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西娱乐.时尚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在破灭中吟唱 收藏:0 回复:4 点击:5900 发表时间: 2004.12.29 19:41:07

居住文化之王家大院


   从老谋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让世界人看到了山西的乔家大院。破灭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却一直都没有机会去看看那些漂亮的大院。终于在前一段时间有机会去了一次,破灭发现王家大院更气派,更宏伟,更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的特点。
   王家大院在山西省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那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山庄古镇,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艺术在民间生活各个角落的渗透,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静升民间建筑群以王氏家族为主,它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 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东大院俗称高家崖,由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六年建成,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高家崖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高家崖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院内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此为高家崖高耸的堡门楼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在破灭中吟唱 Re:居住文化之王家大院 回复时间: 2004.12.29 20:09

    红门堡总体造型隐了一个“王”字在其中,这个建筑群,是堡,似城。整体呈长方形,斜倚高坡,由低而高,负阴抱阳,堡墙森森肃立,最高处达28米。堡内共有院落88座,房屋776间,面积25000平方米,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间的王家鼎盛时期。按山西人的手法红门堡布局却是一条龙的形象。说那高高扬起的堡门是龙头,说底层一排院落前的东西两眼水井是龙眼,说堡内这条横贯南北、前俯后仰、也就是“王”字的那一竖是龙身,而这通道上用河卵石铺就的路面便是龙鳞,说通道两旁院落前的小巷是龙爪,还说堡墙后曾经与堡门遥遥相对的那株柏树是龙尾。看来龙的传人,多愿附会于龙,更何况历史上作为名门望族的王家,其当初也不可能没有龙盘虎踞或龙飞凤舞的憧憬,人们将其居住之所在,引喻为龙,也表明了一种气势吧!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因有些院落建于乾隆早期,故其装饰纤细繁密中显古朴粗犷,接近明代风格。
  
  图为红门堡大门后的照壁
   

回    复    

回复人: 在破灭中吟唱 Re:居住文化之王家大院 回复时间: 2004.12.29 20:17

    王家大院的祠堂包括孝义祠和孝义坊,它是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的。孝义坊奉旨建于乾隆五十一年,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年,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为428平方米,楼上为祭祖堂、戏台, 楼下陈列王家宗祠、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善行的立体雕塑。
  
  祠堂前的影壁
   

回    复    

回复人: 在破灭中吟唱 Re:居住文化之王家大院 回复时间: 2004.12.29 20:27

    有些东西是写出来比本身精彩,有些是写的怎么也不如自身精彩,王家大院是后者,走在其间你能感觉到什么都不重要了,你只是想懒懒的走在这历史的道路上,去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
   破灭以后会陆续把乔家大圆、平遥古城等等破灭看到的美丽建筑带来跟朋友们一起分享,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我的喜悦!~
   

回    复    

回复人: 雨季又来 Re:居住文化之王家大院 回复时间: 2005.11.08 09:31

    很好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