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吉林晃悠.旅游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雪上加霜 收藏:3 回复:4 点击:2331 发表时间: 2003.04.16 15:41:16

拉萨清原


   双脚踏在拉萨土地上时,那年我高三毕业。
  不具备写作和摄影的欲望,只是以脱离苦海的书生心态寻找喘息的契机。
  九八年,西藏的中国旅游者人数不可观。宾馆里的牌子上有三排文字,第一排藏文,第二排英文,第三排才是中文。Waitress用英语问我:AreyouJapanese?我用中文微笑着对她说:中国。
  外国的老头子很多,留很长的白胡须,背黑旧的大旅行包,走走停停,宛如在自己的国度里随意穿行。
  
  呼吸到形容词叫做“清新”的空气。
  蓝色的天,白色的云。
  八月的夏,夜晚摄氏2度,中午摄氏28度,整整22度的温差。我的着装因此而奇特。短袖加长袖,行走的时候,如果有大太阳,就把长袖别在腰间。黑色高考月过后,体重90斤,轻飘飘。
  在成都拼命吸入的氧气已在稀释,据说半天以后就会开始有高原反应。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困难的呼吸。果然,晚上就有人发烧。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头重脚轻。
  被告诫观光的时候不许蹦跳,不许跑动,不许乱吃东西。外来者在西藏生病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经过人群的描述,就显得西藏好象没医院似的,一有感冒的症状得往平原那里送。
  我的状况还好,因为喝了用以助气的人参水,半天就适应了。可以小跑在布达拉宫的石道上。和同行的小孩子手拉手,不断超越缓慢挪动的队伍。
  那孩子家里特别有钱,他妈妈说买那件浅绿色的小上衣就花了300块钱。在九八年,300块买一件童装是极为奢侈的事。
  
  然而,一旦脱离了那样的宝贝氛围。
  孩子毕竟是孩子。
  我们奔跑在布达拉的台阶上,穿过宫寺中无数个门中门。浓郁的牛油香飘来荡去,混合着人群的气息。我拒绝了孩子要我帮他提背包的要求,因为是力所能及的事。他便自己抗着小背包用两个小手支着膝盖喘着气努力前行。
  那时知道已考上新闻专业,系里入学的要求是一部135型号的全手动相机。然而对刚买的尼康FE10,我只是瞄了几眼说明,略懂一二。
  小孩主动要求帮我拍照,我便把相机给了他,帮他调好焦,对好景。他很自信地按下快门,告诉我这会是不错的相片。
  我拍拍他的头,认真地说:可能你的技术比我还要好。
  
  不停有喇嘛在身边经过。穿大大的袍子,有的手上挂有佛珠。
  转金轮骨碌骨碌地在灿烂的阳光下转。
  从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用手一一快速转动,是流动的快感。一种金黄的色泽弥漫四周,温暖而祥和。
  布达拉、大昭、哲蚌、色拉。这样奇特的中国名字,却有着同样的藏传佛教文化特点。从正门进去,看到左右两个门,从左侧门进去,又见左右有门,再进,再见左右有门……。不断地穿,不断地迷失方向。然而,只要你坚持顺时针的原则,最终还是能走到出口。
  后来看书,知道这样的设计意寓着一些道理:越是局面迷乱的时候,越是要有自己始终如一的原则。只要中间走错了门,不是往回走重返起点,就是得走许多重复的路,更严重的状况是,根本找不到北。
  
  每进一个门,必须跪下双手合十。
  这是外来游者的礼节。如若是本土的藏人,不仅双手合十,还五体投地,即“磕长头”。上了年纪的藏族老大妈,不辞辛苦地跪了又趴,趴了又跪。背着的兜里还放置着一把一把的一毛钱,甚至是一分钱、五分钱。
  零钱是入寺前必须准备的东西。
  西藏的寺内不兴烧香,但可以在佛相基座旁塞放零钱以表敬意,数量、面值不定。刚进寺的游客,开始还一块两块地放,后来就招架不住了。大概每个寺有一百多处地方需放钱,一天进三四个寺,钱包就空了。
  所以寺的门口常有这样有趣的一景:几个人围着导游在兑换零钱。一叠一叠的纸币,一包一包的硬币。
  
  藏人的虔诚,予我很大的震撼。
  尽管一年洗澡次数不多,但进寺前总是梳理得干净整齐;尽管财力有限,但每到一处总要放置一些零钱;尽管今世的日子苦难,依旧对来生寄托希望。
  路上遇到一名对藏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他说藏人多数认为前世受苦,来生得福。这也不失为一件乐观事,使得不少人对目前的苦难报持坦然的态度,并潜心行善。
  在八角街看藏人自制的工艺品时,用相机不小心摄下了路中央一位高龄的老婆婆。她正跪倒在地,口总念念有词,脸上的皱纹泛着沉重的沧桑。
  这样的老人,在拉萨随处可见,大都来自西藏的各个地方。有些路途遥远,从年头开始启程,走三步一叩首,年底的时候,到达了。面容憔悴,身上的包发旧发黑,鞋子磨破,唯诚心不改。
  但学者也谈到,除老人外,年纪轻轻的藏人把一年时间耗在“苦行”上是不提倡的,毕竟他们才刚刚开始今生。
  
  买了一条银链子。
  是很大气的那种项链,似苗家姑娘戴的项圈。
  卖项链的女人圆圆的脸庞经过风吹后留有细痕,看上去有点发硬,没有南方女子白皙的皮肤和柳般的眉。然而这样的模样总让人联想到高原的苍凉和藏人性情的豪放。
  那女人告诉我项链上的蓝色石头用以辟邪,我数了数,项链上总共有六个石头,分量足够。用一半的价钱买下,也才10元。揣着揣着又戴在脖子上,一路走着叮当作响。
  回来后百无聊赖在广州比较另类的饰物店里逛,发现这样的项链从西藏一路运过来,价钱翻升十倍。就是一条简单的手链,只带一颗小小的蓝石,也要十几二十块钱。后来一些广场前甚至出现了穿藏人服饰的小贩,摆摊兜售藏文化浓郁的饰物,他们都声称货物正宗。
  我蹲下去拿一条链子看,发现蓝色的石头是经过加工的塑料石,没有了色泽和纹理。大抵买了这样的石子也是炫耀用的,辟不了邪,失去西藏原始的神秘气息。
  
  哈达在广州倒是没见过。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用白色哈达来迎宾。
  那是一条丝质的哈达。经过旅程的一些磨损,虽然有些丝被钩出来,显得不完整,但有细腻的美感。
  我至今都收藏着在抽屉内。跟许多羊毛帽子一起。
  似乎都成了去北方的象征。
  西藏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1个地级市,76个县,1个县级市。城市里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少人披着如此稀奇的白哈达。
  
  跟藏人一起大碗大碗地喝青稞酒,小口小口地品酥油茶是享受。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在15度到20度之间。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会敬酒。敬献客人时,客人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我一路都喝几口这样的酒,一来可以暖胃,二来妄图沾染藏人的豪爽。
  酥油茶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能自行端起来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方算是礼貌。
  因为我是喝惯甘苦工夫茶的女子,对于酥油茶,难以适应。出于礼貌,便轻轻地抿上几口,换回对方一个欣慰的微笑。
  
  西藏的食物,麻辣兼备。
  印象最深的是吃过一碗牦牛肉做成的汤。那肉象极这边的牛肉干,但比牛肉干更香和大片。几片丢在水里煮了,捞起来,加点原汤,放到你面前。面前还有一瓶一瓶的调料,麻的辣的可随意加。
  那天清早风大,有点冷。
  脸蛋发红的西藏小孩子在外头逗一只小老鼠玩。那老鼠被关在吊起来的铁笼里,小孩子用竹竿敲了铁笼,看到老鼠在里头乱串的模样,呵呵呵地笑着跑开。又折回去再用竹竿敲笼子,反复不断。
  喝了汤,感觉温暖在体内流动。
  静静地旁观。
  一只小老鼠,一个小孩,一碗牦牛汤,简单而直接的生活,不做作的温暖,蔓延在清澈的眼里。
  
  走在拉萨的旷野上,清淡的色彩一直延伸。
  人群中有种无法琢磨的神秘和原始,缓解着你压抑的都市神经。
  呼吸并不困难。
  困难的是无法承受的异域文化,因为他们既不刻意也不喧哗。
  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格萨尔王传》出自于西藏,有“东方荷马史诗”的美称。全书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一种无法割断的情愫联系着民族的文化。
  繁杂的都市里,谁都没有心情解读这样多的文字,并吸入到骨髓之中。所以造就了藏土无法解读与理会的神秘。
  
  从西藏回来之后,很多朋友督促我写关于西藏的点滴。
  可惜我一直举字不起。
  当时除了衣服上的牛油味,袋子里的硬币,脖子上的项链,手上的相机,没有什么可以描述,犹如一张白纸被突然间倒上许多的色彩,却无从组合。
  大学毕业前,已走遍大半个中国,遗憾的是,年纪过小,父亲说,你根本无法承受历史和变幻的人文。
  前天开始重新看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突然想起我应该试图回忆,回忆拉萨清原上悠然的牦牛,奔跑的JEEP,奇特的建筑群,虔诚的老人,质朴的小孩。即便无法承受,也必须追忆。
  
  我只是写我眼中的拉萨,不是书写历史,书写典故。
  何必战战兢兢。

------------------------
总要有些随风 有些入梦
有些长留在心中
于是有时疯狂 有时迷惘 有时唱

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2001)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九儿 Re:拉萨清原 回复时间: 2003.04.16 21:57

    一篇很好的游记~~~```
  嫉妒ing……

回    复    

回复人: 小萧儿儿 雪。 回复时间: 2003.05.04 17:45

    拉萨是我那么向往的地方,虽然很多人说它已不再那么圣洁,可是在我心中始终没有变过。
  
  我始终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我去到的地方,我只是记在了心里。
  没有任何的语言。
  
  雪,这多么好,不断行走。
  
  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为你冲动 Re:拉萨清原 回复时间: 2003.08.25 12:41

    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拉萨.那里有一种心灵至尚的纯洁.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白衬衣 Re:拉萨清原 回复时间: 2003.11.02 11:27

    宁可挨揍也不喝酥油茶,呵呵,受不了那味道!
   在北京路的西端立了塑铜牦牛像,我想,如果哪天再有个其他跑的快的动物什么的,也许西藏能好一点!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