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西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苦瓜1 收藏:0 回复:5 点击:2672 发表时间: 2010.06.05 11:43:06

《命石》的使命


  “如今谁来写工人?”诗人安敏曾在《工人日报》上向全国文学界提出了倡议。
  
  “我来写工人”张新乐先生以实际行动做了回答。他的《命石》以反映中国国企工业改革的长篇小说巨著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勇气、学识和能量。更何况敢写国企破产这一复杂、严肃甚至具有争议性质的主题,并且取得了成功。
  
  我不敢断言《命石》在新中国民族工业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价值,但是,从他的文学理念,主题思想,故事内容而言,我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也算是一部划时代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国企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这里面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教训,这不仅仅是当今中国经济体制运行转轨的关健,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亿工人的生存危机的大问题。一个大型国企面临的生与死的同时,也有挑战和机遇。从客观上来讲,这会给中国文坛提供大量的丰富、具体、生动的素材,也会有大量的杰出的文学精英和作品出现。可是,局面却是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工业题材在近年来很少有人来问津,尤其是涉及到民生民意的生存危机的大问题更是无人能从人性的角度来挖掘。为什么反映当前中国国企改革的作品不多,尤其是深入涉及到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切肤之痛的长篇作品更是少而又少呢?我想,这里面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许多专业作家没有意识到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而没有涉及。二是对于国企改革成败的认识不足不敢涉及。三是没有亲临生活的经历无法涉及。所以,这一总要有人去记载的历史使命就落入到了一个从农村到矿山,从工人到国企高管,从爱好文学到作家的张新乐先生身上,他正是符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一自然规律,不负生活本来面目,勇于承担起了做为一个工人、高管、作家于一身的责任,通过艰难而又痛苦的创作过程,终于完成了这一篇构思巧妙、创作严谨、手法娴熟、叙述大气、生活逼真、艺术创新的长篇巨著,并且在2009年《十月.长篇小说》第六期文学期刊上整期全文发表。这不仅给我们广大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快感,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强烈反响。
  
  我认为,《命石》虽然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她真实、丰富、生动的记实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足以给我们的经济学者如何认识中国这次经济体制转轨改革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提供了具体内容。同时,也能给我们的高层执政者在今后如何制定有关民生民意的方针路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要说《命石》的创作成功,我不得不从作者本人说起。张新乐先生是一个出身于山西省稷山县的农村娃,1970年19岁的他和一帮乡下小伙子们进入了大山深处,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铜矿峪矿做了一名井下工人,光荣地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员。他热爱于矿山,服务于矿山。矿山也给予了他的锻炼的机遇,他从工人、教师到企业董事、从只有初中文化到高级经济师、从写短小民歌到写长篇小说巨著、从热爱文学的小作者到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大作家、从企业小报发表文章到《中国作家》《十月》上发表作品、再到成集出书(《命石》《张新乐作品自选集》)的整个过程,他就像矿井下的一块原始矿石,经过勘探、开采、选矿、冶炼一步步地磨炼升华,最终成为了一块精美的紫铜成品来服务于社会。
  
  当他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陆续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的同时,他就有了一个写长篇工业题材的梦想。写什么,没有定论,怎样去写,无法把握。当我们几个文友在一起侃大山似地讨论这个问题时,说到了国企破产这一严肃重大的题材在当今中国还无人去来完成的问题时,他来了精神,可又有些胆怯。我们现代的中国搞写作的人才济济,别人为什么不去写?我们虽然做了具体的分析,但还是开玩笑地说,这一历史使命恐怕就要落到你张新乐老人家的肩上了。原因很简单,一是别人没有做为企业高管经历,更没有直接经历破产重组这一伤痛。二是别人没有把握到在国企破产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方针政策。三是别人没有掌握到国企高管在这一破产严肃的主题执行中的难点和策略。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也经历过这场风波,但只是知道当时一些生产和生活原貌的皮毛,根本就无力用文笔来完成他的实质。
  
  当时我们只是说说而已,谁知道张新乐先生他却较了真,拿起了笔,开始了他艰辛的长篇小说创作。他做为中条山有色金属有限集团总公司的工会主席,兼任北方铜业公司经理,每天要有大量的日常工作去完成,还要经常出差。他的笔记本电脑不离身,不分白天黑夜,除了工作、睡觉一有时间就拼命他的《命石》写作,经过395天的磨炼,在痛苦的兴奋中20多万字的初稿终于完成了。有人说他写疯了,也有人说他写傻了。当草稿在朋友之间传阅中,他不耻下问虚心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人物的名子,一个场面的描写,一个章节调整,他只要认为说的有道理就立马做上标记,之后,又经过五个月的三次修改,终于发表、出版了。
  
  《命石》描写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大型企业天盘山铜矿的建设者,他们为了祖国的初期建设从四面八方各个省份来到了深山老林,经过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和勇往直前的卓绝奋斗,炸响了开山的第一炮,把一座默默无闻的深山打造成为了国家前四强的著名铜矿企业。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在这里献了青春,献儿孙,更多的人把整个生命都牺牲了在这里。许多老人就要在这里颐养天年,年轻人继承祖业要大干一场的时候,这个国字牌的骄子却要破产了,几万人的生存条件受到了冲击,他们恐慌,他们忧虑,他们愤怒,他们要为生存而争斗。
  
  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些顺口溜就是很好的证明,“破产重组,工人受苦。”“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七十年代铁饭碗,八十年代露了眼,九十年代被踩扁。”这就是当时国企工人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人们传统思想意识的真实写照。张新乐先生紧紧就抓住了这个时期中国国企面临的生存危机,工人这一吃皇粮的民生贵族,一夜之间变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穷光蛋的现实。他利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这些民生民意的问题摆在了群体工人们面前,摆在了天盘山公司领导们面前,同时也摆在了读者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命运的问题,他可以扩展为一个国家命运的问题,一个民族命运的问题。在这艰辛曲折的故事中,有人心痛,有人颓废,有人探索,有人奋进。此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革,一个思想观念的变革,一群人人生的变革。读者通过这些,可以证明一个时代的功与过,是进步还是倒退,是萎缩还是发展。我想,这也是张新乐先生深谋远虑所要打造的效果。
  
  艺术不是说教,总是要用故事人物来感染人打动人,让人们在娱乐中领悟出主题思想,才能显示出作品的功效。
  
  《命石》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构思巧妙。小说用“哗—哐啷—哐啷—”声响的开篇,以牛子孺肚脐眼“突”地跳了一下,预示灾难的降临。又以牛子孺的牺牲,“哗—哐啷—哐啷—”声响的结束,来说明天盘山经历这场破产风波的雄浑悲壮。就像一尊警钟时刻都在撞击着我们的耳膜,让我们的胸膛永远在沉吼撞鸣中跳动。这在长篇小说中前后呼应的这么巧妙是不多见的。
  
  故事的叙述展开也有其特点,以天盘山铜矿破产重组为主线,讲述着一个跌宕起伏的事件,同时也穿插着一曲曲爱情、家庭的情感纠纷,给读者在沉重的大局中又得到了生活细节的享受。
  
  创作严谨是张新乐先生长期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养成的习惯,在《命石》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时代感,在众所济济的人物中以工会主席牛子孺为主线引发的故事中穿插董事长熊汉方、矿长柳亦松、党委书记宋雨田等干部群体的形象,他们做为企业的家长如何面对这一复杂难解的困难,一个个形象不同的干部领导们有着不同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也显示出了不同的人性化。在这艰难曲折,悲壮浓郁的时代里,他们能够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举动是令人欣慰的。还有许多工人形象如:王二货、贾家有、钱四丫、山子、儍兴子、徐老六、金老八一伙人,家属丁凤华、大芳、小芳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立体丰满的群像,在演绎着太多太多的人间悲剧和喜剧,使作品血肉丰沛,更加生动感人。
  
  叙述大气是张新乐先生《命石》创作的一大特点。他的叙述语言平和实在、不急不燥,带有浓郁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环境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在不自觉的形象语言刻画中进行。例如:“西北风呼啸而过,一疙瘩一疙瘩像黄云翻卷。”“夕阳似乎流干了血,一晕沉跌掉进豁口。”等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都在拟人化的形象之中,读起来使人感觉到亲临其界的品味之中。“牛子孺头上扣一副墨镜,两只镜片鼓凸朝天,像两只蛤蟆蹲在头顶。”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足以表现出一个工会主席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熊汉方蓄上一支烟,靠着高背椅,哈哈笑着说,你们都叫我老板,好像我有钱。我有狗屁钱!你们是打工仔,我也是打工仔,高级打工仔嘛!企业是国家的,授权我经营,我没有半点股份。但是你们用老板这个词称呼我,我也不反对,叫就叫吧,说明公司跟市场接轨了么!”从这段对话自白中完全形象地刻画出当时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和企业领导人的心态。从中可以看出张新乐先生叙述艺术的能力。
  
  生活逼真是《命石》的艺术生命。这里讲述的是当时天盘山铜矿在风起云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产品滞销、资源枯竭、负担过重等等难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多数国企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真实写照。企业要破产重组,工人无法理解,他们辛辛苦苦地干了几十年,结果要下岗,要失业,要失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现实,就连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要失去,他们能不痛苦么?能不迷茫么?能不为此而争斗么?国企高管们,他们也在困惑,也在无奈,也在利用国家政策许可下的孔隙给企业、给工人、给自己找正当或不正当的出路。这就是小说的最大的现实性。从中可以看出张新乐先生对国企命运的关注,对民族产业未来的深思。
  
  总之《命石》成功了,张新乐先生成功了。几十年的矿山生活,滋养了他灿烂丰富的人生,他将心底按捺不住的文字熔炼成铜质般的线条,描绘成一幅幅形体凝重丰富多彩的画面。我相信,也祝福他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美文佳品展现出来,让我们祖国这个文化世界更精彩。
    
  2010、2、26

------------------------
苦瓜虽苦,但能清热败火。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文学青年 Re:《命石》的使命 回复时间: 2010.06.06 00:13

    感谢作者详细地为我们评介了《命石》,使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部以反映国企工业改革的、“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强烈反响”的长篇小说。
  
  问好!

------------------------
人老了 什么也做不来了 只但愿还能够写写文章 于是我就成了文学青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苦瓜1 Re:《命石》的使命 回复时间: 2010.06.06 14:23

    因为各种原因好长时间没有上网回家看看了,今天看到朋友的评论倍感欣慰。《命石》是部好书,希望有心人到书店买本看看,会在其中得到许多文学写作方面的启发和帮助。这篇评论文章已经在许多报刊上发表,在这里有望得到朋友们的批评意见。
   祝福各位事业有成,健康愉快! 
  

------------------------
苦瓜虽苦,但能清热败火。

回    复    

回复人: 梧澧 Re:《命石》的使命 回复时间: 2010.06.07 09:32

    好书好评,珠联璧合。庖丁解牛,眼球不能不亮。评文如此,孰不先读!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残文 Re:《命石》的使命 回复时间: 2010.06.07 12:42

    可以断言,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明朗,文学艺术的迅速归位,《命石》一定会被人们认可。犹如矿床的矿苗或露头,一且被发现,他的前途就不可估量!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王华文 Re:《命石》的使命 回复时间: 2010.06.10 23:29

   
  
  
  
  《命石》在当代文学中确是一部难得的好长篇小说,结构巧妙、气势恢煌,人物性格各异,一个个活灵活现。展现了当今国企改革中坚锐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当代中国工人,敢于创新、勇当弄潮儿的主人翁精神。苦瓜先生的评介也很好,透彻、准确。我很同意。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