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旅游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心月 收藏:0 回复:2 点击:793 发表时间: 2004.10.17 20:38:08

西行六日见闻杂记(四)


  西行六日见闻杂记(四)
  
  6,第四天
  
  ——初识敦煌。
  
  当你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有没有这样一个习惯,想着先去了解一下自己在地图上的哪里,我的前后左右,是不是有我熟悉的地名,而我,正位于这个地名的哪个方向。
  
  我是有这个习惯的。所以,三天的新疆之行,我会把新疆的地图了解个大概。
  
  然而,当时,我把敦煌的地理位置大致了解了一下之后,心都在怦怦的跳。
  
  我们可以画一张大概的图。首先一个正方形,然后从下面多扔掉一半,那么右上边的一点,就是嘉峪关,它有很长的一段长城仿佛一只手臂,伸向左边那一点,而左上方的这一点就是玉门关,左下方的一点,是阳关,敦煌就在左下右上对角线上与玉门、阳关几乎相同距离的一点。
  
  丝绸之路,在这里就有了两个方向的分支。或向西行过嘉峪关、玉门关;或向南行过玉门关、阳关。所以,古时写到玉门关或者阳关,肠子都要断掉了,因为,此门一出,生死未卜。
  
  而敦煌,就在生命徊惶虚弱的这样一个缓冲之处。
  
  ——戈壁。骆驼。
  
  我们乘坐一夜火车,不曾觉得劳顿,一早到得敦煌车站。才知,原来这里还不是敦煌,最初叫做柳园车站,是为给来敦煌的人们引路才改了站名的。
  
  这里距离敦煌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一望无际的戈壁,不见绿洲,没有人烟。有时会有连绵起伏的沙丘,有时平坦的连天际线都没有任何的凹凸不平。这两个小时里,戈壁变换着不同的只有颜色,一时是茫茫黑色,一时是漫漫的黄,一时又洁白如雪。
  
  戈壁上并不是空无一物,导游说那些一丛丛随着戈壁直到天边的是骆驼刺,它不生任何叶子,只有刺,同仙人掌的刺一样尖利,但是骆驼却能以它为食。古时,人们只有凭借骆驼来行走沙漠,骆驼能以这样的植物为生,骆驼还能从很远的地方嗅到水的味道。
  
  导游说明天我们从敦煌到嘉峪关,还要走这条路,七个小时的车程,依旧是同样的茫茫戈壁。
  
  毫不夸张,我被明天七小时的车程吓了一跳。据说我们一小时车程,古人来走大概要两天时间啊。新疆那两日,车程都不算远,视线里有天山,一时戈壁一时绿洲的,只觉得新奇和美丽。然而到了这里,不知道为何,敦煌,总让人想起那些西出阳关的人们,原来,他们还未出关就已经领受这荒无人烟的孤寂与苍凉了。
  
  蓦然想起一首诗。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草原是这样的辽阔,然而戈壁也是,马儿在这里,一样也分不出东西、找不到家园的。骆驼没有马的脚程快,这么浩瀚的路,不知走到何时,说不定也会迷失方向的吧。
  
  戈壁,只此二字,辽远苍茫,生命在这里显得如此渺小脆弱。但是无论如何居然有骆驼,让人感动的眼睛都要湿。一时间觉得骆驼真是一个奇迹,它怕是菩萨的化身吧。
  
  思绪漫无边际,也只是胡思。在戈壁,作一只悠闲的骆驼也是不错的吧,整个世界都只是它的,别人怕这些骆驼刺,而这些骆驼刺在它眼里却和葡萄一样甜美,别人畏惧这戈壁,而这戈壁,竟是它的青草山。
  
  ——莫高窟。飞天梦。
  
  我们到敦煌,是为了莫高窟。关于莫高窟的位置和历史,我觉得还是需要简单记录一下。
  
  莫高窟在敦煌向东、再向南行25公里的鸣沙山之下,于鸣沙山东麓崖壁上,长1.6 公里,上下四层,700多窟,现存有彩塑壁画的石窟492个。据说鸣沙山古代叫做“漠高山”,莫高窟的名称大概由此而来。
  
  因敦煌距离西域最近,是最早接触佛教的地方,起先在这里开窟的是坐禅的僧人,逐渐的,佛教不断昌盛起来。
  
  莫高窟的历史也是悠长的,经历了北朝、隋、唐、五代、元。
  
  人们习惯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汉武帝时,荒僻的敦煌,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列四郡、据两关”使敦煌西北、西南拥有玉门、阳关。玉石东来,丝绸西去,驼铃悠扬。丝路巨商为祈平安,达官显贵荣耀祖先,这里的洞窟不断增多并且豪华。个性飞扬,丰神多姿,辉煌灿烂,又最是唐朝。
  
  期间改朝换代,然而,人们共同的信仰,使这里从不曾落寞,只有香火鼎盛,不断繁荣。到得明朝,朱元璋退到嘉峪关,敦煌被遗弃在雄关之外,逐渐被历史遗忘,莫高窟也就被岁月的尘沙掩去了辉煌。
  
  1900年到1910年最是莫高窟受难的年代。发现藏经洞,大量的文物流于海外。然而也正是如此,世界上的学者都在高度重视这新兴的“敦煌学”。20世纪40年代,于右任、张大千等官员学者极力呼吁国民政府对莫高窟加以保护,1943年,莫高窟建立敦煌艺术研究院,才拥有了国家的力量。
  
  然而对于我来说,我没有能力写莫高窟。关于壁画关于藏经洞,我不能多加一言。值得提的只是,到这里来之前,曾仔细读过一本《游访莫高窟——未淹没的宝藏》,书里详细的描绘了几乎每个洞窟的格局、雕像和壁画。又因为喜欢仕女图,我还有关于莫高窟壁画的线描图,对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对于那一幅幅线条繁复、然而古典优雅的菩萨天女金刚,我视若宝贝。
  
  而敦煌的飞天,是我们共同的梦。当我们在戈壁大漠上踽踽行走,我们不是想化作一只耐旱的骆驼,我们想的是,但能化作那飞天神女。
  
  敦煌的一切是数说不尽的。来莫高窟,我只想,能真实的看一眼那个梦,就好了。
  
  只是,当你作为一个普通游客来到这里,倘若不是带着朝拜的心,你会发现,这与你去其它任何一个观光的地方,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到得莫高窟的这天是10月6日。十一期间,莫高窟对游人开放15个典型佛窟(留作纪念,我把号抄在这里,第一层的130、96、94、61、29、26、335、17,第二层的237、249、257、454,第三层的148、428、427),每个佛窟有讲解员,佛窟里没有灯光,禁止拍照,只有讲解员的手电筒扫过他讲解的彩塑和壁画。从讲解员这里听到的也并不比书上了解的多出什么,然而,走进洞窟,那书上平面的叙述,即刻立体起来。
  
  除了开放的洞窟,其它大大小小的窟都门锁关闭,让人放心。希望这里所有的一切,永远平安。
  
  ——鸣沙山。月牙泉。
  
  出了莫高窟,不远就是鸣沙山和月牙泉。
  
  坐在沙山上,刚好能看见月牙泉,那一湾止水,芦苇纤纤,清亮安宁。月牙泉,是鸣沙山的奇迹,我以为,有了月牙泉,鸣沙山,豪迈且温柔。而月牙泉又似灵心一点,让人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存在。
  
  但愿他们和莫高窟一起,相伴永远。
  
  
  2004-10-17
  
  

------------------------
原来人生只合虚度
譬如盛夏疯狂的蝉鸣 譬如花开花谢
譬如无人的旷野间那一轮皓月

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星星海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四) 回复时间: 2004.10.20 22:07

    一处笔误,应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回    复    

回复人: 时光溯源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四) 回复时间: 2004.11.23 14:53

    时光借用心月的这篇美文去贴图区参赛了,
  只愿我的片片没有给你的美文抹黑,
  呵呵。。。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