我看到了作者心里的一点无奈,谁能最休闲于人生?老者!唉,忽然有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我们想要的悠闲自在,难道非得在年老后才能看透、得到?带着这样的心绪,我不由沉吟起来。
  
   “菖蒲,原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百姓常用它与艾草混在一起点燃,用来熏蚊虫。如今的人们已经在使用电子驱蚊器来对付蚊子了,谁还会想到菖蒲草的功用?”
  
   作者似乎也在沉吟中,经济的发展已将这菖蒲的本来功用掩藏,它退出了曾叱咤风云的历史舞台。我不仅长叹一句“菖蒲虽在,何人知用?”那么历史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呢?或者我们本就没在上面留下过什么,也就不用为之感慨了。休闲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两侧宽厚的红墙为旧皇城的城墙。菖蒲河的水从西边的外金水河流过来,沿东侧的皇城墙内侧而东。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雅士爱竹,是因为竹的中空而有节。空则虚,虚则有容,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同是书家,颜真卿的名声,要比秦桧大多了。因为前者活得有气节。文人喜造园,而翠竹便格外地受到造园大师们的青睐。”
  
   这段所书好像又是一次转笔,但从上面读下来,已经明了其用意者,此处便看似天外来物,却已水到渠成。历史留下了什么?物已为旧皇城;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人当永有气节。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亦如此。回到景观吧,再欣赏这妙竹,你又能再体会什么?景是一样的,但观者不同,高下自分。在这样的内容里,也看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把菖蒲河的源头及走向已交代清楚,一举两得,只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明了这样的双关?
  
   文章所书园林之妙,文章的布局至此,也有了园林的曲、藏之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
  
   “巡着浓密的竹墙向西,不宽的河面上,分布着四座小桥。有木质的、石质的,外形有折线的、有曲线的,形制殊异,在呆板中求变化。
  
   河的南岸,绿树红墙。枝条挺直,斜刺冲向蓝天的白蜡,叶子长成扇面状的银杏,婀娜多姿的垂柳,挺胸叠肚的刺槐,树冠圆锥行的桧柏,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
  
   或者是太沉重了,不利凸现本文宗旨的求静,这两段便开始用澣墨来描写景致,由近及远,有繁有简。浓笔之间不乏淡描,游丝手法、留白画面,在这样普通的画图中能让我们见大家功力,幸甚。那对景物的细致观察、理解思考便已融入景物的形态之中。
  
   休闲娱乐的美好,又漾起在我心中,然而一切并不是如此美好的,接下来的几段,从大砚台的惊叹,到书圣那绝世佳作的摹本镌刻,带给我们太多的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斜阳映衬下的景物更让我们记住了这份美丽。
  
   但是世上总会有大煞风景之事,这些美丽的代价太高了,公园的造价、饭庄的高消费,最后缩影在一位拾垃圾的老妇身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种休闲的自在追求,在此嘎然而止。我听到是弦音上最后的一颤,然后断了那再想演奏一曲的念想。
  
   老妇在寻找什么,生计?我在寻找什么,悠闲?饭庄的人们在寻找什么……一切的美好,或者真是在这个时代不再可能拥有的,它属于老子、庄子、陶令……茫茫的人海中,我们还要寻找什么?不可知,或者是美好的,或者……
  
   文章到此结束,茶的余味与琴的颤音也结束了。我们都是这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一旦我们融入进去,我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不知道我还要思考什么。只说一句,谢谢静谧港湾,谢谢这篇优美的散文《菖蒲河畔》。
  

------------------------
繁华落尽总归于平淡,宁静致远悟人生真谛。

热点.鸟过留声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1.05 18:31

    曲、藏有人赞,匠心有人识。
  菖蒲河畔暖风微醺,行有思,笔生情。
  小爱的点评越发精到了!佩服并好好学习!
  
  附上《菖蒲河畔》原文连接,以供林友再温读。
  http://www.my510.com/wj/1339574.html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1.05 18:34

    小爱请茶!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苇海放歌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1.09 07:12

    哈哈~~~~~~

回    复    

回复人: 明河仨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1.09 12:37

    酱子都可以!厉害~~
  图片不好看啊~~~~~:)

回    复    

回复人: 十毒散人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1.19 01:35

    小丫头什么还钱!

------------------------
吃喝嫖毒抽,坑蒙拐骗偷。

回    复    

回复人: 风舞九天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2.23 21:20

    这样的字不多啦哦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静谧港湾 Re:曲、藏之美,独具匠心;自在向往,终落红尘 回复时间: 2008.12.25 13:34

    原篇成文至今,已经两年多了。其间,征求过文友们的意见,几次做过文字上 的调整,最后,连题目都改掉了。
  晚亭心细,读起文章来也非常认真,并始终本着学习的初衷来读,自然会有收获。
  谢谢晚亭,并祝各位林友圣诞快乐!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