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己剑(下) |
十一
那人道出了原委。
原来,这东南沿海一带,近些年来日倭猖獗,为害甚重。倭寇屡分数十小股,四处流窜,奸淫掳掠,杀人焚村,无恶不作。在抗倭名将戚继光戚大将军的号召下,沿海一带的热血男儿们自发组织了各路义军,相互支援彼此互应,抵抗打击日寇。
义旗一举,天下皆应。由于日倭性蛮凶残,倭刀锋利,且其中不乏擅长剑道柔道的武士浪人,一般粗通拳脚的平民实难与之相抗。故此,武林侠士江湖豪杰纷纷前来支援。
这与萧水寒交谈之人,正是一支抗倭义军的头领。最近他这路义军中来了几位武林好手,其中就有萧水寒的结拜大哥何风。何风曾向李三清提及他的义弟萧水寒,说若得他前来相助,必如虎添翼。只可惜,萧水寒因情伤怀,流落天涯不知所踪。
不过,这话李三清也记在了心。这次他前来台州,是与其他几路义军首领秘密会晤,共商抗倭大事。办完事后,一时酒瘾发了,便来此饮个几杯。没想,就遇上了萧水寒。
这当真是相请不如偶遇了!
当下,李三清便邀萧水寒去他军中,与何风相会。
一天后,在滨海山林中的义军营地里,萧水寒见着了何风。
当日萧水寒护送小桐返至和风山庄时,何风已离开去了啸月山庄,在武林盟主云啸月的号令下,何风和一干武林志士来到这一带助义军抗倭。因此他反是先箫水寒到了。
何风爽朗的笑声驱走了萧水寒心头许多悒郁,何风爽直的话语也令萧水寒感到惭愧不安。
——值此国家多难之秋,男子汉大丈夫岂可终日沉溺于儿女私情,消沉于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是英雄是侠士就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几句话宛似警钟遽响,顿把萧水寒从浑浑噩噩中惊醒。
于是,萧水寒留下了,留在了义军中。
——为国为民,出一己之力!
这一日,刚打了个胜仗,歼灭敌寇百余人,军中设宴庆功。
义军生活平素甚是清苦,难得有几回酒肉腥荤。今日破天荒地宰了几只猪羊,开了几坛酒(这些也都是乡民们感恩送上山来的),几百号人欢庆山林中。
酒未罢,萧水寒却愁思忽起,推说不胜酒力,信步踱出了营地。
月下,树林中。
一些月光犹如漏网之鱼自叶缝林间筛了进来,秋风乍起,枝叶摇曳,地上银斑点点,时明时灭,煞是好看。
然而,身在此中的萧水寒却负着手,一再徘徊。
心中烦苦怎是说消就消得?心中愁结怎是说解就能解开的?
日间自有大事所忧,所忙,而夜晚呢?特别是这样一个月华如水,云淡风轻的夜晚呢?
思君如明月,夜夜减清辉。这是一个极易睹月思人的夜晚!
几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细思量,却更难忘。
萧水寒心中怆然,望月长吟:“怅望浮生急景,凄凉琴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受死吧!”林间树枝一荡,一把剑倏自斜上方朝萧水寒胸口刺来,这一剑来势又快又急,直指要害,显是要置萧水寒于死地。
萧水寒乍闻这声,觉得耳熟,但形势险极,不及多想,于猝不及防中,本能地将身子一侧。
正是这出于本能的一侧身,救了他的性命。
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
这一剑没刺穿萧水寒的胸膛,倒是刺穿了他左肋处的衣衫。
那人一击不成,抽剑,再刺。
但这时萧水寒已认出来者是谁了。
——小桐!
眼前这个柳眉倒竖秀目带煞的女子,不正是小桐嘛!
萧水寒一怔之下,几乎忘了躲闪。
眼看剑就要刺在他身上了,他忽地一叹:“真要我死?”
剑尖触着萧水寒的衣衫,却陡然停住。
“没错!”小桐冷冷道。
萧水寒忽觉心头痛极,一下子心冷意懒,万念俱灰了起来。他苦笑一声,道;“动手吧!也许我早就该死了!”
“你,你……”剑无由颤抖了起来,显见小桐气恼之极,“你对得起我吗?”
萧水寒又是一叹:“对不起!”
“你有什么话说?”小桐颤声问。
“……动手吧!”萧水寒闭上了眼。
剑抖动得更厉害了。
“你以为我不敢杀你?”小桐脸上露出一种恨绝哀绝的神色。
突然,她牙一咬,剑尖刺透了萧水寒的衣衫。
“去死吧!”
十二
倏地,一颗石子风驰电掣般射了过来,弹开小桐的那柄怀剑。一声暴喝也于同时响起:“不可!”
剑尖划伤了萧水寒的肌肤,划破了衣衫,滑落在一边。
两人侧目,原是何风到了。何风先前见到萧水寒愁眉不展地走出营帐,久不见返,心中担忧,便出来找寻,没想就撞见了这一幕。当小桐剑即将刺下时,他及时出手解了萧水寒之危。
当下他又怒又痛,向小桐责问道:“妹子,你这是干甚么?”
小桐对这义兄甚是敬畏,收了剑,立在一旁,也不作声,但怨愤之情溢于形色。
何风转对萧水寒斥道:“你疯了不成?若我晚来一步,你岂不就命丧于此了。”
“我,我对不起她们。这样,也许是最好的解脱。”萧水寒神色凄凉,颓然叹道。
萧水寒说的她们,当然就是指林初雪和小桐了。
可是何风明白吗?
何风纵不是完全明白,但也知晓了七八分。
他是个聪明人,他看出其中有隐情,他揣测萧水寒必与他这妹子有了瓜葛,甚至是有了私情。
他猜得没错。萧水寒的确与小桐有了瓜葛,而且还是不同寻常的关系。
何风怒道;“要死,也不是死在这儿。要死,就死在战场上!要死,就死得轰轰烈烈,死得其所!似你这般窝窝囊囊地死了,谁会瞧得起你?懦夫,孬种,没出息,枉人叫你一声大侠呢。下了地府,只怕连阴间小鬼都瞧不起你!”
这一通怒骂,骂得掷地有声,字字千均,一针见血,慷慨激昂,更是骂得萧水寒狗血喷头。
萧水寒满脸通红,讪讪道:“大哥,别骂了,小弟知错了!”
何风这才止了骂声,对面红耳赤的萧水寒和脸色煞白的小桐道:“咱们先回营吧,省得闹腾别人都来看热闹。”
经此一骂,萧水寒再也不敢也不会把自己的胸膛往小桐的剑上送了。
而小桐,经过其后何风的一番开劝,面上竟现了笑容,而且还留了下来,与何风萧水寒并肩作战。
何风是这样说的。
——他对你还是有些情意的,否则不会甘心死于你剑下。
——看来寒山菊林女侠很有可能已不在人世。
——日久生情。
他只说了三句,然后,小桐就决定留下来了。
她千里追随,披星戴月,餐风宿露,不正是为了要和萧水寒在一起吗?
原来,自和风山庄相别后,她便一路尾随着萧水寒南下。她轻功本就不错,再加上萧水寒心神恍惚,自难以察觉。
那日破庙她见萧水寒倒下了,心头痛惜,赶紧现了身。拆了庙中的破香案生了堆火,替萧水寒除去湿衣烘干。可昏迷中的萧水寒还一个劲儿地喊冷,无奈之下,她一咬牙也除去了自己衣裳,将他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他的身子。结果,却被萧水寒错认为林初雪,她心一软,两人遂乃发生了夫妻之事。没想到,翌日一早她去替檀郎抓药,那狠心的冤家竟一声不吭的跑了。你教她如何不气煞!
她经多方打听,才得知这冤家躲到这深山里来了,碍于何风也在,她一时不便现身。追踪萧水寒至林中,却听到萧水寒吟什么“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她顿时火恼了。
——什么旧欢如梦?什么无处追寻?那我又算什么?你念念不忘的就只有那个林初雪!
于是,她一剑刺下。
如果不是何风及时出现,那么现在会是怎样一个情形呢?
没有人知道。
除了她自己。
抗倭义军的奋勇,加上各路武林好手的援助,使日倭方面感到恐慌。他们一边从国内调集武艺高强的浪人武士,一边还在倭寇的倭刀上涂抹了见血封喉的毒药。
这样一来,各路义军的伤亡就比较惨重了。鉴于此,一些神医妙手以及擅长解毒用毒的武林人士纷纷向武林盟主自动请缨,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支援。
妙手神仙华千山就是其中一个,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深谙解毒用毒之道。他与已故的何风之父相交多年,这次他就是前来助故人之子一臂之力的。
华千山的到来,极大平稳了军心。他研制出一种专对倭刀之毒的解毒药,嘱义军战前服下,毒刀也就不再成为毒刀了。
对敌时少了这层顾虑,义军也更加勇猛,誓为死去的兄弟手足报仇,只杀得倭寇抱头鼠窜,一再落荒而逃。一时间,义军军心大振,斗志昂扬,所向披麾。
由于何风萧水寒小桐华千山等人的义助,这路义军实力大增,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沿海居民尽皆拍手称赞,附近的热血男儿纷纷加入,前来投往的各路英豪也络绎不绝,几个月后,兵力由原来的六百余人迅增为二千人,成了训练有素的戚家军外另一大抗倭主力。
戚家军是正面迎敌,而李三清这路人马则是采取游击战术,遇强则退,遇弱则歼。扰得日寇倒也不敢像先前那般到处流窜,杀人屠村,猖獗如斯了。
但是这样,也就引起了倭寇的重视。明里是没什么动静,可暗里却调集兵力,准备剿灭这一路心腹之患。
十三
义军接连打了几场胜仗,精神上难免有些松懈。而日倭生性狡猾,诡计多端,在他们故布疑阵之下(假装摆开与戚家军对峙的局面,暗地却派出精锐之师,兵分几路,欲一举围歼这支抗倭力量),义军竟没有觉察危机已近。
这日,晨曦微露,浓雾未散,大部分军士还没睁开惺松的睡眼,便有探子急报:倭寇大举侵山,兵分四路,现已到了山脚!
也就是说,义军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敌人大军包围,三四个时辰后,一场不可避免的血腥厮杀即将展开!
这一下,直惊得大伙儿睡意全消。
义军们群情激动,挥动着兵刃,叫嚷着要冲下山去,跟倭寇们拼了!
李三清铁青着脸,下令三军做好准备,随时待命。而后,他与何风萧水寒等人来到山顶哨塔,观察敌势。
只见倭寇从四面登山,队伍婉蜒起伏有如四条长蛇,尘土蔽天,雾沙弥漫,野兽奔走,鸟雀惊飞。也不知敌人此次出动了多少人马!
萧水寒看了,倒吸一口凉气:此山南面临海,若无船只,本就是死路,而今连南路也被封死,看来敌人此举是势在必得了。
几人神情凝重地入了军营帐幕,大伙儿一致认为:敌人兵力倍强于己,不宜兵分四路拒敌,只合突围。
李三清到底是一众义军的领袖,征战多年经验丰富,他深吸一口气,开声说道:“我已向台州戚将军发出求援信鸽。现在我们应集合全部兵力,一举从东路突围。待与东面来援的戚家军会合后,再图反攻倭寇。”
何风华千山等人略一思索,觉得此法可行,颔首称好。
可萧水寒却独排众议,反驳道:“台州军队离此较远,最少也得一个日夜的行程,咱们即使突围成攻,也必将被尾随其后的倭寇追杀。我看,只怕咱们还没与戚家军会合,却已伤亡殆尽了。远水岂救得了近火?”
李三清浓眉一皱,道:“那你说,咱们应从那路突围?”
“南!”萧水寒朗声道。
诸人皆露惊疑之色。李三清哈哈大笑,讥诮道:“南?南方摆明着是死路,莫非你想让弟兄们随你去送死不成?”
萧水寒也不介怀,径自道来:“敌人同时从南路进攻,显而易见,是欲将我一网打尽。可南山脚即是大海,那路倭寇必是乘坐船只而来。只要咱们突破南路,夺得船只,那么,敌寇再势众也是望船莫及了。待咱们觅得安全所在后,东山再起之时便指日可待矣!”
大伙儿一听,也觉有些道理。
李三清思忖片刻,沉声问道:“你有几成把握?怎知敌人不会尽毁船只,背水一战?”
萧水寒微一皱眉,道:“我也不是很有把握!不过,与其被敌人苦苦追杀至全军覆灭,倒不如铤而走险试上一试……”
李三清冷笑道:“试一试?没有把握的事,我能信你?这可是两千多条兄弟手足的性命啊!岂能如此儿戏?”
萧水寒眉蹙得更深了,他解释道:“这不是儿戏,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话未说完,就被李三清挥手打断:“不用多说了,我在此作战多年,论地形我比你熟,南方是茫茫大海,侥幸突围也是难逃一死。眼下无他,只有东突一途。“
萧水寒仍自道:“可是,我觉得……”
“倒底你是一军之主,还是我是?”李三清怒道,“形势危极,岂容你这般不决断?”
他转对三军发下了号令:“弟兄们听命!集合全部兵力,一举突破!方向——东!”
萧水寒苦笑。
事已至此,也没法了。他毕竟不是一军之主。
就假设他是义军领袖,那么现在,他该怎么做?
自己一个不当的决择,就有可能使两千条血性汉子惨遭杀戳,就有可能使两千条生命尽毁于己手。是冒险,还是该谨慎?是铤而走险死而后生,还是稳扎稳打绝境求生?
该怎么做出决择?
这是一个生与死的决择!这是一个关系到两千条性命生与死的决择!
——生死决择!
他该怎么做?
若是你,你又该怎么做?
十四
纵观古今,许多统率千军叱咤一时的领袖,因为刚愎自用,难纳良言,而招致了最终的失败。力拨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如是,官渡之战统率十万雄兵的袁绍亦如是,就连唯材是用、善纳良言的蜀帝刘备,也因丧弟之痛不顾诸葛苦苦言劝而冲冠一怒挥军攻吴,以致兵败身亡。
李三清只是一支普通农民义军的领袖,他出身低微,没读过多少书,当然更不可能饱读兵书博古通今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是人,就会犯错误。
那么,这次他的决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全军行了不到两个时辰,就与倭寇朝了相。李三清一声令下,一场疯狂的厮守便开始了。
李三清等人身先士卒,冲入敌军阵中,一下子就杀了好几名倭寇。
义军中不少人的亲人好友被倭寇所杀所辱,他们一见到倭寇眼睛都红了,直恨不得啖其肉啃其骨饮其血。这时,又见主将个个如虎狮般骁勇,当下更是热血沸腾,奋不顾身,誓死冲杀!
杀!杀!杀!
这一役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雨腥飞,尸横遍野。
杀退倭寇一批又一批,冲破倭寇一层又一层,义军们仍不知疲倦地往山下冲杀。
义军如此悍勇,敌人似乎胆怯了,渐渐招架不住,溃不成军,纷纷往半山坡处退却。
李三清大喜叫道:“弟兄们,往下冲啊!杀光这些日本倭寇!”
大军顿时冲下追击。
萧水寒却起了疑心,倭寇应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其中莫非有诈?想到此,忙运气大喝道:“不可!”
可是,为时己晚,义军已冲下了大半。
这时,只听“轰轰轰”几声,火药迸裂,铁砂如雨朝义军轰来,义军们顿时血流仆地,哀号连连。原来山坡处竟埋伏了四门土炮,待义军进入了射程范围,便开始发威了!
李三清振臂急呼:“快退!快退……”
可震耳欲聋的炮声立即吞没了他的声音,义军们虽在急退,可哪有土炮打出的铁砂火药快?
这一下,义军伤亡惨重,连李三清华千山等武艺非同一般的人都被铁砂打伤,更何况那些稍懂拳脚的义军?
好不容易退出土炮射程范围,倭首一声令下,山坡中伏兵纷出,如狼似虎般朝惊魂未定的义军杀将过来。放眼望去,遍山遍野,喊杀连天,也不知伏有多少人?
李三清情知中计,当下又悔又恨,拳头紧攥,以至手心都箍出了四道月牙般的血痕。
哀号四起,血流成河,地上那些被铁砂火药打伤失去抵抗力的义军,纷纷惨死在日倭屠刀下。
李三清顿时竖了发红了眼,也不顾自己身上有伤,虎吼一声,挥刀冲了出去。
萧水寒何风等人大叫:“不可!”伸手欲拦,可惜,迟了。
李三清人是冲出去了,声音却在他身后传来:“何兄,萧老弟,弟兄们就全交给你们了!”
这是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
他这般冲下,无疑于羊入虎口。倭寇们迅速将他团团围住——在他杀第四个人时,他左臂吃了一刀;杀第六人时,右腿被斩了一刀;第八人时,眉脸间被划了一刀,血流满面;第九人时,胸腹中多了一把刀。当第十人死时,他的脑袋也被一刀削掉了。
所以,他死了。
不过,他临死前,还做了一项决定,一个目前尚未知对错的决择。然而这个决定,这个决择却是以无数义军以及自己的性命作为代价的。
何风萧水寒等人目中含泪,边打边退。
此时义军仅剩千余人,损失了过一半人马。
何风神色凝重地望向萧水寒,萧水寒明白了。
于是,萧水寒毅然下令:留一百人掩护,其余人抄山中捷径,速向南退!
——他们自是比倭寇更熟悉此山地形。
那一百名披肝沥胆忠义凛凛的汉子,眉头都没皱一下,掩护在后,挡住敌人大军的反扑,抵死不退!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死就死!杀一个,够本;杀一双,老子赚了!
也许会有人说萧水寒何风他们残忍,平白叫那一百人去送死。
可是,一百条性命与一千条性命比起来,孰重?孰轻?
是一千人全部命丧于此,还是以一百人的死来换取一千人的生?
这样做值不值得?
萧水寒不知道。可是,他知道他却必须如此做不可。
所以,他这样做了。
所以,他们披荆斩棘,穿山越险,安全撒到了山南面。
然而,危机并未消伏。
他们一撒到山南,就为即将到达山顶欲与其他几路形成合围之势的南路倭寇发觉,而且东路追兵已发现这条捷径,尾随而来。
很快,东南西北四路倭冠就将会合在一起,以强于义军数倍的兵力自上而下杀来。
他们逃得了吗?
十五
日倭狡猾诡诈,李三清知道向戚家军求援,日倭岂能不知?且李三清也只有向戚家军求援,因为其他几支义军兵马本就比李三清这支少,杯水车薪,焉能救火?倭寇料定义军必向东路突围,遂在东面半山坡处伏下土炮和伏兵,只待义军自投彀中。
倭寇此次攻山,共调集有六千人马,是义军三倍。一旦形成四路,兵力自然分散,容易被义军誓死强攻下突破。故他们四路人马兵力实有轻有重,东路那面是主力,而南路却是最薄弱的一面,仅有千余人。
南面临海,本是死路,为何还要调集人马于此?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不是多此一举,这正是倭寇狡诈谨慎的地方。日倭多疑,怕义军事先预留了一条退路,在山南藏有他日海遁用的船只。故此,他们布下天罗地网,把义军各种有可能甚至无可能的退路统统切断,势在必得一网打尽!
南路倭寇是从海上调来的一支军队,是辅从作战的援军。南路倭首吉田正刚的确收到靠岸即毁船的命令,可是,他心中不舒服。
说白了,就是他——心情不爽!
他不爽,乃是因为上面分派给他的兵力是最少的,万一义军真的在此留有退路,那以他的兵力是绝难与之相抗衡的。只怕待其他几路人马赶来时,他们已被杀得差不多了。
——毁了船,岂不是连自己惟一的退路也断了?
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一个“小心谨慎”得甚至有点贪生怕死的人。
是以,他没有下令毁船。
当年,赵孝成王错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导致四十万赵军全被活活坑埋,此人昏庸,不足为论。可是精明如诸葛孔明,也因错用马谡而痛失街亭以致大好形势尽毁。可见再精明的领袖,也会犯错误,也会有用错人的时候。
日倭这次围剿行动的确可称得上是天衣无缝,毫无破绽。可惜,错就错在,他们用错了一个人。
他们用错了吉田正刚。
吉田正刚的这个所谓谨慎的决定,却是日倭这次万无一失的围剿行动里惟一疏漏处。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没料百密一疏,恰巧生了一个小小缺口。那么,这张网也就不是密不透风,也就不是无隙可趁了。
这个决定,给了义军一个生机。
如今萧水寒就抓住了这个生机。
若是李三清依萧水寒之计,一开始从南路突围,也许伤亡就不会如此惨重了吧?
可是,这谁又料得到了?就连萧水寒自己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否则他一定会坚持己见,说服李三清的。
哎,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只能说,一切都是天意吧!天意让义军有此一劫!天意又让义军逃过这绝杀的一劫!
义军在萧水寒何风的率领下,速退,往山下退,往海边退。
现在惟一可做的,就是争取时间,争取在敌人追至之前,逃至山脚。
当然,这也只是希望,也仅仅只是希望。
义军还未到达山脚,敌人已追至。敌人毕竟是生力军,斗志正旺。而自己却伤兵满营,疲于奔命。一盛一衰,一劲一疲,所以,敌人终是追上来了。
倭寇展开疯狂地反扑。
南路倭首吉田正刚一见义军突然从半山腰,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现,他就知道完了。
——完了!
这下自己肯定难逃其咎,难却其过了。
他只有指挥倭寇疯狂地冲杀(只是指挥,而不是身先士卒。记住,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以求在义军登上船只前予以歼灭,以求带罪立功。
双方伤亡很惨重,准确地说应是义军伤亡更惨重。敌人是自上而下攻,有若下山猛虎,势不可挡。而义军却伤损疲匮,且战且退,边战边退。
萧水寒何风小桐华千山等武林人士掩护在后,挡住敌人一波又一波地冲杀,为大部份义军兄弟的逃亡争取时间。
所幸,交战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他们已逃到了山脚。这时义军仅只剩五百余人了。
身后传来义军们的欢呼声,令萧水寒他们精神大振,早已疲惫不堪的身子,又充满了力量。他们知道,这条路选对了,这是个正确的决择!
他们几人拼死守住山脚,好让数百义军登上船。
绝不能让倭寇们冲过这一关,绝不能!
一旦冲破了,那将会前攻尽弃,而且有可能大部份人都会命丧于此。
几个人一字排开,守在关隘,宁死不退!
十六
吉田正刚更疯狂了,指挥着倭寇抵死往前冲,谁若有半点退缩,就一刀杀了。转眼间他已杀了好几人,全都是自己人。
——退也是死,那就只得不要命地向前冲了!
倭寇们与其说是在冲杀,倒不如说是在送死,死了一个,又上来两个。死了一双,又上来两对!
守在关隘的武林侠士,剑断了换刀,刀断了再换剑,送死的人是无穷无尽,地上的兵刃也是取之不竭。可是,时间长了,手也杀得软了,气力也难以接上了。
在倭寇们潮水般疯狂冲击下,终于,侠士中有人倒下了。接着,又有一个倒了下去,毕竟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那经得起如此冲杀!
妙手神仙华千山也倒下了,他本就被土炮铁砂所伤,尽管敷了药止了血,但年岁不饶人,体力和年经人相比终是不济,如今实在是支撑不住了。
他身旁是小桐,他临死前把一物交给了小桐,还说了两句话。小桐一怔,便接下放入怀中。然而正是这一怔一接的功夫,四把刀向小桐劈来、削来、剁来、斩来,还有一把长剑,也迅如闪电般向小桐飞刺而来。
这一剑,正是南路倭首吉田正刚刺的。他是日本国中一流的剑道高手,眼见有机可乘,便意欲杀了这女子,一逞威风,二竖威信,三壮军心。
说时迟,那时快,“铿”的一声龙吟,霞光骤现,一把淡红色的剑横空出世,带着神的仙灵魔的诡异,飞身而至,以其剑柄撞偏了那刺向小桐的剑锋,其势未停,叮叮叮几声,剑身又荡开了那几把向小桐劈来的刀。
剑似通灵,不欲就此罢休,剑尖红茫暴涨,宛如灵蛇吐信,遽向先前出刀出剑之人反噬而去。
“哧哧”几声轻响,拿刀四人胸口顿时开了一朵鲜艳的红花。四人捂着胸,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缓缓倒了下去。
而吉田正刚却一脸惊骇,右手持剑,左手护心,左手背上鲜血流淌,但人却没倒。
他逃过了一劫!
他避开了这刺向要害的一剑!
本来他是避不开的,可是,当他剑势被阻后,他便迅即回收了。他是剑道高手,懂得“一击不成,蓄势待发”的剑术要诀。当那把似神似魔的剑反噬而来时,他已成了守势,并且开始往后速退了,当剑即将刺到他胸口时,他本能地及时地将左手当胸一横。
那一剑就刺在了他的左手背上。
见血,剑收!剑由淡红色变成了血红色。淡红的剑一旦沾上了血,竟神奇的亮丽了起来,如果它本来像一个独守深闺的女子,而今就似一位容光焕发的少妇了!
小桐惊愕,然后便是惊喜。她由死到生转了一圈,却是喜大于惊!
倭寇惊呼,而后便是悚惧。天哪,这是什么剑?
何风等侠士惊震,随后便是振奋。他,他终于出剑了!
——他,他是谁?
他就是萧水寒。
他出剑了,他拨出了他的伤己剑。
伤己剑出,众人皆惊!
他不得不出剑。
其实,自打作战开始,他就一直留意着小桐,因为他曾在心里发过誓,要好好保护这女子。
山脚关隘中,他一边徒手拒敌,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留意小桐。当小桐生死俄顷之际,他倏以掌击鞘,伤己剑便飞射而出,荡开倭寇剑锋刀刃,解了小桐之危。然后,飞身而上,持剑在手,意由心生,意至剑至,取了四人性命及伤了一人。这一系列动作说来慢,实则做来快,无丝毫停滞,一气呵成,全在瞬息间完成。
这时,身后义军已在纷纷高呼了:“何大侠,萧大侠,快上船吧!”
吉田正刚这时才如梦初醒,大喝一声“八格牙鹿”,指挥着倭寇展开又一轮的冲杀。
萧水寒剑一抡,斩杀了几名抢攻的倭寇,向何风等人大声道:“你们速退,上船!我随后就到!”
何风深深望了他一眼,便向其他人发下号令:“我们撒!”一拉仍怔立一旁的小桐,迅速撒离。
萧水寒心知,此时必须得将倭寇震慑住,自己等人才好安全撒离。遂尔,他手腕一掣,红光暴射,剑尖遥指吉田正刚,吐气扬声道:“这一剑,誓取尔项上头颅,以祭众兄弟在天之灵!”
十七
吉田正刚虽不明白萧水寒说些什么,但从萧水寒的语气动作和目中的杀气,便已猜着了几分。当下直惊得魂飞魄散,忙斥喝着众倭寇上前拦阻萧水寒。
“杀!”萧水寒人剑合一,化为一道血色长虹,朝吉田正刚疾射而去。
众人已被这一剑之势给吓着,谁还敢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妄图挡住这石破天惊见鬼杀鬼遇神灭神的一击!
于是,血溅,头飞。吉田正刚,死!
一击得手,众倭尽慑!
伤己剑这时发出了一种奇异的艳红色,红得触目惊心,红得令人惊艳。
萧水寒长啸一声,然后,挥剑。
伤己剑宛似女子纤手上一支鲜红欲滴的蔻甲,带着一丝惆怅,几许依恋,柔情似水般划过萧水寒的左臂……
饮了主人血的剑,又恢复了最初的淡红色,回复了那种祥和温馨的颜色。
“铿昂!”伤己剑发出一声喜悦满足的鸣叫,归了鞘。
萧水寒纵身而起,展开自创“飞鸿踏雪泥”的轻功身法,几个起伏,便来到了船上。
义军顿时欢声如雷。
挥刀挥剑斩断拴船绳索,只只小船便向海中急驶而去。
倭寇们这下当真是望船兴叹了!
靠岸后,为防日倭追杀,何风萧水寒下令将义军化整为零,乔装打扮潜进戚家军镇守的台州城,再图后议。
小桐执意要与萧水寒一路同行,事以至此,萧水寒也只得由她了。
二人行在路上,远远便见台州临海一带硝烟四起,喊杀连天,似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二人心中疑惑,当下更是加快了行程。
一进入台州城,便见到一片欢天喜地的景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欣悦的笑容。直至此时,萧水寒才得知原来在这一两天里,沿海一带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来,日倭表面摆出与戚家军相对峙的局面,暗底却抽出部分兵力全力剿灭李三清那支义军,戚家军一时摸不清虚实,倒也不敢轻举妄动。
孰料李三清一见局势不对,便立即发出飞鸽传书向戚家军求援。收到书柬后,戚继光当机立断,一边派出探子深入敌营探个究竟,一边集合人马准备趁敌兵力削减之际大举进攻。
他并没如李三清所预料的派出援兵,因他情知即使派兵支援,恐怕也是难以挽回义军败势,他要抓住这个契机,打一个漂漂亮亮的胜仗,一壮军心扬我国威!
如果能给予敌寇狠狠一击,打得敌寇军心涣散斗志全消,那么,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也在所难免。若能以局部的失利换取全局的胜利,那还有什么不值得的呢?每一位纵观全局大智大谋的领袖都会如是做。
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有所得,必先有所失!
没多久,探子回报,情况属实。
于是,戚继光发动了著名的台州之役。这是重要的一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役。这一役使得倭寇彻底尝到失败的滋味,这一役也使倭寇一闻戚家军三字便惊心丧胆,落荒而逃。台州之役的胜利使戚家军取得了主动权,在与日倭日后的战争中一直牢牢占据着上风。
其实,日倭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过于托大轻敌。即使调走了一部分兵力,但余下的兵力还是不逊于戚家军(这也是他们敢于抽调兵马剿灭义军的缘故)。但是,他们错在低估了戚家军的战斗力,错在低估了中国人民抗倭的斗志和决心!
你们侵犯我们的国土,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们纵是拼得一死,也誓将你们这群侵略者打回老家去!你们烧杀掳掠我们的家人,丧尽天良,禽兽不如,你们有胆来,我们必将让你们——没命还!
鉴于日倭惯于四处流窜为害的特性,众人会合后,萧水寒何风二人商议决定暂不投入戚家军(以免兵力过于集中一处,疲于奔命),将这支义军保留下来,于各路义军遥相互应,在沿海一带竖起一道防卫长廊,同日倭作长期不懈的斗争。
于是,义军找到新的根据地,扎营安塞,一边抵抗日倭来犯,一边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何风成了这支义军的首领。
那萧水寒呢?
萧水寒离开了,他也不是真的离开,他只是暂时离开。
因为,三年之约的日子就快到了。
他要赶去无名谷!他要去见林初雪!
那,小桐呢?
萧水寒离开义军的第二天,何风就发现小桐——不见了。
十八
夜色阴沉,笼罩着山间小镇。
斜风细雨中,一人缓步踱入了客栈。
没多久,一个女子神色阴郁地踏进客栈。她问明先前那人所住客房,点了些酒菜嘱付送至那间房内。然后,便朝那房走去。
敲响了门,里面有人问道:“谁?”
女子答道:“萧大哥,是我,小桐。”
门“吱呀”一声开了,萧水寒出现在小桐面前:“你……你还是来了?”
小桐不语。
萧水寒微喟一声道:“进来吧。”
谁都没有说话,故屋内很安静,静得甚至可以听得到彼此的心跳声。
还好,这各怀心事的沉默,很快就被送酒菜前来的小二给打破了。
小二掩上门离去后,小桐终于迸出了一句:
“你是非见不可了?”
“是的!”萧水寒答得很干脆,毫不犹豫,似乎这本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之事。
“能不能不去?”
“……不行。”
“那我呢?”
“…………我会给你个交待的。”
“怎生交待?”
萧水寒答不出来。说实话,这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迄今他都找不出解决之法。也许,也许明天,就会有答案的。
小桐脸上现出了绝望的神情。她又问了一句:“若你见着了她,你会如何?若你没见着,你又如何?”
萧水寒仍是没有作声。这教他怎么回答?如何作答?
小桐忽而笑了,笑得很轻松,而且很放松。可若仔细看,就会发现这笑容中竟蕴藏着一种恨绝怨绝凄绝的神色。
可是萧水寒低着头,他什么也没发现。恁的一个面对千军万马而凛然不惧,傲笑天下领袖群雄的男子,此际竟然在一个小女子面前低着头,甚至连看她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这实在是一件没有道理的事情。
可是,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讲道理的,譬如说:金钱,权势,生死,还有,情!
所以,此刻他像一个犯了错的学子在老师面前低着头,甚至不敢抬头,这似乎应是一件很有道理的事情。
小桐已斟满了两杯酒,端起一杯送至萧水寒面前。然后,举杯说道:“祝你明日得偿夙愿!”语罢,一饮而尽。
萧水寒身子一震,抬起头来,眼中射出迷惘的光茫。却见小桐秀眸中已是泪光莹莹,泫然欲下了。
萧水寒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持杯,仰脖,酒尽。
小桐的泪顿时簌簌而下,她猛地站起来,掉头跑出门外。
窗外的雨渐小了,一滴滴、一声声敲打在梧桐叶上,那种欲断还续的声音,犹如奏着一阕依依不舍却又令人肝肠寸断的离别曲。
曙色破晓时,萧水寒收拾妥当,便欲出门。
这时,小桐却来了。
她形容憔悴,眼睑略现红肿,显是刚哭过不久,也许还一宿没合眼。她一语不发,只是堵在门口。
萧水寒喟然叹道:“你这又是何苦。”
小桐的脸色较她身上似雪长裙还要白,她硬生生立在门口,就是不挪半步。
“我得去了……”
小桐没动。她望向萧水寒,眼中露出乞求之色。
“你拦也是无用。让开吧,我必须得去了。”
小桐不语,神情异常坚毅。
“让开!”
小桐干脆把眼睛一闭。
萧水寒又叹了口气,然后,出手。
点了小桐的穴道,将她放在床上,柔声说道:“两个时辰后,穴道自解。我走了!”
小桐惊呼,却发现没了声音。原来她的哑穴也被封了。
视线中,萧水寒渐渐走出门外,并关上了门。
小桐这时彻底绝望了,她兀的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无声厉嚎。
十九
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海,四野草丛绿意盎然。空山寂谷里,鸟语花香中,一人踽踽而来。
他满腹心事,忧思忡忡,他不知道今日林初雪会不会来,今后会不会来;他不知道今日能否见到她,今后到底还能不能见到她。他甚至对林初雪是否尚在人间,都不能肯定。
但他必须得来。
是以,他来了。
三月十五,萧水寒来到无名谷,赴与林初雪三年之约。
白石小亭仍在,青竹仍在,可是人呢?
人未来,或许时候尚早,萧水寒这样想着,安慰着自己。
蓦地,目光触及之处,他宛似被人迎面痛殴了一记,全身猝然一震。
那字呢?那青竹上刻的字呢?
——那两株青竹上的刻字,竟不知被谁用剑削去了。
是谁做的?
萧水寒双眼喷火,头额凸起纵横交错的青筋,拳头攥得紧紧的,似一头欲寻人而噬的野兽,誓要将对方连皮带肉嘶咬进肚里一般。
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做?是谁?
一个念头腾地掠上心头,一个人的身影随即浮现脑海中,萧水寒的拳头渐渐松了,无力地松开了。额上青筋也悄然隐退,但眉头却深深蹙了起来,目光中多了一丝迷惑。
是她?
不会吧。
可若不是她,那又是谁干的?谁又会这么做?
想来想去,也只有她了。
她为何要这样做?她这样做又有何益?
哎,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哎!
念及与此,萧水寒却也平静了下来,不复先前那般激动了。
取而代之的,只是叹息,深深的叹息。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难道真的只能是一种美丽的传说,一份美好的向往吗?真的不可能实现了吗?
削去了字,斩断了誓言,可是那份情,能削得去斩得断吗?
这竹上字是萧水寒与林初雪相识的第二个年头刻上的。
那一日是三月十五,两人结伴同游来到此山,于无意中闯入这无名谷,误入了如此一个世外桃源。而后,他们在两株青竹上刻字,林初雪刻的是“执子之手”,萧水寒刻的是“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与子成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他们山盟海誓的地方,也是他们私定终身之处,他们相约每年的三月十五来此相见。
当时,林初雪还半开玩笑地说道:“除非我死了,否则每年三月十五我是一定来的。”
可第二年再来此时,林初雪却突然与萧水寒订下了三年之约:“这三年我们谁都不要见谁,三年后我们再相见!”
萧水寒问她为什么,她只嫣然一笑,道;“只当是对你我的一种考验吧!”
萧水寒无奈,只得应允。还学着林初雪当年的口吻,信誓旦旦地发誓:“每年三月十五我都会来,除非我死了!否则,一日不死,一日不休!”
人生本是一场大梦,一场不死不休的梦,一日不死,一日不休!
可是但凡梦,都有梦醒的时候。有梦醒,就会成空。
——萧水寒的梦呢?
萧水寒醒了,不过不是从梦中醒来,而是从往事的回忆中惊醒。
蓦然惊醒!
因为,他发现了一件令他极为震惊极为诧异的事情。
——他中毒了!
他竟然不知什么时候,中毒了。他一察觉体内异样,便调息运气,可是却发现这毒已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了他的五脏内腑,仅凭内功断难以逼出。
也就是说,此时若无解药,那么,一旦毒性攻心,便纵是大罗神仙也返天无术了。
到那时,萧水寒除死无他!
二十
客栈里,小桐一动不动地躺着,眼泪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
她心中又悔又恨:昨夜那一杯酒里,她下了毒。
当日妙手神仙华千山临死前曾把一个小包裹交给了她,并嘱她代传有缘人。里面有两本书,一本医经,一本毒经。那日,萧水寒决然而去,她恨极,恨绝。是夜,她悄然离开。她依毒经所载,配制了一味名为“十二煞”的慢性毒药(此毒无色无味,十二个时辰内若无解药,必死无疑)。然后一路快马加鞭,赶在箫水寒之前来到了这里。她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上无名谷削去了竹上刻字。
昨夜问完那些话后,小桐心丧若死。在酒里,她下了“十二煞”。如果萧水寒第二日没上无名谷,那么她就替他解毒。如果他去了,那就——死!
她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萧水寒与林初雪相见后,双宿双飞,而把她无情抛弃,留下她孤仃一辈子。她做不到,与其那样,她倒宁愿死,宁愿萧水寒死,宁愿大家统统都死!
可是,昨夜一宿,她思来想去,心中却有些后悔了。天下女人大多这样,全凭一时感性做事。故尔,她在萧水寒出发之前,又来阻止他。
她正犹豫着是否把实情告知萧水寒时,萧水寒却出手制住了她。她顿时崩溃了,她想狂呼,她想告诉萧水寒,不要去,不要去,去了就必死无疑!可惜,她同时被点了哑穴,这肝肠寸断伤心欲绝撕心裂肺的千呼万唤,到了嘴边,尽成无声!
萧水寒走了。
两个时辰后,小桐身子一颤,穴道自动解开了。
她开始狂奔,不顾一切地狂奔,拼了命地向无名谷狂奔而去!
眼红了,发散了,不管!胳膊被灌木擦伤,不管!腿被荆棘划出了血,不管!摔倒了再爬起,爬起了再狂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萧大哥,等等我,我来了!
清风徐徐,虫声唧唧中,萧水寒寂寂地瘫在地上。
他的神智开始模糊,意识也逐渐消失,四肢麻痹不能动弹。他知道,他就要死了。
然而,他并没感到恐惧或害怕,他感到的只是轻松,出奇的轻松,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死,对他来说,似乎倒像是一种解脱。
只不过,他心中还有些许的遗憾……
女子怆惶的悲呼声传入耳中,萧水寒努力眼开眼,一张梨花带雨的脸容出现在萧水寒面前,是小桐!
小桐把一颗药丸塞进他嘴里,他叹了口气,告诉她:“没用了!已经迟了!”可是,他的唇微微翕动,声音却无力发出去。
喂了药,小桐反而平静下来,玉靥上浮起一丝幽幽的笑意。
“萧大哥,你知道吗?很早的时候,何风大哥就跟我提过你,跟我讲了你的许多事,那时我就好想见你一见。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你,谁知你却连一句话都没与我说,甚至连正眼也没瞧我一下。那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让你对我另眼相看。”
春风轻轻掠过小桐的发梢,拂过小桐的耳鬓,柔柔抚摩着萧水寒不带一丝血色的脸庞。小桐喃喃说着,萧水寒脸上呈现出一丝安详的微笑。
“后来,我长大了,也自信了,就决定来找你。可你竟然记不起我是谁,我好恨啊。于是,我请了一些杀手来追杀我。我十五岁时那段遭遇是真的,但自从做了何大哥的妹子后,王中虎却也没什么举动了。我请杀手来,只是为了让你在我身边,保护我,一步不离地陪着我。我做的这些,你能明白吗,萧大哥?”
萧水寒的笑容开始凝固,然而小桐却自顾自的说着,没有察觉。一阵风扬起,枝头悬挂的花儿朵儿,纷纷悄无声息地失足而落。
“其实和风山庄你走后,我便尾随着你行行千里,可笑你还不觉呢。你醉宿街头时,我仗剑为你守候;你在雨中狂奔的时候,我在你的身后失声痛哭,这些,你都知道吗?那日在破庙,我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我发现我真的喜欢上了你。萧大哥,我真的好欢喜你的!”
小桐悠悠叹了口气,望着那两株青竹,又幽幽说道:
“可你不该那样弃我而去的,我恨死你了,我恨不得一剑将你杀掉!不过,那日即使何大哥不来,我也不会刺下那一剑的。我只是想吓吓你,看你以后还敢不敢那样做,还敢不敢弃我而去。那一天,你为我拨出了伤己剑,我真的好感动,纵是当时死了,我也觉得值了。萧大哥,我知道,你心底是在乎我的。”
小桐甜甜地笑了:“我知道,其实你也欢喜我的。是吗,萧大哥?”
可惜,萧水寒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他永远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了。他的眼睛已阖上,他的呼吸已然停止,他的心脏亦已停了跳动。这将是一个迷,一个永远的迷,一个永远都解不开的迷。
萧水寒的身躯在小桐怀中渐渐冰冷。
小桐感觉到了,她怔了一怔,呆了一呆,一颗晶莹的泪珠自眼眶而出,从脸颊滑下,“啪”地一声落在萧水寒苍白的脸上。
“萧大哥,你死了,我怎么活?”
尾声
萧水寒和林初雪的三年之约,萧水寒至,林初雪没来。
无名谷中多了两座新坟。
有人声称:三月十五黄昏时,他见到一个白裙似雪的女子自无名谷所处之山下来,神色哀恸。
许多人怀疑那便是林初雪,她赴约晚了,却做了一件事,立了两座新坟。
还有人认为那便是小桐,小桐没有死,不过她却已将萧水寒的人和她自己的心埋葬。她要去天涯,觅一个人,一个叫林初雪的女人。她要告诉她一句话:无名谷中,有一个人,在等她。
却有人对这些说法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好事之徒牵强附会之说——林初雪早已身死,而小桐也绝不会独活。他们的说法很简单,那就是:三月十五,萧水寒殁,小桐殒。何风久不见人返,知事必生故,他来到此处,安葬了两人。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哪一种才是合乎事实,合乎常理的呢?
哪一种呢?
你认为呢?
我认为,这些都已不再重要了,萧水寒确确实实死了,这点是事实。因为十数年后,伤己剑又重新出现在江湖中,而它的主人却不是萧水寒。
几千年来,伤己剑一直都在江湖中辗转流传,历经无数人,萧水寒只是其中一个。可是不管在谁手中,伤己剑都是一如即往的——不出则已,出则伤己。
这就是伤己剑!它一旦出鞘,必有人为之所伤,其结果往往是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其实,天底下人世间,每个人都有一把伤己剑,在手中,也在自己的心中。
萧水寒有。
小桐,也有。
你,我,都有。
(全文完)
------------------------ 人生何所似?飞鸿踏雪泥。鸿爪偶留痕,哪复辨东西!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空山无灵雨 |
Re:伤己剑(下) |
回复时间: |
2003.04.11 09:45 |
|
最后点出主题。。。。。。。。。你有我有都都!
|
|
回复人: |
空灵飘逸 |
Re:伤己剑(下) |
回复时间: |
2003.04.11 10:33 |
|
原来你不怕写那么长的字。。:p
收藏!
:)
------------------------ 幸福的道路总是那么轻,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
|
回复人: |
人淡如菊 |
Re:伤己剑(下) |
回复时间: |
2003.04.20 13:11 |
|
好长哦。
这就是伤己剑!它一旦出,
觉得
这就是伤己剑!它一旦出鞘,
加了一字,可能好些:)
|
|
回复人: |
活得不耐烦 |
Re:伤己剑(下) |
回复时间: |
2003.04.23 17:06 |
|
好长~不累么?抱歉,我没有看完!
------------------------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匆匆来去,来去自由。
|
|
回复人: |
free_me |
Re:伤己剑(下) |
回复时间: |
2004.10.18 08:11 |
|
好看!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