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且听风吟版主:空灵飘逸    绿暗红嫣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星星海 收藏:2 回复:4 点击:2765 发表时间: 2004.03.27 23:04:15

生活是个万花筒


   儿子在很小的时候,曾得到一只万花筒。它初看起来光怪陆离、纷繁复杂、变化万千,实质上只是几片彩纸在四面镜子中的幻象而已。儿子现在已经长大的,他早已彻底弄清楚了这只万花筒的原理,不再被这样简单的幻象所迷惑了。
   社会又何尝不是一只更庞大、更复杂的万花筒呢? 只不过构成这只巨大万花筒的“镜子”更多、有着更多的假象、反射情况更复杂罢了。玩具万花筒只要有很初步的光学知识就可破解,但对于社会这个硕大无朋的“万花筒”来说,我们需要长多大、有没有能力解析透呢?
   在我们的世界,一件简单的现象就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的假象。
   我们的对立面由于利益上的原因,会故意制造假象欺骗我们,这是不消说的了。
   而我们的亲人、朋友,甚至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欺骗我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说:邹忌问他的妻子、妾和客人,自己与美男子徐公谁更漂亮些,结果他们都说邹忌更漂亮。然而邹忌见了徐公后,自叹不如,“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幸好邹忌是个很明智的人,他能在晚上扪心自问,深入思考,才知道妾因畏我、客因求我而讨好自己,妻因爱我而美化自己,从而从假象中走出,看到了真我。
   邹忌的妾、客只是说了假话,还是比较好分辨的。然而,有些说假话的竟然还能创造出一大堆的理论来。
  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澎滂,激扬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灿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你看,楚王一开始是对的,认为风是“天地之气”,“不择贵贱而加焉”。可是被宋玉一通文辞华美的“大王之雄风”的大道理一搅和,就不知不觉上了套,赞同说“善哉论事”,于是又想听听“庶人之风”了。虽然文中没有再说楚王对“庶人之雌风”一说的看法,想来也是被那一大碗米汤灌得昏昏然地、屁颠屁颠地乐去了。
   看来,对于那些似乎有道理的假象,人们是更难分辨的了。
   自己也会欺骗自己。如果你将两手分别放入摄氏40度和0度的两个水盆,过一会儿再将两手同时放入摄氏20度的水盆,对这同样的一盆水,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有什么样的感觉?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见人们对自己的眼睛还是很信任的。然而,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请看下面三幅图,三个军人其实是一样高的,那些圈也是标准的圆形,但我们的眼睛却判断错了。而那只大象有几条腿呢?我们的眼睛根本就不能给出任何答案! (图形请见http://www.my510.com/forum/adecoler.php?articleid=272174&userid=11772
   也许你会说,这是视错觉现象,不怪眼睛的事,是一种错误的直觉。如果我们有一个好脑袋,多分析分析判断判断,就不会出这样的错了。可是,有些简单的问题,被聪明的脑袋多想一点,想复杂一点,反面会出错了。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记叙了芝诺的四个怪论。其中一个就是“寸步难行”:假如需要你走10米的距离去推开窗户,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然而,且慢!你要走完这10米的路程达到目的地吗?那你必须先走完这10米的一半的路程。现在,这10米的中点又成了你首先要达到的目的地。你要达到这个中点吗?那你又必须要走完这一半的一半的路程……依此类推,以至无穷。这样,你当然是“寸步难行”了。李匡武先生用数学的叙述方法使这个论证的表述更加准确、清楚:“当某物从A点移动到B点时,必须通过A和B之间的中点C,而它从A点移动到C点时又必须经过A 和C之间的中点D……如此继续,以至无穷。可见从A到B必须经过无数的点。这种无限的进程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办到的。”常识告诉我们,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就是乌龟也能走完10米或更多的距离。但你能轻易驳倒这个错误的结论吗?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一推理,似乎使我们更迷惑了。
  我们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来认识这个世界吗?那英在中唱道:“......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几句话,当是这首歌的精华所在。可见,有非常多的人都是需要一双“慧眼”的,而且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需要更“慧”的慧眼。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练就这样一双“慧眼”,才能够看透社会这个大万花筒呢?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的社会比之孔子的时代,不知复杂了多少倍!我们到了四十岁时,能达到“不惑”的境界吗?即便再过若干年,我们真的能“不惑”、“耳顺”“知天命”了,那么我们已经离大去之年不远,又有多少事能够重来呢?
  

------------------------
醉眼观星海,蓝天看浮云......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空灵飘逸 Re:生活是个万花筒 回复时间: 2004.03.28 01:35

    好文啊,星星海!
  此醉眼。。叹服!自愧~故三缄其口。
  

------------------------
幸福的道路总是那么轻,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空灵飘逸 Re:生活是个万花筒 回复时间: 2004.03.29 22:57

    读,反反复复。。
  不知为什么,竟和那幅水墨《野藤里的葡萄》想关联,如此强烈,挥之不去。。
  是不是有点儿奇怪。
  可是,真感觉。~
  
  眼空千古
  独立一时
  
  也许,隐藏文字背后的东西,更吸引我。
  有朋友说,诗画同源。也许,水墨油彩,殊途同归。。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吉水 Re:生活是个万花筒 回复时间: 2004.04.07 10:34

    生活是个万花筒,我们只是插花的人。
  插着自己的花,还不忘欣赏别人插的花。
  喜欢看你的文章,有思想,有深度,同时又不干涩。
  

回    复    

回复人: 寒水月沙 Re:生活是个万花筒 回复时间: 2004.12.06 16:44

    好文章。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