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死亡:陆小曼在徐志摩生命中的尴尬地位
特别注明:这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一些研究徐志摩的资料和文章。 73年前的一个清晨,一个女人鬓发蓬松依在枕上,看着打点行装的他。他走到他的面前:“天冷,别起来,我走了。” 吻去她眼角的泪水,他挥一挥衣袖,作别而去。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诗人徐志摩,而她就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这是73年前一个普通的镜头。然而这个镜头73年后的今天还让人念念不忘是因为30多个小时以后,徐志摩搭乘的邮机撞毁在济南开山,机毁人亡。一代风流才子乘风而去,再也没有回来看一眼她。从此,她陷入一种无底寂寞中。守寡之年,不过二十九岁。所有人都骂她,没有她,亦不会有徐志摩的死,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张幼仪始终是正义的,林徽因还落得个正人君子,人们记住的只是她的奢华无度,只当她是一株醉生梦死的罂粟花,二十九岁的她,背负起所有罪名,却没有想到,二十九岁之后的日子,是她一个人担当,所有的苦与罪,所有的寂寞与相思,所有入骨的痛与孤寂。 如果你看过的徐志摩《爱眉小札》,你一定被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感动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表现的是这个风流才子和另一个传奇女性林徽音的爱情故事,而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上演的爱情情景剧无疑更让人觉得精彩绝伦。陆小曼是徐志摩的好友王赓的妻子,徐志摩常与他们夫妇俩同游。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差点上演武夫王庚用枪毙了徐志摩的夸张情节。后来陆王离婚,徐陆结合,但婚后两个人关系一度紧张,正在此时,徐志摩搭乘飞机失事,给这段精彩爱情留下了一个精彩的结局。 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卒业于北平法国圣心学堂。自幼聪慧活泼,中西文学根底扎实,又通音乐绘画,且有小说、剧本行世。她绝对是一个容貌和才华都不逊色于林徽因的绝世佳人。其父陆宝早年留学日本,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因此可以说陆家也是当时的一个名门。1920年由其父母选中王赓为婿。王赓曾留学于美国西点军校,就职于北平警察局。陆小曼生性活泼好动,其夫却严谨有度,不苟言笑。 王赓比小曼年纪大得多,做事干练沉着,但是在家庭生活上,他缺乏吸引力。王赓对小曼是很宠爱的,但是,他像一个大哥哥哄小妹妹那样,爱护有余,而温情不足,小曼对他自然是敬多而爱少。这一对夫妇,实际上有点封建包办色彩,因此,虽新婚不久,但在夫妇的形式下,中间空白不少。后来,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长,小曼不愿去东北,仍住在娘家,因此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徐志摩与王赓原是好友,陆小曼因此结识了诗人,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很敬仰的,因此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感情虽很融洽,但很纯真。王赓在北京时,因事忙,有时不能陪小曼出游,就邀志摩代劳。起初,志摩也出于友情难却,加上对小曼印象极好,也就乐于充其任。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爱好相同,意趣相投,共同语言一多,谈话内容就丰富了。自从王赓调任哈尔滨后,志摩和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了。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从友情发展为爱情。志摩当时是比较能克制的,因为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他立即想到悬崖勒马,以免掉进爱情的深深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因此他在1925年赴欧洲,以便使爱情的火焰冷却下来。但是到了柏林,感情上受到新的打击,他心爱的儿子彼得已经在一周前夭折了。志摩在悲伤之余,更觉在异国有飘泊之感。这时,他突然接到小曼病重的电报,他又不顾一切地回到北京。这一回来,两人更难舍难分了。志摩与幼仪的婚约也在此时解除。 用小曼自己的话来说:“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使我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 然而当他们终于冲破世俗的禁锢结合的时候,来自社会上的各种非议也接踵而至。先是他俩邀请志摩的老师,那个在志摩另一段爱情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梁启超为他们证婚,梁不肯,志摩坚持,梁最后答应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徐志摩应允。不想梁真的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得二人抬不起头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 ,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随后徐家终身都不能接受陆小曼这个明媒正娶的媳妇,陆小曼也终生都没能踏进徐家的门槛。这都给他们的婚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徐陆新婚后陆小曼长期生活无度和不加节制,造成“心口疼”,有人建议吸食“大烟”止疼,徐志摩也应允购置 。小曼的挥霍无度造成诗人入不敷出,尤其是因为他离婚再娶,触怒父亲,断了经济的后援。徐志摩渐渐体味到了操持的艰难。他为了满足陆小曼奢侈的要求,拼命地创作,教书,辗转于上海北京之间,就这样他犯了陆小曼的前夫王赓一样的错误,忽视了陆小曼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情感需求。于是,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两个人如胶似漆 , 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徐志摩多次耐心规劝,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 徐志摩的遇难,敲醒了陆小曼的灵魂。自此,戒了烟瘾,逐了翁瑞午,青灯守节,闭门思过,潜心搜罗志摩的诗文,后来编成《徐志摩全集》。全集的跋《编就遗文答君心》一文,也可看到陆小曼的悔恨之情。 陆小曼晚年的房间里布满了徐志摩的照片和遗物,没有一次谈话不提到诗人,“志摩他…………志摩他……”对小曼来说,徐志摩并没有去另一个世界,只是 去了理发店理发,去了图书馆借书,随时会推门进来:“小曼,看,我给你买了什么回来?”我深深地意识到,是什么支撑着她羸弱的身子,是什么慰藉着她的寂寞的生活。她的言谈举止,她的一切生活都有着徐志摩的影子,更确切地说,她是徐志摩的影子。诗人匆匆去了,却留下一个影子,悠悠荡荡孤孤单单地 活了数十年,在人间。 小曼就是那一涧清瘦的水流在寂寞里流淌了30多年。她像一个吝啬的人,默默地守抱着自己的回忆,任它沧桑代谢,未见心头旧影的一点光泽。 直到徐志摩去世30多年的1965年,她弥留在华东医院的病榻上时才释然:“我要到志摩那里去了。” 她仿佛看见志摩一袭青衫,潇洒如神,站在病榻前,轻轻念着她1933年清明回硖石为志摩扫墓吟成的七绝: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然而世人却始终无法原谅陆小曼在婚姻生活中的污点。徐陆百年之后都不能合葬一处,因为人们至今不能原谅他们的爱情或者内心深处充满了对陆小曼的不屑与鄙视。这恰好说明了陆小曼在徐志摩生活中尴尬的地位。因为要说妻子人们更愿意想到那个开明的张幼仪,要说爱情人们更愿意联想到一代才女林徽因。陆小曼是什么?全在诗人热情如火的《爱眉小札》。
------------------------生命中:一半在寻找,一半在迷失。
被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 复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一杯清茶,两人对坐。 聊—清风明月海阔天空 听—芭蕉夜语百鸟鸣唱 观—花开花落云展云舒 赏—风烛摇曳落英分飞 咏—辰光灿烂天地玄吴 看—沉浮百世潮落潮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