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豆花村版主:  借借  纳兰亓儿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千江月 收藏:0 回复:3 点击:4976 发表时间: 2004.02.05 12:50:52

曾经元宵


  
  早。Q上就有人发来消息:祝月情人节快乐。诧异。七夕已过,214还未至。哪来情人节。闹了半响才缓过神。他指的情人节应该就是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呵。也曾拎着花灯数烟花燃炮仗、也曾眼巴巴围着灶台盼元宵。现代人已经早已忘却曾经的欢闹。
  
  用狗狗搜了一下。关于元宵共有82900项跳出。我想,我们可以忘记元宵,但我们村子不能忘却纪念。让我们掌灯结彩再找个可以欢聚团圆的理由。
  
  祝所有身在异乡的朋友元宵节快乐、幸福!
  
  —————————————————————————————————————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青 玉 案 ( 元 夕 )
  辛 弃 疾
  东 风 夜 放 花 千 树 ,
  更 吹 落 , 星 如 雨 。
  宝 马 雕 车 香 满 路 ,
  凤 萧 声 动 , 壶 光 转 ,
  一 夜 鱼 龙 舞 。
  蛾 儿 雪 柳 黄 金 缕 ,
  笑 语 盈 盈 暗 香 去 。
  众 里 寻 他 千 百 度 ,
  蓦 然 回 首 ,
  那 人 却 在 火 阑 珊 处 。
  元宵节在民间历来深受百姓重视。在元宵节期间,除了燃灯观灯、吃元宵、猜灯谜外,民间还要进行歌舞、舞龙、耍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其喜庆热闹程度可与春节相媲美,因此人们习惯上将元宵节期间的一系列娱乐活动统称为“闹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娱乐活动,史书中有诸多记载:
  《北史·柳或传》:“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竭资破产,竟此一时。”
  《隋书·音乐志》:“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耽者,殆三百人。”
  吴自牧《梦梁录》:“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布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婉蜒如双龙之状”。
  白居易《西凉伎》:“假面胡儿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切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菊,踏索上竿……又有猴呈百戏,点跳刃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一新耳目……”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雨后看花 Re:曾经元宵 回复时间: 2004.02.05 14:34

    人约黄昏后!

回    复    

回复人: 竹辉 Re:曾经元宵 回复时间: 2004.02.05 15:28

    要等到月上柳梢头!

回    复    

回复人: 秋牵 Re:曾经元宵 回复时间: 2004.02.06 16:38

    月的元宵吃了几个。:)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