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原文明的感悟(二)河西走廊——开拓进取精神的标尺 |
河西走廊——开拓进取精神的标尺
4月4日的上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火车继续在河西走廊行进着,连绵不断的荒原戈壁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透出荒凉和贫瘠,偶尔可见几处零星的林地和村落,却让荒原戈壁越发显的空荡和寂静。
火车播音提醒我们已经到玉门关了,过了玉门关,就到中原了,能近距离接触中原文明,对我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中原文明作为一个以农耕为基础的文明,自然是向往沃土,崇尚青山,河西走廊这不适合农耕的土地似乎不应该对其有吸引力,但这块土地对中原文明的发展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融是中华文明一个长久的历史话题,农耕民族的定居特性,似乎注定了在和流动的游牧民族对抗时要处于被动地位,长城战略便成了一种防御手段,进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内心情节。
汉朝初建,国衰民弱,汉高祖不乏大气魄,面对匈奴的侵扰,毅然回击,却失之于轻敌冒进,被困平城七天七夜侥幸脱险,之后,只能以和亲政策换取暂时、局部的和平,没有强大的国力,就难有国家的尊严。
汉武帝时期,依托“文景之治”积蓄的国力,突破了长城战略的限制,年轻的将领霍去病占据了原属匈奴了河西走廊,使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失去这块适宜畜牧的土地,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蓄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通过历史的回声,我们不仅能体会到文明冲突交融的残酷,更能感受到大汉王朝那种开拓进取的时代气魄。
我们应该向大汉王朝表示敬意,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与农耕文明不相符合的刚烈、质朴、忠勇的个性特征。“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霍去病这句热血沸腾的话成为激励后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最强音符,中国古代史上只有一个霍去病,能在十七岁便率几万精骑横绝大漠,封狼居胥,因为只有那个状怀激烈的时代,才能为他提供建功立业的历史舞台。
我们也应该向匈奴民族表示敬意,正是由于他们坚毅、勇悍的性格,才激发起中原农耕文明的血性,随着文明的交融,中原民族的肌体里也注入了匈奴人的血液,渗入了坚毅、勇悍的精神品质。
据有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同时隔绝了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这两大游牧区,为中原文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后的2000年里,是否据有河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是否强盛和拥有开拓精神的一个标尺。宋王朝的繁荣富有可谓是甲天下,其科学文化成就不亚于任何朝代,但失去了河西走廊,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一个沉迷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和歌舞升平的王朝,是难有生命力的,在大争之世被灭亡也在常理之中。
开拓进取永远是一个民族和文明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蔓蔓历史长河中,中华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孕育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愿开拓进取的精神能成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基调。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红笺小字34 |
Re:对中原文明的感悟(二)河西走廊——开拓进取精神的标尺 |
回复时间: |
2012.07.07 15:20 |
|
写得很深刻,学习了!
|
|
回复人: |
胡杨林中杨柳欣 |
Re:对中原文明的感悟(二)河西走廊——开拓进取精神的标尺 |
回复时间: |
2013.05.02 11:55 |
|
深厚的文化底蕴富于人们以深邃的洞察力,浓厚的文化背景给人以不绝的精神动力,开疆拓土,勇于拼搏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