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本周话题:你了解她吗? |
墨学倡论 文 / 柳树下的童年
我认为,一种学说应不应该提倡,不在于它的形式是否冠冕,也不在于它的道理是否正确,而在于它对时代有没有补助的效用。拿鲁迅先生来说,他就曾提出过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中国的青年人不应该读古书。这个观点如果提出在今天,我一定会反对,但是,它是在五四时期提出的,那是个新思想与旧思想激烈抗争的年代,为了防止青年沦为食古不化的封建遗少,鲁迅先生才作此怪论,所以,虽然它是错误的,我却赞同。
墨学兴于春秋战国之际,也曾煌赫一时,在学术界与儒家分庭抗礼。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孟子则更谓:“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足见其昔日之盛。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墨学就衰微了,并且从此再没有兴起过。
墨学的确衰微了,可是,这并不足以证明中国不需要墨学,相反,我更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不振,缺乏墨家精神是其原因之一。记得梁启超先生著《子墨子学说》,开宗明义就说:“今举中国皆杨也,有儒其言而杨其行者,有杨其言而杨其行者,甚有墨其言而杨其行者,亦有不知儒不知杨不知墨而杨其行于无意识之间者。呜呼,杨学遂亡中国,杨学遂亡中国!今欲救之,厥为墨学,惟无学别墨而学真墨。”梁先生的意思,主要是从墨学的“兼爱观”和杨学的“利己观”出发,来辨明存亡之道,话是很对,可惜不够全面,在我看来,中国所缺乏的,不仅仅是兼爱,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
综观中国一整个封建时代,其思想大体上都是从先秦诸子继承下来的,这里面,有孔孟的仁义礼让;有老庄的清静无为;有申韩的术谋法治,独独缺少了一个“墨”字,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孔孟之学发展到后来,仁没了,义也没了,只剩下一个“礼”,结果落得满天下皆是头戴方巾脚踏八字夸夸其谈的道学先生;老庄之学发展到后来,竟然一变而为宗教,本来不宽裕的社会又多出一群谈玄炼丹无补于世的牛鼻子,可悲可叹;申韩之学发展到后来,法未曾实现,治则更不见得,惟有术谋大行,国人竞相勾心斗角,大敌已然压境,还犹如散沙一般,遂有军阀之乱。针对这些各派学说长久以来种下的病根,墨学可以说是一把很好的手术刀,这把刀不仅在旧时有用,试用于今日,亦是痛快犀利异常。下面就对上述观点做出详细的分析。
要倡墨,首先需就墨子的主张来阐明其所应倡之理,我认为,墨学对时代有补益的地方,有以下几处:
一、兼爱论。有人说,中国人缺乏仁爱,我觉得这话有毛病,最起码,中国人是懂得孝爱父母亲人的,而且做的比外国人都好。确切地说,中国人所真正缺乏的,应该是兼爱。兼爱,即对所有人的爱,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墨子说:“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对此,鲁迅先生深有体会,在《娜拉走后怎样》里面,他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其实何止鲁迅那个时代,就是在今天,冷酷无情的人又何尝少了?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赚的钱,公司拖欠不给;矿工遇到塌方一死上百,厂家隐瞒不报,还有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打人抓人,放胆直言的记者被关进监狱......这一切,都是缺乏爱人之心所致。
中国古来敢于实干的兼爱家,除墨子本人外不多见,求之今日亦少有,倒是金庸小说里面有位人物,颇得兼爱三昧,此人便是萧峰。可惜萧峰的胸襟境界非常人所能理解,所以虽然他一片苦心要止战息伐,不分种族地为所有人着想,却还是不免陷入绝境。先不能见容于中原武林,后又被辽国人视作叛徒,茫茫天下,竟无立足之地,最终只落得一死。由此可见,“兼爱”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难得很!惟大豪杰大勇士能为之。
二、非乐论。非乐,即反对娱乐,这是墨子学说中最不为一般人理解的主张,崇尚墨学者如梁启超,亦不能赞同,他说:“墨子学说最大的缺点,莫如非乐。他总觉得娱乐是废时失事,却不晓得娱乐和休息,可以增加物作的能率。”在这里,我无意去探讨问题的是非,只想说明一点:“非乐”的主张对目前中国现状来说是有用的。
比如春节联欢晚会,从排练到举行,办一台要花好多钱,而且不光中央办,省也办,市也办,甚至小小的县城也要办一台。倘若把这些钱用到正经事上,岂不是好?再说中国并不富足,“乐”的资本也不雄厚,这般奢侈法,恐怕会带来很大弊病。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借提倡“非乐”来解决。
三、不尚空谈的实干精神。周秦诸子各持一说,在理论上互有建树,难分上下,但如果以实干论,还得首推墨子。翻翻《墨子》这部书,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有哲学、光学、力学、名学、神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逻辑学、几何学、心理学......倘若没有坚强的实干精神,一个人是决不可能广见博识到这种程度的。
中国历来缺少真正的实干家,自宋朝程朱开创所谓的理学后,文人墨客更是空谈成风,虽有黄宗羲经世致用的主张,亦不能压制,遂成积习。直到今天,仍然有那么多的作家,动不动以学者自命,摆出一副饱经沧桑高深莫测的架子,大谈文化和人生哲理,而究竟文化和人生是怎么样一种实际情况,也不略加查考。比起我们那位默默实干的墨翟先生来,他们的脸皮也当真厚极。
四、敬天的主张。墨子心目中的天类似西方的上帝,它全知、全能、至圣至洁、高高居上,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当然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唯物的角度,视天为大自然,而后敬之,岂不又成了一种相当先进的思想?
我一向认为,人类缺乏敬天的精神,自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更是如此。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他们捕杀动物、砍伐森林、开办工厂、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意愿来改造自然,可结果呢?结果大气、水源均被污染、动植物濒临灭绝、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甚至还有些愚蠢得可笑的人物,他们乘着筏子沿长江顺流而下,就对世界宣称他们已征服了长江。可九八年一场大水,几千万人都拦挡不住,“征服”这两个字,恐怕是连边儿都不沾的。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日趋恶劣,倘若再不以尊敬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很难想象人类还能在地球上存活多久。
以上四条是我的一点粗浅见解,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明白那只是我个人的鄙薄。
人的智慧无法理解造成各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人的内心却往往在探究它们,于是有了科学;人的智慧无法理解运动的绝对连续性,人的内心却往往试图把许多片段组合在一起,于是有了哲学。科学也好,哲学也好,它们都是人类智慧不彻底的表现。但是既然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就只有将错就错把它走完。现在我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使错误犯的小一些,努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客观朴素一些,这也正是我认为墨学应该提倡的根本原因。
(转自“红袖添香”)
|
|
|
![](./bian.gif) |
回复 |
![](jian.gi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