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北诗以言志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落花风雨 收藏:0 回复:5 点击:4114 发表时间: 2009.10.25 18:18:14

小城,小城!


   一
  
  如果说我的生活可以划分的话,那就是山村和城市两种。
  塞外群山深处,一条古驿道迤逦而过,它一头连着北方大漠草原,一头连着雄关喜峰口,蜿蜒而去的驿道触角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我的祖辈似乎曾经在外面的世界驰骋过,先是在白山黑水森林间,尔后浩浩荡荡向中原而去,然后又折回到塞北这一方土地中来。我就像天空中漂浮的一粒种子,一头跌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重复着三百年来先人们重复的生活。
  山村的风景也算秀美,村西是高耸的西山,悬崖间松柏苍翠,沟谷里草木葱茏。四时的变换勾勒出不一样的景致来。西山脚下小河流淌,向南静静投入瀑河怀抱。河岸边柳树成荫,弯弯曲曲的河道尽显出她的魅力。鸟儿时常来到这里凑趣,幻化出美妙的歌声来。
  然而,我终于要向往着走出去。与其说是向往,不如说是逃离。这里的生活太清苦了,先人们守着几亩薄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生命就在这样的一种简单重复中耗尽了。外面的世界时刻在吸引着我,那里一定是十分宽广和精彩的吧,我时时这么想。
  村东山脚下一处破败的院落,据说是过去村中大户人家的宅院,土改后做了学校。房屋饱经岁月的洗礼已经斑驳陆离,高大的身影却依稀显露出过去岁月的辉煌。院中树木萧森,自有一种威严。那一年,我与同村的八个伙伴来到这里,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于是,这一方小院成为了我生命的另一种旅程的起点,尽管她还处在山村的包围中。
  十年寒窗,我成了他们中唯一的幸运儿。尽管其中的道路是那么的漫长和坎坷,就是今天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颤颤惊惊,但是我终于走出了那一方土地。
  
   二
  
  三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的土地。那时,蒙古人正在过着他们悠闲的游牧生活。就在一个秋季的午后,这里的一切都改变了。
  一队人马从赭红色的山崖下走来,在两河交汇处的平地安营扎寨,一个年轻人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向北漫步而去。此时的原野清静洗练,秋风萧瑟,吹拂得草木摇动,天地间一片金黄。天空中几只大雁掠过,不时的传来几声鸣叫。此时,脚下却是葱茏的牧草,同别处相比倒是另一番景色。年轻人不觉走进绿色。青青的牧草下是汨汨流淌的溪水,就像羞涩的少女。年轻人溯流而上,一眼清泉汩汩而出,清澈的泉水散漫开来,形成亩许的水面。水面掩映的是山的倒影云的行踪,流光溢彩摇曳多姿。年轻人弯下腰去,掬起一捧泉水一饮而尽,泉水甘冽沁人心脾,使人疲惫顿消。年轻人大喜,随口赞叹:“好一个圣地平泉呀!”
  康熙的一声赞叹,于是便有了这座小城。
  于是,八旗子弟来了,建皇庄,修武备,封妻荫子,赫赫扬扬。再后来,汉民来了,开土地,事稼穑,落地生根,源远流长。再后来,商人来了,通有无,计锱铢,坐商行贾,熙熙攘攘。将一个塞北蛮荒之地,建设成为一个颇负盛誉的重镇。
  小城南拱京师,北通大漠,有燕赵门楣之称,处三省通衢之所。两条古驿道从这里交汇,是连接关内外的枢纽,南北商品云集于此,驼群商队络绎道上。今天,站在古驿道上,我们仿佛还能听到那清脆的驼铃,回荡在历史的山光水色里。小城人来人往,汉、蒙、满、回等各民族和平相处,其乐融融。融合游牧民族的豪爽和农耕民族的勤劳,以一种博大胸怀来迎接远方的人们。历尽了三百年历史的风霜,他依然屹立在塞北这片沃土上。
  二十四年前,当我站在古驿道的入口,俯视着这座古老的小城时,尽管没有大声的喊叫,但在我的心里却默念着:“小城,我来了!”
  
   三
  
  不论何时何地,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四时的更替和山水的美妙吧 !
  尽管小城也罗列着楼房,似乎少了乡村的野趣,但小城规模不大,楼层也不太高,四周被农村包围着,只要是用心,一样可以感受季节的变化,领略到山川的秀美。
  小城地处燕山、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沉陷带,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古低槽。地槽不过是地理专业名称,其实就是一条大沟。当年,康熙皇帝从承德避暑山庄向东一路走来,到这里已是第八条较大的沟谷了,于是有了八沟的称谓,雍正年间在小城设立了直隶八沟厅,小城已成为沟通关内外的商贸军事重镇。小城西北是七老图山,山体高大像巨人的肩膀,俨然小城的屏障。北面是一条古地槽,古驿道扬长而去,北走赤峰,通向草原深处。东北是连绵的群山,山体不大互相勾连,在小城东北边缘处,一座山峰独立,人们称作影壁山。东面山峰绵延,形成屏障。南有紫霞峰与小城遥遥相望。山体险峻,岩石呈着红色,因此也称作红山嘴。相传唐初秦叔宝与尉迟恭曾在这里交战,秦叔宝马踏红山涧,至今山崖上仍有马蹄的痕迹。瀑河的两条直流从西北的莲花山和北面的盘道梁源源而出,在小城的南郊汇合,于是便有了东、西两条河流。东河将小城一分为二,西河有过古北口直达京城的公路,是古代著名的古北口驿道。东西两条河流汇合后向南流去,成为瀑河的主流,相伴瀑河的是一条直通喜峰口的公路,是古来的松亭关驿道。两条公路于县城的西南角交汇后呗走赤峰,直通草原大漠深处。
  二十多年来,有过两次搬家,但始终离不开西城,似乎与西城有了某种情缘。西郊外是连绵的群山,我统统称之为西山。小城的春天来的突然,来的迅疾,仿佛在一夜见突然降临到小城。往日还是春寒料峭寒风在楼顶上迅疾的滑过,发出尖利刺耳的声音。天地间也是灰蒙蒙的没有生气。突然间风和日丽,气温陡然升高。我知道,春天来了,该是到西山游赏的好时节了。
  一个人静悄悄的上路,不一会就来到山脚下。触目所及的是缠绕在山间的梯田,在暖暖春阳的沐浴下,你会发现田埂下已经有了淡淡的绿意,走进一看,上年枯死的野草又从根底泛出青青的绿意来,嫩嫩的青蒿也在舒展着他那稚嫩的身躯,像刚刚从沉睡中醒来的婴儿。是啊!似乎春天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了。纵目远望,那淡淡的绿意就有了规模。你的心情一定是欣喜的,这户外的绿意是多么的让人充满希望呀!
  然而,西山的杏花更让人期待。“西山环拱山城偃,山路迂回紫峰长。一夜东君点化意,万簇杏花染陌香。不畏春寒开醉眼,一山花色动八方”。上面所引的是我做的《西山杏花行》,我曾经用如此愉悦的词语来描写,可见我对杏花是如此的倾心期许了。杏花开了,抬头仰望,山头、谷底已是漫山的洁白,如雪似霜,漫山遍野,如浮云笼罩在山间。这迎风含笑的杏花仿佛在一夜之间绽放的。漫步在山野中,徜徉在花枝下,触目所及,满是娇艳的花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以一种悠闲的心态来观赏。杏花们依靠着纤细的枝条将自己细小的身躯托举向天空,尽情舒展着腰肢,张开臂膀咿咿呀呀的唱着歌儿去拥抱春天。春风徐徐,细细的花蕊在风中摇曳,蜂儿们尽情的忙碌着。阵阵香气袭来,令人神醉。纵目远望,如雪的花海中竟也零星点缀着几簇粉红,象美人微醉的红颜。那自然是待放的花蕾了,走近观瞧,圆圆如赤子卷曲的拳头,十分可爱,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劲头。二十多年了,走过岁月的河流,与杏花相互守望,在一种幽幽的情怀中看老了春风,看老了岁月,也看老了心境。
  随着夏日的到来,夏雨应时而来了。雨中的感觉真的不错,如果雨势小些,在雨中漫步的感觉更好。当然,塞北的雨天稀少,因此显得珍贵。一场酣畅的夏雨过后,就到了去河边游赏的好时候了。东河岸柳树成荫,也称作柳河。过去柳河水势盛大,河可行船,柳河野艇曾经是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一景。如今早没了船的踪影,但雨后河水还是值得一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垂钓一番,那是需要有优雅的闲心的。
  在小城东北角靠河岸堤坝的后面,是一片杨树林,树林离我家一公里左右,我曾经在一篇散文中提到他。在城市的边缘,有这样一座树林,似乎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徜徉在林子里,立刻感觉到一种清新的气息,仿佛回到了乡村那种自然质朴的岁月。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鸟儿,一律的汇聚到这里放声歌唱,灰喜鹊的叫声喳喳,显得有些吵,黄鹂则悦耳的多,清脆宛转。这种天籁之音当然要胜过闹市的嘈杂,自然使人身心愉悦。林间细草茵茵,在林下采摘蘑菇也十分有趣。当然,采摘不是为了食用,完全是为了寻找一种快乐。那里的蘑菇应该是属于草蘑的一种,灰白的颜色细嫩可爱,细细的茎儿顶着娟秀的伞盖,仿佛婷婷玉立的女子,我则用亭亭如盖来形容它们。最好是雨后的早晨,在林下细草中搜寻一番,你就会有惊喜的发现。那时,你会不自觉的弯下腰去,用拇指和无名指轻轻的捏住蘑菇的柄,用力不可太疾,否则会拔断,轻轻的提起,一个品相俱佳的蘑菇就会到你的手上。
  夏日里天气终究有些闷热的,于是就向往清凉的世界。这时,我会想到西河,西河从西北的莲花山走来,水势比东河要大,水色也算清澈。这些诚然是好的,然而,最吸引我的是西河岸边成片的树林。“久坐幽林里,遥闻水韵声。”我曾经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当你从闷热的城区来到这清凉的林野,仿佛一头跌进绿色的网中,林中寂静无声,偶尔几声鸟鸣,过后就是寂寂,更衬托出空阔无边的寂静来。寂静但不寂寞,静下心来,汩汩水声便飘入你的耳鼓,仿佛能够体验到一种禅的境界。这时,你的心境也会象水一样的明净。
  “暑气消残夏,新蝉柳上鸣。”秋天就像是一位不速之客,就在某个下午咣当一声的来到了小城。那时,似乎阳光格外灿烂,照耀的满世界明晃晃的,完全有别于夏日的混沌。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高望远是个不错的主意。站在西山顶上俯视小城,自有一种开阔的胸襟。再望一眼天边的白云,心绪也会随着悠悠的白云飘向远方。
  秋天的山色诚然是美丽的,五彩缤纷尽显出立体的层次来。你不妨以一种恬淡、从容的心态,放下手中琐碎的事务,来一次心灵的冶游。小城西郊不远处,西河岸边北折有一条幽深的沟谷,乡间公路蜿蜒而去,沟谷两旁尽是郁郁的农田,花木错落,树影扶疏,沟谷间高低错落的分散着人家。田埂间,树荫下不时见到三三两两的牛羊在悠闲的吃草。山里是寂静的,与小城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田野里是忙于收获的人们,脸上无疑是欣悦与满足,而我也在这样的旅行中收获着快乐的心情。
  我喜爱冬天,也许冬天的萧疏与我落落寡合的性格暗合吧。每次徜徉在落拓的寒林里,都会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经过春天的萌动和夏日的喧嚣,大地又归于沉寂了,这样的沉寂正是我喜欢的。苍茫的落日给人一种悲壮的美,让人心头肃穆庄重。天地万物都在以一种姿态收敛着,隐忍着。大地的沉寂是等待着复苏,树木的收敛是等待发芽。大地之下的明夷之火正在悄悄的孕育,希望就在这样的一种沉寂中悄悄的孕育着。
  雪是冬天的标志,小城的雪也特别的有趣。小城的雪常常是不期而至的,早晨醒来,打开门来,天地洁白。你此刻的心情一定是惊喜。雪仿佛上天的使者,用她那薄如蝉翼的身躯,消弭着世界的不平和差异,山冈、河川、村庄都披上了晶莹的外衣,天地皆白。“散花一夜飘无语,展眼半山落有痕。”这是我当时描写雪的诗句,由此可以想见我当时欣喜的心情。雪后,一个人走在雪地静静的行走也特别的有趣,脚下“吱吱”、“嘎嘎”的声响。在空疏的荒原上是如此的清晰,这样的世界更是我喜爱的。抬头远望,天地晶莹的白,就象那佛祖眼中的三千琉璃大世界,以此来寄寓我那孤寂的灵魂。
  
   四
  
  苏州不乏私家园林。在我看来,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水草花木,无不渗透进个人的精神情趣。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打造出各种精致的景观,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流露,园林无非是撑起一片个人的精神空间。
  我也梦想着构造一个精神空间。当然,我的精神世界不是亭台楼阁,不是水草花木。我要打造一个属于我个人的读书空间。这是个好主意。可实行起来很难。初来小城,两手空空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成家后,有了一处小院,四十平方米的两间平房已经使很满足,终于有了容身之地,书房倒成了奢望。后来搬到楼房,两室一厅,书房依然是遥遥无期。直到再次搬家,三室两厅,终于可以实施我的蓄谋已久的计划了。购书橱来安置流离失所的图书,几年下来,我的书房也油有了一定的规模。
  尽管书房的打造迟迟受阻,但淘书活动却由来已久。还在外地求学的时候,我就省下钱来买书,只是没有安置他们的场所,加之借书的人也多,很多都属于有去无回的,于是我的书籍多作了散兵游勇。淘书活动始终不断,积累的图书却不见增加。
  淘书是一种乐趣,伴随着我的人生而乐此不疲。我的淘书活动随着我的人生轨迹遍布各地,每次到外地,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逛书店,书店、书屋、报刊亭时时留下我的足迹。当徜徉在图书前,盯着眼前的书,摸着兜里的钱,心里不停的盘算着。对于中意的图书,多数情况下是心中斗争了一番,狠心买下。我就像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战士,心里美滋滋的,总觉得物有所值。二〇〇六年我在涿州,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安排,晚上,中心世纪广场有很多个体书摊,那里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书籍已显陈旧,价格却便宜。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当然都是过去的小说了。每每望着书橱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我都会呆上一会,脑海中就会回到过去淘书生涯的种种趣事。几乎每一本书都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串起来就是我的人生。
  淘书是乐趣,读书也是乐趣。我常常自诩自己的读书生涯,读书活动伴随我的人生。“诗有味,史无情,多从书里看人生。”这可能是对我读书生涯的最好写照。我读书全无目的,完全凭自己的爱好。因此书读的庞杂凌乱。
  也许是我自身孤僻的缘故,对世人、对世事始终存有一些戒虑,因此我更喜欢书中的世界。读书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那里当然存有古人的理想、经验和智慧。在书里,我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圆通无碍的交流。在经典中我读懂了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至今能够站立在世界上的缘故。我也从史籍中了解了过去的兴衰治乱,知道了我们的过去,也看淡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诗词使我了解了古人的另一面,感受了古人精神世界的精彩。散文则象山间的清溪,从遥遥的远山走来,明快温润,使人心头暖意顿生。小说则充分展现着我们的想象,凭着自己的意象来解读我们的纷繁的世界,苦乐的人生。
  司马迁说古人文章都是因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韩愈也说:“物不得其平则鸣。”人生在世,春花秋雨的时序变化,荣辱沉浮的人生际遇,使我们有所思,有所感,从而构成我们人生多彩的乐章。当我有了感想时,于是也拿起手中的笔来,尽管心智愚钝,才思枯竭。但我的心是真诚的,将我赤子般拳拳的心,赤裸裸的呈给大地母亲面前,于是便有了所谓的文字。
  读书是快乐的,尽管她似乎没有给予我什么,但我却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尽管自己的人生依然是混沌的人生,但也会在某个时刻感受其中的澄澈和光明。有了这些,也就够了!
  
   五
  
  一个人在社会上交往活动,于是便有了朋友。
  小城有别于乡村,乡村就像一个大家庭,家庭中有你有我,大家其乐融融的过日子。人们可以随意串门,每家的底细清澈见底,那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立刻传遍全村。小城则象分散的沙粒,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一个楼口里的人家可以不相往来,上门拜访也要预约。小城代表的是城市的另一种生活,自然有他的生活法则。现代社会节奏快如疾风,人们步履匆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哪有闲暇的时间来关心他人。每个人都像孤独的斗士,寂寞的在路上行走。受伤了,一个人躲在静静的角落里舔舐伤口。
  当我一个人来到小城的时候,我就像一只孤独流浪的狼,闯入一片陌生的领地,满是陌生的人群,陌生的面孔。我也象个斗士一样的默默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上。
  我与小宇是同学,但与小宇相识已是参加工作以后。那时,我们在一个大院上班,同在一栋楼里住宿,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见面,渐渐的同小宇建立了友情。小宇爱好写作,报刊杂志经常登出他的文章。我们都属于文学青年那种的,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更多的在一起。吃过晚饭,整个大楼就成了我们单身的世界,有时我就跑到小宇的宿舍里胡侃一通,直至困及而睡,想想那时真有些风雨对床的味道。后来,我们在同一年里告别了单身的生活,各自成家,过起了自己地日子。 后来小宇的妻子亡故了,对于小宇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小宇也感觉到压抑了,他终究有了要走的意思。就在夏日的一个下午,小宇终于是走了。从此就是天各一方,杳无音讯。新千年过后,我正在家中,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给我,原来是小宇,语气中倒了有了几分沧桑。可以想见时光的力量,已经将我们打磨的如此模样了。尽管通话是欣喜的,但也多了复杂的成分,我不觉得泪流满面了。
  王杰老师是小城的名人,他的书法已到了一定境界。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却无缘结识,后来在单位同事的介绍下,我们终于见面了。那时,我是以晚生的角色相见的,因此也就有了几分敬仰的心情。王杰老师倒没有名人所谓的架子,对我奖掖不辍。那时,我曾向往书法一阵子。说是向往,其实底子很差。王杰老师时常鼓励我,我也就在这样的一种不自信中起步,慢慢的参加一些书法活动,但我的字到底没有什么大的长进。后来,我又迷恋起诗歌,试图以诗词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王杰老师也是诗人,我们之间时常唱和。王杰老师也不时的宣扬着我的诗人的身份,对于我来讲,当然有些惭愧,感到有些辱没了诗人的名字。我们也曾试图成立诗词协会,办起一份属于自己的诗刊。只是由于我的顾虑而中途退却,王杰老师倒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通过王老师,我结识了一批书画界的朋友,我的世界因此也精彩了许多。2009年,王杰老师的诗集刊印了,我听说后,欣然写了篇《相期以诗,老少忘年》的文字,王杰老师将这篇文字收入了他的诗集中。
  写作成了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因此也结交了一些文学上的朋友。翠琴大姐娴淑沉静,对于写作的执着令我钦佩。她的散文纯净温雅,象山间小溪一样的清澈隽永。恩山师兄的契丹历史文化研究卓有成就,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耳濡目染的我也受到了几分感染。沈太芝依然喜爱着她的文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着她质朴细腻的散文,现代诗也是灵动朦胧,有些印象派的味道。李杰则像个做梦的女孩,永远沉浸在自己温馨的情感天空中,写出的文字依然那样的温馨浪漫。张晶炎则则显得有些另类,写着一些怪异灵动的文章。树海小师弟为人机灵,心中鬼点子也多。写起情感文章来是个高手,颇能倾倒一些人,当然都是女性。尽管我非常写意的勾勒几笔,还不能完全道尽我身边这些朋友的。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他们都是爱好生活的人,他们都试图在用文字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情感,用以回报小城给予的一切。
  
   六
  
  康熙的一声感叹,小城降落人间,静静地安睡在山的怀抱,水的臂弯中。小城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路走来。经过三百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小城已成长为健壮英俊的青年。小城地处大漠草原边缘,春天的天空风沙弥漫,但也有艳阳高照。冬天的原野寒风刚烈,但也有残雪消融。这里的冬季色彩灰暗有些单调,夏季却是五彩缤纷令人欣喜。有柳河干涸的焦渴,也有杏雨霏微的惬意。有闹市的嘈杂,也有林野的寂静。总之,这里的一切无不交织在快乐与忧愁,欣喜与焦虑中,就像一曲多彩的乐章。
  小城建设的步伐快捷而凌乱,过去绿色的农田如今已是高耸的楼房,山腰间高低错落着城市建筑。建筑房屋建而又拆,拆而又建,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城区道路修修补补,补补修修,开膛破肚素面朝天。河水日渐稀少,已没有以往的灵气。水泉的泉水有些浑浊,再不象以前清澈。然而,小城却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塞北深处。
  且不说那林立的楼房,也不说那宽阔的马路,还是说说最近开发的几处景点吧。十里画廊是我对滨河公园的称谓,那里是个好的去处。一道道橡胶坝将河水拦住,潋滟的水势也就有了些规模,画船游艇便穿梭其中。“横舟清水上,水色接云天。”于是我就可以悠悠的荡舟水上了。船中的感觉不错,河中水草纵横,随手拾取倒也别有情趣。岸边琳琅的景物铺排开去,漫步期间令人赏心悦目。
  当西山公园伫立在小城西南山岗时,你尽可游览一番。这里地势高峻,站在山顶,小城一览无余。公园景点高低错落,其间的闲花杂树倒也有几分野趣。辽塔森严,山亭翼然,曲径通幽,回廊向日。就日馆飞阁凌空,自有一种气势,从城区望去仿佛高处云端。就日馆取“瞻云就日”之意,相传是辽宋时期契丹人接待宋朝使节的馆驿。小城在那时的模样也不知晓了,但历史的延续却是无疑的,小城是当时两条驿道的交汇点。在一百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宋朝使者曾经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里,也留下了魄丽的诗句。在就日馆的西面是苏颂碑林,小院方方正正,两进院落,里面碑林墨迹淋漓,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往事。一千年前,这里是契丹人的发祥地,契丹曾经生活在这里,在小城这片土地上演绎了精彩的一幕。看辽就日馆和碑林后,你就觉得小城这一方土地又厚重了许多。
  当年,我仿佛一位流浪的游子,从远方栖栖遑遑的来到这里,一头扎进小城的怀抱。小城并没有因我的落魄而拒绝我。二十多年了,我从一个毛头小子演变为华发苍颜的中年汉子,其间有苦有乐,欢愉过忧愁过,喧嚣着寂寞着,小城就像一个人生的道场,将我的一切都交付给它,演绎着一出人生五味陈杂的大戏。
  谢谢你,小城!


文坛.心路心语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一切皆有规则 Re:小城,小城! 回复时间: 2009.10.26 21:32

    落花不关风雨声
  小城春秋短夏冬
  至今闲坐喜峰口
  谁人识得张自忠
  
  打油打油
  
  欢迎落花先生
  
  

回    复    

回复人: 落花风雨 Re:小城,小城! 回复时间: 2009.10.30 19:51

    张自忠,张自忠,长城抗战建功名。大刀飞舞敌丧胆,至今仍闻战歌声。一代名将传千古,台儿庄前陨将星。黄河滔滔皆是泪,化作长流灭东瀛。
  打油,打油,还是打油。谢谢一切皆有规则。偶来论坛下,高声扰论坛。蓦然一回首,见到管理员。

回    复    

回复人: 清影摇风 Re:小城,小城! 回复时间: 2009.11.01 13:00

    有道是:古道西风瘦马。

回    复    

回复人: 新月儿 Re:小城,小城! 回复时间: 2009.11.02 18:20

    老师你是平泉的骄傲!想不到在这拜读到你的文章。我喜欢你朴实真挚的文风。

回    复    

回复人: 闲云孤鹤 Re:小城,小城! 回复时间: 2009.11.02 21:31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在一种幽幽的情怀中看老了春风,看老了岁月,也看老了心境。
  读书是快乐的,尽管她似乎没有给予我什么,但我却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尽管自己的人生依然是混沌的人生,但也会在某个时刻感受其中的澄澈和光明。有了这些,也就够了!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