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读《水浒传》,看武松打虎、李逵杀虎和解氏兄弟伏虎的情节,对那白额吊睛的大虫颇为恐惧,但这恐惧其实还逊于对家中陌生客人的惧怕。后来年龄渐长,对这百兽之王又添了诸多敬意,为了它威风凛凛的英雄气质。可这敬畏却随着我第一次实地观虎的经历而消散了。
那是1985年,郑州动物园刚刚破土兴建,种种珍禽异兽先后在此安家落户。那天下午,我与同学李某到园中看希奇。薄暮时分,我们看了猴子野鸡等几种了无趣味的禽兽后,便在一片空地上和老虎邂逅了。
当然它在笼中。
这是只刚从外地购进的东北虎。两三米见方的长方体的铁笼刚盛下它那据说中等的块头。这是它正在被运往新“家”的途中。一旁歇息的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并不像老虎般凶恶,所以游客们潮水般涌上来一瞻这百兽之王的风采。有些还兴奋的摆弄的相机给它照相或和它合影留念,全无丝毫的敬畏。
也许是因为旁观者的喧嚣吵嚷,也许是因为长久的笼养,或长途运输的颠簸劳顿,它全没了人们想象中的王者风度和霸者气质。这哪里是只老虎?它温顺而卑谦的爬伏在笼里,两只满怀恐惧的眼睛观望着笼子外陌生的游人,目光游弋,尽显小心和胆怯。一个大胆的“络腮胡”的青年甚至冲着它大吼一声,它迅即小心地欠起腰身。又有人向它挥拳作势,还有位甚至向笼子揣了一脚,这意外使它猛地站起身,似乎要发作,但很快又泄劲地伏下,那“王”字额头不由自主地摇摆晃动着,似乎一个众目睽睽下答错题的女学生的羞怯和窘迫。围观的人愈加放肆,它就愈加不安地在笼子里随笼外的各种“刺激”而反应着。
我失望了,为了那曾经有过的忌惮和敬畏。同时心里禁不住产生一连串疑问: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么?它为什么不安卧笼内紧闭双目对笼外的一切“小人”举止置之不理不睬呢?它为什么不把吼腔里传出的声声气短的闷雷化作一声震天巨响的怒吼让人有所收敛呢?它的双眼为什么只有恐惧不安而没有愤怒的汹汹列焰呢?它的不怒自威、阴森可怖甚至野蛮凶残哪里去了?放归自然,它还能表演一窜一跃一扑的敏捷身手么?它,它会饿死么?不,不!这不是老虎,不是人们用来比喻一代枭雄的老虎,不是奉献敬畏和寄托理想的老虎,甚至也不是吓住孩子的“老虎来了!”的农妇口中的老虎,更不是被比作迟暮英雄和囹圄豪杰的老虎!它只是,只是条被斗败的恶狗而已。
动物毕竟只是动物,再强大的动物也有被降住的时候。而惟有人杰永远也不会低下那高昂的理性的自尊的头。我这样想着,刚才那失望的情绪缓解了许多,便唤了同伴向人的地方走去。
------------------------ 无心不出岫
闻鸡唱大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