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般若九华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松杉树 收藏:0 回复:5 点击:5649 发表时间: 2004.07.27 20:21:36

黄大仙


   这个故事是奶奶告诉我的,在我小时侯的夏日傍晚,在老家荫凉的树阴下,奶奶就会摇着蒲扇告诉我那些神奇之极的故事,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在我长大后都不再相信,但是关于这个黄大仙的故事却一直难以忘却。
   用奶奶的说法,黄大仙是就是成了精的黄鼠狼。老家地处平原,在我小时侯是可以常常看见黄鼠狼出没的,但是后来随着慢慢长大,却越来越少看见它们。所以,在我小时侯,奶奶的关于黄大仙的故事给我形成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黄大仙的故事是和爷爷相连的。爷爷死的时候39岁,死于黄大仙的折腾,那一年爸爸九岁,又二十年后才有我的出世。在我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在乡村夜幕渐深的傍晚,奶奶肯定的对我说这个黄大仙的故事,我自然是会感到恐惧的,在那个时候,表明我恐惧的具体表情或者动作细节我都忘记了,但是可以相信的是,我要求奶奶继续讲了下去,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就牢牢的记录在我的脑子中,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多方请教,却依然无法澄清奶奶述说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奶奶转述了别人的臆言。
   在奶奶口述的家族史中,爷爷是个带些神秘色彩的人物,上过私塾,做过乡村会计,写得一手好字,却更热衷于跳大神。多年以后,我知道跳大神是所谓的迷信活动,但是在奶奶的叙述中,我对跳大神的爷爷却更充满了好奇和敬仰之情,这种好奇延伸到我的少年时代,我想象着奶奶述说的爷爷手持七星宝剑手舞足蹈念念有辞的样子,并且一度对七星宝剑的下落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奶奶的述说中,七星宝剑在爷爷被黄大仙折腾去世后,就不见了,奶奶说这话时,带着极大的惋惜,我在那个瞬间更是感到失落,并且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故意忘记奶奶说的七星宝剑丢失的事实,总是对家中的角角落落窥探不已,幻想突然找到宝剑,这让我形成类似窥视的毛病,这种愿望直到我上了高中后才逐渐消失,幸好毛病也随之消失。虽然奶奶对爷爷的跳大神多少带点不屑的神情,毕竟现在的奶奶是党龄和国家年龄一样长的老党员,但爷爷的跳大神的神秘形象对我们的家族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的爸爸和我的伯伯就对神秘的事情获有一种独特的体悟,并且多少都走上了点自学周易八卦的道路,到了我这一辈,家族中以我为代表,更是具有独特的神秘气质,这一点我毫不怀疑,并且追根溯源是从我那个夏天听到爷爷和黄大仙的故事开始,那一瞬间,我就觉得一种神秘的气韵从早就仙逝的爷爷身上传到了我的血液中,虽然,我一直说自己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并且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对说出这一点毫不怀疑,日趋肯定,但是,内心深处,我为那些往事带来的神秘气息保留位置。
   你爷爷是被黄大仙缠死的,奶奶说,在你爷爷睡觉的时候,黄大仙就会变作女人钻进你爷爷的被窝,他下地做活的时候,黄大仙会跑到他的铁锹上不让他做活,你爷爷临去的时候,我请了王三和赵大来看着夜,那一夜黄大仙又来了,不停的在你爷爷的病床下喊叫,所有的人都不敢睡,点了灯会被它扑灭,谁也不敢打它,你爷爷去世后,你爸爸和两个伯伯还有你姑姑都知道的,黄大仙就躲在厨案下叫着不让我做饭,你爸爸他们拿着木棍,铁叉就是不敢打,后来,过了一阵子,黄大仙没有了,我们家才安宁了。
   这就是我小时侯,奶奶提供给我的最完整的关于黄大仙和爷爷的故事,多年以后,我读《聊斋》的时候,总是把那些鬼怪狐仙的故事和黄大仙做比较,今人说此书是借鬼神古怪故事讽刺现实,我也相信,但是对于奶奶亲口所述的爷爷的故事,难道也是信口雌黄?我不相信,于是对这黄大仙的故事,我从大概初中开始就分析其真伪性。
   那个时候,我已经通过爸爸知道爷爷是因病而逝,死于肝硬化。但是爸爸承认有个黄鼠狼曾在他的童年里对我们家构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对于爷爷的死因和黄大仙的关系,爸爸拿不出更多的佐证,只是觉得黄鼠狼变人形是无稽之谈,奶奶的话不可全信。我对这样的回答自然是不满意的,所以在高中的假期我把目光又投向了奶奶故事所述的王三、赵大两人。
   王三乃一杀猪匠,以胆大著称,当初落户我老家时,孤身一人而来,仅携杀猪刀一把。对于乡村社会而言,外姓远来,很难立足,但几十年后此人不仅繁衍一大家族,子孙满堂,更是因其胆大公义,博得不少美名。高中我回老家看其时,其已经时耄耄老人了,对于爷爷的死因,他并没有透露太多的消息,只是说你爸爸长的很像你爷爷,肩宽腰长,身材高大,这一点奶奶曾多次说过,并无新意,当我可以问起爷爷和黄大仙的故事时,王三老人一脸讳莫如深的表情,狠狠的抽了一口烟,说,你爷爷去的蹊跷,问你奶奶去。这对王三老人的追寻就告一段落,求证历史从这里又断了线索。
   赵大也还健在,我还是在高中的暑假又去找赵大老人。赵大其人也是颇为传奇,年轻时候曾远走南乡,为南方地主种瓜看瓜,擒过蟒蛇斗过野猪,这些事件的可信度如何,我未可知,至少现在的我表示怀疑,但是就凭这些传说和他异乡归来的满身抓痕,让乡邻之人对其肃然起敬。讲义气,胆子大,美名也是远播了。我在奶奶的指点下去拜访赵大,赵大也是老了,但英豪之气似乎尚在,夸奖了多年不常见到的我后,当我问起黄大仙的故事时,赵大也是先顾左右,而后说那是成了精的黄鼠狼,惹不得,我问他是否看见黄大仙变作女人,赵大嘿嘿一笑说,那倒没有看见。
   后来看的书多了,也专门请教了一些对此有研究的专家,他们说这些动物都是记仇的,可能是爷爷在不经意的时候伤害过黄鼠狼,这个所谓的黄大仙,可能就是那报仇的黄鼠狼了,至于黄鼠狼变美女,专家笑着说,这可能是你奶奶的臆想,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听了专家这些解释,我立刻就觉得有些寡然,似乎本来是希望奶奶所述的全部是真实的,而似乎想象背后的真实是爷爷得了重病,同时在某一个时候曾经伤害过黄大仙,这样才有了奶奶在我童年时述说的一幕,但无论我满意这答案与否,这桩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记忆似乎变得清朗起来,终究我不会用窥探的心去考虑这个问题了,正如多年前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一样,如今我倒宁愿相信这故事是真实加上了虚构和想象,至于那黄大仙变作美女,也许是奶奶在紊乱生活中产生的幻觉,也许是奶奶在精神压抑的景况下不满的口辞,毕竟,爷爷倒下了,奶奶就要独自面对的是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况且爷爷临终遗言一定让孩子们上到高中,所有这些因素,就构成了奶奶叙述的心理背景,虽然多年以后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在对小孙子讲述陈年故事的时候,奶奶还是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段岁月,叙述了那样一段故事,作为对逝者的追念和对自我的安慰,毕竟,爷爷的去世非人力所能挽回,奶奶一定在潜意识里这样想。
   我在长大后的今天猜测着十几年前奶奶讲故事时候的心理,也推测着几十年前爷爷去世时候奶奶的心理,并非对逝去的和健在先人们的不敬,只是想以此解开缠绕在心头多年的疙瘩,并且也正因为这些追索和猜测才知道在那样的景况下,爷爷和奶奶各自承受的苦痛,这的确是非人力所及的天灾人祸强加到爷爷身上,构成了无法解脱的苦难,而奶奶在承受苦难后的几十年后的回忆中,唯一的似乎超越苦难的调侃就是黄大仙变成了一个女人,奶奶也应该知道这只是想象,但是在面对苦难的折磨中,奶奶所说的变作女人不过也是作为更加凄苦的灾难的象征,以这些重叠的苦难强加给自己,奶奶就终于变得坚强,并且完成了爷爷去世后独撑危局的重任,这在家族的历史上值得大写特写,这在奶奶悲情的命运中也值得浓墨重彩,虽然,长大后的我们都知道——黄大仙变作女人可能是假的,和爷爷去世无关。
   再问奶奶那些旧事,奶奶也说不清楚了,只是每年清明的时候,都会嘱托我们多给爷爷烧些纸钱,我们若没有回家扫墓的时候,奶奶就会一个人买了纸钱和酒,用裹足的小脚颤巍巍的远行到郊外爷爷的坟前,为爷爷到酒送钱。现在奶奶去南京安度晚年去了,可我知道在中年殇偶的奶奶心目中,爷爷仍然是他无尽的牵挂,这爷爷和黄大仙的故事曾经以怎样的形式留在她的心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安详的活着,走了的人平静的安息,这就是最好的思念。
   以此小文纪念我未曾谋面的爷爷。
  


文坛.浮 世 收录 原创[文.浮 世]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长空飞雁 Re:黄大仙 回复时间: 2004.07.27 20:43

    真的写得太长啦。看了半天,才知你是纪念爷爷,至于黄大仙之事纯属迷信。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烨芙蓉 Re:黄大仙 回复时间: 2004.07.27 20:44

    好真实的一篇怀人的文章!
  真的很不错哦!
  写得很感人的,也让人看得很清晰故事的发展过程,喜欢这样真实的文章。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苍天在上 Re:黄大仙 回复时间: 2004.07.27 20:47

    我觉得适合拍成反映隐秘影响心灵的纪录片:)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海蓝宝石 Re:黄大仙 回复时间: 2004.07.27 22:50

    俺能想象你当时听故事的情景~~~~一个小男孩~~~坐在奶奶身边~~听着奶奶讲“黄大仙”的故事。吓得睁大眼睛,小手紧攥奶奶的衣角~~~在奶奶停下来时小心地问着“然后呢?”~~~~
  
  老大~~俺描述的怎么样?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寒水月沙 Re:黄大仙 回复时间: 2004.07.28 00:07

    是纪念未曾谋面的爷爷的好文,感觉其中更是对爷爷奶奶那朴素的爱的一种崇敬,其实奶奶对爷爷的爱都浸在黄大仙的故事里,这是年轻人不好理解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