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孙伊斌 收藏:0 回复:3 点击:4998 发表时间: 2017.09.25 06:04:29

鲟鳇鱼的传说与来历


  
   鲟鱼和鳇鱼,是黑龙江里最大的鱼,在当地,是史氏鲟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统称,长相有些相似,同属鲟科,其实各有特点,鲟属鳃膜连鳃颊,分离;鳇属鳃膜互连且游离。人们常将两者相提并论,称鲟鳇鱼。
  鲟鳇鱼从白垩纪时期就有了,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同期生活过,鲟、鳇两者属同族,都是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因而有“水中熊猫”、“活化石”、“鲟龙”的称呼,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的生物。
   关于黑龙江鲟鳇鱼,曾有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黑龙江原为一条白龙镇守,名曰白龙江。这白龙独霸一方,生性乖戾暴虐,为所欲为,一变脸就兴风作浪,戕害百姓,弄得人心惶惶,却又对它奈何不得。
   突然有一天,黑龙江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条黑龙腾空而起。转瞬间,雷息雨停,风和日丽。然后在白龙出没的水域出现一条黑龙,这黑龙是东海龙王敖广的小儿子,心地善良,爱护百姓,对白龙的恶行早有耳闻,这次赶来,是专门收拾罪恶累累的白龙的。
   二龙似乎淡定,对视确认,很快厮杀在一处,一会潜入江底,江水翻腾;一会跃进半空,叫人眼花缭乱,直杀得七荤八素,天昏地暗。当地百姓聚集在江边,看来看去看出了端倪,就前来助阵,人们恨透了白龙,看白龙上来,就扔石子儿,射弓箭;看黑龙上来了,就扔馒头,抛狍子腿......二龙鏖战了三天三夜,黑龙由于给养充足,民心所向,越战越勇,白龙不得民心,被打的垂头丧气,遍体鳞伤,终于败下阵来,灵魂脱壳,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在甘肃省甘南与四川若尔盖交界附近,那里有一条江,全长660公里,后来受郎木寺法师超度,白龙改邪归正,那条江改成了白龙江。黑龙得胜回到龙宫,应龙王爷之命,镇守全长4400多公里的黑龙江一方,黑龙江也因此得名。
   黑龙、白龙交战的时候,江里有两条鱼一直躲在江心瑟瑟发抖,不敢近前,这两条鱼体态庞大,重达千斤,在黑龙江水族里没有对手,分别是鲟鱼和鳇鱼,他俩原本是白龙的哼哈二将,虽然平日里不大寻衅滋事,但是身不由己,贴近白龙耳濡目染也干了一些助纣为虐的坏事。黑龙打败白龙,鲟鳇二将傻了眼。黑龙心善,念其他俩没了靠山,以后不敢轻易造次,又个大肉多,品种优良,就下旨将其贬为庶民,令它们繁衍生息,造福人类,鱼皮可衣,骨肉可食,内脏可医用。如若听话,寿命可与乌龟等同,达150岁。黑龙又给他们划定了活动范围,可以在黑龙江大江内觅食、成长、繁殖,不许越界。
   黑龙立的规矩,鲟鳇鱼们不敢违抗,从此不越雷池一步。一代一代,不再像其他鲟鳇鱼一样游入海里再洄游。它们漫游江底,各行其是,分散活动,成年后多在深水区,很少进入浅水区。幼鱼在河道浅水区及其附属湖泊、泡沼中育肥、生长,平时栖息在大江的夹芯子、江汊等水流缓慢、砂砾底质的地方,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性成熟的个体,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它们形成了稳定的生殖洄游习性,在江水中不作远距离洄游,成了地地道道的淡水鱼。
   黑龙镇守大江,实际充当了河神和雨神的角色,在它的佑护下,黑龙江流域风调雨顺,山清水秀,江水碧蓝。
   传说鲟鳇鱼的命名来自皇家。
   早时候,鲟鳇鱼像许许多多的鱼一样,没有名字,一般都是当地百姓根据长相特点、生活环境、性格习性来取名。比如细鳞鱼,鱼鳞小而细密;柳根子,在河边有柳树的地方聚集。狗鱼,牙齿锋利如狗。还有一些是因为某种传说而得名,比如大马哈鱼,就是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治黑龙江流域的时候,有一次呼玛哨所被敌军围困了。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从呼玛河里突然跳出了许多又大又肥的鱼儿。这种大鱼味道鲜美,并且吃后神爽力足,所以不光是人们喜欢吃这种大鱼,就连饥饿中的战马也都喜欢吃。就是这种大鱼解决了努尔哈赤军队的给养问题,不久他们就突破了敌军的围困,取得了战斗的全面胜利。打这以后,人们就把这种连马都喜欢吃的鱼叫做“大马哈鱼”了。
  后来,在没有鳇鱼这个名字之前,黑龙江流域民间有人称作“牛鱼”。因为它个大如牛,脊梁也像牛,而且牛气冲天,被捕到岸上依然不屈不挠,耍牛脾气。牛鱼这种称呼,当时由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叫得并不普及,加上捕捞数量寥寥,还是没有真正的名字。
   改叫鳇鱼是清朝时候的事,这里面有几个版本:
   乾隆年间,剽悍的赫哲族人捕获了一条古怪的大鱼,当时,谁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感到非常惊奇。按照当时的惯例,凡是民间珍稀的物品都要送到京城献给皇帝,所以这条“大怪物”就被当地的渔民从黑龙江,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送到了京城。
  当时的文武百官谁也叫不出这条大鱼的名字,谁也没见过它,只能根据检验的结果,认为这鱼肉不仅无毒,而且是上等的美味,于是御膳房赶紧做一盘美味的大鱼肉,请乾隆皇帝品尝,乾隆皇帝品尝了一口,顿时龙颜大悦,并赋诗一首。旁有大臣称赞并请皇上给大鱼赐名。这时乾隆想了想说,这条大鱼是目前发现的淡水鱼中最大的鱼,可称作鱼王,从今儿起它作为皇家贡品,每年要进贡,为皇家作贡品的大鱼王就叫鳇鱼吧。于是就叫了鳇鱼。
  再一个版本要早于乾隆此说六七十年,说是鳇鱼是康熙皇帝给命的名。康熙年间,北方抚远进贡一条大鱼,这大鱼个头硕大无朋,全身黄中带黑,人人见了称奇。御膳房为讨好皇帝,引来康熙观看,康熙随口说了一句:“黄鱼”。手下一听,就写成了“鳇鱼”,经御膳房研究加工,鱼肉嫩滑鲜美爽口,鱼籽入口香醇甘美,圆润华贵的优雅;鱼骨软翠透明,咀嚼口感奇妙,深得康熙的喜爱。此后,鳇鱼作为贡品每年都要呈上。
   还有一说,说是清末光绪年间,抚远大都督那斌带鳇鱼上京进贡,慈禧太后见其身体庞大、食其味美而问曰:“此为何鱼?”那斌有些拘谨,笑而不答。慈禧太后曰:“此鱼如此健硕,真乃鱼中之皇,就是那种鳇鱼吧?”后人称其为“鳇鱼”。因为最早的捕捞者姓达,就用了达氏鳇鱼来命名了。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字典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未收录此字,一直到《康熙字典》,才发现“鳇”字的踪迹。至少说明,当时已经发现了并认识了这个鱼种。
   康熙也好,乾隆也好,慈禧太后也好,鳇鱼早在清代就是宫中贡品确认无疑,鳇鱼的名字来自皇封也确认无疑。
  至于鲟鱼,据说是一位史姓的渔民到处寻找鳇鱼,终于捕到一条,和鳇鱼一比较,似像非像,没有名字,当时渔船渔网等工具落后,想搞到一条大鱼十分难寻,就叫了寻鱼。
   寻、鲟同音,也算歪打正着,后来动物学家将寻鱼归到了鲟科。
   这便是鲟鳇鱼的来历喽!
  
  
  

   

------------------------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  
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鲟鳇鱼的传说与来历 回复时间: 2017.09.25 12:50

   
  
  美好的传说,稀奇的鱼种。读了涨知识!
  
  也祝福开拓鲟鳇鱼项目的博友,盆满钵满,有好收益!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鲟鳇鱼的传说与来历 回复时间: 2017.09.25 12:53

   
  推广部分的文字,有所删节,多请担待!

回    复    

回复人: 苇海放歌 Re:鲟鳇鱼的传说与来历 回复时间: 2017.09.27 15:37

    都是美丽的传说~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