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灌水区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蓝宝石 收藏:1 回复:4 点击:6199 发表时间: 2004.02.14 11:15:39

水的正确灌法[转载]


  ===水的正确灌法===
  
  有鉴于大家对灌水事业异乎寻常的热情,现特此将论坛的灌水现状拟一份分析报告,供后人借鉴学习,以便使灌水的大好经验成为不灭的火种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灌水——由“灌”和“水”组成(废话),既讲究“灌”又讲究“水”,二者需要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倘若只在一字上下文章,必定会被斑竹删帖伺候,情节恶劣者则封ID,IP。下面我们就来一一阐释各种灌水方法:
  
  主流灌水法
  
  1. 茶壶灌水法
  
  此方法在于学艺要深,喜好要精,培养一堆能让自己赴汤蹈火也再所不辞的兴趣爱好,也就是开一个茶壶慢漫灌……但凡坛子里面有涉及到自己兴趣爱好的讨论,你便可以专心于茶壶中水灌不辍,与反对者对峙也可,与同好者交流也可,运气好的话还能加精华~~~
  
  优点:灌的快,帖子升的快,谈笑间N页就过去了,而且都在一个茶壶中便于寻找接着灌
  
  缺点:太过尽兴容易构成无意义版聊,斑竹一气之下即可打破茶壶将你全灭
  
  特点:一旦成功高收益高回报,倘若失败便壶破水洒打击不要太大;但是相对于其他灌水方法,标准的茶壶灌水法安全系数较高,是论坛中比较提倡的一种灌水方法
  
  忠告:用此方法灌水,必须讲究茶壶中水的浓度,尽量避免1对1的版聊,如果需要版聊则最好以讨论专业性强的游戏、音乐、动漫相关内容为先,帖子数量以7页为佳,点到为止。由此对灌水者的各种修养提出了很大的考验,正确把握茶壶水的浓度是茶壶灌水法的关键所在,必须做到杜绝纯水白水,此方法适合各类死忠及有高段灌水经验者使用。
  
  2. 跑题灌水法
  
  此方法乃茶壶灌水法的一个分支,同样讲究在茶壶中灌水,但是对水浓度的要求就不是那么严格了,而且对于灌水者的学识要求也没有纯粹的茶壶灌水法那么纯粹,所以非常适合中级灌水者使用。
  
  优点:跑题内容包罗万象,能够避免茶壶的单一化从而能以几何级数倍递增帖子数
  
  缺点:跑的过远一时难以收回,结果在回程途中被斑竹击破茶壶而阵亡
  
  特点:属于放长线钓大鱼,但是如果等级不够高很容易钓来斑竹
  
  忠告:跑题灌水法主要在于跑题的技巧,需要巧妙的将主题由阳关道引至独木桥,而且最好能引的不留痕迹,还能让楼下的中招跟着你跑。对于一般新人和正常人来说,跑题灌水法是比较难驾御的一种灌水方法,我经常听到一些灌水苦手反映,到底怎么做才能跑的好跑的巧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跑的同时不要忘记回头看两眼,具体做法就是——多用用PS把茶壶拉回去嘛~~~~~
  
  3. 扯皮灌水法
  
  扯皮灌水法也隶属于茶壶灌水法,但是它和标准的茶壶灌水法存在很大差异,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也是在特定茶壶里面灌水。所谓扯皮灌水法,也就是比较生活化的灌水,由于这类灌水基本不注重水的来源,所以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得各类阶层群众的喜爱。
  
  优点:因为没有专业性所以什么人能都灌,而且不讲究水的浓度,纯水白水也能适当放宽
  
  缺点:基本都属于存在于灌水区的无保存意义的茶壶,说不定昨天才灌满今天就被砸了
  
  特点:专门给新人学习以及给灌水爱好者发泄之用,没有确切的实际价值
  
  忠告:这种茶壶一般都是斑竹盯的比较紧的,但是由于其多半出现在灌水版所以能够让任何人都以比较轻松的姿态面对,新人们也能在这种看似无意义的扯皮交谈中得到大量经验值。而且越是这样的帖子就越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性,BT程度等等,曾经很多著名会员身上所存在的RP问题就都是在这样的扯皮中被众人发现的。
  
  非主流灌水法
  
  4. 漫天飞灌法
  
  这种方法是论坛最不提倡的灌水方法,完全不讲究灌水章法——不看清茶壶的分类,不管自己了解不了解都要胡灌一气,明摆着就是在骗帖子数——更有甚者还在回帖中注明是在凑新头像所以请斑竹帮忙不要删,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嘛。因为是一般初混BBS的新人常犯的错误,完全没有任何优点,所以对此就不加评价了,能免则免。
  
  5. 细水漫灌法
  
  论坛比较提倡的灌水方法之一,和同为提倡的标准茶壶法不一样的是,此类灌法一般不存在于某个特定茶壶中,而是类似漫天飞灌法那样分散在论坛的各个角落。使用这种方法灌水的人一般没有明确灌水目的,游走于各个版面的茶壶之中,而且灌纯水白水的几率较少,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灌水方法——那就是“不动声色”。 由于此种方法太过飘忽不定所以一时很难解释清楚,而且由于RP不同,我也不能妄然对这种方法的具体使用技巧加以定论。只记得2001年度论坛中的minako、2002年度论坛中的小桑以及2003年度论坛中的R同学,都是细水漫灌流的代表人物——大家可以分别找他们切磋学习。
  
  最后还有一种灌法,此种灌法集众家之所长,不但能够于自己的茶壶中猛灌学术帖,又能在别人的茶壶中跑题开设自己的新茶壶(壶中壶),还善于同广大群众扯皮以拉近关系,而且等到别人注意到他在灌水时,他早已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了……此种灌水法短时间内很难习得,没有几万几十万的灌水经验值是难以达成的——但是,一旦达成——荣华富贵美女如云帅哥如林……这就是传说中的究级灌水法!!
  
  然而……由于论坛经过多次更换,沧海桑田,此种灌法的最终奥义已经在世道的多次变迁中几近失传,至今不为多数人所知。在撰写本报告的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现今仍健在于论坛中的两大水王的鼎力支持,这两位大师在获悉我要编纂有关究级灌水法的报告内容又没有什么实质资料的时候,以空前的大无畏精神向在坛的所有有志报效崇高灌水事业的同志们说了两句话:
  
  “灌水于——无影无形当中。”
  
  “此时无灌胜有灌。”
  
  虽然只有两句话,但这是多么深奥多么富有哲理的两句话,这两句话中包含着的灌水最终奥义实在值得我们大家体味再三………………
  
  
  
  


转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海蓝宝石 Re:水的正确灌法[转载] 回复时间: 2004.02.14 11:19

    灌水的由来~
  灌水是国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整个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灌水史。传说上古时代,舜帝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妃子就跑到湘水去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泪洒青竹,印上斑斑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也叫做“斑竹”,这就是今日各BBS上斑竹这个称号的由来。
  
   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登论坛上,叹道:“灌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灌水被看成是生命中的永恒。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躲在破旧的网吧里(居陋巷),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箪食),往肚子里灌一壶水(一瓢饮),结果早生华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使他成为后世安贫乐道的楷模。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他说:“子不灌水,焉知灌水之乐?”又说:“相濡以沫,不如相灌于江湖。”庄子的寓言中,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集中阐发了灌水的奥意。灌水小虾河伯在自己的网站上洋洋自得,但跑到一个大坛子里见到灌水高手洋若(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说他灌的水像海洋一样),这才真正理解了灌水的真谛,留下了望洋兴叹的千古佳话。
  
   秦王扫六合并四海虎视何雄哉?!天下一统后,始皇帝嬴政对灌水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统一上网带宽(车同轨);统一文本语言(书同文),统一帖子的点击标准(度量衡),从此全国各地的局域网汇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胡联网”。
   
   灌水也被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人常说“绛灌之勇”,就是指绛侯和灌婴。这两位大虾非比寻常,是汉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练得一身好功夫。《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大破项籍、韩信和英布,官至丞相,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灌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水灌七军(好厉害!),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各路大虾时,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出的年代,只好说:“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灌尽英雄!”这个时代中灌水文化被发扬光大,水不但要灌得勇猛如乱石穿云惊涛拍岸,还要灌得富有幽默感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灌水大虾在出征某个论坛时,通常要先灌一杯水,“横槊赋湿”,以增加灌水的艺术感染力。
  
   魏晋时期的人物以清谈著称(也就是在聊天室中斗嘴扔板儿砖),偶尔跑到室外郊游,他们就会选一个有茂林修竹的水潭,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就是往帖子里灌水,然后把帖子放到水池里传给别人,别人收到了帖子就喝掉水,另外再跟一个帖子。有时大家灌得兴起,上游下来的贴子太多,别说跟了,看都来不及。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路大虾鱼灌而入考场,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坛中矣!”这时身旁的宰相(侍中)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湿”这么一种灌水的形式,其中李杜二人成就最高。李太白的著名“灌水湿”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恢宏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坛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讴歌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崇高友谊。跟李大虾错生在一个时代,杜大师虽有“安得灌水千万篇”的豪情,也只能发出“灌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慨叹。白居易却不服:“座中灌水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灌水把袖子都灌湿了!唐朝还实行对外开放,李白就经常和外国网友晁衡相互灌水,吟“湿”作“河”,灌水国际化了。
  
   继唐湿后的宋词则又是另一番灌水风光,后人把宋词按照灌水风格分为两派:其一为豪放派,以苏轼老哥为代表,写下了“大江东去”的壮丽篇章;其二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老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说只要有人灌水的井边,就有人转贴柳永的帖子。宋朝理学也很发达,继承了孔子的“一灌之道”,章太炎老先生所著《菿汉微言》中就说:“仲尼以一灌为道为学,灌之者何?只忠恕耳。”因此宋代的儒者以天理人性为基础,对灌水作了深刻的思辩分析。
  
   元朝外族入侵,中华灌水文明有些衰微,只留下了“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灌水人在天涯”的小曲。
  
   明朝时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其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一名“施耐淹”,一名“罗灌中”,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灌中在成名小说《三国演义》的头一回就写下了“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灌尽英雄!”的编者按,为全书定下了灌水基调;施耐淹的小说则干脆以《水壶》为名,以发扬灌水文化为己任,其间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灌水作品,如戏曲《十五灌》等。
  
  
   水至清则无鱼,清朝又一次异族入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搞文字狱,见灌水帖就砍,使得灌水帖子大大减少。鹿鼎公韦小宝水灌雅克萨城,签订“尼布楚条约”,才显出一点灌水英雄真本色来,其后乾嘉学派则埋首于故纸堆中,专心整理老帖子,正是由于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一些精彩的灌水之作才被保留了下来,而不至于被淹没。
  
   到了民国,故总统蒋公效法前贤,用了若干TNT炸开黄河花园口,水灌三千里,让日本鬼子领教了我中华灌水文明。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灌水文化也开始商品化,一时“灌水猪”、“灌水鸡”大行于世,凡事必灌之而后快。
  
   纵观中国的历史,是5000年灌水的历史,值此跨入新千年之际,咱们更应该把灌水文化发扬光大,诸位,“新浪网”的名字是何含义呢?就是要让咱们掀起灌水的新浪潮!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谱写灌水的新篇章!
  

回    复    

回复人: 雪上加霜 Re:水的正确灌法[转载] 回复时间: 2004.02.14 11:23

    海蓝。我很少看帖子呢。
  突然看你贴了这么一堆。好笑得很。
  于是也来灌一下水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风起云落时 Re:水的正确灌法[转载] 回复时间: 2004.02.14 19:17

    将灌水进行到底!

回    复    

回复人: 木头吉普 Re:水的正确灌法[转载] 回复时间: 2004.07.24 00:55

    打印下来,明天好好STUDY……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