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我无法感谢妈妈,感谢她在多年前的今天,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今天是我的生日,但是今天也是中元节,一年一度的鬼节。
孩童记忆里,7月15日,就是鬼节,在老家流行一句话,七月十五鬼点灯,虽然不明白,但是却深深烙下一个印,这一天,不比寻常日。
长大以后,关于鬼节的事情,渐渐熟知了一些。
在我们家乡,鬼节又称为孝子节,坊间传说种种,无论是佛家的目连救母,还是道家的中元地官舜帝之大孝,更或儒家百德孝为先的说辞,使得鬼节称为孝子节。
更大原因是神话赋予了这一天的不同意义。
传说中,七月初一开鬼门,先去的人会魂归人间,当然不是来作恶,而是检察后代们是否善恶。所以,为了孝敬先人,后人便采取各种方式来祭祀他们。一直到七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过了七月十五,鬼门就要关了,所以人们便称这一天为鬼节。
我们的鬼节与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不同。在西方,鬼节俨然一种特殊意味的狂欢节,而在中国,更多的是缅怀先人,祭祀先人,所以在氛围上少了狂欢,相反却多了一种尊敬和孝道,亦或是悲怆。
作为千百年来的礼仪之邦,孝德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佛家的盂兰盆会,也是华夏民族博爱、仁慈精神的体现。出于此,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元鬼节,无疑具有其积极意义。
相传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一些当地风俗,设祭祀酒菜、点香燃烛、烧纸钱,放河灯等等。尤其是是放河灯,人们用纸扎成各式各样的花灯,如荷花灯、金鱼灯、小鬼灯、观音灯、元宝灯等,许上虔诚的祝福和心愿,随着河灯一起顺流而下。远远望去,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竟也把整个河面装扮得美丽如诗。
有点可惜,现在,除了少数民风古朴的乡镇,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放河灯的活动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只能留在记忆里。
记忆中的我,只是遇到过几次而已,自从一个人来到现在的小镇以后,再也没遇到这样的场面。但我永远记得,在哪些灯里,除了表达着我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也有对现在的人的一种美好祝愿和祈福。
大清早起来收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女儿的。她轻轻的在我脸上吻过,“爸爸,生日快乐,我爱你!”看着她天真无邪的眼神,只觉得心中幸福阵阵。
突然想起,我小时候过生日,尚不知道什么是生日蛋糕,只知道鸡蛋好吃。而那时的生日大餐也就是爸妈给我准备好的鸡蛋。早上,会吃到妈妈为我煮的鸡蛋;中午,会吃到妈妈做的鸡蛋炒西红柿和白面馍馍;到了晚上,妈妈一定会煮我最爱吃的长寿面外加一个荷包蛋,当然,我也会收到爸爸妈妈准备的生日礼物,崭新的小人书,或者是书包,或者是铅笔盒,更或者是我中意的钢笔……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构筑了我儿时最美丽的生日记忆。
后来考到外乡的学校读书,也就再没过过生日了。只是每每生日时,都会给妈妈一个电话,谢谢她多年前的今天,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而那时我收到最开心的生日礼物,就是妈妈的一声幸福的抽泣声和赞誉,孩子,你长大了!
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2007年。爸爸的去世,改变了这一切,也就是从那一年,我不再,更不敢再在生日的时候,给妈妈挂一个电话。我不能在这个日子里,燃起妈妈对爸爸的思念,怕听到妈妈抽泣后的那声轻叹,更怕妈妈说着“挂了吧,我没事儿,挺好的”的话,然后直接挂掉电话的瞬间,然后我仿佛又看到妈妈望着爸爸的照片,独自哭泣着……
“妈,今天儿子生日了,虽然不能在你身边,亲口对你说声谢谢,但是儿子希望妈妈,一直都开心,健康。”
后来的每年生日,我都会许下这同样一个愿望,人们都说生日许愿,很准的,所以,每年都一样,每年都会许下,每年都无比渴望妈妈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备注:
目连救母的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
------------------------ 不想明天,我们都是有梦的人~!不说将来,我们都是幸福的人~!
有梦,有爱,我们的生活才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