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内在与外表说开去
──与友人共商榷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说:内在反映在外部的行为。然而有时外部的行为又决不完全说明内在的原因,这应该说是中国五千年儒家哲学所不能确切回答的一种现象。也许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但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可能就将事实的存在淹没在一种假象的约定熟成之中。正如人们只看外表而不能确切地理解一个人一样。
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固然要由他的内在心理表现所支配,但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决不能确切地说明其内在的根本基因。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早已阐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先辈千百年所积累下来的哲学精髓。
几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说:“人类的面目形象正在逐年由宽变窄”。究其原因,原来是这样的:日本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知,人类长期生活在科学发展的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食用的食品不需要大量咀嚼的越来越多,从而使人们口腔周围的肌肉运动减少和削弱,导致人们面目随着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直至蜕化。这一研究的结果表明,内在不但可以改变和影响外表,客观的外部环境也同样可以改变和影响外部的形成和表现。于是,我便说,不仅不能根据一个人的外部表现而真正地去断定其内在本质,也同样不能根据其内在的本质来判断外在行为的优劣。正如见到男人梳长头发就一味地断定有什么问题一样。
一个人内在的形成,既有主观的心理因素,又有客观的外部因素。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真理所在。那么,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主观的心理因素就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唱戏”的基因。诸如:为了适应某种环境和要求;为了把握一个时期的机遇;为了争取一个时期的主动和为了产生某种影响等等。这种存在着某种“做戏”的因素就往往遮盖住了人原本就固有的“本真”人性。因此,内在可以认识一个人,但也同时可以蒙蔽一群人、一代人。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笔者认为,最直接、最科学、最近乎真理的办法,就是用你自己的心灵(或曰自己本人的磁场反映)去体验,去利用自己雄厚的知识来观察你所要了解的人的内在与外表的结合点,从而用这一个重要的“点”来折射出立体的东西,这似乎与《西游记》里的照妖镜有异曲同功之妙。然而,要达到这一点却决不是容易之事,因为它是一种涉及到有关心理学、哲学、美学、预测学、自然科学等等大量知识的边缘学科。于是乎许多人便产生了对此事的厌恶和麻木;于是乎便有一部分人增加了其锐利的目光来断定,增加了理性的思考来分析,增加了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增加了无明的惊讶而慨叹……
真乃乌乎哀哉!
这世界值得惊叹;
这社会值得研究;
这人值得琢磨!
------------------------ 文,可点化生命,润泽灵魂。友,可滋补情感,哺育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