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便未免有些天真,天真的你带着愤世的心情就完成了这小小的文字,然后被自已感动着,也感动着我们。
你希望说些什么,于是你精心地组织了情节,我想你把你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问题是:
你所描述的现象现在根本不是一种普遍,你已经不太了解现在的大学校园,这个问题我不想说的太多,因为有了这种经历而走上那条路的我想能占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的要靠你再去了解,一个有才气的人,就只缺生活基础了,不然也成不了好的文字工作者。
第二个问题:从文章本身来讲,你或许想将她的心路变化历程好好地描写,但给我的感觉是头重脚轻,我知道你的意思,罗列了一大堆她的挫折,给了她一个坚强的理由,但事情都有一个必然性的,她的必然性呢,真的像是做梦一样?她的价值观是什么?有没有?如果没有,对于一个没有价值观的人,对她的选择又有谁来负责呢?我们选择一个这样的个体有什么意义呢?
从结构上讲,精心雕刻的痕迹太重,你的《欺骗》就没有这个问题,可能是你个性使然,是不是写这文字的时候自已都在愤怒着,从情绪上讲可以理解,从写作上讲行不通。
一个如此聪颖的女孩,能为自已的母亲的那句话而发出那通感慨?,“你这孩子啊,就是心高呢。为什么就不好好抓住呢?背时啊。背时啊。”这句话写的好,很有原味,我曾看过一篇女儿写母亲的文章,说是大女儿家穷,母亲过生日她还是去,但总觉得母亲对她不冷不热,她也送不起小女儿送的红包,小女儿来了总会有灿烂的笑,也总是很夸张地张扬那1000元的红包,后来大女儿就不去了,再后来,她搞清楚了,是的,母亲是市俗的,市俗的她就只能有那种市俗的反应,(换成你的文章内就是说,她的母亲就这样的境界,那是历史决定的,出自于对子女一种近于自私的爱啊,我真的深深地为她感动)爱呢?她给予子女的爱却是一样的啊,再后来,她习惯了她母亲对妹妹过份的亲热。你比照一下。
其实你恨那讨厌的父子俩也没有必要设计划那样一个结尾,我给你想像一下结尾:一觉醒来的她收拾好所的考研的书籍,走出那间空荡的寝室,风有些冷,她来到曾无数次路过的那家夜总会,回头,一轮斜阳正无力地照着大地。。。。。。
前面是长篇小说的文字,写到刘梨时又快变成小小说了,不是你的错,是它根本不可以载这么多的东西。
我们是认真看了它才说的话,没有多少恭维,希望你能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