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我读《狼图腾》 |
地图前的遐思-----《狼图腾》读后感
□ 落花风雨
2006-08-29 11:57 收藏:0 回复:0 点击:854
一
闲暇无事时,总爱端坐在地图前,眼睛扫过地图的每一个角落 ,那变换着的地名映入眼帘。脑海中随即浮现出几处名胜,涌动着的是几个名人以及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于是,一幅巨型历史画卷在我眼前打开,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其间演绎的人间悲喜剧使人忧,使人悲。每当我的目光凝视着那只美丽雄鸡狭长的脊背时,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悠悠的情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里该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就在公元十二世纪末,那里曾诞生了一个十分强悍的民族。
蒙古人突然间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那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十二世纪末,一直无声无息的蒙古人突然闯今了历史。他们崛起于中国北方,那里是突厥人和匈奴人的发源地。毫无疑问,他们有与这些人相同的血缘。---------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征服活动震撼了世界。”(英 韦尔斯《世界史纲》)蒙古人的征服活动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至今还在延续着。说他们是突然间登上历史舞台,只能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他们的不了解,也可以理解为蒙古人发展的迅猛,以自己游牧民族机动灵活的特点,向农耕民族发动了狂飙疾进式的攻击波。在蒙古铁骑的冲击下,中西亚、欧洲当然也包括中原上的农耕文明,显得是如此的脆弱。公元1241年春天,对于欧洲人来说是暗淡的,留存在他们心底里的阴影至今还在。一只由波兰人和日尔曼联合军被蒙古人击溃,从此,蒙古人铁蹄踏遍欧洲大陆。之后,蒙古人建立了六大汗国,其疆域面积大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就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也相形见绌。
二
每一个民族都有发展、演进、壮大的历史,蒙古人也不例外。这个被历史上称作“黄金家族”的蒙古氏族,自铁木真起,向上追溯十二代,其间经历了多少曲折辛酸的故事,今日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据史料记载,“黄金家族”出在蒙古部,是唐代室韦的一支,他们有着匈奴人的血缘。我们至今仍不知什么原因在什么时候改称蒙古。最初,他们居住在不儿罕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大肯特山)为中心的荒芜地带。四周有著名的斡难河(鄂嫩河)、怯绿连河(可鲁伦河)、土兀剌河(土拉河),在过去数百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蒙古民族从来没有统一过,他们在历史上是默默无闻,毫无作为,成为散居在广漠的荒原上的零散部落,互相攻击。在他们四周,则环列着强大的突厥人。到了铁木真时代,蒙古人完成了内部整合,他们将目光又投向了外面广阔世界。他们征服了突厥的塔塔尔部落,从而走出了荒漠的狭小地带,东迁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牧场,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是在她的怀抱里成长壮大的。从此,蒙古人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并迅速发展壮大。“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
从蒙昧到野蛮到文明,人类发展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游牧文明是人类最初的文明形式 ,农耕文明则是在游牧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游牧文明的一种演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由原来漂移不定,逐水草而居的生存状态发展成为定居的生活。应该说,农耕文明相对于游牧文明有着它的先进性。游牧文明保存着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其生活生产方式更象是行军打仗,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 。因此,在游牧民族的血液里,流动着更多的原始野性。就说蒙古人,他们没有中原汉人幸运,那里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可供耕种,东临大海,有渔盐之利。这些对于蒙古人都没有,他们所处的是个内陆地区,只有 广袤的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遇到干旱和暴雪,大批牛羊渴死或饿死,他们的生存受到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更加锻炼了他们超出常人的忍耐力。他们成为世界上最有野性和爆发力的民族。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无不处在一种搏击状态。至今,蒙古人仍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每当听到他们那种悠扬低回的马头琴声时,我仿佛还能感受带他们悠远的思绪。无疑,他们是个忧患的民族,是个深沉的民族。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在征服行动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使他们觉得通过战争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奴隶,这样自然比辛勤的狩猎和放牧来的便捷。蒙古人野蛮的征服着世界,从来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生产生活、行军作战中培养出的严禁的纪律,使他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横扫世界 。他们在对定居的农耕居民战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飘忽不定,来去无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他们的失败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他们可以迅速的逃逸。
一个伟大民族的发展壮大总是与伟大的人物相伴而生的 。成吉思汗也具有历史上所有伟大人物的特点,坚毅果敢,高瞻远瞩。这个从弱小衰败部落走出来的青少年,从被人欺凌的苦难逆境中锻炼成长起来。在他的身上最能体现蒙古人的特征,就是在他的带领下,蒙古人横扫六合,建立庞大的帝国的。后来人们从多种角度探究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动力是什么,那么,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了。“成吉思汗的人生哲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不甘受人欺压,把反抗奴役和压迫看作是人生的美德;二是总想在胜利后去欺压别人,把掠夺财富、强占美女看做是无尚光荣的事业。这种极其强烈的掠夺、贪婪、占有欲望,促使成吉思汗及其麾下将领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扩张战争。”(陈世松《宋元战争史》)隐忍了十数代的“黄金家族”带领他的蒙古人终于大爆发了 。从成吉思汗起,到忽必烈止,随着他们的最高统治的嬗替,蒙古人从来没有停止他们征服的脚步,将成吉思汗的既定方针贯彻的如此彻底。使人相信这不单单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和好恶,我们可以理解为流动在游牧民族血液里的野性的大爆发。到了公元1280年,那时已是忽必烈为蒙古人大汗,他们的疆域遍及几乎整个亚洲和欧洲。建立了六大汗国。“蒙古人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英 赫德孙《欧洲与中国》)。
三
蒙古人给世界带来的震撼至今余波未平。黄仁宇曾谈到:“今日提到成吉思汗还产生一个现实的国际问题:蒙古人不仅居于内外蒙古,也仍在苏联境内保持了两个共和国。一般来说,这四个地区的人民都奉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苏联一方面好象在替外蒙撑腰,一方面却又不准许外蒙颂扬成吉思汗。还有些苏联人骂起十三世纪的蒙古人来,索性把二十世纪的中国人骂在一起,还憧憬着‘黄祸’的面貌,在欧美各处宣传。”欧洲至今谈蒙古人而色变,并且创造了“黄祸”这一专用名词,并将他的外延无限扩大到整个黄种人,制造什么“中国威胁论”。
蒙古人又是悲哀的,从历史进程看,他承载的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也许缘于自身的强悍,对于自己过于自信,他们始终奉行的是一种铁血政策,因而鄙弃一切外来文明。从这点上说,蒙古人征服世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是一种低级文明对高级文明的征服,是对人类文明秩序的一种践踏和破坏。在他们眼中,强健体魄能够打败柔弱的人群,并不需要什么烦琐的政治手段,只要武力征服就足够了。元朝,对于汉人来说是个最黑暗的时期,那时,整个中国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下。蒙古人根本轻视汉人,将他的帝国的人群分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四等。真是尴尬的很,这样一种排列顺序,正与文明程度相反。元政府还依据职业性质,将全国人民划分为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十个等级。因此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在中原,数千年来被人们尊敬的读书人沦落到连娼妓都不如的地步,真是斯文扫地呀。蒙古人彻底摒弃了读书人,延续了数百年的开科取仕制度在有元一代终于断绝。从此读书人完全断绝了仕途之路,他们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于是,一种摆脱了传统儒教束缚,不再有酸腐气,说教气 的一种崭新文学形式出现,元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历史上有个有趣的现象,中原汉人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比之周边相临的民族有着明显的优越感。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族的入侵,一些少数民族也曾占据中原,统治过汉人。尽管在形式上外族统治汉人,但最终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和女真人无不如此,这些周边民族对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都有一种认同,有着强烈的皈依感。而蒙古人是个例外,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契丹人和女真人,因为他们是近邻,有着互为演进的关系,还有,他们之间,以及与中原汉人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恩怨。契丹人是鲜卑人的后裔,于唐代后期崛起在中国北方,曾建立了辽国,统治中国北方达200多年。那时,在他们的北方密林中,活跃着一支女真人。女真人受尽了契丹人的欺凌,终于反抗了。数年之间,契丹人苦心经营的辽国消失了。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女真人似乎从契丹人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吧,他们将契丹人施于他们身上的种种手段又同样施于蒙古人身上。同样,蒙古人也一样的反抗,他的势头盖过了女真人。女真人腹背受敌,在吞食自己酿下的苦酒后,终于又败退到白山黑水的故地,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相继崛起在中国的北方,是个游牧民族,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将自己的眼光投向南方中原那神奇的土地。他们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契丹人、女真人都向慕中原文化并虔诚的学习.契丹人做的尤其出色。女真人虽然没有契丹人成功,但他们向中原文化学习的态度是真诚的,于是便有了女真的复兴。公元十七世纪,他们再度告别白山黑水 ,来到中原这个泱泱大国,建立了大清帝国,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看看历史,蒙古人与女真人的历史何其相似,而结果却大相径庭。他们对中华文化似乎没有什么心得,蒙古人不会汉话,不识汉字,蒙古大汗很少用汉字,说汉话。因为他们是鄙弃汉人的,对中华文化也同样的不屑一顾。忽必烈似乎有些清醒,也曾吸收了部分中原先进文化,但这样一种改进是经历五十多年后才实施,“改行汉法只是忽必烈封建纲领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也强调祖述蒙古旧章。作为一个 入主中原的后进少数民族,无疑只是依靠民族特权,进行民族镇压,才能维护其统治地位。”(周良霄<忽必烈>).蒙古人更大的兴趣在于财富的积累和民族的差异,他们更看中善于经商的西亚色目人,甚至将国家的税赋承包给了个人.
文化是民族的黏合剂,共同的文化造就共同的民族信仰,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模式.没有自己先进的文化,就没有民族生存聚合的基础.蒙古人最终衰落了,六大汗国成了互相分割的独立王国,忽必烈死后,再也没有谁能够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他们在当地被奴役统治的民族的反击下相继崩溃了.中原蒙古人又退回自己的故地,回到成吉思汗前的氏族部落形式.其他汗国的蒙古人也消逝在当地民族的海洋中.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一个闯入中原的马上帝国都面临着两种选择:或留在中原,或退回塞外;任何一个决定留在中原的马上帝国也面临着两种选择:或从马背上走下来,完成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历史巨变;或继续留在马背上,马上夺天下,马上治天下,马上失天下."(李景屏<马上帝国衰落>),很遗憾,强悍的蒙古人最终属于后者.
四
蒙古人在人类历史上上演的最精彩一幕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的蒙古人仍生活在我们北方广袤的草原上.他们是我们的近邻,就是在我的居住地,自明清以来就是蒙古人的游牧地,他们是乌梁海一部.在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永乐帝下令将大宁(内蒙古宁城大明镇)指挥司迁往保定.从此,这里就成了蒙古人的游牧地.今天,在我的周围,仍然生活着许多蒙古人,他们同我们一样诚实豪爽,一样辛勤劳作在这片土地上.每当我要从他们身上探求蒙古人强悍的秘密时,我不禁的失望了.就象我说的我们满族人已经消逝了的情形一样,生活在我身边的蒙古人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中,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蒙古人了.于是我一声叹息,蒙古人离我如此的接近,又是如此的遥远.他们仿佛象那虚幻的梦境,凄迷别致,若即若离.对于蒙古人的神秘感还是促使我端坐在地图前,邀望那美丽雄鸡那狭长的脊背,目光甚至再延伸开来,将我那悠长的思绪越过国界,推及到蒙古的腹地.在那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的蒙古人还是那样的强悍吗?!
五
近读姜戎<狼图腾>,对蒙古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使我产生了写一写蒙古人的冲动.这种冲动缘于作者的观点,作者全书无不贯彻这样的观点,作为草原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是以狼为图腾的,草原狼在草原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但维系草原的生态平衡 ,还对草原蒙古人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草原蒙古人性格中有了鲜明的狼性.相反,中原农耕民族的汉人则多是表现为羊性.两个民族性格的优劣一目了然.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外族不断为中华民族输血的历史,因此中华民族才保持了民族的活力.
作者的观点别开生面,将我们的思维带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两者不能简单的以高下论.他们自有其生存的基础和道理.中华民族同样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在她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在与周边民族的竞争中,从来没有消亡过,尽管有着被外族占领的时期.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同化了.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此热爱土地,勤于耕作的民族.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桑田沃野.每一个中华人都是一棵树,一棵行走的树.中华民族至今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一支.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不断与周遍民族融合的历史,远去的不说,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匈奴、鲜卑、羌、氐、契丹、女真还有蒙古民族,都对中华民族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这一点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是有着博大胸怀的民族。中国贫困积弱是长期历史形成的,有着复杂的原因,当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农耕民族的羊性。
蒙古人是强悍的,他们有着惊人的忍耐力,对外部世界的适应能力令人叹服。他们民族性格的形成也是多方面原因的,当然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草原狼。
以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如此严谨宏大的题材是一种尝试,总觉得有较强的说教成分,小说最后一部分陈阵与杨忠的谈话,不如以论文的形式作为小说的附录出现更好。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是一种有意的尝试。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第二次叫颦儿 |
Re:落花风雨 |
回复时间: |
2010.07.23 09:13 |
|
好精辟的论述,很认可您的见解,让我获益非浅。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