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起风了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西木歼 收藏:0 回复:6 点击:4202 发表时间: 2003.12.04 23:48:23

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纵观人类史事,大凡以形形色色的“神性”为终极的社会运动,莫不由于无视人性的根本而偃旗息鼓。
   “人性的根本”,就是人的自然性。
  
   天赋“人性”
  
   天赋“人性”即从动物形态学处看到的人性。
   尤其从群居的灵长类的“社会”形态出发,即可以清晰把握任何形式社会形态的骨干框架,这其中包括:
   1)等级制,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相对固定,这是群体秩序的基础。
   2)等级的动态稳定性,个体在利益驱动下,有向上等级冲击的本能。
   3)领地,群体的根本利益所在。
   4)个体间与群体间的矛盾的必然性与残酷性。
   再列举几个动物性中比较残酷的例子:
   1)在干旱的季节,大猩猩会抢夺同群中母猩猩的幼崽分而食之。
   2)侵略成功的雄狮会咬死前领主的幼崽以促使母狮再次发情。
   3)几乎所以成年雄性动物间最激烈致命的斗争都发生在争夺配偶时。
   4)海雕每年孵化3~5个幼雕却仅仅存活一只最强壮的,其余都会被这只幸存的小雕作为食物。
   这其中却隐含着生命的最终真谛。
   再比较人类的行为,人的自私,好斗,残忍“丧失人性”等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影子。唯一不同的,就是人,这个所谓的“万物之灵”,曾经在不自觉中拿起了一块尖利的石头。
   一切人性的特质,都以这块石头为原点。
  
   湍急而来的“人性”之河
  
   走出蒙昧,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是人类进化的黄金时期。
   语言,文字的产生,为人类鹤立于动物界奠定了最后一块基石。初走入生命新篇章的人类,此刻尽情发泄生命的原始冲动,战争与创造是其两种主要方式,这一时期的人类的活动,是以“少年时代”为特征的的人类活动,无论任何一个有独立性的文明,其内在特质相通,其对生命的理解和疑问也是相同的,其艺术创造的原动力是一致的。
   不论神话,诗歌,雕塑,其根本都是赤裸裸的“少年人性”。比如最经典的,如《诗经》的国风,其丰富蕴涵及昭示了人性的深层不变特质,其思其怨,其忧其喜,甚至其杀机皆出于本真,皆出于“本我”。
   此时,有女子笑曰: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此时,有男子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就是——“黄金时代”的“思无邪”。
   “感知世界”对人类猛然开放,不仅使人类陷入无限的疑问,无限的恐惧,更给人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认知世界”。生命的认知奇迹由此轰然释放。文明与文化的雏形,在完全相同的必须需求下被迅速大量生产。
   这一时期的文明,都“无可选择地”以“人本”为主线进行。所以今天我们不难理解:所有文明的岩画的主题是大致相同,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相通,审美标准都以自然美为标准。这时的“人性”,保存完整,且人性之上几无附着。所以,亦可称这种“少年人性”为“完整人性”。
  
   独尊儒术:中国“人性”之河的第一个大坝
  
   一个疑问:为什么秦兵马俑的完全写实主义雕塑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昙花一现,而西方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答案是:“人本”的传统,在此刻已经开始被“民本”显著地置换。
   战国后期,人性依然赤裸。然而,所有的智者都开始几乎同时思索着关于“新秩序”的问题。对世界解释权的争夺使“人性”之河不再湍急多变,人类认知途径的有限性被日益强化。此时秦国的征服欲望是赤裸裸的,“法家”对人性的解读也是赤裸裸的,由此一拍即合。“法”“术”“势”开始横扫自由的“认知世界”。
   从此中国的“人性”之河第一次流入峡谷。
   当秦族完成最大能力的征服后,秦族的战时文化惯性却早已将上层“政治”文化启动完全。秦族由此被历史注定成为一个征服者,而不是一个统治者。这时,历史的焦点被自然地反弹到了“儒”身上。
   对等级秩序的尊崇是儒的原始生产点。刘邦——一个对人性狡猾的洞察者——在一个儒生的导演下,将“帝王”所能提供的快感体味得酣畅淋漓。而他的孙子,在集权的需要和外患的压力下,于是很自然将最大的世界解释权赠与了孔孟。而大众也日益习惯在温文尔雅的秩序下带来的稳定,并逐渐将“太平”视为第一需求。“完整人性”被“君”“民”两极的“君道”“民性”所侵蚀。这个侵蚀不但非常广泛非常深层,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郑风”“卫风”从此被钉上“淫”的标志。儒家明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矣”,却为了秩序的稳定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王权在关键时刻将儒家扶上讲坛,并沿用“法家”的牧人之术使集权制进入良性循环,儒家同时以为大众洗脑制造良民为报。
   二者配合天衣无缝。而人性也由此被愈来愈厚的典籍掩盖。“完整人性”被斧斫。
   “民性”将“完整人性”的悄悄替换,使“完整人性”的自觉失去最佳时机。
   人性和民性的分道扬镳,表面看来带来了伦理学对世界解释权的垄断所,带来了人性的虚化与平面化,而实质影响则更加深远。
   东西方文化内质发展的第一个歧途在此时发端。
   从此中国的文艺开始在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框架内运作。
  
   唐宋:人性复苏的大起大落
  
   “五族乱华”极大冲击了中国以“人性之外的表述”为鲜明特征的文化传承。
   因为北中国已经成为废墟,旧文化丧失了承载者,为新型的“完整人性”形式的冲击提供可能。人性有了再次释放能量的机会,加之此时佛教极大动摇了儒教的独语权。种种因素之下,终于“人本”在“开元盛世”探出头来。
   文艺随即开始拓展出“释经教化”的范畴,走入灵性的“我”的世界。虽然,文化的惯性使五七言不可避免地“拖泥带水”,但深层的大门还是洞开了。一年处死13人的记录,为人本的复苏产生绝佳的土壤。开明高效的政体,“士族”对皇权的影响,“士族”与“庶族”间,“关陇”“代北”等政治集团间的制衡,为人性的冲破衍生提供了绝好的环境。
   生活在此时的中国人,是最象“人”的人。
  
   然而不幸的,对绝对权利的绝对垄断也是人性的先天一部分。旧的传统在宋代重新找到了寄主。赵匡胤为了不重蹈唐代覆辙,围绕着“中央集权”为中心,高效而平滑地又一次将牵引历史的主线指向了“完全人性”之外。——他及其追随者,将这条主线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完全人性”几乎彻底地被统治集团自创的“民性”挤出了思考方式,“理学”等等的泛滥,标志着“世界解释权”被一小部分人彻底垄断。民众只有顺从的权利,丧失了所有除“赋予”的角度外的一切观察思考的角度。
   文艺,民族性等等,都在这一时期被“民性”彻底改造。而“民性”的解释权,开始牢牢地掌控在权力的核心层中。
   宋代所有的变法都以失败告终。所以的失败都规一于“中央集权”。
   集权带来了统治秩序的稳定,亦为经济及其上层建筑的发达提供良好环境,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亦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完整人性”之河此时流淌在一片无边的沙漠上,只等路途将之吞没。
  
   宋以后:“完整人性”的断流历程
  
  宋以后,以伦理学为全部的主流文化大行其道。几乎所有的文化实践方式都沦为主流的奴婢。文化的细化与系统化,在此时被急速生成,文化产品在质与量上都达到了此文化类型的高峰。
  然而,中国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也越来越飘忽于“完整人性”之上。
  对“完整人性”的压制成为每个社会成员所认可的巩固秩序的必须。教化与接受教化都被认为必须。上层与下层的“良性”互动使政治文化与文化携手并进。而政治文化的集权制核心也同时被进一步加强。
  此时最大的社会特征为: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在“儒”的解释下得以达到共识和推动。而“儒”的最终解释权由极少数人拥有,并随其需求而任意加工。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儒”的体系日臻成熟,几乎能在体系内将所有社会现象得以解释圆满,并将疑问仍然留在体系内。由此,中国人的“认知世界”被人为界定。
  “完整人性”被妖魔化。以其为原动的文化现象被非道德化,作为“隐文化”不登大雅之堂。尤其在长期的压制下,这种隐文化失去了良性,蜕变为“为反而反”的文化自残。
  天赋人性与后天人性的背离,由此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一条贯穿始终的脉络。
  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过早成熟,都是一个悲剧。中国文化在人性之上的成熟,亦不例外地使中国走下世界文化的中心而沦为一隅的看客。更大的悲剧,在于中国已经不可能在体系内找到有生命力的延续之路。所有的突围都以失败告终。以集权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此刻作为最大的天堑横亘于新旧文化主流之间。
  于是“完整人性”的最终断流,发生在了旧文化近乎绝望的反击之时。“儒”被无情地抛弃了,最后一丝“温情”被赤裸的反人性取代。等尘埃落定,所有人都陷入迷茫中惶惶然不知所措。
  
  (待续)
  


文坛.世事杂谈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jiaoyang Re: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回复时间: 2003.12.05 14:55

    你的文章,写的很冷静,如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人性的胸膛。不知道怎样去评论?用伊尔----102飞机把你运到北极,好吗?你可以静静的看海豹,甚至还可以在雪橇上出游,呵呵。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空洞无物 Re: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回复时间: 2003.12.11 16:55

    大哥!每次看到你的文字就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名字:《鲁迅》”!谢谢!

------------------------
空洞无物

回    复    

回复人: 梦如诗 Re: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回复时间: 2003.12.18 11:57

    你的大论,让人深学啊!:)

回    复    

回复人: 烨芙蓉 Re: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回复时间: 2004.01.10 19:43

    好深奥哦?
  你是学什么的呢?论述好精辟。佩服!

------------------------
不用美丽的诺言去点缀未来,
只是抓住那成为永恒的珍贵。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冰心玉壶 Re: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回复时间: 2005.04.27 16:37

    一切人性的特质都以一块尖利的石头为支点.好精辟的语句!
  文中人性之河以时间为床,以文化为流,以王权与人性之矛盾为原动力,或缓或湍,或直或迂,流出我炎黄之精博,之迂回,之悲壮,之绚丽!
  以第三只眼,理性而炽热地,静立于这逝者如斯的人性之河畔,以精练之犀句溯其源,以赤子之拳拳察其途,脉络清晰而语句如刃,珠玑琳琅随处而陈,信手拈读皆妙不可言!
  末学冰心玉壶初拜信言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中国“完整人性”断流史纲 回复时间: 2005.04.27 17:18

    看的有点累 但我知道是因文笔的深邃
  
  认真的看了又看 我确定 我喜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