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韩寒现象”
韩寒凭着一篇《杯中窥人》而成了新概念作文竞赛的焦点,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然后又有一本《三重门》,将他的名声捧得如日中天。而更让人有争议的是他的成绩,“七盏红灯高高挂”,再然后韩寒就成了一种现象。我到现在还不明白所谓的“现象”究竟指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偏科,而且是只读语文的偏科。大家看到韩寒就这么成了一个焦点,心中嫉妒,一些有点才气的人便蠢蠢欲动,效而仿之。再后来,韩寒差点成了“害群之马”。 我真为他鸣不平。 许多人对他的批评出于善意的目的,但我认为实现善意的目的需要用真诚的手段支撑着。若不是实事求是地去批评一件事情,我宁可选择沉默。就比如我们如果很不理智地去干一件理智的事情,就一定会助长那种理智的残缺一样。那些专家就是这样不理智地做一些本来应该理智的事情——对韩寒作出一些偏颇的评价,或者加以吹捧、或者施以棍棒。然后韩寒就迷失在鲜花与诽谤里。 孙绍振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要有名牌的心态——所谓名牌的心态,就是不买任何权威的帐。”韩寒在这件事上身体力行,他否定了“所谓的专家”对他的褒扬与批评。我同样怀疑专家们批评的真诚——倚老卖老的教训不能让人心服口服。然后韩寒选择了背叛到底。 说真的,他的书写到《通稿2003》已经不再有灵气了。最初作者成名全靠了作品的功力,但现在作品畅销还多亏了头顶上的金字招牌。像极了江郎才尽。在我眼里,专家的表扬与批评摧残了一个天才。 韩寒的成功与失败都成了往事。而那些追求韩寒成功的光环的后起之秀们,都成了“韩寒现象”的炮灰。对他们我没有什么话好说。只让我想到了我爷爷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傻子,傻到极致却要故作聪明。经常闹笑话,让别人笑到满地找牙。后来他在别人的建议下向一个聪明人学聪明,一举一动全学聪明人的样子,学得惟妙惟肖。有一天,他跟着聪明人到面馆,聪明人点里一碗粉干,他跟着点。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吃。聪明人看他连吃饭的动作也模仿,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嘴里的粉干也从鼻孔中喷了出来。而那个傻子彻底地傻了眼。 后起之秀们的结局就和傻子最后面临的处境一样尴尬。
------------------------我应该有很多你的回忆,但我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很茫然。我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阳光和你一起消失。
被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 复
------------------------我,韩寒,不教世事敢学问,飞车任驰宇宙游 惟我有史!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